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动脉IMT、血清IL-18、MMP-9及血浆Fib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许涛;刘和俊;周碧蓉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糖尿病, 颈动脉IMT, 血浆纤维蛋白原, 白细胞介素-18,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合并2型糖尿病(DM )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清白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规律以及与院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MACE)的相关性,并且评估上述指标在ACS合并DM早期预测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的ACS患者120例,分为ACS合并DM组、非DM的ACS组. 选择 DM患者为DM组,体检健康人员为健康对照组.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的颈动脉IMT,采用凝固法检测患者血浆Fib含量,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IL-18、MMP-9浓度,并分析ACS患者CAG特点及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ACS患者颈动脉IMT、血浆Fib、血清IL-18、MMP-9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 P<0. 01 ) ,其中 ACS合并DM组较非DM的ACS组颈动脉IMT、血浆Fib、血清IL-18、MMP-9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1 ). 两组ACS患者颈动脉IMT、血浆Fib、血清IL-18、MMP-9、Gensini积分五项指标之间呈正相关性. ACS合并DM组冠状动脉以多支病变为主( 61. 7%) ,而非DM的ACS组以单支和双支病变为主( 61. 7%);Gensini积分ACS合并DM组高于非 DM的ACS组(P<0. 01),其中ACS合并DM组血管病变以重度和极重度为主( 73. 3%) ,非DM的ACS组血管病变以轻中度为主( 56. 7%). 两组院内发生 MACE 的 ACS 患者血清IL-18、MMP-9、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MACE的ACS患者. ACS合并DM经标准化治疗后,随时间延长,血清IL-18、MMP-9、血浆Fib呈下降趋势,具有时间-效应关系. 结论颈动脉IMT、血浆Fib、血清IL-18、MMP-9的检测可作为定量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判断ACS合并2型DM危险程度及近期预后的良好指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IL-12和IL-17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外周血表达水平及两者之间相关性研究

    目的 检测强直性脊柱炎( AS )患者白细胞介素-12 (IL-12)、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外周血的分子水平和mR-NA相对表达水平,探讨其在AS发病的作用. 方法 采用ELISA、RT-qPCR法,分别检测45例AS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L-12、IL-17分子水平及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RNA相对表达水平. 结果 病例组血清IL-12、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病例组IL-12 mRNA、IL-17 mR-NA相对表达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5 );IL-12血清水平和IL-12 mRNA分别与IL-17血清水平和IL-17 mRNA呈正相关性. 结论 IL-12 和IL-17 在AS患者中是相关联的分子,可能在A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立;王丽;李建平;杨晓;王蒙蒙;蔡国旗;徐彬;徐胜前;刘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FSCN1与钌配合物在抗胃癌中的作用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 FSCN1 在胃癌增殖中的作用,并研究FSCN1与钌配合物在胃癌中的相互作用. 方法 通过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癌组织中FSCN1 的表达水平;MTT、EdU法检测干扰FSCN1后细胞增殖能力变化;用钌配合物处理SGC-7901后检测FSCN1 mRNA、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的增殖能力;siRNA 抑制 FSCN1 的表达,过表达FSCN1后检测钌配合物对细胞的增殖能力影响. 结果 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均显示胃癌组织中FSCN1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MTT与EdU法结果显示,与siNC组比较,干扰 FSCN1 后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 P <0. 01);钌配合物处理SGC-7901 后,定量PCR结果显示,与siNC组比较,FSCN1表达水平受到抑制(P<0. 01),MTT法结果显示,与siNC组比较,细胞增殖受到抑制( P<0. 01 );MMT法结果显示过表达FSCN1后抑制钌配合物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结论 FSCN1具有促进胃癌细胞增殖的能力,钌配合物通过抑制FSCN1的表达起抑癌作用.

    作者:张敏;徐元宏;董兵斌;卢敏;陈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超声骨刀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进展

    超声骨刀作为一种新型的手术器械,因其有切割精确、操作容易控制、良好的组织选择性、患者舒适度高等优势,近年来在口腔种植领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就超声骨刀相关基础研究、相比传统器械的优势与缺陷、在口腔种植中的临床应用以及使用注意事项作一综述.

    作者:崔金礼;付曼;郝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病变机制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常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导致患者瘫痪,其病理过程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 继发性损伤是引起脊髓病变的主要原因,往往导致脊髓无法恢复正常功能,而继发性损伤与血脊髓屏障形态与功能的异常变化密切相关. 通过回顾近些年关于血脊髓屏障的基础试验研究,对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刘明明;程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淮南地区食用菌粉螨孳生研究(粉螨亚目)

    目的 调查淮南地区食用菌孳生粉螨种类及生物多样性. 方法 分别于1~5月份、8~12月份(每月1次) ,从食用菌种植基地采取6种食用菌及其培养料. 采用直接镜检法、避光爬附法和电热集螨法分离粉螨、制片与鉴定. 计算样本中物种多样性( Shannon-Wiener 指数)、物种丰富度( Margalef指数)和物种均匀度( Pielou指数). 结果 淮南地区食用菌中共分离出5种粉螨,隶属于3科4属. 1年中粉螨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 606 ~1. 683,其中3、4 月份高,1月份低;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 502~0. 982,其中4月份高,8月份低;物种均匀度指数为1. 003~1. 493,其中8月份高,11月份低. 结论 淮南地区食用菌中有多种粉螨孳生. 对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粉螨孳生,以防食用菌质量和产量下降.

    作者:徐朋飞;李娜;徐海丰;祝海滨;李朝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苹果皮提取物及有效成分C3G对小鼠乳腺恶性肿瘤生长的影响

    目的 探讨苹果皮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矢车菊-3-葡萄糖苷( C3G)对乳腺恶性肿瘤生长的影响. 方法 建立E0771小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观察饮用苹果皮汁对小鼠乳腺恶性肿瘤生长的影响. 免疫组化法分析饮用苹果皮汁与饮用普通无菌水组小鼠恶性肿瘤组织中 CD31 表达差异.HPLC法分析苹果皮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 3D Matrigel胶血管形成实验探讨苹果皮成分C3 G对小鼠乳腺恶性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 MTT法和Transwell实验观察C3G对血管内皮细胞SVEC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结果 饮用含有1%和2%浓度的苹果皮汁无菌水对乳腺恶性肿瘤生长起到抑制作用. 免疫组化法染色显示饮用苹果皮汁肿瘤中CD31 表达低于未饮用苹果皮汁组. HPLC法分析显示C3G是苹果皮提取物的有效成分之一. 3D Matrige 胶实验显示C3G抑制小鼠乳腺癌细胞E0771血管生成. C3G血管形成抑制小鼠内皮细胞SVEC的迁移能力. 结论 苹果皮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C3 G抑制小鼠乳腺癌生长,该作用可能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而实现.

    作者:郭强;汪心怡;朱其苹;范楚苓;朱佩;任海风;李菲菲;汪思应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抗坏血酸对创伤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抗坏血酸对颅脑创伤后引起的继发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假手术+抗坏血酸组、打击+生理盐水组、打击+抗坏血酸组,每组12只. 建立中度颅脑损伤模型,颅脑创伤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测定脑含水量及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颅脑创伤后24 h的损伤侧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水通道蛋白4 ( AQP-4 )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打击+生理盐水组比较,打击+抗坏血酸组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减轻(P<0. 05),脑水肿程度降低(P<0. 05),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明显降低(P<0. 05),TNF-α和AQP-4的含量降低( P<0. 05 ). 结论 抗坏血酸可以减轻打击后脑水肿和血脑屏障的破坏,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作者:张昊;刘佰运;茆翔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骨癌痛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骨癌痛是中晚期癌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尤为重要. 骨癌痛发生时肿瘤细胞和相关的基质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导致细胞外微环境酸化,破骨细胞的功能失调进而引起骨破坏和神经纤维的损伤、破坏、增生和重建,引起一系列包含炎性和神经性成分的复杂症状. 目前现有治疗方法还不能完全控制骨癌痛,仍需进一步的机制和药物研究.

    作者:张潇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microRNA-137对人胃癌MKN-45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目的 研究miR-137 过表达对人胃癌MKN-45 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5 株胃癌细胞和人胃黏膜上皮细胞( GES )中 miR-137 的表达. 构建miR-137慢病毒,并转染MKN-45细胞. 通过划痕实验、细胞侵袭小室检测和Transwell侵袭实验以分析过表达miR-137对MKN-45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结果 MKN-45 细胞中miR-137的表达丰度明显低于在 GES、MKN-74、AGS、SGC-7901和BGC-823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同时成功构建micro up病毒感染的细胞组. 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 CON组)和阴性对照组( NC组)比较, micro up组24、48 h后平均迁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细胞侵袭小室检测结果显示,与 CON组、NC组比较, micro up组的平均迁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1 );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CON组、NC组比较,micro up组平均迁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1 ). 结论 miR-137过表达能明显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有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刘晓阳;郑海伦;任志;张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4种血清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疾病活动度的判断及骨侵蚀的预测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葡萄糖6 磷酸异构酶( GPI)、类风湿因子( RF)、抗角蛋白抗体( AKA)、抗环瓜氨酸肽( CCP)抗体4种血清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 RA)疾病的诊断、疾病活动度的判断及骨侵蚀的预测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193例RA患者, 158 例非 RA 患者, 98 例健康体检者. 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GPI和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定量检测RF浓度水平,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定性检测AKA. 结果 血清GPI、RF、抗CCP抗体、AKA阳性率在RA组与非RA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血清GPI、RF、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在RA组显著高于非RA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血清GPI、RF浓度水平在RA活动组浓度显著高于非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血清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在RA活动组与非活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血清GPI、RF浓度水平在RA骨侵蚀组与非骨侵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在RA骨侵蚀组显著高于非骨侵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血清AKA阳性率在RA活动组与非活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RA骨侵蚀组与非骨侵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血清 GPI、RF、抗 CCP 抗体、AKA 的水平对RA的诊断起到重要作用,血清GPI、RF浓度水平与RA患者疾病活动度有关,血清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可以预测RA患者骨侵蚀,RA患者血清AKA阳性可能与骨侵蚀有关.

    作者:张琼;罗以勤;汪元;黄开泉;朱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乔松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乔松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方法 成年SD大鼠125只,45只用于前期筛选乔松素适宜用药浓度,另8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乔松素低、中、高剂量(3、10、30 mg/kg)组. 通过结扎大鼠心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并解开结扎线释放血流2 h建立大鼠在体IRI模型,乔松素组于缺血前1 h尾静脉给药,模型建立后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自噬标志物LC3的表达及定位;TUNEL原位标记凋亡心肌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Bax、Caspase-3及自噬蛋白LC3、p62的表达. 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合适浓度的乔松素能有效改善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且呈剂量依赖性,但剂量较高时可能具有毒性作用;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乔松素组LC3 表达明显较模型组增多,在胞质中广泛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TUNEL染色结果显示,乔松素组与模型组比较,凋亡细胞均明显减少,且高剂量组优于中、低剂量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乔松素组Bax、Caspase-3、p62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 05),且高剂量组效果更佳(P<0. 01); 乔松素组LC3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 P<0. 05 ) ,且高剂量组增高优于中、低剂量组( P<0. 01 ). 结论 乔松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IRI有保护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细胞凋亡和激活自噬有关.

    作者:周甄;马梦晴;林先和;刘和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再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获卵数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 探讨首次体外受精( IVF) -胚胎移植( ET)/卵母细胞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ICSI )失败行再次 IVF/ICSI-ET时获卵数的变化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22例在12个月内行2次IVF/ICSI-ET周期的患者,根据基础窦卵泡数(bAFC)将患者分为 A组(bAFC≥9)和 B组(bAFC<9),分析每组前后两周期间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方案、获卵数、进入减数分裂中期II( MII期)卵子数、正常受精率、优胚率、累积妊娠率的变化,探讨影响前后周期获卵数发生变化的相关因素. 结果 A 组第二个 IVF 周期(cycle2)获卵数、MII期卵子数、受精率、优胚率、累积妊娠率明显高于第一个IVF周期( cycle1 ) ,前后周期中临床方案无大的变化,均以长方案为主,但 cycle2 每日的促性腺激素( Gn)使用剂量高于 cycle1 ( P <0. 05 ). B 组中相对于 cy-cle1,cycle2获卵数、MII期卵子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优胚率及累积妊娠率均提高,并且cycle2 中短方案明显多于cy-cle1(P<0. 05). 其中B组中有14例患者在cycle1中为长方案,在cycle2中转变为短方案,后者的获卵数以及MII期卵子数均高于前者( P<0. 05 ). 结论 对于卵巢功能正常的患者,结合患者cycle1中获卵数以及Gn使用剂量,在控制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的情况下,cycle2中可通过适当的提高每日Gn使用剂量来提高获卵数及MII期卵子数. 相对于长方案,短方案可能更适合卵巢功能减退的患者.

    作者:韩丹;章志国;郝燕;朱复希;田婷;陈大蔚;曹云霞;周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学龄期癫痫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选取56例学龄期癫痫儿童和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等严格匹配的37例健康儿童,采用儿童适应行为量表评估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并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癫痫相关因素对学龄期癫痫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学龄期癫痫儿童存在显著的社会适应能力减退,其社会适应能力受发作频率、性别、年龄、癫痫发作控制与否、病程和抗癫痫药物数量的影响.

    作者:许向军;周农;汪兰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目的 探讨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 ( TFPI-2 )对人前列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方法 将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进行培养,并分为3组,分别转染TFPI-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空载体及不转染,细胞划痕实验和细胞侵袭小室实验检测3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处理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3组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法分别检测转染组、转染空载体组及未转染组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E钙黏素( E-cadherin )、波形蛋白( vimentin )和 snail在蛋白和mRNA水平上的表达量. 结果 细胞划痕实验和细胞侵袭小室实验结果显示,转染TFPI-2 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PC3M细胞迁移率较低(P<0. 05),侵袭细胞数较少(P<0. 05);显微镜下观察显示转染组细胞大多呈上皮型, 转染空载体组及未转染组细胞大多呈间叶型;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无论在蛋白水平还是mRNA水平,转染组较转染空载体组及未转染组E-cadherin表达产物较多,vimentin和snail蛋白表达产物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转染空载体组及未转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TFPI-2可以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这是其抑制前列腺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可能机制之一,为基因及生物靶向治疗前列腺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作者:刘树瀚;宣强;谈宜傲;吴本鹤;孙凌峰;乔龙标;翟路路;孙友文;周林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在高危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分析12例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行腹腔镜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联合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探讨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的改进和骶前、髂总、髂外、髂内、闭孔5个部位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共切除淋巴结301枚,平均25枚,96枚发生转移,转移率为32%. 对于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施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时行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按照改进后的顺序进行,可以避免遗漏和反复操作,同时能够发现更多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范围以外的转移性淋巴结. 其意义不仅在于能够获得更为准确的肿瘤TNM分期,更重要的是切除了尚未发现的微小转移灶,有益于改善疾病进展和患者的长期生存.

    作者:谢栋栋;王毅;陈磊;张志强;闵捷;丁德茂;王大明;邹慈;毕良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ApoE基因敲除高脂血症小鼠下颌下腺超微结构及上游刺激因子1表达观察

    目的 观察载脂蛋白 E ( ApoE )基因敲除高脂血症( HLP)对小鼠下颌下腺超微结构以及上游刺激因子 1 (USF1)表达影响. 方法 10只野生型小鼠予普通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10只ApoE基因敲除子鼠予高脂饲料喂养作为高脂组. 造模6个月后,取眼眶血检测血脂;取小鼠下颌下腺组织分别进行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胆固醇、三酰甘油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升高( P<0. 05 ). HE染色观察到,高脂组小鼠下颌下腺的腺泡明显萎缩,细胞排列紊乱. 电镜下,可见高脂组小鼠导管上皮内线粒体嵴断裂,腺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囊状扩张,结构松散零乱. 免疫组化显示,高脂组USF1表达下降;平均光密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HLP可导致小鼠下颌下腺超微结构出现病理改变, USF1表达减少.

    作者:李静;黄大可;桂丽;贾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ATP7 B基因突变与肝豆状核变性发病关系的探讨

    目的 对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 WD)患者 ATP7B 全基因测序,分析其突变及与WD的关系,并探讨ATP7B基因复合突变在WD发病中的意义. 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WD患者84例及20 例健康者采集口腔黏膜细胞,提取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ATP7B 全部外显子5′ 端→3′ 端扩增;运用 DNA 直接测序法检测突变,并分析ATP7B基因突变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在84例患者中,ATP7B基因突变率为82. 14%,还发现一些国内较少报道的ATP7B基因复合突变,可能与WD相关. 结论ATP7B基因突变有较大的异质性,对该基因突变的检测,能发现有相关ATP7B基因突变的WD患者.

    作者:徐彬;余元勋;鲍远程;王迎新;刘萍;李建平;朱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磷酸肌酸钠预先给药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下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预先给药在膝关节镜手术中对患者下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 择期拟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 I组)和磷酸肌酸钠组( C组). C组在上止血带前30 min经外周静脉输注磷酸肌酸钠30 mg/kg (溶于100 ml生理盐水) ,输注时间30 min;I组经外周静脉给予生理盐水100 ml. 分别于上止血带前(T1)、松止血带前(T2)、松止血带后30 min(T3)、松止血带后1 h(T4)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 结果 与I组比较,在T2、T3、T4时点,C组IL-1、IL-6、LDH、MDA值明显降低( P<0. 05),SOD明显增高(P<0. 05). 结论 膝关节镜手术中磷酸肌酸钠预先给药可减轻患者下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谷雷;陈珂;徐慧琴;王义桥;万宗明;李元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CD44 v6和FOXD3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CD44v6和FOXD3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两种蛋白在100例人胃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和110例人胃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结果 传统病理切片中CD44v6 蛋白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8%、22. 5% ( P <0. 001),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 001). FOXD3蛋白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90% ( P<0. 001 ) ,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 P <0. 001 ). CD44v6 与FOXD3表达呈显著负相关性( rs = - 0. 276, P < 0. 01 ).CD44v6和FOXD3在110例胃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结果与以上传统切片中的表达情况相似. 结论 FOXD3作为干细胞因子,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及与CD44v6的相关性提示FOXD3可能作为胃癌干细胞标记物.

    作者:陈勇;张红;吴梦婕;姚元春;杨春香;秦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乌药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初探

    目的 探讨乌药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 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联苯双酯组以及乌药醇提物组. 各组分别于末次给药后测定血丙氨酸转氨酶( ALT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处死大鼠后制备肝匀浆,分别检测 SOD和 MDA水平;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肝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核因子-κB ( 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表达. 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乌药醇提取物组大鼠血清中ALT、AST、MDA水平显著降低,血清SOD活性及肝组织SOD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乌药醇提取物组肝组织中IL-1β及NF-κB、TNF-α表达降低. 结论乌药醇提取物可提高急性酒精中毒性肝组织的 SOD 活性,增加抗氧化能力,并可降低肝细胞炎症因子,可能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谭明明;张泓;王军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