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蓉;孙勇
1临床资料17年来我院对920例直肠癌患者行Miles手术,术中发生输尿管损伤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5~50岁.左侧损伤5例:上段钳夹挫伤1例;中段横断3例,其中1例术前曾行下腹部放疗,2例行Dixon术后局部复发再手术;下段损伤1例.右侧损伤2例:Dixon术后复发1例,且侵犯膀胱顶部、小肠和输尿管;另1例因盆壁出血,术中用大圆针缝扎时误刺伤.
作者:江山;江积瑞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提高对非铜绿假单胞菌属严重感染的认识.方法对经血细菌纯培养阳性证实的非铜绿假单胞菌属败血症61例进行分析.结果①男43例,女18例,年龄4天~54岁.
作者:余鑫之;黄家麟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抗结核分支杆菌抗体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快速酶联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抗PPD-IgG在各类结核病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与痰菌、病情的关系.结果血清抗PPD-IgG诊断结核病的特异性为89.8%,敏感性为82.9%,其阳性率与痰菌关系不大,与病情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血清抗PPD-IgG检测是活动性结核病一项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并可用于评价结核病治疗的转归.
作者:张晓微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甲壳胺膜管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S-D大鼠102只,随机分为A、B、C 3组,按缺损长度与神经干直径之比制作实验动物模型(A组:缺损3倍,B组:缺损5倍,C组:缺损8倍).设自身对照,双后肢随机作为实验侧和对照侧.
作者:胡勇;董吟林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16基因蛋白与胆囊癌发生、发展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8例原发性胆囊癌和20例慢性胆囊炎p16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p16在胆囊良性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胆囊癌(P<0.01),p16基因蛋白表达与胆囊癌的浸润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但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p16对临床正确估计胆囊癌的浸润性、淋巴结转移潜能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夏飞;王贵和;赵铁军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小剂量心律平、胺碘酮、安搏律定三药合用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舌下iv乌头碱(Ac)诱发大鼠心律失常,观察心律平(Pro)、胺碘酮(Ami)、安搏律定(Apr)单用及合用对心律失常的作用.结果每日单独使用Pro 120 mg.kg-1、Ami 40 mg.kg-1、Apr 20 mg.kg-1可推迟Ac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及缩短其持续时间;而Pro 40 mg.kg-1、Ami 20 mg.kg-1、Apr 4 mg.kg-1无显著抗心律失常作用;联合应用Pro 26.0 mg.kg-1、 Ami 13.0 mg.kg-1及Apr 2.6 mg.kg-1则有显著抗心律失常作用.结论三药联合应用不仅可保持一定疗效,也可大大减少各药剂量.
作者:岑德意;陈绮年;陈志武;王瑜;方明;江勤;马传庚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涎石的成分结构,探讨其形成原因.方法 利用红外吸收光谱仪和X线衍射仪分别对12例颌下腺涎石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涎石的结构成分是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是羟磷灰石、正磷酸钙、氟磷灰石、透磷钙石、碳酸磷灰石、羟碳酸磷灰石和有机物质.结论 涎石形成既与细菌感染有关,更与唾液性质(pH值、流速和所含蛋白质浓度)有关.
作者:顾乐生;冯敏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诱导的U937细胞凋亡与Bcl-2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首先用TNF处理U937细胞,提取小片段DNA进行DNA断裂分析,并通过RT-PCR检测细胞的Bcl-2基因mRNA表达;继而以磷酸钙沉淀法将Bcl-2基因转染到U937细胞,用G418筛选稳定转染子,然后用不同剂量TNF处理后观察转染与未转染细胞的存活率. 结果 TNF诱导的U937细胞Bcl-2基因的mRNA表达下调;用Bcl-2稳定转染的U937细胞经TNF处理,存活率明显高于未转染细胞.结论 Bcl-2基因增强表达阻抑TNF诱导的U937细胞凋亡.
作者:王媛;陈惠英;刘文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目前均采用GB7488-87[1]规定的方法,即把稀释后的水样置入密闭容器(溶解氧瓶)中,于20℃恒温放置5天,测定初始时的溶解氧量和5天后的溶解氧量,从而计算出5天期间的耗氧量并根据稀释倍数求得BOD5值.
作者:李菁;郭智勇;张海燕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甲状腺激素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以IEML法测定16例危重新生儿和20例正常新生儿的血清T3、T4、TSH.结果危重新生儿与对照组比较:T3、T4明显降低(P<0.01),TSH轻度增高(P<0.05).结论危重新生儿也存在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监测危重新生儿的甲状腺激素变化,对判断病情及评价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潘小梅;张蔚;吴本清;徐位仁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提高对不动杆菌败血症的认识.方法对经血细菌纯培养阳性证实的不动杆菌败血症52例进行分析.结果①男32例,女20例,年龄2 d~65岁,其中3岁以下婴儿12例(23.07%,包括新生儿7例).
作者:余鑫之;黄家麟;郑宏波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布比卡因腰麻剂量与脊柱长度的关系.方法在复合腰麻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下肢及会阴部手术患者212例,按腰麻根据脊柱长度给药和凭临床经验给药分为A、B两组,各106例.患者侧卧位自L2~3或L3~4间隙针内针法穿刺,药用5 g.L-1布比卡因含66.7 g.L-1葡萄糖溶液,注速为0.1 ml.s-1,组间数据用U检验,A组腰麻剂量与脊柱长度采用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腰麻效果优:A组85%,B组63%,P<0.01.A组腰麻剂量与脊柱长度回归方程为:=0.25+0.04 X,r=0.862.结论布比卡因腰麻剂量与脊柱长度呈高度正相关.
作者:陈家骅;戴秀萍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Ⅱ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以载脂蛋白E基因为候选基因,以相互之间无亲缘关系的56例Ⅱ型糖尿病未合并肾病的患者、58例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76例正常对照者为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从白细胞中提取的载脂蛋白E基因DNA片段,以限制性内切酶Hha Ⅰ消化,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区分6种ApoE的基因表型:E2/2、E2/3、E3/3、E3/4、E4/4.
作者:张莉;杨明功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用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小鼠增龄性实验以及吗啡(Mor)依赖小鼠模型,从整体、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了褪黑素(MT)对炎症免疫和痛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魏伟;徐叔云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前,药物中毒、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肝昏迷等许多与肾脏无关的疾病均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已取得良好效果.近5年来,我院应用不同的血液净化疗法共抢救安眠镇静药物中毒31例.现就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张智;陈卫东;陶荣亚 刊期: 1999年第02期
1989~1997年,采用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外伤性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77例,疗效满意.
作者:叶元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HCV-RNA(+)后对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在丙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RT-PCR法检测135例丙肝患者PBMC内HCV-RNA,同时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SA)系统检测其T细胞亚群及经PHA诱导前后膜白介素-2受体(mIL-2R)的表达水平.结果丙肝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CD+3、CD+4及mIL-2R表达水平降低,CD+8水平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PBMC内HCV-RNA(+)组与HCV-RNA(-)组相比较,前者CD+3、CD+4 百分率降低,CD+8百分率增高,CD+4/CD+8比值下降均大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PHA诱导前后HCV-RNA (+)者明显低于HCV-RNA(-)者,mIL-2R表达水平亦以患者低于正常对照(P<0.05).结论丙肝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病毒侵染PBMC后可加重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抑制mIL-2R表达,使病情迁延反复.检测丙肝患者PBMC内HCV-RNA对揭示丙肝发病机制及其防治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健;张荣波;许礼发;蔡茹 刊期: 1999年第02期
1973年1月~1998年1月共收治儿童纵隔囊肿72例,患病率12.2%(72/589),均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无围术期死亡,其近、远期疗效满意.
作者:梅运清;吕大同;沈振华;梁全发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痰液p53基因变异检测在早期诊断肺癌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呼吸科住院患者:肺癌组19例,男16例,女3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61.32岁;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及肺结核排除其他系统肿瘤患者)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47~74岁,平均59.43岁.
作者:张志红;刘丽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自发性食管破裂少见,早期误诊率可高达75%,非手术病死率极高[1].及早确诊与积极施行手术,可提高治愈率.我科近10年收治12例,综合考虑食管破裂时间与全身情况选择治疗方案,效果良好.
作者:卢中;魏大中;严中亚 刊期: 199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