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心力衰竭的关系

殷丽琼;吴继雄

关键词:高血压, 肥大, 左心室,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胰岛素抵抗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及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对照组30例,高血压病例120例(其中不伴靶器官损害组44例,伴左室肥厚组39例,伴心力衰竭组37例),根据UCG测定左室质量指数和射血分数,并根据公式计算IR指数,HOMA-IR=FINS×FPG/22.5.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OMA-IR是影响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危险因素(P<0.01),也是影响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R随高血压病心脏损害的加重,呈逐步上升趋势,经多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DNA印迹试验

    DNA印迹是一种将电泳分离的DNA片段转移到固相支持物上用探针与靶DNA进行杂交的技术,又称Southern杂交.利用一种或多种限制内切酶酶切消化的基因组DNA[1],或经PCR获得扩增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所得的DNA片段按分子大小分离,DNA片段经琼脂糖凝胶、变性,并将凝胶中的单链DNA片段转移到固相支持物上(多为硝酸纤维素膜,NC或尼龙膜),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或非放射性核素(如地高辛)标记的探针与交联于NC膜上的DNA杂交,杂交斑点对X线底片曝光产生放射自显影图像或显色,有互补序列的DNA可通过形成特异的探针-靶序列复合物使靶序列可见.

    作者:汪渊;左艳;左莉;刘虎;张素梅;熊江霞;卜丽佳;周青;桂淑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兴奋和抑制下丘脑背内侧核对大鼠睡眠的影响

    目的观察兴奋和抑制大鼠下丘脑背内侧核团(DMH)对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结果 DMH微量注入兴奋性神经递质L-谷氨酸引起睡眠减少,觉醒增加;DMH微量注入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引起觉醒减少,睡眠增加.结论 DMH参与觉醒睡眠周期的调节,其神经元兴奋具有促觉醒作用.

    作者:刘巧琼;赵乐章;韩要武;钟明奎;张瑾;章功良;李春华;张景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自由臂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自由臂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自由臂三维超声成像方法对43例各种疾病的患者进行三维重建.结果三维图像重建满意者38例,成功率88%.三维图像形象逼真,形态直观,立体感强,空间关系明确.结论自由臂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是可行的,可以提供二维超声图像不能提供的病灶形态学信息.

    作者:张超学;张新书;王玲;郑慧;姜凡;段开诚;刘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重组弓形虫14-3-3抗原用于弓形虫血清抗体的检测

    目的探讨重组弓形虫信号转导蛋白14-3-3(Toxo14-3-3)在弓形虫病免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根据弓形虫Beverly株猫肠上皮细胞增殖阶段的14-3-3编码基因,设计合成引物,自RH株速殖子基因组克隆Toxo14-3-3的ORF,克隆pET-28a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获得表达产物并纯化融合蛋白,以此抗原包被反应板进行ELISA检测,并与粗制抗原及市售试剂进行比较.结果对400份血清标本的平行检测,Toxo14-3-3抗原、粗制抗原和市售试剂盒的阳性率分别为2.5%、3.0%和3.25%,三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者之间的符合率为99.0%、98.8%和99.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重组Toxo14-3-3抗原检测弓形虫血清抗体具有潜在价值.

    作者:蔡娟;都建;汪学龙;沈继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头孢噻肟钠/头孢克洛序贯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

    抗生素序贯疗法[1]:是指在感染早期阶段胃肠道外给予2或3 d的抗生素,待临床征象改善和基本稳定后就将抗生素改为口服用药的疗法.笔者对62例小儿细菌性肺炎患儿实施了抗生素序贯疗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抗肝硬化复方对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抗肝硬化复方(BJ-JN)对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胆总管结扎术制备大鼠肝脏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模型,于造模第四周起ig给予BJ-JN 3、6、12 g/(kg·d)和阳性对照药肝灵8 g/(kg·d),连续14 d检测血生化、肝匀浆SOD活性、MDA、肝组织羟脯氨酸(HyP)的含量和肝脏病理组织学的改变.结果 3个剂量BJ-JN均能使肝、脾指数和血浆ALT明显降低.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BJ-JN对肝脏病理性改变有改善作用.3个剂量BJ-JN均能明显提高肝硬化大鼠的SOD活性和总蛋白含量,降低HyP含量,中、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肝组织MDA含量.结论 BJ-JN对胆总管结扎术所致肝硬化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胡秀萍;吴樱樱;朱虹;徐明;邹玉宏;邝荔香;杨雁;陈敏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浸润性乳腺癌中整合素β1蛋白表达及其与PTEN的关系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中整合素β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PTEN在乳腺癌侵袭转移中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8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整合素β1与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腋淋巴结转移组中整合素β1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组(P<0.01);组织学分级Ⅲ级者,整合素β1阳性率明显高于组织学分级Ⅰ、Ⅱ级者(P<0.01);整合素β1阳性率随肿瘤临床分期及肿瘤体积增加而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整合素β1与PTEN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PTEN蛋白高表达时,腋淋巴结转移组中整合素β1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组(P<0.01),但PTEN蛋白低表达时,整合素β1阳性率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整合素β1蛋白是乳腺癌分化程度和转移的潜在生物学标志,其表达及其在乳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可能部分地受到PTEN的调控.

    作者:薛花;吴强;周隽;杨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体外皮肤移植模型与移植卵巢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类同变化

    目的探讨体外皮肤移植模型(VSEM)预测移植器官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方法供、受鼠配对后移植卵巢,同时将受鼠淋巴结与供鼠脾淋巴细胞悬液混合培养6~7 d,再加入受鼠耳皮继续培养,制成VSEM.将第12、30天受鼠的移植卵巢、脾和VSEM按病理变化分级.结果第12天VSEM分别与移植卵巢、脾的GVHR相同等级达77%,而且三者浸润细胞类型、数量与受损形式大致相仿;第30天VSEM预测卵巢、脾的GVHR相同等级与第12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0天VSEM与卵巢浸润炎性细胞数量、类型差异较大.结论 VSEM预测急性和慢性GVHR准确度相差不大,预测移植器官急性病理变化准确度较高.

    作者:楼皖玲;潘家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体外循环术后异常失血原因分析及防治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后异常失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374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纵隔、心包和(或)胸腔失血量.结果术后纵隔、心包和(或)胸腔失血量>15 ml/kg者共45例,占12.03%.异常失血的原因以术前心功能不全及继发的多脏器功能失调、术中止血不彻底、鱼精蛋白中和不足、深静脉穿刺不当、转机时间过久等多见.结论术前调整脏器功能,术中细致操作、彻底止血、加强血液保护,术后严密监护、妥善处理、必要时及时开胸止血,是防治术后出血的关键.

    作者:李峰;周汝元;林敏;葛圣林;葛建军;胡根源;张士兵;张飞;周正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呼吸阻抗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呼吸阻抗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脉冲振荡法(IOS)对62例COPD患者进行呼吸阻抗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结果比较.结果 COPD患者黏性阻力较健康组明显增高,COPD组呼吸阻抗指标中Fres、R5、R20、 R5-R20与FEV1/FVC、FEV1(%pred)、 Vmax50(%pred) 、Vmax25(%pred)、 MMEF(%pred)均呈显著负相关,而X5则与它们呈正相关,Fres与FEV1(%pred)的相关性强,Fres诊断COPD的敏感性高,其次为R5、 X5.结论 IOS法测定COPD患者呼吸阻抗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有显著的相关性,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杨志仁;胡杰贵;孙耕耘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亚硝酸钠小鼠记忆的影响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亚硝酸钠(NaNO2)小鼠记忆的影响.方法采用跳台实验观察EGB对跳台潜伏期(SDL)和跳台错误次数的影响;应用毛细管微量热沉法和毛细管微量法分别检测血液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和红细胞压积(HCT)数值.结果 EGB 25、50、100 mg/kg可明显延长SDL,EGB 50、100 mg/kg组小鼠跳台错误次数明显减少.EGB 25、50、100 mg/kg均可明显恢复降低的Fib含量;EGB 50 mg/kg可明显升高NaNO2小鼠的HCT数值.结论 EGB对NaNO2造成的小鼠记忆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状态有关.

    作者:周兰兰;明亮;左从文;马传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卡方检验、圆形分布、同质分析三种统计方法在周期性数据中的比较应用

    目的运用卡方检验、圆形分布、同质分析对周期性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方法用卡方检验、圆形分布、同质分析对安徽省某地区 1 236名3~6周岁儿童的出生体重和出生日期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卡方检验难以正确分析周期性数据的构成差异,圆形分布与同质分析的分析周期性数据的结果较一致.结论圆形分布和同质分析可以综合分析周期性数据,使分析结果更加丰富和全面.

    作者:祝高峰;潘发明;魏跃红;叶冬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焦虑反应对大鼠睡眠的影响

    目的诱导焦虑反应模型,观察焦虑反应对大鼠睡眠的影响.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电击训练、多导睡眠描记技术.结果电击训练大鼠诱导后睡眠与基础睡眠相比慢波睡眠减少,异相睡眠增多;在木僵行为实验中,电击训练使大鼠木僵反应显著增加,小范围探究运动和活动显著减少.结论焦虑反应对大鼠睡眠产生影响,表现为异相睡眠增多,慢波睡眠减少.

    作者:韩要武;赵乐章;刘巧琼;范一菲;章功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大鼠胚胎大脑皮层源性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增殖分化特点

    目的建立大鼠胚脑皮层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及鉴定技术,探讨其增殖分化特性,为应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疾病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含有丝分裂源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SD大鼠孕14.5 d的胚胎大脑皮层神经干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了解其增殖分化特性; 以单细胞克隆实验及BrdU免疫标记证实神经干细胞自我增殖能力.结果培养细胞在EGF作用下可分裂增殖,并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 nestin,分化细胞MAP2及GFAP抗原表达阳性.结论 SD大鼠胚脑皮层可分离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并具有增殖、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特性.

    作者:任于果;陈先文;高宗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屈趾肌腱吻合术后早期主动活动的形态学和生物力学

    目的研究屈趾肌腱吻合术后早期主动活动对其愈合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54只成年健康红宝鸡,其中3只6趾不做手术,用于正常鸡足屈趾深肌腱不抗阻力主动屈曲所需力的测定;51只双侧足的第三趾屈趾深肌腱切断后行改良Kessler法吻合,术后实验足不用任何固定,对照足予管型石膏固定.24只用于术后3、7、14、21 d的形态学观察,30只用于术后即刻和3、7、14、21 d的生物力学性能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在各个时间段,实验足肌腱愈合的形态学观察均优于对照足,实验足的抗断裂力均不差于对照足,实验足从术后即刻开始其抗断裂力均大于正常鸡足肌腱不抗阻力主动屈曲所需力.结论屈趾肌腱吻合术后进行早期主动活动是可行的,而且可以提高肌腱的愈合质量.

    作者:尹宗生;王姚斐;华兴一;汤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院内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E.coli)和肺炎克雷伯菌(K.pm)流行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临床分离的384株E.coli和88株K.pm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1999年版本标准规定的ESBLs表型初筛、确证实验确定ESBLs的发生率;药敏试验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由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测定.结果 E.coli和K.pm的ESBLs发生率分别为30.2%、28.4%;产ESBLs菌除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Tazo)(E.coli为3.6%、K.pm为9%)、氨曲南(E.coli为8.1%、K.pm为5.7%)、头孢曲松(E.coli为3.9%、K.pm为4.5%)、头孢噻肟(E.coli为3.4%、K.pm为2.3%)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他抗生素都有较高耐药率.结论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氨曲南、耐酶抑抑制剂复合物药物、头霉素类以及其药敏试验敏感的药物;E.coli和K.pm 是主要的ESBLs产生菌.

    作者:盛大平;李涛;徐元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中国汉族人群N-乙酰基转移酶1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N-乙酰基转移酶1(NAT1)基因型检测方法及其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在140名汉族健康人的外周血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及多重PCR技术,进行NAT1等位基因分型研究.结果应用PCR-RFLP+多重PCR方法避免了多种限制性内切酶之间相互干扰,可准确区分NAT1基因型.在140名检测标本中,NAT1*3,NAT1*4,NAT1*10和NAT1*11的发生频率分别是8.2%、 49.6%、 40%和2.2%.NAT1*4发生率明显低于欧美人群,但高于东南亚人群;而NAT1*10的发生率高于欧美人群,NAT1*3和NAT1*11的发生率较低,与大多数亚洲人群基本一致.结论 PCR-RFLP+多重PCR方法检测NAT1基因型特异性高;NAT1基因型分布与其他国家检测情况有所差异.

    作者:徐张巍;梅俏;许建明;胡乃中;胡咏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表现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类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关系

    目的探讨浸润性导管癌(IDC)钼靶X线表现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上皮生长因子-2之间(c-erbB-2)的关系,评价导管癌钼靶X线表现,术前预测浸润性导管癌的ER、PR、c-erbB-2的表达的可行性.方法 35例乳腺钼靶和临床病理证实的浸润性导管癌,术后大体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断这些免疫因子的表达情况.把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表现中的恶性钙化、肿块边缘的毛刺与ER、PR及c-erB-2表达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35例导管癌中, 肿块伴毛刺者25例,有钙化者14例;ER阳性者21例,毛刺组ER阳性率与无毛刺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钙化组ER阳性率较有钙化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R表达阳性者23例,毛刺组PR阳性率较无毛刺组高,钙化组PR阳性率较无钙化组略高,无统计学意义; c-erbB-2表达阳性者25例,无毛刺组c-erbB-2阳性率较毛刺组高,无统计学意义.钙化组c-erbB-2阳性率与无钙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DC中毛刺性肿块与ER表达、钙化性肿块和c-erB-2、PR表达之间有相关性,钼靶X线征像可以粗略反映ER、PR及c-erB-2表达情况.

    作者:胡君梅;邹树兰;王薇薇;王光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犬慢性快速右心室起搏构建心衰模型

    目的探讨犬快速右心室起搏构建心衰模型的方法学.方法采用快频率[(230±10)次/min]以VOO方式起搏犬右心室3周,构建实验性心衰模型,观察起搏前、后临床表现.同时应用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起搏前后心功能及心脏形态学变化.结果 5条犬经快速右心室起搏3周均出现呼吸困难、活动减少、体重减轻等临床表现,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证实左室射血分数由62.6±4.77降至44.4±2.88 (P<0.01).结论慢性快速右心室起搏是构建心衰模型的有效方法,成功地给犬安植快频率右心室起搏器并确保手术后3周以(230±10)次/min快频率起搏是模型构建成功的关键,选择理想的手术切口及佳的囊袋位置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尤为重要.

    作者:王邦宁;宋兵;陈大年;骆志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从Hep-2细胞克隆hFGF-2 cDNA及序列分析

    目的从Hep-2细胞(人喉鳞癌细胞)克隆人的FGF-2 cDNA,用于下一步构建携带hFGF-2cDNA的非复制型腺病毒载体.方法设计和合成引物,提取Hep-2细胞的总mRNA,通过RT-PCR扩增出目的cDNA,然后将其重组到pGEM-T Easy载体中送测序分析.结果经基因测序分析表明,从 Hep-2细胞克隆的hFGF-2 基因序列与已报告的序列,除在ATG后的第24位碱基发生无意突变外(由G→A),其他序列则完全一致.结论从Hep-2细胞的总mRNA中成功克隆出hFGF-2的基因片段.

    作者:王帮河;何金生;汪春兰;赵宇;汪红俊;曹东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