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危险因素

梁恒勇

关键词: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律失常, 类型,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11年9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这些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危险因素。结果: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主要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在急诊 PCI 术中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等。年龄>70岁、具有吸烟史、冠心病类型为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合并 COPD是导致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伴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确定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危险因素对为其进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对20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这20例患儿均进行综合护理,护理结束后,探讨其临床效果。结果:护理结束后,在这20例患儿中,有4例患儿的病情出现恶化,有2例患儿出现其他并发症。对这6例患儿分别进行抢救治疗和对症治疗后,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浅谈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衰患者1年内再住院的关系

    目的:探讨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心衰患者1年内再住院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心衰患者33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RDW>14.6%的患者设为研究组(190例),将RDW≤14.6%的患者设为对照组(147例),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的RDW和其他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应用Kaplan-Meier分析评估两组患者的再住院率,并采用Log-Rank 法对评估结果进行检验,再采用COX回归分析法对患者病情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通过ROC曲线分析高RDW对预测心衰患者1年内再住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研究组患者1年内的再住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5.51% vs.34.75%,χ2=56.098,P =0.000),通过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Log-Rank检验,χ2=94.680,P =0.000)。COX回归分析显示,RDW、年龄、吸烟史、高血压患病史及LVEF值是影响心衰患者1年内再住院的主要危险因素(HR 2.83,95% CI 2.02~3.97,P=0.000)。ROC曲线的面积为0.704,95% CI为0.65~0.76,敏感性为30%,特异性为77%。结论:RDW增高是导致心衰患者1年内再住院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匡荣仁;胡敏锋;徐燕;洪粤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浅谈50例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其进行护理的对策。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问卷的方式对这50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这50例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不安、躯体化、有强迫症及抗拒敌对情绪。结论: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易产生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对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余慧保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成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特征的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特征。方法:对2011年7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例成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11例患者进行了骨髓象检查、血细胞检查、血清铁蛋白检查、血脂检查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同时观察他们的临床特征。结果:这11例患者均存在发热、进行性外周血细胞减少的表现,部分患者存在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的症状。所有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其甘油三酯水平正常或轻微升高,其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或下降,对其进行骨髓涂片检查可见数量不一的噬血细胞。结论:临床医生在遇到出现持续或间歇性高热、外周血细胞进行性下降的患者时,要尽快对其进行骨髓象检查、血细胞检查、血清铁蛋白检查、血脂检查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在上述检查中,进行骨髓细胞涂片检查可见数量不一的噬血细胞,可将这一表现作为临床上诊断成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重要依据。

    作者:王烈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应用拔罐疗法治疗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拔罐疗法治疗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肺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及化痰止咳治疗,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拔罐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实验组4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痊愈的患者有38例(占患者总数的95%),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为(1.5±0.7)d,咳嗽症状消退的时间为(3.2±0.5)d,胸痛症状明显减轻的时间为(3.5±1.2)d;在对照组4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痊愈的患者有18例(占患者总数的45%),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为(2.8±1.8)d,咳嗽症状消退的时间为(5.1±1.2)d,胸痛症状明显减轻的时间为(4.9±1.5)d。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拔罐疗法治疗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方雪;蔡丹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联合应用腹腔镜手术和药物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手术和药物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2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为41例观察A组患者在术后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为47例观察B组患者在术后使用孕三烯酮进行治疗,为34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使用安慰剂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A组患者和观察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合并不孕症患者的术后妊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A组患者和观察B组中合并不孕症患者的术后妊娠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腹腔镜手术和药物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降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提高其妊娠率,取得确切的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早期心理干预对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术后负面情绪的预防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心理干预对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术后负面情绪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为两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科学的心理护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为两组患者进行评估,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的SDS评分为(53.24±11.21)分,SAS评分为(53.24±10.82)分,手术后的SDS评分为(41.01±8.41)分,SAS评分为(42.82±8.01)分;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的SDS评分为(54.01±10.31)分,SAS评分为(54.61±10.31)分,手术后的SDS评分为(53.71±12.81)分,SAS评分为(53.21±12.98)分。入院时,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较入院时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负面情绪的发生,有利于将患者的心态调整至佳状态,促进其快速康复。

    作者:武华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浅论CT检查误诊漏诊小肝癌的原因

    目的:探究CT检查误诊、漏诊小肝癌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2例发生CT检查误诊、漏诊事件的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对这12例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2例患者中,发生误诊事件的患者有6例,发生漏诊事件的患者有6例。在误诊和漏诊的原因上,因技术性原因导致诊断错误的患者有5例,因诊断者经验不足导致诊断错误的患者有4例,因仪器原因导致诊断错误的患者有3例。结论: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注意观察患者肝脏的改变、减少伪影的出现是避免CT检查误诊漏诊小肝癌的关键所在。

    作者:陶政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贝雷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院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并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观察组患者使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给对照组患者使用法莫替丁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在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22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14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3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在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12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18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4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贝雷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确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永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健康档案在老年人慢性病目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健康档案在老年人慢性病目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社区常驻的5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在建立健康档案期间,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健康干预管理,并定期随访他们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①经过2年多的健康目标管理,在这5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有464例患者的血压控制状况良好,其血压控制率达到了92.8%。②这500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的知晓率达到了100%。③建立健康档案后,这500例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从(2415±241)元/人减少到(1518±140)元/人。结论: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可以帮助老年慢性病患者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控制老年慢性病的发生及发展,可以显著降低老年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甘道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美沙拉嗪治疗克罗恩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美沙拉嗪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2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90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抽取模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柳氮磺胺吡啶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使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在治疗组的45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临床缓解者有27例,治疗结果为好转者有15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在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临床缓解者有21例,治疗结果为好转者有11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1%。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美沙拉嗪治疗克罗恩病疗效确切,其产生的毒副作用小。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黄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孕产期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指导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对孕产期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孕产期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为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指导,为观察组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指导,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心理状况及产后24h的出血量,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为(40.2±9.9)分,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为(40.5±10.2)分,产后24h的出血量为(282.7±22.5)ml;对照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为(52.6±8.4)分,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为(49.9±10.1)分,产后24h的出血量为(410.2±35.9)ml。观察组产妇的心理状况及产后24h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孕产期产妇进行孕产期保健指导能显著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对保证母婴的健康和安全具有十分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应用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患儿1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81例)和研究组(81例),应用利巴韦林为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应用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为研究组患儿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5%,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53%,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46%,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16%,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但差异不十分显著(P>0.05,X2=0.3248),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痰热清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高振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这70例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护理干预结束后,患者的血压有明显改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进行护理干预前的水平,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邢姝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我院门诊处方的点评及用药情况的分析

    目的:分析点评我院门诊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间我院门诊处方1298张作为研究对象,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1298张门诊处方中,合理的处方有1186张,不合理的处方有112张,处方的合格率为91.4%。我院平均每张门诊处方中使用药物的种类数为2.3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中每张处方不超过5种药品的规定;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1.3%,略高于《处方管理办法》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不超过20%的规定;注射剂的使用率为20.5%,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注射剂的使用率应在13.4%~24.1%之间的标准;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率为78.0%;每张处方的平均金额为68.4元。在112张不合理处方中,书写不规范的处方有59张,占不合理处方的52.7%;用药不适宜的处方有50张,占不合理处方的44.6%;超常的处方有3张,占不合理处方的2.7%。结论:我院门诊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用药的合理性均较好,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略高,国家基本药物的使用率略低,需继续采取相应的管理监督措施,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经济、有效。

    作者:张玉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行耳鼻喉手术的患者施行阶段性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行耳鼻喉手术的患者施行阶段性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6例行耳鼻喉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8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为干预组患者在实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阶段性健康教育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程度、安全感和舒适度。结果:在进行护理后,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程度(37.51±4.69)相比较,干预组患者的焦虑程度(20.97±3.45)明显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的安全感和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耳鼻喉手术的患者在施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阶段性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其康复,降低其焦虑程度,满足其不同时期的需求,提高其安全感和舒适度,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黎金梅;黎桂婵;李凤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施行早期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注钙剂外渗的预防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施行早期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注钙剂外渗的预防效果。方法:将近两年我院收治的230例接受静脉输注钙剂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15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进行静脉补钙的外渗率及发生医源性钙盐沉积症的几率。结果:实验组患儿进行静脉补钙的外渗率为0.87%,发生医源性钙盐沉积症的几率为0.00%,对照组患儿进行静脉补钙的外渗率为29.57%,发生医源性钙盐沉积症的几率为25.22%。实验组患儿进行静脉补钙的外渗率和发生医源性钙盐沉积症的几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静脉输注钙剂的患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其发生钙剂外渗、因钙剂外渗而造成皮肤坏死及发生护理纠纷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时先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醒脑静治疗意识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醒脑静治疗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苏醒时间等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在治疗组的30例患者中,治疗的显效率为46.67%,治疗的有效率为40%,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33%。在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治疗的显效率为16.67%,治疗的有效率为46.67%,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的平均苏醒时间为5.43±1.38d,平均的GCS评分为15.48±4.82分;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苏醒时间为7.82±1.85d,平均的GCS评分为9.46±4.80分。治疗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及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醒脑静治疗意识障碍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缩短其苏醒的时间,促进患者意识的恢复。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曾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1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98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63%,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9%,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85.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1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腹腔镜手术联合胆道镜再手术治疗内外胆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腹腔镜手术联合胆道镜再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开腹手术治疗,对研究组患者使用腹腔镜手术联合胆道镜再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和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分别为54.4±10.5min、49.8±10.6mL、2.2±0.4d和14.6±2.8d。对照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分别为108.8±20.6 min、137.4±17.6 mL、3.8±0.9d和22.7±4.8d。研究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过程中,研究组患者中有7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有29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研究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腹腔镜手术联合胆道镜再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疗效好,术中出血量少,治疗的时间短,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低。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恩宽;白松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