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王兴宇
目的:探讨国产 Q-开关红宝石激光机治疗色素性皮肤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安徽博澳激光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的RLMR-I型激光皮肤治疗仪,波长 532nm,治疗 47例色素性皮肤病患者.结果:47例中太田痣 24例、纹眉失误8例、纹身 4例、雀斑样痣 2例、咖啡斑 7例、脂溢性角化 2例,除 2例洗眉后患者、 2例脂溢性角化患者,余病例均有效,且重复治疗可提高疗效,无色素沉着或减退、无疤痕形成等副作用.结论:RLMR-I型 Q-开关红宝石激光皮肤治疗仪治疗色素性皮肤病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成本较进口机器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白;徐大甫;吴爱丽;高银花;张思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探索馆藏期刊的标准和原则,以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及各类读者的需求,确保馆藏期刊 的质量,提高期刊的利用效率;节省有限的图书经费,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
作者:吴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NE)盐水溶液洗胃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对急诊有洗胃指征的经口中毒病员采用 0.008%去甲肾上腺素溶液洗胃,同时监测病员血压、心率、呼吸、尿量、血氧饱和度.结果:1、 0.008% NE溶液洗胃 救治 116例经口中毒病员,死亡 5例,总抢救成功率为 95.68%;2、 NE盐水溶液洗胃对经口中毒病员的血压、心率、 呼吸、尿量无显著性影响 (P>0.05).结论:NE盐水溶液洗胃安全、有效.
作者:江根深;杨文霞;郎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直肠肛管黏膜保护剂(太宁栓)在治疗内痔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 416例确诊为Ⅰ、Ⅱ度内痔的患者 应用太宁栓治疗,观察疗效. 结果:(1)治疗 2天后,部分患者出血、局部瘙痒不适、肛门分泌物等症状好转,总有效率 35.1%. (2)治疗 6天后,绝大多数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总有效率达 96.9%.(3)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仅占 1.9%,均未经特殊 处理而自行缓解. 结论:太宁栓对Ⅰ、Ⅱ度内痔的治疗有明显疗效,不良反应少见.
作者:胡伟;王兴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对军校本科生开展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经验和方法.方法:对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检验和预防医学专业 的军校本科生进行了有关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并采用 Excel 200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4.47% 的学员认为开设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有必要,63.83%的学员认为教学过程中使用英语的比例大约在 50%,而 91.49%的学员将专业词汇和背景知识的缺乏作为制约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结论: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 学内容和方式,同时强化学员的专业词汇和背景知识.
作者:王瑛;严军;李国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特点,探讨如何提高 VLBWI的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年间收治的 21例 VLBWI患儿的资料.结果:21例 VLBWI患儿中伴低体温 61.9% ,伴并发症 71.4%,合并感染性疾患 47.6%,死亡 14.3%,好转及放弃 42.9%,存活 38.1%.结论:由于 VLBWI患儿各脏器功能不成熟,易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 改变,存活率低.临床上合理喂养,维持正常体温,治疗并发症、防治感染、呼吸暂停,是提高低体重儿存活的关键.
作者:熊言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电化教学媒体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方法:通过在两个平行班级应用同样内容的电化教学 媒体但采用不同的运用方法的教学效果的比较.结果:电化教学媒体与启发式讲授交替进行、综合运用的方法对教 学有效.结论:提高了分析化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润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国康复医学教育起源于 1982年,从在医学院校设置康复医学课程、举办短期培训班,发展到本专科及研究生等正 规学历教育,20年来,培养了大批康复医学人才,部分满足了临床需求. 2000年开始康复医学执业准入考试,2001 年进行康复医学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2002年增加了康复医学治疗技术专业初、中级(技师、主管技师)资格 考试和技师执业准入考试.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体系不断完善.
作者:赵云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该文总结了企业通过 GMP认证的体会是:应把 GMP设计与 GMP认证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合乎 GMP标准的软件体系;加强人员培训.从上述三点说明了企业通过 GMP认证的重要性.
作者:徐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该文总结临床上引起护患纠纷常见原因,提出相应预防措施.通过不断学习总结,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护理队伍的 整体素质,增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预防护理差错发生;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增强服务意识,以达 到提高护理质量、强化护士自觉学习法律法规意识、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目的.
作者:徐晓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对策;方法:收集我院血液科 2000 年 1月~2002年 12月 ESBLs(+)菌株引起的感染 46例;随机抽取 45例 ESBLs(-)菌感染者作为对照进行总结分 析.结果:产生 ESBLs主要为 G-杆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为常见;住院时间长,中性粒细胞缺乏,免疫 功能下降和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时间超过 7天者为 ESBLs菌株感染的高危因素 (P<0.05); ESBLs(+)组中以败血 症和肺部感染为主要的感染形式;所有的 ESBLs菌对亚胺培南敏感,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合制剂 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结论:ESBLs菌的产生有其高危因素,诊断明确后及时选用敏感抗生 素,可以改善预后.
作者:郑昌成;耿良权;丁凯阳;吴竞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该文从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的转变、卫生经费的降低、自我保健意识的改变四个角度,论述了全面开展 生活方式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以社区为依托、以医院为基础、以生活方式为指导三个方面,探讨了生活方式教 育的工作模式.
作者:葛怀玉;李雪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该文回顾了安徽省卫生系统 2003年 4~5月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并总结了五点经验:一、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应急指挥系统;二、形成两张严密的防治网络;三、布下三道钢铁防线;四、瞄准四个特殊人群;五、实施五项防治手段.
作者:冯立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等浓度剂量罗吡卡因和布吡卡因应用于颈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择期行甲状腺腺瘤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罗吡组和布吡组,每组 20例.分别以 0.375%罗吡卡因或 0.375%布吡卡因行双侧颈浅丛阻滞(每侧各 10ml),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 VAS评分、术后痛觉恢复时间、并发症以及神经阻滞前和阻滞后 5、 10、 20和 30分 钟的 MAP、 HR和 SpO2值.结果:罗吡卡因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布吡卡因组(P<0.01),VAS评分两组无明 显差别,而术后镇痛时间明显短于布吡卡因(P<0.01),两组麻醉后均发生心率、血压增高,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 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罗吡卡因能较安全地用于颈丛阻滞,与布吡卡因相比具有起效时间更快、毒性 小、同等镇痛效果的特点.
作者:高亚利;方才;陈昆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分析 1994年 11月~2003年 4月收治的 55例自发性气胸临床资 料.结果 :55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手术 10例无复发,有 5例复发再次治疗痊愈.结论:自发性气胸需与肺大泡鉴 别,大部分患者经胸腔闭式引流治愈;微创手术是今后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方向.
作者:龚荣福;杨小龙;任刚;丁伯应;熊克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改善颈椎损伤病人的呼吸功能,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方法:对近四年的典型病例,从多方面加强气道护理. 结果:本组 26例病人有效地维持呼吸功能,未产生相关并发症.结论:做好颈椎损伤病人的气道护理,是改善病人预 后的关键措施.
作者:陈庆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对 ICU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18例 26次血液净化治疗,治疗前、后查 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同时行 APACHEⅡ评分、 MODS评分.结果:行 CBP治疗后血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 意义;血小板计数较 CBP前有所升高(P<0.05);APACHEⅡ、 MODS评分及血肌酐较治疗前有下降(分别 P<0.01、 <0.05、 <0.01).结论:CBP治疗是危重症的有效支持治疗之一;尤其对包括肾功能不全在内的 MODS患者,更显 示其良好疗效.
作者:潘爱军;刘宝;王锦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加强为农村培养卫生人才主要靠教师,教师的教学成效,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教学必须认真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 大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办学应根据农村社区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开展医学继续教育,提高质量和层次,采取上靠横联下辐射的方法,形成一个不同层次的培训网络.抓学风、校风、 考风建设,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知识结构,使其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 到全面的发展.
作者:刘瑾;陈鹤龄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教会学生学习,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创新能力.方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深掘教学内容的内涵与关 联,进行创新思维,提炼关键词,运用其设计教学思路,链接知识,领悟实质,解决疑难.结果:学生学习思路清晰,对 知识掌握系统性强,理解透彻,对疑难问题解决有方,成绩、能力提高.结论:关键词在医学遗传学运用是教会学生 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沛中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