丁榕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在为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抗生素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贾蓬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在诊断乳腺叶状肿瘤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的结果。结果:本组20例患者在进行乳腺钼靶检查时共发现20个病灶,其中有2个病灶为恶性肿瘤病灶,有16个病灶为良性肿瘤病灶,有2个病灶为交界性病灶,有7个病灶边界模糊。本组20例患者在进行乳腺超声检查时共发现21个病灶,其中有2个病灶为恶性肿瘤病灶,有18个病灶为良性肿瘤病灶,有1个病灶为交界性肿瘤病灶,有7个病灶的边界较模糊,有9个病灶的内部回声不均匀,有5个病灶为囊实性混合团块。结论: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在诊断乳腺叶状肿瘤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医务人员若在为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时发现其乳房内的肿块呈叶状分布、边界极为明显、直径超过5cm且无钙化情况时,尤其在发现其病灶有短期迅速增长史时可初步诊断其患有乳腺叶状肿瘤。
作者:薛学医;薛来平;高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克林霉素联合庆大霉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院使用克林霉素联合庆大霉素对研究组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其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庆大霉素联合克林霉素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该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黄英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以2013年1月为界)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在术后功能锻炼期间,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毕20天后伤口的恢复情况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术毕20天后,在实验组60例患者中,发生伤口脓肿的患者有3例;在对照组60例患者中,发生伤口脓肿的患者有8例,发生伤口出血的患者有4例,发生伤口裂开的患者有3例。实验组患者的伤口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率为80%,实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能明显降低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洪春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为中风患者进行分期中医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理疗等常规康复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进行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及进行治疗结束后两个月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评分法进行评分及疗效分析。结果:与进行治疗前相比,在为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其FMA评分、MBI评分均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相比,为中风患者进行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可取得更好的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在各种可引起儿童接种副反应的疫苗中,以百白破疫苗引起接种副反应的几率为高。在发生接种副反应的129名儿童中,1岁以内的儿童发生副反应的比例高。这129名儿童发生接种副反应的时间主要为接种后的24小时内。结论:在2012年~2014年期间,遥观镇儿童发生接种副反应的几率尚处于正常的范围内。遥观镇的医务工作者在以后的疫苗接种中工作中,要更加严格地掌握疫苗接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及时对接种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宣教,以进一步降低儿童发生疫苗接种副反应的几率。目的:对遥观镇儿童发生疫苗接种副反应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2012年~2014年期间遥观镇进行疫苗接种的65800名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65800名儿童进行疫苗接种后发生副反应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在这65800名进行预防接的儿童中,有129名儿童发生了接种副反应,接种副反应的发生率为千分之1.96。
作者:王玲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RIS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临床表现及MRI的影像特征。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我院收治的38例放射学孤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性别年龄构成、临床表现及MRI的影像特征。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有14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其男女比例为1:1.7。本组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0-51岁,其平均年龄为(35.1±15.2)岁,其中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0.6±10.8)岁,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9±11.4)岁。本组患者在进行头颅MRI检查时发现,其病灶大多位于侧脑室周围、额叶深部白质、颞叶深部白质、顶叶深部白质及胼胝体,其头颅病灶的大小不一,形态多为点状、斑点状、斑片状、椭圆状、类园状。结论:RIS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临床表现、MRI的影像特征与MS患者接近。RIS可能是MS的早期表现,存在进展为CIS或MS的风险。
作者:吴毅;杜福文;林晖;苏远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间我院手术室收治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对照组3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20例,为有效的患者有8例,为无效的患者有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在观察组3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28例,为有效的患者有2例,为无效的患者有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姜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对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手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单纯使用罗哌卡因为对照组患者进行麻醉,联合使用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为观察组患者进行麻醉,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为(9.5±1.4)min,对照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为(12.6±1.3)min,观察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镇痛维持时间为(5.1±1.0) h,对照组产妇的镇痛维持时间为(3.7±0.7)h,观察组产妇的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为(9.4±0.3)分,对照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为(8.4±0.2)分,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对照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8%,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对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此麻醉方法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对新生儿及产妇的影响较小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雪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手法整复术联合螺丝钉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9例患者。我院使用螺丝钉固定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手法整复术和螺丝钉固定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手法整复术联合螺丝钉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地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缩短其治疗的时间,而且安全性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赵武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降纤疗法、抗凝疗法和抗血小板聚集疗法治疗进行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3例患者。我院使用抗凝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降纤疗法、抗凝疗法(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和抗血小板聚集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凝血酶原的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的时间和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凝血酶原的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的时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酶原的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的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所减慢,但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使用降纤疗法、抗凝疗法和抗血小板聚集疗法治疗进行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患者体内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而且安全性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江艳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深二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深二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有30例患者,对照组有34例患者。我院为研究组患者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肉芽生长的时间、创面愈合的时间、疼痛的评分以及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肉芽生长的时间、疼痛的评分、创面愈合的时间以及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深二度烧伤患者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可有效地促进其创面的愈合,并减轻其疼痛感。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韦昌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的基础上让其服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74%,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腰腿疼痛症状的缓解时间与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显著,此方法能有效、快速地改善患者腰腿疼痛的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志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新型结石封堵器钬激光碎石术与传统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采用新型结石封堵器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钬激光碎石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为94.28%,其中有1例患者的结石移入肾脏,占2.85%。对照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为60.00%,其中有12例患者的结石移入肾脏,占34.28%。两组患者结石的清除率及结石移入肾脏的几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新型结石封堵器进行钬激光碎石手术治疗的结石清除率较高,并可降低其体内的结石在被击碎后移入肾脏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郑红芳;李巧星;王伟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应用不规则肝叶切除法治疗严重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06月至2013年08月我院收治的62例严重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1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解剖性肝叶切除法进行手术治疗,为试验组患者采用不规则肝叶切除法进行手术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的时间及发生术中出血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应用不规则肝叶切除法治疗严重肝损伤的效果较好,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林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酒是我国的常见饮品之一。研制有效的解酒方药在降低或消除酒精对人体的危害、防治酒精相关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梳理近几年来的相关文献,从中药提取物及复方制剂的解酒护肝作用及解酒方药的临床应用效果等方面对中医解酒护肝方药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科学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资料。
作者:肖继梅;郭炜;吕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施行舒适护理对改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96例患者随机分为舒适护理组和参照组,每组各有48例患者。我院为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舒适护理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参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自理能力、活动能力、精神状态、睡眠质量及认知能力的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结束后,舒适护理组患者自理能力、活动能力、精神状态、睡眠质量及认知能力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参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5.8%,舒适护理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7%。舒适护理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可有效地改善其术后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邵佩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为发生急性肾衰竭的肝移植患者在进行血浆透析滤过治疗期间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血浆透析滤过治疗的8例发生急性肾衰竭的肝移植患者进行全面的优质护理,并观察其在接受护理前后哥斯拉昏迷评分(GCS)、APACHⅡ指标及相关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进行护理前相比,本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后GCS评分、APACHⅡ评分及其他相关的血生化指标(除碱性磷酸酶指标以外)均较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肝移植手术。结论:为在肝移植围手术期发生急性肾衰竭的患者在进行血浆透析滤过治疗期间进行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韩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穴位埋线法对脑卒中所致上肢痉挛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80例脑卒中所致上肢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康复疗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常规康复疗法进行治疗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使用穴位埋线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上肢痉挛症状彻底消失的时间及临床治疗方案实施的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穴位埋线法治疗脑卒中所致上肢痉挛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鄂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为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应急能力培训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科工作时间在3年以下的24名护士进行应急能力培训,并观察培训效果。结果与进行培训前相比,本组护士在进行培训后对急救物品和抢救仪器位置熟悉程度的得分、急救知识理论考核的得分、急救护理操作技术考核的得分、应急能力知识及现场模拟的得分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严格、系统的应急能力培训可显著提高其独立工作的能力、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急救操作的能力及应急应变能力,进而可提高其为患者进行护理服务的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佳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