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遥观镇儿童发生疫苗接种副反应情况的调查分析

王玲燕

关键词:儿童, 疫苗接种, 副反应, 调查分析
摘要:在各种可引起儿童接种副反应的疫苗中,以百白破疫苗引起接种副反应的几率为高。在发生接种副反应的129名儿童中,1岁以内的儿童发生副反应的比例高。这129名儿童发生接种副反应的时间主要为接种后的24小时内。结论:在2012年~2014年期间,遥观镇儿童发生接种副反应的几率尚处于正常的范围内。遥观镇的医务工作者在以后的疫苗接种中工作中,要更加严格地掌握疫苗接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及时对接种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宣教,以进一步降低儿童发生疫苗接种副反应的几率。目的:对遥观镇儿童发生疫苗接种副反应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2012年~2014年期间遥观镇进行疫苗接种的65800名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65800名儿童进行疫苗接种后发生副反应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在这65800名进行预防接的儿童中,有129名儿童发生了接种副反应,接种副反应的发生率为千分之1.96。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观察组40例患者中,发生局部感染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5.0%),发生肌肉萎缩的患者有0例,发生髋关节脱位的患者有1例(占患者总数的2.5%),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有0例,出现发热情况的患者有5例(占患者总数的12.5%);在对照组40例患者中,发生局部感染的患者有7例(占患者总数的17.5%),发生肌肉萎缩的患者有6例(占患者总数的15.0%),发生髋关节脱位的患者有5例(占患者总数的12.5%),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有4例(占患者总数的10.0%),出现发热情况的患者有26例(占患者总数的65.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能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其康复的进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江晶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事件中对成批伤员进行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在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事件中对成批伤员进行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7起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员19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合理的急救护理,并将护理的效果及所有伤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积极合理的急救护理干预,在这197例伤员中,存活的伤员有181例(占伤员总数的91.9%),死亡的伤员有16例(占伤员总数的8.1%),其中因发生颅脑损伤而死亡的患者有9例(占死亡伤员总数的56.3%),因存在复合伤而死亡的患者有5例(占死亡伤员总数的31.2%),因存在开放性骨折而死亡的患者有2例(占死亡伤员总数的12.5%)。结论:在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事件中,受伤伤员具有人数众多、病情严峻等特点,因此,在对这类伤员进行急救护理时,应保证充足的护理资源,并通过科学的优化管理及有效的救护技能对其进行护理,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付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医解酒护肝方药的研究进展分析

    酒是我国的常见饮品之一。研制有效的解酒方药在降低或消除酒精对人体的危害、防治酒精相关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梳理近几年来的相关文献,从中药提取物及复方制剂的解酒护肝作用及解酒方药的临床应用效果等方面对中医解酒护肝方药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科学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资料。

    作者:肖继梅;郭炜;吕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应用硫酸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子痫前期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硫酸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单纯使用硫酸镁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硫酸镁和低分子肝素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硫酸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不仅能显著降低母婴的死亡率,还能保证母婴有一个好的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唐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在诊断乳腺叶状肿瘤方面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在诊断乳腺叶状肿瘤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的结果。结果:本组20例患者在进行乳腺钼靶检查时共发现20个病灶,其中有2个病灶为恶性肿瘤病灶,有16个病灶为良性肿瘤病灶,有2个病灶为交界性病灶,有7个病灶边界模糊。本组20例患者在进行乳腺超声检查时共发现21个病灶,其中有2个病灶为恶性肿瘤病灶,有18个病灶为良性肿瘤病灶,有1个病灶为交界性肿瘤病灶,有7个病灶的边界较模糊,有9个病灶的内部回声不均匀,有5个病灶为囊实性混合团块。结论: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在诊断乳腺叶状肿瘤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医务人员若在为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时发现其乳房内的肿块呈叶状分布、边界极为明显、直径超过5cm且无钙化情况时,尤其在发现其病灶有短期迅速增长史时可初步诊断其患有乳腺叶状肿瘤。

    作者:薛学医;薛来平;高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5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77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其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好,可促进其病情的好转,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苏美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使用多排螺旋CT进行诊断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对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使用多排螺旋CT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28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超声检查进行诊断,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多排螺旋CT检查进行诊断。将观察组患者按照其病灶结节的大小分为大结节组和小结节组,其中大结节组有13例患者,小结节组有15例患者。再次对观察组患者使用CT增强扫描进行诊断。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大结节组患者进行增强扫描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与小结节组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使用多排螺旋CT进行诊断的的准确性高,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此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丕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区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方法及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对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区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21例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21例患者均使用局部扩大切除术+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这些患者皮瓣的成活率、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恢复的情况及其对手术满意度的评分。结果:在这21例患者中,皮瓣成活的患者有20例,其成活率为95.24%。这21例患者的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均恢复良好,无明显的语言障碍及吞咽障碍。这21例患者对手术满意度的评分平均为92.31±3.34分。结论:使用股前外侧皮瓣对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区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效果好,其皮瓣的成活率高,其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恢复良好。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涛;雷荣昌;黎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卡托普利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5%,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且费用较低,该疗法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作者:袁召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和5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观察1组,将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2组,再选取同期的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为观察1组患儿和对照组患儿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查患儿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为所有患儿采用ELISA技术、伊红染色、抗凝静脉血、光学显微镜,计数患儿的嗜酸粒细胞,并检测血清IgE的水平。结果:观察1组患儿进行MP-IgM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1组患儿和观察2组患儿嗜酸粒细胞的计数、血清IgE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存在密切的关联性。

    作者:陈俊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急诊呼吸阶梯性疗法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呼吸复苏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用急诊呼吸阶梯性疗法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呼吸复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我院使用传统的呼吸治疗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呼吸复苏治疗,使用急诊呼吸阶梯性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呼吸复苏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呼吸的复苏率和从治疗开始至呼吸恢复稳定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的复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从治疗开始至呼吸恢复稳定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急诊呼吸阶梯性疗法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呼吸复苏治疗具有效果好、起效快的优点。此方法可作为临床上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呼吸复苏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玲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洁悠神喷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探析

    目的:探讨用洁悠神喷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4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70例患儿,对照组有72例患儿。我院在为两组织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对照组患儿使用氧气雾化疗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儿使用洁悠神喷剂联合氧气雾化疗法(与对照组患儿相同)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2%。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8%。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饮食改善的情况、溃疡面恢复的情况及咽峡部疱疹消退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洁悠神喷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显著,且操作简单、无副作用。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朱对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用双花百合片治疗经前期口腔溃疡1个典型病例的分析

    目的:探讨对经前期口腔溃疡患者使用双花百合片进行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经前期口腔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在为其使用漱口水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花百合片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自开始治疗后的第1个月、第2个月和第4个月,患者发生溃疡的天数逐渐缩短,溃疡的面积逐渐减小,且减轻了因溃疡导致的疼痛感。治疗后,我院对患者进行了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在停药后的第2个月经周期未出现溃疡复发的情况,而且在后4个月也未出现溃疡复发的情况。结论:为经前期口腔溃疡患者在使用漱口液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花百合片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口腔溃疡的症状,且在停药后仍具有后续治疗的效应。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新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我院用噻托溴铵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其肺功能,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该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孙芸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CT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移位症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移位症中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3314例腰椎间盘移位患者(4644个椎间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其进行CT检查的结果。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有2730例患者发生腰椎间盘膨出,有563例患者发生椎间盘突出,有33例患者发生椎间盘脱出,有817例患者发生椎间盘膨突,有501例患者发生椎间盘膨出并突出,有2332例患者因发生椎间盘移位而导致硬膜外脂肪消失及硬膜囊受压,有626例患者因发生椎间盘移位导致神经根受压,有139例患者的病变椎间盘发生钙化,有253例患者发生侧隐窝填塞及神经根湮没的情况,有203例患者发生椎间盘变性、出现真空征的情况,有173例患者罹患继发性椎管狭窄。结论:CT检查在诊断不同类型的腰椎间盘移位症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腰椎间盘移位症患者的CT表现及病理改变各不相同,产生的后果也不尽相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根据为此病患者进行CT检查的结果为其设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作者:金勇;赵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甲状旁腺激素联合骨肽序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用甲状旁腺激素联合骨肽序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院使用唑来膦酸钠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甲状旁腺激素和骨肽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序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臂骨的DBMC (远端骨矿含量)、DBD (远端骨密度)、PBMC (近端骨矿含量)、PBD (近端骨密度)以及其S-ALP (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水平、S-Ca(血钙)的水平、S-P(血磷)的水平、U-Ca与Cr(尿液尿钙与尿肌酐)的比值、U-HOP与Cr(尿羟脯氨酸与尿肌酐)的比值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前臂骨的DBMC、DBD 、PBMC和PB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LP的水平、S-Ca的水平、S-P的水平和U-Ca与Cr的比值、U-HOP与Cr的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发生轻微不良反应的人数大体相当,二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甲状旁腺激素联合骨肽序贯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骨矿含量,提高其血液中钙、磷等物质的水平,而且安全性高。此疗法可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优选方法。

    作者:谢沛军;欧治平;李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应用胃镜活检的方法诊断胃癌的准确性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胃镜活检的方法诊断胃癌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胃镜活检,观察对比胃镜活检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的差异,并将对比的情况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相比,胃镜活检的确诊率为81.67%,疑诊率为13.33%,未确诊率为5.0%,在判定患者病情分型(Borrmann I~IV型)方面的准确率分别为100%、80%、75%、28.57%,在判定患者细胞分化程度(分化型癌细胞、分化不良型癌细胞)方面的准确率分别为90.68%、58.82%。结论:应用胃镜活检的方法诊断胃癌的准确性较高,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诊断低分化型胃癌细胞时出现的误差较大。虽然此检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可将其作为对胃癌患者进行早期筛查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作者:闫云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以2013年1月为界)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在术后功能锻炼期间,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毕20天后伤口的恢复情况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术毕20天后,在实验组60例患者中,发生伤口脓肿的患者有3例;在对照组60例患者中,发生伤口脓肿的患者有8例,发生伤口出血的患者有4例,发生伤口裂开的患者有3例。实验组患者的伤口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率为80%,实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能明显降低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洪春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肝肾同治法协同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分析用肝肾同治疗法联合活血化瘀疗法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8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2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肝肾同治疗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肝肾同治疗法联合活血化瘀疗法进行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使用肝肾同治疗法与活血化瘀疗法治疗慢性肝病的效果显著,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6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就诊日期的单双号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为治疗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达那唑进行治疗,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取得确切的疗效,而且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俞双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