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种可用于5FU用药指导的多重SNP检测方法分析

颜进;王晴晴;南丽

关键词:5-氟尿嘧啶, SNP, 个体化用药
摘要:目的:提供一种可指导5FU用药的多重SNP检测方案。方法:采用多重PCR和毛细管电泳片段分离技术同步检测人基因组DNA的8个SNP位点的16个基因型单核苷酸,分析使用人基因组DNA样品及5FU阳性对照检测时出现的特征峰。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在进行5FU阳性对照检测时出现了全部的20个特征峰,在进行人基因组DNA样品检测时出现12-20个特征峰,检测快速、准确,可将16个基因型、3个人基因组DNA内参及1个PCR反应内参在同一个反应管中进行扩增,并在毛细管电泳时进行清晰的分离。结论:本研究中介绍的多重SNP检测法可通过快速、准确、同步检测多个SNP位点来指导5FU用药,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用电子处方联合床旁自服药物二联单对住院患者自服药物进行管理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用电子处方系统联合床旁自服药物二联单对住院患者自服药物进行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两家同等级医院心血管内科和内分泌科收治的24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24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120患者。我院采用电子处方系统对常规组患者的自服药物进行管理,采用电子处方系统联合我院设计的床旁自服药物二联单对实验组患者的自服药物进行管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自服药物到手的准确性及两组患者、医生、护士对自服药物管理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自服药物到手的及时性、完整性以及该组患者、医生、护士对自服药物管理方法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用电子处方联合床旁自服药物二联单对住院患者自服药物进行管理的效果显著,提高了住院患者自服药物到手的准确性及患者、医护人员对自服药物管理方法的满意度。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肖蓉;何淑君;刘萍;昝玉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氟桂利嗪与联用氟桂利嗪和血塞通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单用氟桂利嗪与联用氟桂利嗪和血塞通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13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氟桂利嗪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联合应用氟桂利嗪和血塞通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氟桂利嗪和血塞通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好,能有效缓解患者头痛的症状,改善其脑部的血液循环,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以2013年1月为界)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在术后功能锻炼期间,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毕20天后伤口的恢复情况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术毕20天后,在实验组60例患者中,发生伤口脓肿的患者有3例;在对照组60例患者中,发生伤口脓肿的患者有8例,发生伤口出血的患者有4例,发生伤口裂开的患者有3例。实验组患者的伤口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率为80%,实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能明显降低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洪春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早期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患者。为早期护理组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早期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韩爱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应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间某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为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手术治疗,为研究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65.5±42.8)min,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38.5±40.5) min,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22.5±25.4)ml,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99.8±21.4)ml,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5±3.0)d,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5±2.5)d,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数量为(8.5±3.5)个,研究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数量为(12.5±5.5)个,研究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显著,此方法具有微创、微痛、安全性高等特点,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川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一种可用于5FU用药指导的多重SNP检测方法分析

    目的:提供一种可指导5FU用药的多重SNP检测方案。方法:采用多重PCR和毛细管电泳片段分离技术同步检测人基因组DNA的8个SNP位点的16个基因型单核苷酸,分析使用人基因组DNA样品及5FU阳性对照检测时出现的特征峰。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在进行5FU阳性对照检测时出现了全部的20个特征峰,在进行人基因组DNA样品检测时出现12-20个特征峰,检测快速、准确,可将16个基因型、3个人基因组DNA内参及1个PCR反应内参在同一个反应管中进行扩增,并在毛细管电泳时进行清晰的分离。结论:本研究中介绍的多重SNP检测法可通过快速、准确、同步检测多个SNP位点来指导5FU用药,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颜进;王晴晴;南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了解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南宁市青秀区外来人口较集中的社区分层随机抽取300名年龄小于6周岁、无当地户籍且在本地区的居住时间≤3个月的流动儿童作为观察组,选取本地同龄儿童300名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儿童单苗、5苗的全程接种率及未接受5苗全程接种的具体原因。结果:流动儿童的BCG、OPV、DPT、MV、HBV及5苗全程免疫接种率均明显低于本地儿童,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105名未接受5苗全程免疫接种的流动儿童未接种相关疫苗的次数共计262频次,其未接种相关疫苗的主要原因为其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免疫效果存有怀疑、错过了接种时间及其他原因,分别占32.06%、19.85%、10.30%和10.30%。结论: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率偏低,加大进行预防接种相关健康教育的力度是提高该区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黄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应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为行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对其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为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对其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进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进行麻醉,为对照组患者联合应用芬太尼和丙泊酚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术中气管插管时、切皮后5min的心率较低,在进行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时、切皮后5min的血压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其他各时间点的血压和心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吞咽功能恢复的时间、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较短,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进行胸外科手术麻醉的效果较好,可使患者在术后较快苏醒,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成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抗感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用抗感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3例患儿。为观察组患儿使用抗感颗粒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儿使用双黄连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两组中,没有1例患儿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用抗感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誉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两种冲洗隧道口联合湿敷法对血透导管隧道感染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用阿米卡星冲洗隧道口联合碘伏局部湿敷法对血透导管隧道感染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8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透析中心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发生血液透析隧道感染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8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使用阿米卡星冲洗隧道口联合碘伏局部湿敷法进行护理,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隧道口联合碘伏局部湿敷法进行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护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护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阿米卡星冲洗隧道口联合碘伏局部湿敷法对血透导管隧道感染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好。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吕素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布鲁氏杆菌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布鲁氏杆菌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疾控中心收治的5例布鲁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中心在对这5例患者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后,对其进行了基础护理、症状护理及用药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然后观察其康复效果。结果:这5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我们对其进行随访的结果显示,其预后良好,其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其身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布鲁氏杆菌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其康复,改善其预后,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深二度烧伤创面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深二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深二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有30例患者,对照组有34例患者。我院为研究组患者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肉芽生长的时间、创面愈合的时间、疼痛的评分以及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肉芽生长的时间、疼痛的评分、创面愈合的时间以及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深二度烧伤患者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可有效地促进其创面的愈合,并减轻其疼痛感。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韦昌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尼莫地平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尼莫地平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4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我院采用血肿清除手术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用尼莫地平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肿的大小及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其血肿减少的量明显大于对照组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初期使用尼莫地平对其进行辅助治疗,可加快其血肿吸收的速度,缩短其神经功能恢复的时间,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该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秀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在为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手术麻醉期间施行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在为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手术麻醉期间施行控制性降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颅内动脉瘤手术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期间采用硝普钠进行控制性降压,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期间采用瑞芬太尼进行控制性降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前(A0)、降压十分钟后(A1)、降压二十分钟后(A2)、停止降压十分钟后(A3)、停止降压二十分钟后(A4)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并评价为其进行术中控制性降压效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A1时的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A0时,A3时的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A2时。对照组患者在A1时的心率明显比A0时加快,其在A3时的心率明显比A2时减慢。观察组患者在A1时的心率明显比A0时减慢,在A3时的心率明显比A2时加快。观察组患者在A1、A2、A3、A4时的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对进行术中控制性降压效果的满意度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应用硝普钠相比,在为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期间应用瑞芬太尼进行控制性降压具有安全性高、起效快、调控方案简单且可迅速升压、可降低心率、可显著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降低患者在术中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等优势,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钟增优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联合进行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联合进行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3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480例患者分别进行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观察其检测结果。结果:我们根据这480例患者的检测结果将其分为低值组、中值组及高值组。其中,中值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与糖化血红蛋白值明显低于高值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值组患者与中值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联合进行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有利于明确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及其糖化血红蛋白值与其肾功能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该病。该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梁江红;杨福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治疗青光眼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2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共有82只患眼)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每组各有41只患眼)。我院使用布林佐胺滴眼液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眼压的下降情况、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眼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眼压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明显慢于观察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治疗青光眼具有降眼压效果好、对患者血压和心率影响小及引起不良反应的几率低等优点。因此,此药可作为治疗青光眼的优选药物。

    作者:刘艳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CT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移位症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移位症中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3314例腰椎间盘移位患者(4644个椎间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其进行CT检查的结果。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有2730例患者发生腰椎间盘膨出,有563例患者发生椎间盘突出,有33例患者发生椎间盘脱出,有817例患者发生椎间盘膨突,有501例患者发生椎间盘膨出并突出,有2332例患者因发生椎间盘移位而导致硬膜外脂肪消失及硬膜囊受压,有626例患者因发生椎间盘移位导致神经根受压,有139例患者的病变椎间盘发生钙化,有253例患者发生侧隐窝填塞及神经根湮没的情况,有203例患者发生椎间盘变性、出现真空征的情况,有173例患者罹患继发性椎管狭窄。结论:CT检查在诊断不同类型的腰椎间盘移位症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腰椎间盘移位症患者的CT表现及病理改变各不相同,产生的后果也不尽相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根据为此病患者进行CT检查的结果为其设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作者:金勇;赵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应用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单纯使用氨氯地平片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替米沙坦片和氨氯地平片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12周的治疗,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兴朵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米非司酮促宫颈成熟的效果及安全性评析

    目的:探讨用米非司酮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因宫颈未成熟等原因需要进行引产的7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5例孕产妇。我院为对照组孕产妇使用小剂量缩宫素促宫颈成熟,为观察组孕产妇使用米非司酮促宫颈成熟。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孕产妇促宫颈成熟的效果、进行引产分娩的结果及新生儿的结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孕产妇促宫颈成熟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孕产妇促宫颈成熟的总有效率为68.57%。观察组孕产妇促宫颈成熟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孕产妇进行引产的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孕产妇进行引产的总有效率为62.86%。观察组孕产妇进行引产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新生儿在Apgar评分和体重等方面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米非司酮促宫颈成熟效果显著,且服用方便,安全性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林雪;吴鸿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使用中药灌肠汤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使用中药灌肠汤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间住院部及门诊部收治的5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有26例患者,对照组中有24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灌肠汤联合抗生素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的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带下异常消失的时间、腰腹痛消失的时间、体温恢复的时间、阴道分泌物恢复正常的时间、腹部压痛消失的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药灌肠汤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的时间,且安全性较高。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娟;于金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