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曾庆琪辨治阴汗经验

杨凯;言枫;朱勇;王成荣;孙磊

关键词:阴汗, 湿热下注, 脾肾阳虚, 气滞血瘀, 龙胆泻肝汤, 还少丹, 血府逐瘀汤, 曾庆琪
摘要:阴汗是青壮年男性常见疾病.曾庆琪针对其湿热下注、脾肾阳虚、气滞血瘀的病机,分别采用龙胆泻肝汤、还少丹和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健脾化湿化瘀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探讨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常反复发作,病情缠绵难愈.湿邪在RA发病中占据中心地位,内湿是基础,外湿可引动内湿,脾虚湿盛、湿瘀搏结是RA的主要病机特点.健脾化湿、化瘀通络应贯穿RA治疗全过程.

    作者:张晓军;刘健;万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黄蒲通窍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管炎性反应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黄蒲通窍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其对血脂、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69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5)和研究组(n=34),对照组采用多奈哌齐治疗,研究组给予黄蒲通窍胶囊和多奈哌齐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和血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eride,TG)、血清CRP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有5、4例失访.治疗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TC、TG、CRP无显著改善(P>0.05),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亚量表(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 subscale,ADAS-cog)评分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ADAS-cog评分及血TC、TG、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或P<0.01).结论 黄蒲通窍胶囊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中医证候,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脂、干预血管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陈永华;张波;刘妮;黄为;曹仕健;李亚军;江停战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大鼠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目的 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眩晕大鼠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将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用盐酸氟桂利嗪1.53 mg/kg灌胃治疗)、实验组(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141.7 mg/kg灌胃治疗),每组10只;将切除的一侧横突间骨翼置入骨膜下椎动脉内侧,以复制VBI眩晕模型;连续给药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 F1 alpha,6-Keto-PGF1α)、环磷酸腺苷(cyclin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ET-1、TXB2、6-Keto-PGF1α、cAMP含量以及TXB2/6-Keto-PGF1α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VBI眩晕的治疗作用与降低血浆ET-1和cAMP含量,恢复TXB2/6-Keto-PGF1α比值有关.

    作者:李华;许仕海;秦瑀;黄燕;刘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105例儿童抽动障碍临床资料分析及中药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观察中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确诊为抽动障碍的105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分析.在停用所有西药2周后,予自拟抽动1号方加减治疗3个月,观察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105例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多样化,误诊率高达57.1%,中医证型分布以肝亢风动型多,自拟抽动1号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总有效率达93.3%,随访1年后复发率为21.9%.结论 具有平肝熄风、镇静止痉功效的自拟抽动1号方对儿童抽动障碍有较好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吴莉城;陈玉燕;罗荣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药综合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52例

    目的 观察中药静脉滴注、口服、外敷联合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52例患者给予中药综合治疗(苦碟子注射液静脉滴注、活血凉血饮口服、新芙蓉膏外敷),对照组46例给予西药综合治疗(曲可芦丁静脉滴注、地奥司明口服、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涂),疗程14 d.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治愈率和平均治愈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药综合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满意、见效快.

    作者:蔡俊刚;郭海涛;韩书明;刘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505例健康体检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关系分析

    目的 研究不同体质与血脂、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关系,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探究体质的形态结构特质.方法 对505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横断面的中医体质调查,同时测定各受试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FBG,计算BMI,比较每种偏颇体质与平和质的TC、TG、LDL、HDL、FBG、BMI及高脂血症发生率,对每种体质的转化分与TC、TG、LDL、HDL、BMI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阳虚质者TC、TG、BMI显著低于平和质者(P<0.05,或P<0.01),痰湿质者BMI显著高于平和质者(P<0.05),气郁质者BMI显著低于平和质者(P<0.01).与平和质比较,阳虚质者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痰湿质者呈升高趋势.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DL越高,阳虚质转化分越低;TG越高、BMI越大,阴虚质转化分越低,FBG越高,阴虚质转化分越高;HDL越高,痰湿质转化分越低;BMI越大,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转化分越低.结论 阳虚质、阴虚质、瘀血质、气郁质者体型偏瘦,痰湿质者体型偏胖;阳虚质者血TC、TG、LDL、FBG偏低,阴虚质者血FBG偏高,痰湿质者TG、LDL偏高,HDL偏低;痰湿质者具有易发高脂血症的倾向.

    作者:王健平;朱燕波;姚实林;李泽庚;苗同艳;张莉;杨亚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直肠癌浸润、转移、病理分期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直肠癌浸润、转移、病理分期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基于TNM病理分期系统,对72例直肠癌患者的术前证型、肿瘤浸润程度、淋巴转移、远处转移、病理分期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证与虚证的肿瘤浸润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内蕴证的T1+T2期构成比明显多于其他证型(P<0.05,或P<0.01),T3+T4期构成比明显少于其他证型(P<0.05,或P<0.01).虚证与实证的病理分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医辨证与肿瘤浸润程度、远处转移、病理分期显著相关.

    作者:周钟珩;程宁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医芳香疗法与西方芳香疗法渊源比较

    对中医芳香疗法与西方芳香疗法的历史沿革、理论观点、施用方法、材料等进行分析对照,发现西方芳香疗法在理论思路、施用过程等多方面,均与中医芳香疗法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中医芳香疗法具有很大研究前景.

    作者:姜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梯度洗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粉萆薢与绵萆薢中薯蓣皂苷含量

    目的 建立粉萆薢和绵萆薢中薯蓣皂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Gemini C18(250 mm×4.6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流速:0.8 ml/min;柱温:30 ℃.结果 薯蓣皂苷与其他成分分离良好,色谱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7.8~156.0 μg/ml(r=0.999 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99%、97.82%.结论 梯度洗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萆薢类药材的质量评价.

    作者:刘丛彬;王举涛;刘劲松;陈光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管探查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肝外胆管结石20例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管探查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4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术后给予常规补液、抗感染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口服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常规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血清胆汁生化指标(总胆汁酸、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T管引流量的变化.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降低血常规指标、肝功能指标、血清胆汁生化指标及提高胆汁引流量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腹腔镜胆管探查联合十二味疏肝利胆冲剂口服,有利于控制术后胆管炎症,促进术后肝功能恢复和残余结石排除,防治结石再生.

    作者:周富海;于庆生;梁久银;帅剑锋;潘晋方;张琦;刘举达;王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医方集解》祛风之剂应用探析

    <医方集解>祛风之剂中,汪昂对于风证的病因病机、辨治用药有独特的认识和见解,体现在详析祛风方理、祛风方列正附、分述治风痛风等几方面.祛风之剂囊括了治痹诸方,而以外风内中、内风自生为主.选方用药体现了汪氏治风而不专用祛风之药的特色,对后世组方有着指导意义.

    作者:贾学锋;方向明;胡建鹏;王丽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产地梅花中绿原酸含量测定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梅花中绿原酸含量,为梅花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himpack VP-ODS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4%磷酸水(13:87)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7 nm,柱温为30 ℃.结果 绿原酸在0.040 7~0.814 0 μg(r=0.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8.60%,RSD=1.68%.结论 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可靠、简单,可作为梅花药材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

    作者:张伟;郭晶晶;郑太华;王景;王权;金传山;吴德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黄芩苷对高糖环境下肾小球系膜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高糖环境下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GMC)中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大鼠GMC分为6组:低糖组,高糖组,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抑制剂组.培养72 h后,收集细胞并提取细胞总蛋白,Western-blot法检测黄芩苷对高糖环境下GMC中PKC和Cx43表达的影响,用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检测黄芩苷对GMC缝隙链接通讯功能(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的影响.结果 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低糖组比较,高糖组中PKC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Cx43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黄芩苷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KC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x43蛋白表达水平.划痕标记染料示踪实验结果显示:与低糖组比较,高糖组GMC的GJIC功能缺乏,未向邻近细胞传输;与高糖组比较,PKC抑制剂组罗氏黄荧光染料向划痕两侧邻近细胞传输的层数较黄芩苷各剂量组明显增多,黄芩苷各剂量组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加传递的层数.结论 黄芩苷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高糖环境下GMC中PKC的异常活化,从而上调Cx43表达,恢复GJIC的功能.

    作者:林锐珊;赵平;吴绍锋;罗海燕;伍趣京;苏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马兰多糖的含量测定

    目的 测定马兰中多糖含量,为马兰的应用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在490 nm波长下测定多糖含量.结果 不同产地、采收时间的马兰多糖含量差异显著.结论 苯酚-硫酸比色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马兰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国凯;刘劲松;朱莉莉;王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陆氏三世医验》脉诊特色探析

    <陆氏三世医验>是明代嘉靖年间陆岳祖孙三代医家的治病验案总结,其中以脉诊决病颇具特色:凭脉确立诊断,据脉判断病机,凭脉设立治法,以脉阐释病证.

    作者:王祚邦;马军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自制葡聚糖凝胶微型柱测定新藤黄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球包封率

    目的 自制葡聚糖凝胶微型柱,建立分离测定新藤黄酸(gambogenic acid,GN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微球包封率的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葡聚糖凝胶微型柱分离PLGA纳米微球与游离药物,用浊度法判断葡聚糖凝胶微型柱对PLGA纳米微球的吸附程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LGA纳米微球中GNA含量,并计算包封率.结果 自制葡聚糖微型柱可以实现游离药物与PLGA纳米微球的分离;所测3批PLGA纳米微球的包封率平均值为82.42%.结论 自制葡聚糖凝胶微型柱法简便,结果较精准,适合于GNA-PLGA纳米微球包封率的测定.

    作者:李静;姚亮;陈伟;宋佳伟;陈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王键治疗胸痹经验

    王键是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新安王氏医学学术流派传承人.其针对胸痹的3种常见证型,分别采用温阳益气化痰通络法、益气养阴宁心安神法、化瘀豁痰通络止痛法予以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俞丽华;陈业农;叶铭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古代文献中百会穴疗法概述

    百会穴是临床常用穴,历代医家对百会穴的针刺疗法、艾灸疗法、狭义外治疗法有较多论述.历代文献中,百会穴针刺疗法以浅刺为主,泻法居多;除一般针刺以外还存在火针、刺血等疗法.艾灸多为三壮、七壮、五壮每次(或每日);一般为7次(或7日)每疗程;总灸量一般为七七壮;艾炷一般为小炷型;除直接灸以外还存在隔姜灸、温针灸等疗法.百会穴外治疗法有药物外治法、药物-艾灸外治法、药物-按摩外治法、药物-针刺外治法、药物-蜞针外治法等.

    作者:颜纯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言语训练结合电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构音障碍30例

    目的 观察言语训练结合电针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HLD构音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言语训练结合电针治疗)和对照组(电针治疗),每组30例.2个疗程后,采用改良Frenchay量表进行构音障碍评分,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构音障碍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构音障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言语训练联合电针疗法能明显改善HLD构音障碍患者的言语功能.

    作者:郭铁;毛玉强;韩永升;周水莲;李钦潘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基于心胃相关理论阐释半夏泻心汤证病机

    半夏泻心汤证的成因是心胃气机升降失常,即以胃气不足为先决条件,以汗、吐、下重虚中焦为诱因,以胃气不降、心火上炎为表现形式.因此该方证之病机为胃寒心热.

    作者:李明;丁艳亭;王新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