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性瘫痪胼胝体面积与神经运动发育的相关性研究

李红;童光磊;李旭;李司南;周陶成

关键词:脑性瘫痪, 胼胝体面积, 神经运动发育
摘要: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CP)患儿胼胝体面积与神经运动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脑性瘫痪患儿63例作为研究组,正常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价脑性瘫痪患儿神经运动发育.对受试儿童进行头颅MRI检查,正中矢状位测量胼胝体总面积及分区面积,分析胼胝体面积与神经运动发育之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胼胝体总面积及分区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胼胝体总面积与神经运动发育评分存在正相关性,其中粗大运动及适应能力相关明显.结论 脑性瘫痪患儿胼胝体的发育受影响,患儿临床症状越重,胼胝体面积越小,经头颅MRI对其检测可评估脑性瘫痪病情的轻重及治疗效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对MCF7细胞调控效应的研究

    目的 研究乳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对MCF7细胞的调控效应,探讨肿瘤微环境在乳腺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I型胶原酶法分离并培养CAFs.DCFHDA法进行活性氧自由基(ROS)检测.应用鸡胚卵黄囊尿囊膜进行血管生成实验.结果 共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和CAFs能促进二者增殖,并可促进ROS生成.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过氧化物酶能抑制ROS生成.另外,共培养能明显促进乳腺癌细胞新生血管的生成,而在CAFs中过表达过氧化物酶能显著抑制该过程.结论 CAFs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 ROS表达具有调节作用,并可促进肿瘤新血管生成.

    作者:李振;屠道远;甄林林;刘敏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IL-34、M-CSF与肝纤维化、肝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34(IL-34)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是能够调节单核巨噬细胞系生存、增殖和分化的细胞因子,在各种炎症相关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在结构功能上有众多相似之处,但是仍有差别. IL-34和M-CSF均参与了肝纤维化及肝癌的发生发展,并且有能够预测肝脏疾病转归的潜力.进一步阐明IL-34和与 M-CSF在肝脏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阐明肝纤维化、肝癌与炎症反应机制之间的联系,并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王殷秋;曹雯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桔梗总皂苷治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及其对GRP78/XBP1/CHOP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桔梗总皂苷(CKS)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CKS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及阳性药来氟米特组(2 mg/kg).采用弗氏完全佐剂注射左后足趾皮内建立AA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足肿胀度、多发性关节炎指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 1β(IL-1β)的水平;Real-time PCR 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各组大鼠滑膜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X盒结合蛋白1 (XBP1)、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CKS(100,200 mg/kg)可显著抑制大鼠继发性足肿胀并减轻其膝关节的病理变化;可将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明显降低(P< 0. 05);同时可以下调GRP78、XBP1、CHOP、 TNF-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CKS对AA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抑制内质网应激 GRP78/XBP1/CHOP信号通路,从而抑制滑膜细胞分泌和表达的TNF-a有关.

    作者:陈昭琳;李俊;马陶陶;黄成;沈爱宗;唐丽琴;张善堂;朱鹏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皖西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在皖西高发地区一般人群布尼亚病毒(SFTSV)IgG抗体阳性率,分析其流行规律.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按照报告病例数进行排序,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2 126例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采集血液标本并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SFTSV-IgG抗体,分析发病与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SFTSV-IgG总抗体阳性率4. 66%.不同行政村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4. 28,P<0. 01),SFTSV血清阳性数和SFTS发病数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F =11. 51,P<0.01),不同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FTSV-IgG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波浪式的上升,从事不同职业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5.21,P=0.01).结论 一般人群对SFTSV普遍易感,皖西SFTS高发病地区SFTSV感染率较高.

    作者:解少煜;吕勇;孙婕;徐鹏鹏;常宏伟;秦伟;李开春;胡颉颖;袁伟;俞亮;谢华;李光江;杨承武;张丽梅;张凤;丁凡;王芹;李德新;王德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替加环素对复杂性腹腔感染患者免疫功能影响

    目的 研究替加环素对复杂性腹腔感染(cIAI)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4例cIAI患者给予替加环素抗感染治疗,考察替加环素给药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水平,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及CD3、CD4和CD8的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替加环素治疗cIAI总有效率为 70. 8 %,可显著下调患者PBMC增殖水平,降低PBMC上清液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IL-8的含量水平.此外,替加环素治疗给药可以显著上调cIAI患者外周血CD3 +、CD4+百分比和CD4 + /CD8+比值,并同时降低 CD8 +百分比.结论 替加环素对cIAI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调控作用.

    作者:郭茂松;余维丽;孙昀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舌下免疫和皮下免疫治疗多重致敏变应性鼻炎的长期疗效评估

    目的 探讨多重致敏变应性鼻炎(AR)应用单一过敏原舌下免疫治疗和多种过敏原皮下免疫治疗两种方法的疗效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0例多重致敏AR纳入开放性对照研究,皮内试验或体外实验显示粉尘螨合并一种以上过敏原阳性,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应用多种过敏原皮下免疫治疗(SCIT),另一组应用单一粉尘螨滴剂舌下免疫治疗(SLIT),连续治疗3年,于治疗前、治疗第1、2、3年运用记分法和视觉模拟量表进行鼻部症状评分.结果 多种过敏原 SCIT和单一过敏原SLIT免疫治疗第1、2、3年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喷嚏、流涕、鼻塞和鼻痒症状评分以及鼻部症状总评分(包括记分法和视觉模拟量表)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SCIT和SLIT免疫治疗2年、3年与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年与第3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IT治疗第1、2、3年总有效率(60. 0%~66. 7%)均高于 SLIT(40. 0%~56. 7%), SCIT 显效率(10.0%~33.3%)均高于 SLIT(3.3%~23. 3%),但两组鼻部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重致敏AR运用多重致敏原SCIT和单一粉尘螨SLIT,在免疫治疗第1、 2.3年均有效,在免疫治疗第2年时治疗效果趋于稳定,多重致敏原皮下免疫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单一粉尘螨舌下免疫治疗,多重致敏原皮下免疫治疗可能优于单一致敏原舌下免疫治疗.

    作者:马燕;刘业海;里晓红;邱建新;方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IL-6及其受体在胆管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研究胆管癌患者胆管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6及其受体IL-6R的表达水平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二者与胆管癌临床生物学指征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40例胆管癌患者癌及其癌旁组织中IL-6及其受体的水平,分析IL-6及IL-6R与胆管癌临床生物学指征的相关性.胆管癌患者癌组织中IL-6、IL-6R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显著增高(P<0.05);IL-6、IL-6R胆管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和预后情况等临床生物学特征显著相关. IL-6及IL-6R很可能参与了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对其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有利于判断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情况.

    作者:刘亮亮;黄强;刘臣海;刘振;齐灿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腹腔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和药敏分析

    目的 明确腹腔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选择抗感染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感染住院患者腹腔穿刺液或引流液的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3 509例腹腔感染标本培养阳性 405例.病原菌共计4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68株(61.47%),革兰阳性菌151株(34.63%),真菌17株(3. 90%).居前5位的是大肠埃希菌(22. 25%)、鲍曼不动杆菌(10. 09%)、肺炎克雷伯菌(9. 86%)、屎肠球菌(7. 80%)、金黄色葡萄球菌(4. 1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率分别为58.76%和 16.28%.鲍曼不动杆菌中多重耐药菌占79.55%.屎肠球菌中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株(8. 82%);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金葡菌中检出率为72. 22%,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CNS)在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中检出率为51. 92%.结论 腹腔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MRCNS检出率较高;腹腔感染病原菌整体耐药形势严峻.

    作者:潘剑飞;张泓;戴成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怜悯水平与病耻感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的自我怜悯水平,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怜悯水平与病耻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文版Link病耻感量表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进行评估,采用中文版自我怜悯量表(SCS-C)对151例正常对照者(正常组)评估,并与患者组进行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SCS-C总分及其自我友善、普遍人性和正念3个因子得分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病耻感总分与SCS-C总分(r=-0. 682,P<0.001)、自我友善(r =-0. 483, P< 0.001)、普遍人性(r =-0.527,P<0.001)、正念=(r=-0. 492,P<0. 001)呈负相关性,同时自我怜悯中自我友善得分与病耻感中情感体验得分(r =-0. 201,P =0. 045)亦呈负相关性.结论 患者组自我怜悯水平低于正常组;患者组自我怜悯与病耻感之间呈负相关性,自我怜悯水平越低,病耻感程度越高,进一步提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怜悯进行心理干预的临床重要性.

    作者:何孔亮;耿峰;郜见亮;郝蕊;靳胜春;王璐;汪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健康育龄女性甲状腺功能参考值及碘营养与月经周期的影响

    目的 建立合肥地区健康育龄期女性甲状腺功能参考值范围,并探讨碘营养状况与月经周期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月经规律的健康女性128例(18~29岁62例,30~39岁66例),碘足量92例,碘过量36例;处于卵泡早期36例,卵泡晚期26例,黄体中期33例,黄体晚期33例.年龄匹配的健康男性81例(碘足量53例,碘过量28例)作为对照组.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过硫酸铵法测定尿碘.结果 ① 18~39 岁女性参考值:TT3 (1. 24~2.26) nmol/L, TT4(66. 22~133.04) nmol/L, FT3(3. 82~5.60) pmol/L, FT4(11.51~16. 03) pmol/L, TSH (1.07~4. 13) mIU/L.女性两年龄段甲状腺功能血清各指标无明显差异.②男性参考值:TT3(1.58~2.72) nmol/L,TT4 (71. 95~156. 15) nmol/ L,FT3(4.66~6.47) pmol/L, FT4 (11. 77~20.91) pmol/L, TSH(0.91~4.09) mIU/L.男女总体参考值:TT3 (1. 25~ 2. 60) nmol/L, TT4 (68. 66~144. 86) nmol/L, FT3(3. 85~ 6. 23) pmol/L, FT4 (11. 51~19. 75) pmol/L, TSH (0. 96-4. 12) mIU/L.③女性与男性和总体比较,血清TSH无明显差异,而TT3、TT4、FT3、FT4均降低(P<0.01).④与碘足量组比较,碘过量组女性仅血清TT4浓度降低(P<0.05),而男性各指标无明显变化.⑤月经周期各阶段血清TT3、 TT4、FT3、FT4、TSH、T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育龄女性甲状腺功能参考值具有独特性,其受碘营养状况的影响,但不受月经周期变化的影响.因此需建立本地区育龄女性甲状腺功能参考值,并科学指导其加碘食盐摄入量,有助于优生优育.

    作者:陈婷婷;金秀兰;邓大同;王佑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溃疡性结肠炎血小板中钾通道和NLRP3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血小板中钾通道和 NLRP3的表达,以及与UC临床特征的关联分析.方法 收集11例正常对照组和17例UC患者临床资料.提取血小板,采用 RT-PCR、Western blot 法检测 Kca3.1、Kvl. 3 及 NL-RP3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UC患者血小板中Kca3. 1、Kvl.3及NLRP3 mRNA表达量均明显增加(t=-6.067、-4.991、-18.981,P<0.05),与 UC 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UC患者血小板中Kca3. 1、Kvl. 3及NLRP3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 627、-7. 39、-7. 821,P< 0. 05),与 UC 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UC患者血小板中Kca3. 1与NLRP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相关(r =0. 877,P<0.05),Kvl.3与NLRP3蛋白表达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C患者血小板中Kca3.1、Kvl.3及NLRP3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指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Mayo评分均不相关.结论 UC患者血小板中NLRP3与钾通道表达增高,两者具有一定相关.

    作者:叶盛林;梅咏玉;韩玮;杨青;胡翠;刘晓昌;梅俏;许建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RORα与REV-ERBα在人胃癌组织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RORα)与孤儿核受体(REV-ERBα)在人正常胃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相关性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收集50例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的胃癌患者的石蜡切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RORα与REV-ERBα在人正常胃组织及不同临床病理分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Western blot研究RORα与 REV-ERBa在人正常胃组织及不同TMN分期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RORα与 REV-ERBα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同时RORα与 REV-ERBα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TMN分期(P =0.013、 0. 010)及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1、0. 002)密切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McNemar检验显示 RORα与REV-ERBα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Kappa =0. 377, P =0. 007). 同时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 RORα与REV-ERBα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降,且与 TMN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RORα与REV-ERBα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降低与人胃癌组织的TMN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联,并且RORα与REV-ERBα可能在人胃癌组织中存在协同表达及调控,从而影响胃癌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王小山;祁义军;俞浩远;梁瑞;汪正广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慢性牙周炎中龈沟液的S100A12和MMP-8浓度变化及两者关系探究

    目的 初步探讨钙结合蛋白S100A12(S100A12)作为评价牙周疾病生化指标的可行性及与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的关系.方法 实验分健康对照组、轻度、中度、重度慢性牙周炎组,收集各组患者各位点龈沟液样本.通过 ELISA法检测收集的龈沟液中S100A12和MMP-8的浓度,比较不同程度慢性牙周炎中S100A12和MMP-8的浓度情况以及两者的关系.结果 4组样本中除了健康对照组与轻度慢性牙周炎组比较得出MMP-8及S100A12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指标和牙周临床指标如GI、PD和AL比较均呈正相关性(P<0.001).结论 S100A12能作为诊断牙周炎症程度的辅助性生化指标,并且与MMP-8的水平和各临床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秦红霞;柯雅莉;郭春杰;王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VLBWI,根据颅脑B超检查结果,将其分为PVH-IVH组和非PVH-IVH组,分析分娩前、后临床因素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并进行PVH-IVH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收集143例早产VLBWI,97例发生 PVH-IVH(67. 8%),其中 I 级 8 例(8. 2%)、II 级 65 例(67.0%)、Ⅲ级22例(22.7%)、Ⅳ级2例(2. 1%).单因素分析显示,PVH-IVH组中出生胎龄低于非PVH-IVH组,胎粪污染、窒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机械通气、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贫血、败血症、低血糖等发生率高于非PVH-IV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窒息(OR =3. 432,95% CI:1. 193~9. 874,P =0. 022),NEC(OR =7. 073, 95% CI:1. 279~39. 125,P=0. 025)、贫血(OR=3.313,95% CI: 1.273~8. 624,P =0.014)是早产 VLBWI 发生 PVH-IV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早产VLBWI发生 PVH-IVH与窒息、NEC、贫血有关,应加强围生期管理,减少生后并发症的出现,可降低早产儿PVH-IVH的发生.

    作者:余在伟;刘光辉;张健;赵钰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种植前遗传学诊断/筛查周期的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种植前遗传学诊断/筛查(PGD/PGS)治疗周期的资料,旨在总结PGD/PGS治疗过程中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行PGD/ PGS助孕的283对夫妇的309个治疗周期信息,分析病因构成、治疗过程、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283对夫妇中,因染色体异常行PGD治疗的比例高,共223例,占 78. 8%;比较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和二代测序技术(NGS)这3种方法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array-CGH组的胚胎活检成功率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FISH组的正常胚胎率高于array-CGH和NGS组,但胚胎种植率低于这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SH组临床妊娠率低于NG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病因行PGD/PGS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PGD/PGS技术出生子代无出生缺陷,且FISH与array-CGH诊断方法比较,新生儿情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GD/PGS技术是治疗遗传病高危患者生育问题的有效措施;FISH、array-CGH和 NGS这3种诊断法均是有效的胚胎诊断方法,但array-CGH法和NGS法的诊断效率较FISH高.

    作者:向卉芬;徐祖滢;张影;郝燕;陈大蔚;章志国;周平;曹云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妊娠早期阴道流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妊娠早期阴道流血的发生率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IVF-ET或胚胎解冻-移植(F-ET)获得临床妊娠 8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早期阴道流血与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孕酮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不孕类型、流产、妊娠期并发症、早产及剖宫产率的相关性.结果 ①妊娠早期阴道流血发生率为23. 69%,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早期阴道流血与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明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90,95% CI: 1. 85~ 4. 57,P<0.05),与流产、早产及剖宫产率无明显相关;②患者孕前BMI是影响剖宫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9,95% CI:1.02~1. 17,P<0.05). 结论 IVF/F-ET后妊娠早期阴道流血对妊娠结局如流产、早产率无明显影响,但与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徐千花;郭培培;陈娟;张勤;吴欢;贺小进;曹云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低剂量阿司匹林诱导产生的自噬减弱其对人肝癌HepG2细胞系的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一定浓度的阿司匹林对人肝癌HepG2细胞系的增殖抑制作用及产生抑制作用可能的原因.方法 采用MTT法和平板克隆实验研究阿司匹林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吖啶橙荧光染色法观察阿司匹林对人肝癌HepG2细胞内自噬小体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人肝癌HepG2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10 mmol/L浓度的阿司匹林能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活力,但增加HepG2细胞中自噬小体的数量,增加AMPK表达,降低 mTOR的表达,且和40 μm自噬抑制剂氯喹(CQ)联合使用时,CQ能够增强10 mmol/L浓度阿司匹林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 联合自噬抑制剂CQ减弱浓度为10 mmol/L的阿司匹林诱导产生的自噬从而明显增强其抗HepG2作用.

    作者:朱思雅;王梦琳;金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毒症对小鼠额叶谷氨酸含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毒症对小鼠额叶谷氨酸含量和分布的影响.方法 将30只CBA/J雌性小鼠分为3个组,即正常对照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组(桥本组)、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毒症组(甲状腺毒症组).腹腔注射猪甲状腺球蛋白建立甲状腺功能正常以及合并甲状腺毒症的桥本甲状腺炎小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小鼠额叶谷氨酸含量和分布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甲状腺毒症组额叶Ⅱ~V层中细胞内谷氨酸含量显著增高(P<0.01),桥本组Ⅱ、Ⅲ、V层中细胞内谷氨酸含量增高(P<0. 05);与桥本组相比,甲状腺毒症组额叶Ⅱ~V层中细胞内谷氨酸含量增高(P<0.05).结论 桥本甲状腺炎会导致小鼠额叶细胞内谷氨酸含量增高,合并甲状腺毒症时增高更明显.

    作者:朱敏;蔡瑶俊;陈章祥;樊华;贾雪梅;朱德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NLR、LMR和PLR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1 061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病理证实,计算初次诊断为食管鳞癌时NLR、LMR和PLR,分析 NLR、LMR和PLR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以 NLR =2. 46、LMR =200. 26 和 PLR =3. 88 为界,高 NLR 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9. 10%,低NLR组的5年生存率为 47. 07% (P< 0. 001),高LM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 57. 00%,低 LMR 组的 5 年生存率为 26. 00% (P =0.006),高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0. 15%,低PLR组的5年生存率为42. 98%(P=0. 283).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肿瘤标志物Cyfra21-1和鳞状细胞癌水平、食管癌分期、NLR水平、PLR水平、LMR水平均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 0.05).用这些因素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NLR水平、LMR水平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NLR和LMR是预测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NLR≥2. 46、LMR <200. 26 者生存期较短.

    作者:杨柳;卢高峰;刘宗文;刘超;唐芙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FAM96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转移的影响

    目的 观察96序列相似的家庭成员B (FAM96B)在 8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表达差异与胃癌生物学特征的关系,并探讨FAM96B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FAM96B蛋白在80例胃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统计分析 FAM96B蛋白表达差异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含人FAM96B全长序列的pcDNA3. 1-myc-FAM96B重组质粒转染至SGC7901细胞中,分别采用 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FAM96B过表达对SGC790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AM96B在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胃癌组织(t=25. 218,P<0.05).胃癌组织中FAM96B表达水平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 05),然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MTT细胞实验结果表明:FAM96B组吸光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细胞凋亡检测结果示:过表达FAM96B组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t=85. 585, P< 0. 05).结论 FAM96B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降,其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有密切相关.过表达FAM96B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且诱导其凋亡.

    作者:叶家欣;王世杰;马丹丹;蔡逊;张智勇;张建新;田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