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GFR和K-ras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赵俊;胡向阳

关键词: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K-RAS
摘要: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K-ras 因子在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组织以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GFR和K-ras因子在肺癌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不同类型的肺癌组织96例以及正常的肺组织96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癌组织以及正常肺组织中EGFR和K-ras因子的表达.结果 在96例肺癌组织中,EGFR在各型肺癌中高表达(阳性率为44.8%),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与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无相关性;K-ras在各型肺癌中高表达(阳性率为78.1%),在NSCLC中,与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年龄相关 (P<0.05),与分化程度、性别无相关性;肺癌组织中EGFR和K-ras的表达具有反相关(P<0.05).结论 EGFR和K-ras在肺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促进肺癌的发生、发展.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脂肪细胞因子与炎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脂肪细胞因子瘦素、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脂联素与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 选择GDM患者60例,正常糖耐量(NGT)孕妇44例,根据体重和身高计算晚孕期体重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BG)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酶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比色法测定游离脂肪酸(FFA)水平;ELISA法检测所有孕妇血清中脂联素和RBP4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瘦素、IL-6、TNF-α水平.将两组孕妇的各指标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与NGT组比较,GDM组的FPG、TG、TC、FFA、瘦素、IL-6、TNF-α、RBP4水平均明显升高,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存在显著的炎性激活及胰岛素抵抗;HOMA-IR、RBP4、瘦素与IL-6、TNF-α呈正相关;ISI、脂联素与IL-6、TNF-α呈负相关.结论 GDM患者由于过度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导致显著的炎性激活,可能是GDM中胰岛素抵抗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作者:陈利春;陈冠军;叶俊良;黄大雁;刘治春;孙玉秀;汪凌云;陈莉;鲁云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大鼠出生后不同时期脾脏结构发育和浆细胞分化

    目的 观察大鼠出生后不同发育阶段脾脏的结构变化和 CD138阳性的浆细胞分化.方法 选取不同发育时期(出生后1、2、3、4、6、8、10、12、22周 )大鼠的脾脏,并制备组织标本.分别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脾脏的结构发育及CD138、CD68的表达.结果 大鼠在出生后1~4周,脾脏的白髓和红髓发育不成熟,没有完整的白髓结构和血管结构,脾脏组织中无CD138阳性的浆细胞;大鼠在出生6周后,脾脏的白髓和红髓中出现血管样结构和少量的CD138阳性细胞;8周时白髓具有典型的结构特征,并有大量的CD138阳性细胞;大鼠出生后1周,脾脏组织中有大量的、散在分布的、呈分枝状的CD68阳性的细胞,而在出生6周后,巨噬细胞呈圆形或阿米巴状,细胞内CD68的表达量也明显增加.结论 浆细胞的分化滞后于巨噬细胞,出生早期机体主要以非特异性免疫为主.

    作者:周宬玥;冯利杰;沈玉君;黄大可;沈玉先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正常对照组黄斑区厚度(144.5±15.3)μm,白内障患者术前黄斑区厚度(143.9±16.8)μm,术后1周厚度(156.8±35.6)μm,术后1个月厚度(150.5±34.1)μm,超声高能量组术后1周厚度(171.6±31.5)μm,术后1个月厚度(169.8±30.5)μm,低能量组术后1周厚度(155.5±19.2)μm,术后1个月厚度(153.6±18.8)μm.13只眼出现房水中度闪光,术前厚度(142.8±10.5)μm,术后1周(196.4±35.7)μm.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导致术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增加及黄斑水肿; 术中高超声能量可明显影响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的厚度; 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是预测术后视功能恢复的有效指标.

    作者:尤飞;温跃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机械通气对小鼠肺损伤的初步研究

    目的 建立小鼠机械通气肺损伤(VILI)模型,研究大潮气量、高浓度氧疗以及不同机械通气时间对VILI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9组,对小鼠进行机械通气,再对小鼠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含量和炎症因子水平;小鼠肺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后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变化及损伤程度.结果 大潮气量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炎症因子含量明显高于低潮气量组(P<0.05);高浓度氧疗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炎症因子含量明显高于低浓度氧疗组(P<0.05),并且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HE染色显示大潮气量机械通气4 h后,小鼠肺组织肺间隔明显增厚、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肺泡中出现渗出物,部分肺泡中出现红细胞的渗出等.结论 大潮气量、高浓度氧疗均产生了明显的VILI,主要表现为肺组织急性炎症反应、渗透性肺水肿、氧化应激反应.

    作者:武前枝;倪琛琛;张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新生儿咽拭子检测在诊断单纯疱疹病毒先天性感染中的意义

    目的 以巢式PCR检测新生儿脐带血中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gD基因和HSV-2 gG基因并用测序确认的结果为参比,分析利用新生儿咽拭子检测相应病毒基因在诊断新生儿HSV先天性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采集顺产新生儿抗凝脐带血35份,同时采集咽拭子35份.采用检测HSV-1 gD基因和HSV-2 gG基因的PCR法检测新生儿脐带血和咽拭子标本DNA,阳性扩增结果确认后,比较咽拭子检测与脐带血检测结果,以及咽拭子检测特异性、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4个指标,分析新生儿咽拭子检测能否为诊断HSV先天性感染提供依据.结果 35份脐带血中HSV-1阳性率28.6%(10/35),咽拭子HSV-1阳性率25.7%(9/3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脐带血中HSV-2阳性率22.8%(8/35),咽拭子HSV-2阳性率28.6%(10/3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V-1两种标本检测一致率68.6%;HSV-2两种标本一致率77.1%.咽拭子HSV-1、HSV-2检测灵敏度分别为40.0%和62.5%,特异性分别为80.0%和84.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4.4%和5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和88.0%.结论 以新生儿脐带血单核细胞中HSV-1 gD基因和HSV-2 gG基因检测结果为参比,新生儿咽拭子检测与脐带血检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咽拭子检测用于新生儿HSV先天性感染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任鹏;姚娟;金艳;葛俊;李法锦;汪晓婷;吉阳;赵蕾;江龙凤;陈敬贤;王明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针药复合麻醉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选择二尖瓣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针刺辅助全麻组(A组)、全麻组(B组),测定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两组RBC-C3bRR及SOD于CPB结束开始回升,到术后24 h仍未达到术前水平,但A组高于B组(P<0.01);两组RBC-ICR及MDA于CPB结束后开始下降,A组低于B组(P<0.01),到术后24 h A组接近术前水平.针刺辅助全麻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义桥;王立奎;吴振;李元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应用基质细胞趋化特性构建新型钛种植体表面的研究

    用NaOH处理钛基材,获得多孔、负电荷的钛表面.然后吸附一层带正电荷的聚赖氨酸,再采用层层自组装方法,实现肝素-壳聚糖自组装涂层的制备,在钛表面构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趋化诱导界面.界面制备后的钛经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壳聚糖、肝素成功整合到钛表面,用ELISA检测SDF-1在不同的时间点释放量,4组样本在4个缓释时间点释放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层层自组装方法可成功的将SDF-1构建在钛表面,而且SDF-1能够实现缓释.

    作者:陈国庆;李全利;颜雨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Toll样受体与新生儿疾病研究进展

    Toll样受体(TLRs)是与果蝇toll蛋白同源性的表达于细胞膜上与免疫系统识别微生物有关的一类跨膜受体,可识别各种病原体,启动天然免疫反应,并激活获得性免疫系统,在抗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感染性疾病是新生儿期重要疾病之一,也是新生儿主要致死原因,近年研究证实Toll样受体参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并且与新生儿期特有的一些疾病如新生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宫内感染等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王书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胚胎第3天形态与非整倍体的相关性研究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24枚冷冻胚胎以及38枚不适合移植的废弃胚胎的8种染色体(13、16、18、21、22、15、X和Y)分两轮行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以分析胚胎形态学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随着胚胎碎片比例的增加,染色体正常胚胎的比例在下降.在8细胞胚胎和非8细胞胚胎组中,正常胚胎比例分别为44.4%和34.8%(P>0.05).卵裂球大小均匀的胚胎中,正常胚胎率为47.8%,高于卵裂球大小不均匀胚胎的正常胚胎率18%(P<0.05).根据现有胚胎形态学特征来评估胚胎染色体的情况,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郝燕;周平;章志国;曹云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败血症病原菌分布

    对重型肝炎及肝硬化合并败血症血液病原菌培养阳性114株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114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88株(77.19%),革兰阳性菌23株(20.18%),真菌3株(2.63%).分离菌株前四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葡萄球菌属.合并败血症的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死率和自动出院比率共占66.67%.

    作者:徐海峰;熊自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肺癌的呼气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在全球范围内,肺癌的死亡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目前诊断肺癌的常规方法难以诊断早期肺癌,不能有效提高5年存活率.呼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与人体新陈代谢过程密切相关,通过呼气检测肺癌以及其他疾病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由于呼气检测方法具有非侵入性、无痛苦、不昂贵等优点,有望成为检测早期肺癌的新方法.本文综述了呼气中的VOCs与人体新陈代谢的关系、影响人体呼气中VOCs浓度的因素、呼气采集方法以及呼气检测肺癌的分析技术研究进展.探讨了呼气诊断早期肺癌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应用前景.

    作者:志中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ENTPD5在急性白血病骨髓液中的表达

    目的 观察内质网酶ENTPD5蛋白在急性白血病(AL)骨髓液中的表达,了解其与AL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AL患者111例,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78例(初治组48例,复发组10例,缓解组2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33例(初治组14例,复发组9例,缓解组10例).将62例初治AL患者分为高危组26例,中危组19例,低危组17例.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NTPD5在AL中的表达量,比较在不同分型AL患者中初治、复发、缓解阶段以及在低危、中危、高危组AL患者中该蛋白表达的差异;同时分析ENTPD5表达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ENTPD5的表达水平在AML、ALL患者中初治和复发组均高于缓解组(P<0.05),低危组ENTPD5的表达量明显低于高危组和中危组(P<0.05).ENTPD5的表达量与初治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基因WT1和微小残留病灶均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AL存在ENTPD5的表达异常,该蛋白在AL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宋玲;杨明珍;刘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芍药苷对人滑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部分机制

    目的 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与芍药苷(Pae)联合应用对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经知情同意,收集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正常滑膜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人滑膜细胞进行培养.取第3代人FLS,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0 μg/L)刺激,分别用rhTNFR:Fc(10 mg/L)、Pae(10-5 mol/L)及二者联合干预.MTT法检测人FLS的增殖反应,免疫组化法半定量分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TRAF2)、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死亡结构蛋白(TRADD)在FLS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rhTNFR:Fc与Pae联合用药对FLS增殖的抑制作用优于rhTNFR:Fc和Pae单独给药组.rhTNFR:Fc、Pae及联合用药均能明显下调FLS 中TNFR1和TRAF2表达,上调TRADD表达;与单独用药相比,联合用药能进一步上调TRADD表达,而对TNFR1和TRAF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rhTNFR:Fc和Pae联合用药对人FLS增殖的抑制作用优于单独给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RADD有关.

    作者:解国雄;吴华勋;陈镜宇;魏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免疫调节肽对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免疫调节肽(PGPIPN)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分别使用10-6 、10-5 、10-4、10-3、10-2 g/L的PGPIPN孵育 skov3细胞48 h,观察量效关系;通过cDNA芯片技术筛选凋亡相关基因;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Bax、Bcl-xl、Caspase-3 mRNA水平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xl、Caspase-3 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Bax和Caspase-3的表达随着PGPIPN浓度升高而升高(P<0.05);Bcl-xl 的表达随着PGPIPN浓度升高而降低(P<0.05).结论 PGPIPN通过促进细胞中Bax及抑制Bcl-xl的表达来调控skov3细胞的凋亡,该过程可能和Caspase的活化相关.

    作者:郑欣;何晓光;张文晓;杨浩然;魏彩;顾芳;任明强;秦宜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神经刺激仪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6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神经刺激仪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组)和Ⅱ组(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组).记录两组患儿术前、手术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各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两组患儿术中丙泊酚、芬太尼用量、停药后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评分.神经刺激仪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安全有效,且可以提高患儿的麻醉质量和术后苏醒质量.

    作者:檀彧庆;李元海;王胜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PLCL/纤维蛋白原静电纺丝膜片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目的 研究PLCL/纤维蛋白原混纺膜片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PLCL/纤维蛋白原纳米纤维膜片,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及水接触角分析仪进行表征.以种植在PLCL/纤维蛋白原膜片中的细胞作为实验组,以种植在聚苯乙烯培养板中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并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在两组中的黏附、增殖情况.结果 分离培养的细胞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性,PLCL/纤维蛋白原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为(305±87) nm、水接触角为(70.21±2.13)°,与聚苯乙烯相比,其对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 PLCL/纤维蛋白原混纺膜片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血管组织工程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作者:金良;胡何节;方征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

    在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下完成的34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实验组),与应用角膜接触镜眼底观察系统下完成的34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作同期对照研究.实验组手术耗时明显缩短,两组脱盲率、手术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在玻璃体手术中能有效简化手术步骤,值得推广.

    作者:朱春玲;徐俊辉;钟敬祥;陈诗兰;丁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真核表达质粒PIRESneo3/miR-194的构建及其在乳腺癌细胞MCF-7中的表达

    目的 构建含miR-194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建立miR-194稳定表达的MCF-7乳腺癌细胞株.方法 设计合成miR-194引物序列,PCR法从乳腺癌231细胞中扩增出目的片段,经双酶切后定向连入PIRESneo3载体,构建PIRESneo3/miR-194真核表达质粒,经酶切、测序检测其构建的正确性.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入MCF-7细胞,G418药物筛选出稳定转染的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稳定转染MCF-7细胞中miR-194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构建的PIRESneo3/miR-194质粒经酶切、测序等检验表明质粒构建成功,筛选获得稳定高表达miR-194的MCF-7乳腺癌细胞株.结论 成功构建了PIRESneo3/miR-194真核表达质粒以及稳定高表达miR-194的MCF-7细胞株.为进一步观察该基因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效应和以miR-194为靶点的乳腺癌基因治疗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李佳;王本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环孢素A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mPTP)抑制剂环孢素A(CsA)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中的作用以及mPTP作为靶目标肺保护策略的可行性.方法 健康家兔40只,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CsA组、低分子右旋糖酐(LMD)组和I/R组.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细胞色素C(CytC)的含量,电镜下观察肺组织线粒体的破坏情况.结果 CsA组肺组织CytC含量和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但明显低于LMD组和I/R组,且LMD组的细胞凋亡指数和CytC含量均低于I/R组.结论 CsA能够在再灌注早期抑制mPTP的开放,减少I/R损伤肺组织的细胞凋亡,起到肺保护作用.

    作者:方前进;严中亚;李建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血糖漂移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糖漂移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眼底摄片结果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比较两组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C肽的水平.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连续72 h的动态血糖监测,观察两组间血糖波动指标的差异.后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DR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间患者的年龄、病程、平均血糖水平、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但平均血糖水平是否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尚不能确定(P=0.05).结论 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波动可加剧DR病变进展,应及早干预.

    作者:戴武;曹永红;叶军;章容;刘燕;汪运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