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机械通气对小鼠肺损伤的初步研究

武前枝;倪琛琛;张志红

关键词:机械通气肺损伤,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炎症因子, 潮气量
摘要:目的 建立小鼠机械通气肺损伤(VILI)模型,研究大潮气量、高浓度氧疗以及不同机械通气时间对VILI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9组,对小鼠进行机械通气,再对小鼠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含量和炎症因子水平;小鼠肺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后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变化及损伤程度.结果 大潮气量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炎症因子含量明显高于低潮气量组(P<0.05);高浓度氧疗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炎症因子含量明显高于低浓度氧疗组(P<0.05),并且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HE染色显示大潮气量机械通气4 h后,小鼠肺组织肺间隔明显增厚、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肺泡中出现渗出物,部分肺泡中出现红细胞的渗出等.结论 大潮气量、高浓度氧疗均产生了明显的VILI,主要表现为肺组织急性炎症反应、渗透性肺水肿、氧化应激反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SHP-2酪氨酸磷酸酶野生、突变型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表达产物磷酸酶活性检测

    目的 构建pcDNA3.1 SHP-2野生型(WT)及SHP-2D61G突变型(MT)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SHP-2激活突变对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提供基础.方法 用RT-PCR 及定点突变法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中扩增出目的片段,双酶切后定向连入 pcDNA3.1载体,构建pcDNA3.1 SHP-2野生型及SHP-2D61G/+真核表达质粒,经酶切、测序检测其构建的准确性;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 NIH3T3细胞中SHP-2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共沉淀法获得表达在NIH3T3细胞中的SHP-2蛋白,用 pNPP法检测其磷酸酶活性.结果 构建的pcDNA3.1 SHP-2野生型及SHP-2D61G突变质粒经酶切初步检测后,测序检测发现MT SHP-2在181位核苷酸由WT的G突变为T,转染NIH3T3细胞株能够表达SHP-2蛋白;且转染MT的NIH3T3细胞株内SHP-2磷酸酶活性较WT组升高2倍(P<0.01).结论 成功构建了pcDNA3.1 SHP-2野生型及SHP-2D61G突变型真核表达载体,SHP-2D61G突变的蛋白磷酸酶活性升高.

    作者:胡中倩;汪心怡;李菲菲;储著朗;邢小翠;李娟;查欣;瞿成奎;汪思应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肺癌的呼气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在全球范围内,肺癌的死亡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目前诊断肺癌的常规方法难以诊断早期肺癌,不能有效提高5年存活率.呼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与人体新陈代谢过程密切相关,通过呼气检测肺癌以及其他疾病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由于呼气检测方法具有非侵入性、无痛苦、不昂贵等优点,有望成为检测早期肺癌的新方法.本文综述了呼气中的VOCs与人体新陈代谢的关系、影响人体呼气中VOCs浓度的因素、呼气采集方法以及呼气检测肺癌的分析技术研究进展.探讨了呼气诊断早期肺癌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应用前景.

    作者:志中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MANF减轻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神经损伤

    目的 观察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ANF)对6-OHDA引起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表达纯化人重组MANF蛋白;将6-OHDA立体定位注射至大鼠纹状体区,制备大鼠帕金森模型;将3个剂量(5、10、20 μg)纯化的MANF注射至模型大鼠纹状体区,腹腔注射司来吉兰作为阳性对照,纹状体直接注射PBS作为阴性对照;计数大鼠给药前后由阿扑吗啡诱导的由损伤侧向健侧不对称的旋转次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大鼠黑质、纹状体部位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结果 10 μg MANF组大鼠的旋转行为较PBS组明显减少,效果与司来吉兰组相近.MANF注射后对黑质部位TH阳性神经元数量和纹状体部位TH阳性神经纤维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恢复.结论 MANF能减轻6-OHDA引起的帕金森模型大鼠的神经损伤.

    作者:汪运红;沈玉君;冯利杰;王海萍;方圣云;沈玉先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小胰腺癌的CT强化方式与细胞分化的相关性分析

    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胰腺癌的CT资料及病理结果.小胰腺癌的CT强化方式与肿瘤的细胞分化程度有相关性,等密度强化的小胰腺癌在高分化的肿瘤中出现率高,低密度胰腺癌更多的出现在中、低分化肿瘤中.

    作者:张军;邓克学;方为;曹东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神经刺激仪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6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神经刺激仪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组)和Ⅱ组(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组).记录两组患儿术前、手术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各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两组患儿术中丙泊酚、芬太尼用量、停药后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评分.神经刺激仪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安全有效,且可以提高患儿的麻醉质量和术后苏醒质量.

    作者:檀彧庆;李元海;王胜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针药复合麻醉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选择二尖瓣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针刺辅助全麻组(A组)、全麻组(B组),测定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两组RBC-C3bRR及SOD于CPB结束开始回升,到术后24 h仍未达到术前水平,但A组高于B组(P<0.01);两组RBC-ICR及MDA于CPB结束后开始下降,A组低于B组(P<0.01),到术后24 h A组接近术前水平.针刺辅助全麻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义桥;王立奎;吴振;李元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血糖漂移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糖漂移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眼底摄片结果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比较两组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C肽的水平.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连续72 h的动态血糖监测,观察两组间血糖波动指标的差异.后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DR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间患者的年龄、病程、平均血糖水平、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但平均血糖水平是否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尚不能确定(P=0.05).结论 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波动可加剧DR病变进展,应及早干预.

    作者:戴武;曹永红;叶军;章容;刘燕;汪运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正常对照组黄斑区厚度(144.5±15.3)μm,白内障患者术前黄斑区厚度(143.9±16.8)μm,术后1周厚度(156.8±35.6)μm,术后1个月厚度(150.5±34.1)μm,超声高能量组术后1周厚度(171.6±31.5)μm,术后1个月厚度(169.8±30.5)μm,低能量组术后1周厚度(155.5±19.2)μm,术后1个月厚度(153.6±18.8)μm.13只眼出现房水中度闪光,术前厚度(142.8±10.5)μm,术后1周(196.4±35.7)μm.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导致术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增加及黄斑水肿; 术中高超声能量可明显影响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的厚度; 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是预测术后视功能恢复的有效指标.

    作者:尤飞;温跃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PTE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MG63中表达

    目的 构建PTE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PTEN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工具.方法 从人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PTEN基因编码区,将其克隆入pEGFP-N1载体中.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酶切和DNA测序鉴定所构建的载体.脂质体包裹重组载体转染骨肉瘤MG63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的骨肉瘤MG63细胞中PTEN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 经过限制性酶切和测序鉴定得到重组子GFP-PTEN大小符合,序列与GenBank中人DNA的PTEN基因(NM_000314)完全一致.转染GFP-PTEN基因的骨肉瘤MG63细胞中PTEN基因mRNA和蛋白高水平表达.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PTE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作者:徐生林;胡勇;金问森;王明明;王京;王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机械通气对小鼠肺损伤的初步研究

    目的 建立小鼠机械通气肺损伤(VILI)模型,研究大潮气量、高浓度氧疗以及不同机械通气时间对VILI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9组,对小鼠进行机械通气,再对小鼠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含量和炎症因子水平;小鼠肺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后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变化及损伤程度.结果 大潮气量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炎症因子含量明显高于低潮气量组(P<0.05);高浓度氧疗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炎症因子含量明显高于低浓度氧疗组(P<0.05),并且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HE染色显示大潮气量机械通气4 h后,小鼠肺组织肺间隔明显增厚、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肺泡中出现渗出物,部分肺泡中出现红细胞的渗出等.结论 大潮气量、高浓度氧疗均产生了明显的VILI,主要表现为肺组织急性炎症反应、渗透性肺水肿、氧化应激反应.

    作者:武前枝;倪琛琛;张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大鼠出生后不同时期脾脏结构发育和浆细胞分化

    目的 观察大鼠出生后不同发育阶段脾脏的结构变化和 CD138阳性的浆细胞分化.方法 选取不同发育时期(出生后1、2、3、4、6、8、10、12、22周 )大鼠的脾脏,并制备组织标本.分别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脾脏的结构发育及CD138、CD68的表达.结果 大鼠在出生后1~4周,脾脏的白髓和红髓发育不成熟,没有完整的白髓结构和血管结构,脾脏组织中无CD138阳性的浆细胞;大鼠在出生6周后,脾脏的白髓和红髓中出现血管样结构和少量的CD138阳性细胞;8周时白髓具有典型的结构特征,并有大量的CD138阳性细胞;大鼠出生后1周,脾脏组织中有大量的、散在分布的、呈分枝状的CD68阳性的细胞,而在出生6周后,巨噬细胞呈圆形或阿米巴状,细胞内CD68的表达量也明显增加.结论 浆细胞的分化滞后于巨噬细胞,出生早期机体主要以非特异性免疫为主.

    作者:周宬玥;冯利杰;沈玉君;黄大可;沈玉先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和肺功能正常吸烟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和肺功能正常吸烟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不吸烟肺功能正常者(A组)、吸烟肺功能正常者(B组)、轻中度(C组)及重度(D组)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17细胞的百分比,ELISA检测血浆及PBMC刺激培养液中白介素(IL)-17的水平.结果 B、C和D组外周血Th17细胞、IL-17及均PBMC刺激培养液中IL-17水平高于A组(P<0.01);C组和D组外周血Th17细胞和IL-17均高于B组(P<0.01);D组外周血及PBMC刺激培养液中IL-17水平均高于C组(P<0.01);D组PBMC刺激培养液中IL-17水平高于B组(P<0.01).C、D组血浆及PBMC刺激培养液中IL-17水平与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预计值之间呈负相关;各研究组外周血和PBMC刺激培养液中IL-17水平均与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呈正相关;所有吸烟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吸烟年数呈正相关,C、D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吸烟年数无相关性.结论 Th17细胞及IL-17在COPD稳定期患者和肺功能正常吸烟者外周血中表达增加.肺功能正常吸烟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吸烟年数相关;COPD稳定期患者外周血IL-17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Th17细胞与FEV1/预计值及吸烟年数无相关性.

    作者:石建邦;徐晓玲;夏淮玲;刘辉;李庆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脂肪细胞因子与炎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脂肪细胞因子瘦素、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脂联素与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 选择GDM患者60例,正常糖耐量(NGT)孕妇44例,根据体重和身高计算晚孕期体重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BG)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酶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比色法测定游离脂肪酸(FFA)水平;ELISA法检测所有孕妇血清中脂联素和RBP4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瘦素、IL-6、TNF-α水平.将两组孕妇的各指标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与NGT组比较,GDM组的FPG、TG、TC、FFA、瘦素、IL-6、TNF-α、RBP4水平均明显升高,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存在显著的炎性激活及胰岛素抵抗;HOMA-IR、RBP4、瘦素与IL-6、TNF-α呈正相关;ISI、脂联素与IL-6、TNF-α呈负相关.结论 GDM患者由于过度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导致显著的炎性激活,可能是GDM中胰岛素抵抗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作者:陈利春;陈冠军;叶俊良;黄大雁;刘治春;孙玉秀;汪凌云;陈莉;鲁云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新生儿咽拭子检测在诊断单纯疱疹病毒先天性感染中的意义

    目的 以巢式PCR检测新生儿脐带血中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gD基因和HSV-2 gG基因并用测序确认的结果为参比,分析利用新生儿咽拭子检测相应病毒基因在诊断新生儿HSV先天性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采集顺产新生儿抗凝脐带血35份,同时采集咽拭子35份.采用检测HSV-1 gD基因和HSV-2 gG基因的PCR法检测新生儿脐带血和咽拭子标本DNA,阳性扩增结果确认后,比较咽拭子检测与脐带血检测结果,以及咽拭子检测特异性、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4个指标,分析新生儿咽拭子检测能否为诊断HSV先天性感染提供依据.结果 35份脐带血中HSV-1阳性率28.6%(10/35),咽拭子HSV-1阳性率25.7%(9/3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脐带血中HSV-2阳性率22.8%(8/35),咽拭子HSV-2阳性率28.6%(10/3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V-1两种标本检测一致率68.6%;HSV-2两种标本一致率77.1%.咽拭子HSV-1、HSV-2检测灵敏度分别为40.0%和62.5%,特异性分别为80.0%和84.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4.4%和5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和88.0%.结论 以新生儿脐带血单核细胞中HSV-1 gD基因和HSV-2 gG基因检测结果为参比,新生儿咽拭子检测与脐带血检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咽拭子检测用于新生儿HSV先天性感染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任鹏;姚娟;金艳;葛俊;李法锦;汪晓婷;吉阳;赵蕾;江龙凤;陈敬贤;王明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ENTPD5在急性白血病骨髓液中的表达

    目的 观察内质网酶ENTPD5蛋白在急性白血病(AL)骨髓液中的表达,了解其与AL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AL患者111例,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78例(初治组48例,复发组10例,缓解组2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33例(初治组14例,复发组9例,缓解组10例).将62例初治AL患者分为高危组26例,中危组19例,低危组17例.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NTPD5在AL中的表达量,比较在不同分型AL患者中初治、复发、缓解阶段以及在低危、中危、高危组AL患者中该蛋白表达的差异;同时分析ENTPD5表达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ENTPD5的表达水平在AML、ALL患者中初治和复发组均高于缓解组(P<0.05),低危组ENTPD5的表达量明显低于高危组和中危组(P<0.05).ENTPD5的表达量与初治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基因WT1和微小残留病灶均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AL存在ENTPD5的表达异常,该蛋白在AL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宋玲;杨明珍;刘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免疫调节肽对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免疫调节肽(PGPIPN)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分别使用10-6 、10-5 、10-4、10-3、10-2 g/L的PGPIPN孵育 skov3细胞48 h,观察量效关系;通过cDNA芯片技术筛选凋亡相关基因;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Bax、Bcl-xl、Caspase-3 mRNA水平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xl、Caspase-3 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Bax和Caspase-3的表达随着PGPIPN浓度升高而升高(P<0.05);Bcl-xl 的表达随着PGPIPN浓度升高而降低(P<0.05).结论 PGPIPN通过促进细胞中Bax及抑制Bcl-xl的表达来调控skov3细胞的凋亡,该过程可能和Caspase的活化相关.

    作者:郑欣;何晓光;张文晓;杨浩然;魏彩;顾芳;任明强;秦宜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左氧氟沙星三联7d方案和标准三联10d方案初次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三联7 d方案和标准三联10 d方案用于幽门螺杆菌(Hp)初次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共收集240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左氧氟沙星组(EAL组,n=120)和标准三联组(EAC组,n=120).EAL组口服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左氧氟沙星500 mg 1次/d,疗程7 d;EAC组口服埃索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500 mg+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疗程10 d.治疗结束4周后,采用14C尿素呼气实验判断根除结果.结果 共有219例完成随访,按意向治疗(ITT)分析Hp根除率显示,EAL组为80.0%,EAC组为75.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符合方案(PP)分析Hp根除率,EAL组为88.9%,EAC组为82.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影响Hp根除疗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疾病类型中消化性溃疡患者Hp根除率高于慢性胃炎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疾病类型是Hp根除疗效的影响因素(OR=0.370,P=0.032).两组费用-效果比分别为302.40元和860.31元,EAL组远低于EAC组.结论 左氧氟沙星三联7 d疗法根除率较高、费用低、疗程短、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可以被推荐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初次治疗方案.

    作者:罗玲玲;张磊;许建明;胡咏梅;卢春燕;王志化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胚胎第3天形态与非整倍体的相关性研究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24枚冷冻胚胎以及38枚不适合移植的废弃胚胎的8种染色体(13、16、18、21、22、15、X和Y)分两轮行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以分析胚胎形态学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随着胚胎碎片比例的增加,染色体正常胚胎的比例在下降.在8细胞胚胎和非8细胞胚胎组中,正常胚胎比例分别为44.4%和34.8%(P>0.05).卵裂球大小均匀的胚胎中,正常胚胎率为47.8%,高于卵裂球大小不均匀胚胎的正常胚胎率18%(P<0.05).根据现有胚胎形态学特征来评估胚胎染色体的情况,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郝燕;周平;章志国;曹云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PLCL/纤维蛋白原静电纺丝膜片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目的 研究PLCL/纤维蛋白原混纺膜片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PLCL/纤维蛋白原纳米纤维膜片,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及水接触角分析仪进行表征.以种植在PLCL/纤维蛋白原膜片中的细胞作为实验组,以种植在聚苯乙烯培养板中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并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在两组中的黏附、增殖情况.结果 分离培养的细胞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性,PLCL/纤维蛋白原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为(305±87) nm、水接触角为(70.21±2.13)°,与聚苯乙烯相比,其对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 PLCL/纤维蛋白原混纺膜片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血管组织工程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作者:金良;胡何节;方征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及病理组织调节性T细胞(Treg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CD4+CD25+Foxp3+Tregs/CD4+T)的比率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相应患者病理组织中CD4+CD25+Foxp3+Tregs的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s/CD4+T细胞的比率分别为(7.46±0.85)%和(7.79±1.19)%,与对照组(6.65±0.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结直肠癌病理组织中CD4+CD25+Foxp3+Tregs的表达平均阳性细胞绝对数为(53.52±16.31)和(58.15±14.86),与癌旁组织(6.53±2.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癌、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及病理组织中Tregs的高表达可能具有肿瘤免疫的抑制作用,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吕承刚;李永翔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