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浆BNP与NT-proBNP在评价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心功能中的作用

刘莉华;汪燕;邢蓓蓓;王娟;吴永贵

关键词:腹膜透析, NT-proBNP, 无创血流动力学, ECW/TBW, 心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54例CAPD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BNP与NT-proBNP水平,并行人体成分分析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 ① CAPD组患者血BNP、NT-pr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② 人体成分分析显示CAPD组患者水化分数细胞外水/总体水(ECW/TBW)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提示CAPD组患者系统血管阻力(SVR)、胸液传导性(TF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搏排量(SV)、射血前期(PEP)、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④ 相关性分析显示血BNP与NT-proBNP及ECW/TBW呈正相关性(r=0.832、0.646,P<0.001);NT-proBNP与ECW/TBW呈正相关性(r=0.587,P<0.001);血BNP与SVR及TFC呈正相关性(r=0.334、0.446,P=0.013、0.001);NT-proBNP与SVR及TFC呈正相关性(r=0.315、0.324,P=0.020、0.017),与SV、LVET及VI呈负相关性(r=-0.401、-0.325、-0.396,P=0.003、0.017、0.003);⑤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CW/TBW为血BNP独立相关变量,其标准化系数为0.663(P<0.001);ECW/TBW、SI及EF为NT-proBNP的相关变量,其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475(P<0.001)、-0.596(P<0.001)、0.352(P=0.018).结论 NT-proBNP在左心功能及后负荷的评价上优于血BNP,血BNP在容量负荷评估上优于NT-proBNP.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 V4c)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方法 共纳入58例111只眼高度近视患者,术前检查包括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CVA)、球镜(SE)和柱镜(CE)、对比敏感度、眼压等.其中41例75只眼植入ICL V4c人工晶体(ICL组),21例36只眼植入散光型TICL V4c人工晶体(TICL组).随访3个月,观察项目同术前,并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ICL组UCVA≥1.0占58.67%,61只眼(95.31%)UCVA≥术前BCVA,平均SE为(-0.26±1.16)D,术眼屈光度在±0.50 D者达66.67% (50只眼),安全指数(术后与术前BCVA比值)和疗效指数(术后UCVA与术前BCVA比值)分别为1.37和1.31.TICL组UCVA≥1.0占86.11%,32只眼(96.97%)的UCVA均≥术前BCVA.术后平均SE和CE分别为(0.08±0.84)D和(-0.34±0.54)D,术眼SE在±0.50 D达63.89%(23只眼),CE在±0.50D达66.67%(24只眼),安全指数和疗效指数分别为1.32和1.30.两组患者术后对比敏感度在各空间频率的明视及暗视条件下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手术前后眼压无明显变化.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 V4c后视觉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该手术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稳定性.

    作者:唐磊;廖荣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硫化氢对不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基底动脉舒张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对不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离体脑基底动脉舒张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14、40周龄SHR和正常Wistar京都(WKY)大鼠各6只,测量血压后,急性分离脑基底动脉,应用压力肌动图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硫氢化钠(NaHS)对大鼠脑基底动脉直径变化的影响.结果 ① 10、30、100、300、1 000、3 000 mmol/L的NaHS能够浓度依赖地舒张SHR和WKY大鼠脑基底动脉;② 与14周龄的WKY相比,1 000、3 000 mmol/L的NaHS对14周龄 SHR的舒张率更明显,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 与40周龄的WKY大鼠相比,1 000、3 000 mol/L的NaHS对40周龄 SHR的舒张率降低,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高血压初期,脑基底动脉对H2S的敏感性增加,而随着高血压的发展及血管功能的严重损伤,脑基底动脉可能对H2S的敏感性降低.

    作者:彭珉;司军强;李丽;马克涛;张亮;李新芝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高浓度葡萄糖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及β-catenin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含10% FBS的DMEM培养液体外培养膀胱癌T24细胞,将细胞分为5组:空白组(5.5 mmol/L葡萄糖)、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25 mmol/L甘露醇)、高糖组(10、20、30 mmol/L葡萄糖).采用MTT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高浓度葡萄糖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膀胱癌T24细胞β-catenin 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高浓度葡萄糖对膀胱癌T24细胞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法及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高浓度葡萄糖显著促进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高浓度葡萄糖促进T24细胞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高浓度葡萄糖促进T24细胞β-catenin mRNA的表达.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明显促进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并促进T24细胞β-catenin蛋白和其mRNA的表达,该作用机制可能与β-catenin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何小龙;钟珍教;何笑云;朱海琴;徐方明;高漓;张天禹;蒋雷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大尺度非局部均值伪影抑制技术对提高低剂量腹部CT图像质量的价值研究

    目的 评价大尺度非局部均值伪影抑制(AS-LNLM)技术对提高低剂量腹部CT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 对腹部检查的26例患者采用GE Discovery CT750 HD进行腹部常规剂量及低剂量CT扫描.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FBP)、4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对常规剂量及低剂量腹部原始数据进行0.625 mm 薄层重建,并将两种重建算法的低剂量数据进行AS-LNLM技术处理,应用后处理站对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分析,测量并比较肝脏、脾脏及腹主动脉的噪声、对比噪声比和信噪比,并对腹部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记录每例患者每次检查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剂量指数(CTDIvo1),并计算有效剂量(ED)及剂量平均减低率.结果 对于腹部图像质量,AS-LNLM低剂量图像比未使用此技术的常规剂量及低剂量图像有更低噪声值、更高对比噪声比(CNR)及信噪比(SNR)(P<0.05);常规剂量图像较低剂量图像有更低噪声值以及更高的CNR及SNR(P<0.05);对于FBP重建算法,低剂量+AS-LNLM技术及未用此技术低剂量图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3.36±0.69)和(1.95±0.72)(P<0.05);对于40%ASIR重建算法,低剂量+AS-LNLM技术及未用此技术低剂量图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3.68±0.48)和(2.18±0.66)(P<0.05).常规剂量图像用FBP及40% ASIR两种算法重建后的图像主观评分分别为(4.73±0.46)和(4.82±0.40).低剂量扫描的CTDIvol值、DLP值及ED值分别为(1.84±0.01) mGy、(49.60±2.63) mGy/cm和(0.74±0.04) mSv;常规剂量扫描的CTDIvol值、DLP值及ED值分别为(7.61±0.03) mGy、(204.18±11.19) mGy/cm 和(3.06±0.17) mSv.结论 AS-LNLM低剂量图像较常规扫描不但可以明显降低扫描剂量,并可以明显提高图像CNR及SNR,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要求.

    作者:余广海;吴越;刘斌;陈阳;刘文冬;刘福军;王胜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前列地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呼气冷凝液中内皮素-1、白介素-6的影响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 PGE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内皮素(ET-1)和白介素(IL-6)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0例COPD合并P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以抗炎、解痉、平喘、化痰、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Lipo PGE1(10 μg/d,静脉滴注,疗程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BC中ET-1和IL-6浓度、肺动脉收缩压(PASP)、动脉血PaO2、PaCO2、肺功能FEV1/FVC、FEV1/预计值等相关指标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PASP,EBC中ET-1、IL-6浓度,动脉血PaO2、PaCO2,肺功能FEV1/FVC、FEV1/预计值等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EBC中ET-1、IL-6浓度、PASP、动脉血PaCO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动脉血PaO2、肺功能FEV1/FVC、FEV1/预计值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EBC中ET-1、IL-6水平均与PASP呈正相关性(r=0.672、0.496,P<0.01).结论 Lipo PGE1可以降低COPD合并PH患者EBC中的ET-1、IL-6水平,EBC中ET-1、IL-6可做为COPD合并PH疗效判断指标,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李婕;赵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对小鼠精母细胞JAZF1mRNA及孤核受体TR4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对小鼠精母(GC-2 spd)细胞JAZF1 mRNA及TR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GC-2 spd细胞置于含终浓度为0(溶剂对照)、50、100、200 μmol/L DEHP的培养液培养24 h.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细胞JAZF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50、100、200 μmol/L DEHP染毒组GC-2 spd细胞的JAZF1 mRNA表达升高,而200 μmol/L DEHP染毒组GC-2 spd细胞的TR4 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HP对生精细胞具有生殖毒性作用,可能通过JAZF1调控孤核受体TR4的表达从而影响雄性生殖功能.

    作者:赵晶;郭星;吴佳姿;黄松莲;袁野;成神洲;付国庆;石玉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普伐他汀对烟熏大鼠肺部急性炎症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普伐他汀对烟熏大鼠肺部急性炎症的影响.方法 32只6~8周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烟熏组、生理盐水组和普伐他汀钠组.正常对照组大鼠不予特殊处理,其它3组予以香烟烟雾暴露1周,生理盐水组、普伐他汀钠组分别在烟熏同时雾化吸入生理盐水或普伐他汀钠.1周后处死大鼠,比较各组大鼠的体重、肺泡灌洗液细胞数、血浆白介素(IL)-10、IL-17浓度及IL-10/IL-17的比值,以及肺组织中炎症的变化.结果 接受烟熏处理的大鼠体重增加均有所减少,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烟熏组大鼠肺内有明显的急性炎症改变,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数量及血浆中IL-10浓度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吸入普伐他汀钠组大鼠肺内炎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IL-10浓度增高较弱,IL-10/IL-17比值接近1.结论 雾化吸入普伐他汀钠对烟熏导致的大鼠急性肺部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燕;陈雨虹;梅晓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TMEM88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功能研究

    目的 构建TMEM88的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提取人肝星状细胞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作为模板,利用PCR法扩增出TMEM88的CDS序列,双酶切后连接到pEGFP-C2载体上,然后进行转化、质粒抽提、酶切鉴定,后挑取阳性克隆送生物公司测序.将pEGFP-C2-TMEM88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染至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中,通过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pEGFP-C2-TMEM88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MTT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组细胞的增殖率为(0.625±0.07),显著低于正常组的(0.880±0.09)(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过表达组细胞的凋亡率为22.1%,显著高于正常组的9.1%.结论 TMEM88能够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为进一步了解TMEM88的功能、寻求肝癌治疗的新方向奠定了基础.

    作者:倪升丽;胡富勇;李增;孟晓明;王学富;徐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镍钛根管锉的横截面与根管壁微裂纹产生的相关性分析的体外研究

    比较机用MTwo、TF、S3、ProTaper Next镍钛锉根管预备后,根管壁微裂纹的发生率.选用100例因正畸治疗拔出的直根单根管的前磨牙,去除牙冠,自凝树脂和藻酸盐印膜材料包埋牙根.样本随机分5组(n=20),对照组不予处理,实验组均预备根管至25号0.06锥度.预备完成后,分别与距根尖3、6、9 mm处与垂直于牙长轴将样本切开,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各横截面上根管壁微裂纹的产生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未发现根管壁微裂纹,机用MTwo、TF、S3、ProTaper Next组根管壁微裂纹的发生率分别为30%、20%、10%、5%,前3组的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用MTwo、ProTaper Next组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果表明:机用ProTaper Next镍钛锉根管预备后根管壁微裂纹的发生率较机用MTwo、TF、S3镍钛锉低;机用镍钛器械的横截面接触根管壁的点数目及位置分布与根管壁微裂纹的产生有相关性.

    作者:齐俊丽;常晓荣;汤俊岭;耿瑶;刘学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同型半胱氨酸影响Caco-2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对Caco-2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Caco-2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0、10、25、50、100、500、1 000 μmol/L) Hcy作用不同时间(3、6、12、24 h),采用MTT法及检测乳酸脱氢酶活性,观察Hcy对Caco-2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琥珀酸脱氢酶(S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水平及线粒体肿胀度观察Hcy对Caco-2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结果 随着Hcy作用时间延长及作用浓度的增加,Caco-2细胞的生长活力受到明显抑制,MDA、SOD、GSH-Px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SDH、ATPase水平下降,线粒体肿胀度下降幅度较正常对照组降低.结论 Hcy具有损伤Caco-2细胞线粒体功能的作用,可能与Hcy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杨青;袁静静;石海;梅俏;许建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抑制Kv1.3表达能够降低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化成骨能力

    目的 探讨Kv1.3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增殖和分化成骨能力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体外分离并培养健康人和牙周炎患者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法、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Kv1.3在牙周炎hPDLFs中表达变化;并通过siRNA沉默抑制Kv1.3表达,使用MTT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对hPDLFs的增殖和分化成骨能力的作用.结果 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健康组比较,牙周炎组hPDLFs中Kv1.3显著低表达(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Kv1.3-siRNA能够明显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C-myc蛋白表达(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Kv1.3-siRNA能够显著抑制细胞G2/M期;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Kv1.3-siRNA明显降低碱性磷脂酶(ALP)和骨钙素(OCN)蛋白表达.结论 抑制Kv1.3表达能够明显抑制hPDLFs的增殖和分化成骨能力.

    作者:朱庆勇;陈文君;朱慧;沈洋;祝心威;蒋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及阿尔茨海默病的情感心理理论研究

    目的 研究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及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情感心理理论.方法 采用眼区读心测试(RMET)任务,分别对22例aMCI患者、20例AD患者、2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测试,要求被试选择能够表达图片中人物面部表情的情绪词语,并记录其回答正确数,共34幅图片.结果 AD患者的情感心理理论得分(16.65±4.04)表现明显差于aMCI组(22.91±3.70)及正常对照组(24.91±3.93)(P<0.001),但aMCI组及正常对照组两组间的得分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MCI情感心理理论能力是保存的,而AD患者存在情感心理理论障碍.

    作者:高鑫;周珊珊;田仰华;尹长林;汪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乳铁蛋白抗菌肽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的体外研究

    目的 探讨乳铁蛋白抗菌肽(LfcinB)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LfcinB对胃癌细胞株MGC803 24、48和72 h细胞增殖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变化.用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和caspase-3 mRNA的变化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MGC803细胞中的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LfcinB对胃癌细胞株MGC803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促进胃癌细胞株MGC803细胞凋亡,并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P<0.01);LfcinB能显著抑制胃癌细胞株MGC803 bcl-2 mRNA表达,同时促进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并且随着LfcinB浓度的增高相关基因下降或上升越明显(P<0.05,P<0.01);Western blot结果也显示,LfcinB能抑制Bcl-2蛋白表达,促进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其变化规律与mRNA相同(P<0.05,P<0.01).结论 LfcinB通过调控相关基因,抑制胃癌细胞MGC803增殖,并诱导其细胞凋亡.

    作者:杨雪;石皖荣;杨伟杰;何韬;胡阳生;王珊珊;韦文美;秦宜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放疗联合p53腺病毒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调强放疗联合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4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调强放疗联合p53基因治疗)21例和对照组(单纯调强放疗)25例.治疗组给予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瘤内注射每周1次,两组患者放疗剂量和放疗方法相同,治疗结束2个月后,复查评估治疗疗效;并于放疗前后刷取宫颈细胞,行DNA倍体定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宫颈细胞DNA指数≥2.5的细胞个数.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CR) 13例(61.9%),部分缓解(PR) 6例(28.6%),有效率90.5%;对照组CR 7例(28%),PR 9例(36%),有效率64.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NA倍体定量分析放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4,P=0.033).结论 影像学及DNA倍体定量分析结论一致,提示重组人p53 腺病毒联合调强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优于单独放疗组.

    作者:张冬娟;杨林;陈象逊;汪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CD4+IL-9+T细胞在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CD4+IL-9+T细胞(Th9)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8周龄ApoE-/-小鼠高脂饮食饲养,同周龄C57BL/6对照小鼠普通饮食饲养,至32周龄后,测定血清中血脂含量;小鼠心脏主动脉根部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织学特点;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h9细胞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白介素(IL)-9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浓度.结果 32周龄时,ApoE-/-小鼠血脂水平升高,主动脉根部出现明显脂质斑块,其脾脏Th9细胞表达率、血清IL-9和 ox-LDL浓度均明显高于同周龄C57BL/6小鼠(P<0.01).Th9表达率、IL-9浓度与ox-LDL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 Th9细胞及其分泌的IL-9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Th9细胞可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研究和干预治疗的重要靶点.

    作者:明婷婷;丁绍威;胡超杰;张翠萍;伍权;李庆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TLR9、Mcp-1在狼疮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9(TLR9)、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狼疮肾炎(LN)肾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6例LN患者(病理分型:Ⅲ型12例,Ⅳ型23例,Ⅴ型11例)和12例正常对照的肾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LR9、Mcp-1在肾组织的表达,通过Image-Pro Plus6.0图像分析法对表达定量化,比较各组间差异,分析各组表达量与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TLR9、Mcp-1在狼疮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狼疮组内Ⅳ型表达高,Ⅴ型次之,Ⅲ型少.其主要表达于肾小管间质,少量表达于肾小球,且表达量与24 h尿蛋白、肾小管间质病理评分、SLEDAI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与血清C3呈负相关性(P<0.05),与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TLR9、Mcp-1在LN肾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作为治疗LN的新靶点.

    作者:徐瑞;卢文;钱浩;江肖;吴永贵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ESR及CRP在兔脊柱结核模型构建中的变化规律研究

    目的 观察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在新西兰兔脊柱结核模型构建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4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造模组(n=25)、对照组(n=20).造模组于腰4、5椎间隙钻孔,填入明胶海绵,在其中浸注H37Rv结核标准菌株混悬液0.1 ml;对照组浸注生理盐水0.1 ml.观察实验兔一般状况,并通过影像学、病理学、微生物学评估造模情况;观察两组实验兔术前、术后(1、3、5、7、10、14、28、42、56 d)不同时间点ESR及CRP的变化规律;探讨ESR及CRP与兔脊柱结核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56 d造模组21只实验兔终完成实验,对照组为18只.通过影像学、病理学、微生物学评估:造模组脊柱结核造模感染阳性率为76.19%(16/21),造模阳性兔均至少符合一项造模阳性判定标准;造模组另5只造模阴性兔及对照组实验兔均无阳性发现.动态观察两组ESR、CRP的变化规律:造模组阳性兔体内的ESR、CRP变化规律与造模组阴性兔明显不同,而造模组阴性兔体内的ESR、CRP变化规律与对照组相似;造模组阳性兔术后ESR及CRP迅速升高,ESR术后第7 天达到高峰,CRP术后5 d达高峰,至术后42 d已趋于平稳,术后56 d处死动物时ESR及CRP仍维持在较高水平;造模组阴性兔及对照组实验兔ESR在术后第7天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至术后42 d已降至术前水平,CRP术后第3天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至术后28 d降至术前水平;造模组阳性兔ESR、CRP达高峰时所测值及实验结束时(56 d)所测值均高于造模组阴性兔和对照组同时间点所测值(P<0.05);绘制术后56 d时ESR、CRP与结核造模感染相关性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ESR为0.953,CRP为0.927,均显著大于0.5,以Youden指数大的切点为佳筛选点计算:ESR佳筛选点为7.5 mm/h,CRP佳筛选点为5 527.50 μg/L.结论 ESR及CRP可反映模型兔体内结核菌感染情况及病情进展,造模术后56 d检测值可作为筛选兔脊柱结核动物模型的可靠指标.

    作者:岳学锋;王鹏;施建党;赵晨;苏胜杰;杨宗强;何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尖牙窝区解剖因素与种植技术相关性的锥形束CT测量分析

    利用锥形束CT(CBCT)扫描成像,对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上颌骨尖牙窝区解剖结构进行测量分析;在前磨牙区模拟植入不同直径的种植体,测量不同骨面型尖牙窝、种植体的相关数据,分析两者位置关系.Ⅰ类、Ⅱ类、Ⅲ类面型患者第一前磨牙区尖牙窝骨倒凹深度分别为(4.33±0.73)、(3.77±0.58)、(5.18±0.93)mm,第二前磨牙区尖牙窝骨倒凹深度分别为(3.20±0.63)、(2.81±0.58)、(3.90±0.79)mm.性别、左右及是否缺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种面型患者骨倒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前磨牙存在时发生唇侧穿孔时种植体长度为(10.30±1.70)mm(d=3.3 mm)、(8.77±1.58)mm(d=4.1 mm),第二前磨牙存在时发生唇侧穿孔时种植体长度为(8.09±1.51)mm(d=3.3 mm)、(6.69±1.35)mm(d=4.1 mm);第一前磨牙缺失时发生唇侧穿孔时种植体长度为(8.98±1.54)mm(d=3.3 mm)、(7.67±1.52)mm(d=4.1 mm),第二前磨牙缺失时发生唇侧穿孔时种植体长度为(7.09±1.59)mm(d=3.3 mm)、(5.79±1.34)mm(d=4.1 mm),是否缺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颌尖牙窝区进行种植手术,尤其Ⅲ类骨面型患者,术前通过CBCT分析尖牙窝与种植体的位置关系,避免唇侧穿孔,保证种植体的三维植入方向.

    作者:郑兴;何家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热激启动子驱动的真核表达质粒pHSP-shPLK1-GFP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 构建热激启动子(pHSP)驱动的靶向敲低Polo样蛋白激酶1(PLK1)的真核表达质粒,并观察其对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首先合成热休克蛋白HSP70的启动子,克隆至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标签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中,利用pHSP替换原有的CMV启动子,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HSP-GFP;其次,利用RNA干扰技术合成以plk1基因为靶向目标的shRNA,将其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HSP-GFP中形成重组质粒pHSP-shPLK1-GFP;另外设计一组阴性对照质粒pHSP-NC-GFP,后,利用脂质体Lipo2000转染的方法将质粒转染至U2OS细胞,非热激组细胞正常培养,热激组及阴性对照组细胞42 ℃加热2 h,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检测GFP的表达,从而确定pHSP的驱动能力,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内plk1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LK1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重组质粒对U2OS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了pHSP驱动的真核表达质粒pHSP-shPLK1-GFP;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结果显示pHSP可正常驱动gfp基因的表达,且GFP蛋白定位在胞质中;Real-time PCR结果显示热激组细胞plk1基因表达量明显降低,与非热激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热激组细胞PLK1蛋白表达量比非热激组及阴性对照组低(P<0.05);MTT结果显示热激组细胞的增殖活性被明显抑制,与非热激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SP驱动的真核表达质粒pHSP-shPLK1-GFP能在U2OS细胞中表达,在42 ℃加热条件下,该重组质粒呈现更强的下调plk1基因表达和抑制增殖作用.

    作者:柯友群;程里;余水生;荆珏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小肠Crohn's病患者肠黏膜中DLG1和DLG5表达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小肠型克罗恩病(CD)肠黏膜中DLG1和DLG5的表达以及与临床关联分析.方法 收集CD患者小肠手术切除标本45例,另收集15例小肠肿瘤以及右半结肠肿瘤手术标本中正常小肠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DLG1和DLG5在CD组患者和对照组小肠黏膜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D患者小肠黏膜上皮细胞DLG1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两组患者DLG1表达部位有明显差别(P<0.01),表达量无明显差别.与对照组比较,CD组患者小肠黏膜上皮细胞DLG5均表达在细胞质中,CD组患者DLG5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DLG1表达部位和DLG5表达量与CD患者临床特征无明显关联.结论 DLG5表达降低可能参与CD的发病过程.

    作者:杨书红;胡翠;王晶;王兵兵;胡静;梅俏;许建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