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强;吴杨;姚寒晖;胡斌;邵峰;柏亚平
目的:评测局限性肾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前后生活质量(QoL),并探讨其变化趋势。方法使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中文版对49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局限性肾癌患者进行 QoL 评测,所有纳入对象于术前1 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分别填写调查问卷并评分。将 QoL 8个维度术前得分与中国健康常模比较,将术后3个月和6个月得分分别与术前基线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患者生理职能(R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 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等6个维度术前得分低于中国健康常模(P <0.05),而生理机能(PF)、躯体疼痛(BP)2个维度与中国健康常模无明显差异。PF 和 BP 术后3个月较术前下降明显(P <0.05),术后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RP、GH、SF和 RE 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高于术前水平(P <0.05);VT 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H 术后3个月和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结论局限性肾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前及手术后早期 QoL 下降明显,而术后中晚期逐步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对于此类患者可及早给与心理干预、行为指导甚至药物治疗,改善患者 QoL。
作者:张涛;于德新;张志强;闵捷;郜见亮;魏苏皖;谢栋栋;王毅;张志华;丁德茂;陈磊;邹慈;王大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151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及其对应的74例转移淋巴结标本,以及20例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 PD-L1和 PD-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关系。结果 PD-L1和PD-1在胃癌细胞及癌间质淋巴细胞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阳性率分别为60.93%和38.41%;癌旁组织不表达 PD-L1和 PD-1;在转移淋巴结的表达与对应肿瘤组织一致,一致率分别为82.43%和87.84%。胃癌组织 PD-L1和 PD-1表达不相关。PD-L1表达与 pTNM 分期、浸润层面、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脉管癌栓相关(P <0.05),PD-1与各临床指标不相关。结论 PD-L1和 PD-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PD-L1可能成为预测胃癌进展和预后的新分子标志物,阻断 PD-L1/ PD-1信号通路有望成为胃癌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作者:吴圣;邵婧怡;王芳;范璐璐;孙国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分析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术前多层螺旋CT(MSCT)资料,观察其影像学解剖类型,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价值并为临床手术方式提供参考。16例 TAPVC 的影像学解剖分型结果显示:心上型8例,心内型3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3例,所有病例 CT 诊断与手术结果相符。MSCT结合其多种重建方法不仅能明确诊断肺静脉异位引流的部位和支数,还能直观判断肺静脉有无狭窄,明确 TAPVC 各型的具体引流位置,对于伴发的心脏大血管畸形也能准确诊断。
作者:余杨红;黄伟;明腾;段君凯;黄子栋;陶钧;许惠玲;杨玲;丁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经 SD 大鼠眶下孔注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制造一种新型的大鼠三叉神经痛(TGN)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组(NS 组)、TNF-α组、IL-1β组、TNF-α+ IL-1β组;各组分别于大鼠眶下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和 TNF-α或 IL-1β。观察并比较注射后不同时段各组大鼠注射侧触须垫机械痛阈、自发行为学改变以及电镜观察组织改变。结果从注射后3 d 至注射后8周,各炎症因子注射组大鼠均出现注射侧触须垫痛觉过敏及搔抓面部次数增多,同 NS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炎症因子注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炎症因子注射组大鼠眶下神经及三叉神经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脱髓鞘改变,而 NS 组大鼠则无脱髓鞘现象。结论利用炎症因子 TNF-α、IL-1β经大鼠眶下孔注射,可使大鼠产生类似 TGN 症状和病理学变化,该 TGN 模型更接近于临床且造模方法简便。
作者:马腾飞;王霁蕾;黄姗姗;秦健;韩良;赵利;肖芳莉;汪聪;王元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取行磁性附着体口腔修复治疗的38例牙列缺损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同时期来口腔科进行常规修复治疗的牙列缺损患者34例;比较粘固后4周的固位力、咀嚼效率和满意度。结果显示粘固后即刻固位力与咀嚼率显著高于粘固前(P <0.01);粘固后4周与粘固后即刻比较,固位力及咀嚼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粘固后4周语言功能影响、舒适程度、外观满意度明显高于粘固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粘固后4周磁性附着体的固位力、咀嚼率、语言功能影响、舒适程度和外观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修复( P <0.05)。磁性附着体有美观舒适、佩戴方便、效果良好的优势,固位力、咀嚼效率和应用满意度均优于常规修复,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林苇;曹颖;李全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利用生物电阻抗频谱分析法(BIA)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体液分布特点,同时了解其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 MHD 患者64例,透析时间均≥3个月,根据透析间期血压控制情况,分为正常血压组(41例)与高血压组(23例)。应用 BIA 测定透析前细胞内液(ICW)、细胞外液( ECW),分别计算占体重的百分比( ECW%、ICW%)。另外选取64例性别、年龄、体重匹配的正常个体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MHD 患者透析前 ECW%明显高于同性别正常对照者(P <0.01),MHD 患者高血压组透前ECW%明显高于同性别正常血压者(P <0.05)。结论透析患者的体液分布存在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透析前ECW%增加。MHD 伴难治性高血压者 ECW%明显高于血压控制理想者。
作者:肖蓓;阚明;王佳;张婉媛;齐向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 CA1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 SD 大鼠30只,随机均等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预处理组。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血供,60 min 后拔出栓线造成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葛根素预处理组在缺血前1 h 腹腔注射葛根素(100 mg/ kg )。脑缺血再灌注后第5天,HE 染色法观察海马 CA1区神经元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 CA1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的表达。结果 HE 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较,葛根素预处理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海马 CA1区神经元损伤(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葛根素预处理使海马 CA1区 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明显降低( P <0.05)。结论缺血前1 h 葛根素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 CA1区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主要机制可能与抑制凋亡相关蛋白 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有关。
作者:尹雪莉;桂丽;李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激光打孔法辅助孵化对复苏周期中囊胚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复苏周期中行囊胚移植患者的568个周期,其中352个周期于冻存囊胚复苏后,行激光打孔辅助孵化后移植(AH 组),216个复苏周期囊胚移植未行激光打孔辅助孵化(非 AH 组);分析两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继续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及单卵双胎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原因、排卵日内膜厚度、平均移植胚胎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H 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继续妊娠率显著高于非 AH组(P <0.05),流产率显著低于非 AH 组(P <0.05),多胎妊娠率及单卵双胎率略高于非 AH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苏周期囊胚移植前采用激光打孔辅助孵化可以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
作者:刘婷婷;纪冬梅;陈大蔚;陈蓓丽;郝燕;邹薇薇;章志国;曹云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 miR-200a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标本70例,距癌灶边缘5 cm 以上切缘的正常黏膜作为对照。运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 miR-200a 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 miR-200a 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P <0.01)。miR-200a 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性(r =0.320,P <0.01),在低分化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低于高中分化结直肠癌的表达( P <0.01)。但与患者年龄、性别、肿块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 TNM 分期等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miR-200a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提示 miR-200a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孙晶璐;李昊;尹玉;李懿君;王弦;江燕;詹鹤琴;杨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90例符合 MRI 诊断标准的 LA 患者(LA组)和9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老年人(NC 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询问病史调查血管危险因素,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睡眠障碍情况,依据头颅 MRI 表现将 LA 组分为4个等级。结果 LA 组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 NC 组(P <0.05),LA 组 PSQI 评分显著高于NC 组(P <0.01)。LA 组随着 LA 分级升高,PSQI 评分依次增高(P <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等与 LA 患者睡眠障碍有关。结论LA 患者存在睡眠障碍,与 LA 病变程度、认知损害、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密切相关。
作者:王荣;孙中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过程中肾素原受体(PRR)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AT2R)的表达水平及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阐明 PRR 与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建立链尿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 SD 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分别在4周、8周和12周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CD14及8-羟脱氧鸟苷分子的表达,检测糖尿病及对照组视网膜 AT2R、PRR mRNA 的表达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 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病程 SD 大鼠视网膜 AT2R 和 PRR 的 mRNA 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随病程的延长表达量随之增多。病程越长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凋亡细胞数量越多,各阶段病程 CD14染色未见明显新生血管。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PRR 和 AT2R 表达水平与神经节细胞凋亡相关。各病程大鼠视网膜 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 PRR 和 AT2R 的表达与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神经节细胞凋亡相关,可能通过增加 ERK 的磷酸化水平发挥功能作用。
作者:王玮;梁坤;蒋正轩;彭畅;陶黎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活度125 I 粒子组织间植入对肝癌的抑瘤作用及对机体的损伤。方法从36只新西兰大白兔制成的 VX2肝癌模型中选取24只,随机均等分为3组,分别植入活度为0、25.9、37.0 MBq 的125 I 粒子。分别检测瘤兔体重、肿瘤体积、血常规、肝肾功能变化,术后5周处死实验兔,观察移植瘤病理改变。结果两治疗组瘤兔体重减轻及肿瘤体积增加均较对照组慢(P <0.05),其中37.0 MBq组的肿瘤体积增加量较25.9 MBq 组小(P <0.05);两治疗组白细胞(WBC)值先升后降,各组治疗前后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b)无明显变化;2周时两治疗组瘤兔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明显降低(P <0.05);4周时37.0 MBq 组较25.9 MBq125 I 数值下降更明显( P <0.05);两治疗组肿瘤坏死增加,37.0 MBq 组坏死更加明显。结论不同活度125 I 粒子植入均可抑制肿瘤的生长,促使肿瘤细胞坏死;125 I 粒子植入对机体损伤小;37.0 MBq125 I 粒子组作用优于25.9 MBq125 I 粒子组。
作者:王伟昱;秦汉林;朱先海;谢韬;周磊;施长杲;高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探索性地应用软 X 射线谱学显微技术研究血小板的结构及钙元素成像的变化,采用谱学显微术对制取的 SD 大鼠血小板形态扫描透射成像并对血小板作钙元素双能对比衬度成像。血小板成像可看到血小板大小不等,有的伸出伪足;钙元素分布成像血小板在静息状态时胞内钙元素主要分布于质膜侧凹陷的钙池,诱导聚集后则扩散分布于胞质。软X 射线谱学显微成像能反应血小板钙元素分布,为钙的探测提供一种新方法。
作者:周铭;唐海沁;蒋诗平;张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清中可溶性分泌型纤维介素2(sFGL2)水平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52例初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0例初诊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5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外周血 CD4+ CD25+ CD127low 调节性 T 淋巴细胞(Treg)、外周血 sFGL2、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RT-PCR 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膜型纤维介素2(FGL2)mRNA 表达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和 SAP 组相比,ACS 组外周血 CD4+ CD25+CD127low Treg 百分比及血清 sFGL2、IL-10、TGF-β1显著降低(P <0.01),而 TNF-α和 hs-CRP 显著升高(P <0.01)。血清sFGL2与外周血 Treg、IL-10、TGF-β1呈正相关性,与 TNF-α和 hs-CRP 呈负相关性。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sFGL2与外周血 Treg 和 IL-10呈正相关性。结论 ACS 患者外周血sFGL2明显降低,可以反映循环血 CD4+ CD25+ CD127low Treg数量及血清 IL-10水平,sFGL2降低可能参与了 ACS 发生和发展。
作者:汪道利;何非;许邦龙;吴继雄;王晓晨;盛建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应用靶向 DNA 甲基转移酶1(DNMT1)基因的小干扰 RNA(siRNA)重组质粒来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脑胶质瘤细胞,观察其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组予以 siRNA-DNMT1序列进行转染,对照组仅予以 siRNA-阴性对照序列。应用 qRT-PCR 分析 DNMT1基因表达变化, Western blot 法分析 DNMT1、PCNA 和 Cyclin D1蛋白表达变化,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生长能力,细胞克隆法分析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qRT-PCR 结果表明实验组 DNMT1 mRNA 表达明显减少( P <0.01);Western blot 法表明实验组 DNMT1、PCNA 和 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01);MTT 法检测表明实验组中活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细胞克隆法表明实验组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1)。结论靶向 DNMT1基因的 siRNA 重组质粒可减少人脑胶质瘤细胞内 DNMT1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作者:李佳;卞尔保;贺小军;马春春;宗钢;王洪亮;赵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探讨小儿鼾症患者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手术对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血浆生物标志物的影响。选取单纯非肥胖型小儿鼾症患者20例,进行术前和术后6个月血浆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脂联素和胎球蛋白 A 的水平的测定,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的血浆 hs-CRP、TNF-α、IL-6、脂联素的水平均明显低于相应的术前水平(P <0.001),胎球蛋白 A 的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应的术前水平(P <0.001)。小儿鼾症患者进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有助于降低其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作者:万玉峰;刘业海;胡晓春;刘龙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亲环素 A(CyPA)/ CD147在动脉粥样硬化(AS)兔血管重构中的表达特点。方法新西兰雄性白兔32只(3月龄),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液氮冻伤组、高脂饮食组(每组8只)。0周和13周分别检测兔血清 CD147和CyPA 表达水平。术后13周处死动物,取血管石蜡包埋切片,行 HE、弹力纤维染色,观察血管形态,并做巨噬细胞、CyPA、CD14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动脉损伤后血管重构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13周时模型组、液氮冻伤组、高脂饮食组血 CyPA 与 CD147水平较同时期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 <0.05),尤以模型组为甚。除对照组,其余3组均可见内膜增生,模型组还可见典型 AS斑块形成;斑块内及增生内膜均可见 CyPA 及 CD147的表达。模型组、液氮冻伤组、高脂饮食组小管腔直径及管腔面积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小(P <0.05),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大内膜厚度、管腔狭窄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 <0.05)。结论 CyPA 与 CD147在 AS 兔血管重构中的表达明显升高。
作者:张雁斌;杜大勇;李运田;柳杨;李桂明;李沫言;王新亮;路怀志;杨升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条件培养基对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与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用 BMSCs 条件培养基分别在增殖与分化条件下培养 NSCs,观察 NSCs 形态变化。用 MTT 法及 NSCs 球数目和直径的统计分析了解 NSCs 增殖情况,同时行免疫荧光及 Western blot 法鉴定其分化情况。结果原代培养获得大量未分化且悬浮生长的 NSCs 球,并能分化为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BMSCs 条件培养基组能够促进 NSCs 球的吸附贴壁,但与对照组相比光密度(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SCs 球数目和直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另外,BMSCs 条件培养基组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MBP 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 <0.05),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 GFAP 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 <0.05),而神经元特异性蛋白 MAP-2表达量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大鼠 BMSCs 条件培养基促进 NSCs 向少突胶质细胞方向分化,但不抑制其增殖作用。
作者:杨昆;申才良;宋旆文;刘晓颖;徐鹏;张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KAI1/ CD82、细胞黏附分子 CD44v6在人喉鳞状细胞癌(LSCC)、癌前病变、息肉以及正常黏膜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4例LSCC、21例喉癌前病变、15例喉息肉和15例正常喉黏膜组织中 KAI1/ CD82、CD44v6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KAI1/ CD82蛋白在正常喉黏膜及喉息肉组织中呈高表达,喉癌前病变及 LSCC 组织中呈低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67%(13/15)、80.00%(12/15)、38.10%(8/21)、37.50%(24/64),正常喉黏膜与 LSCC 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 CD44v6蛋白在正常喉黏膜及喉息肉中呈低表达,在喉癌前病变及 LSCC 组织中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67%(4/15)、33.33%(5/15)、80.95%(17/21)、75.00%(48/64),正常喉黏膜与 LSCC 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① KAI1/ CD82表达下调、缺失及 CD44v6表达上调与 LSCC 的发生、发展相关。②联合检测 KAI1/ CD82和 CD44v6可为 LSCC 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周明琦;孙建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50例择期全麻下行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均等分为5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组(S1、S2组),舒芬太尼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组(M1、M2、M3组)。于手术结束即刻行 PCIA,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首次剂量均为舒芬太尼0.1μg/ kg,静脉镇痛泵背景输注速度2 ml/ h,自控给药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分别于术后1(T1)、3(T2)、6(T3)、12(T4)、24(T5)和48 h(T6)各时间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及 Ramsay 镇静评分评价患者镇静程度;记录患者术后48 h 内 PCIA 按压总次数及地佐辛用量;并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与 S1、M1组比较,S2、M2、M3组 T1~ T6 VAS 评分降低(P <0.05),M3组 T1~ T6 Ramsay 评分升高(P <0.05),S2、M2、M3组 PCIA 按压总次数及地佐辛消耗量均减少( P <0.05)。M2组未出现并发症,S2组较 S1、M1、M2、M3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例数增加(P <0.05);M2、M3组较 S1组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减少(P <0.05);M3组较 M2组呼吸抑制发生例数增加(P <0.05);M3组较 S1、S2、M1、M2组低血压发生例数增加(P <0.05)。结论2μg/ kg 舒芬太尼联合2μg/ kg 右美托咪定镇痛效果满意,副反应少,是骨科患者术后镇痛的较佳配方。
作者:李明峡;胡宪文;张琪;肖建军;刘松;李熹;何淑芳;张野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