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温针灸合中药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

刘光;杨圆;陈武杰;陈根成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 眩晕, 针刺, 温针灸
摘要:目的 探讨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配合中药辨证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以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及其治疗前后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眩晕、旋颈试验、日常生活及工作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温针灸对CSA具有较好的疗效,在改善中医证候、提高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方面明显优于普通针刺.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复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研究进展

    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of gastric cancer, PLGC)是指胃黏膜出现中度或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或)不完全结肠型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 IM).笔者归纳了2006年以来有关中药复方治疗PLGC的报道,这些报道包括疗效对比、临床试验分析等.

    作者:程宁昌;周晓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建立中医体质量管理模式的思路

    体质量过高或过低均会带来健康危害,因此,维持标准体质量是健康管理领域关注的问题,体质量管理应运而生.但是,目前的体质量管理模式存在一些困惑:重视减肥,轻视增加体质量;重视结果,轻视过程;重视他人管理,轻视自我管理.中医药具有平衡调节、因人制宜的优势,在构建体质量管理模式时,应在目标人群的确定,体质量管理方案的制定,以及评估指标的确立和自我管理模式的选择方面,体现中医药特色.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体质量管理模式必将成为今后体质量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

    作者:王琦;李英帅;孙伟;杨宜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肝康乐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肝康乐对小鼠实验性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同时给予小鼠肝康乐灌胃.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肝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以及肝脏指数.结果 肝康乐能显著降低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及肝组织MDA的含量,降低肝脏指数.结论 肝康乐具有抗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

    作者:李凤;王业梅;凤良元;潘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白鹃梅花蕾及嫩叶显微鉴别

    目的 研究白鹃梅花蕾及嫩叶的显微特征,为其生药学鉴别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方法.结果 白鹃梅食用部位具有独特的性状,其叶、花及花的粉末具有独特的显微特征.结论 白鹃梅花蕾及嫩叶的显微鉴别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了一项技术参考.

    作者:张家佳;方成武;袁中文;曹海燕;周建理;杨青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喻昌对痰饮证的辨治

    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喻昌认为,痰饮证治疗应详细辨析痰饮深浅层次、部位、脉象、留伏;强调痰饮证应早期治疗,以免病势发展;认为治痰饮重在温阳行气;主张痰饮常以温药化气,但同时可选取攻下、消导、通利、摄纳等方法,随证治之;系统归纳吐法和治痰饮用药的注意事项.

    作者:陈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备急千金要方》闭经方剂探析

    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是熟谙药性医理的临床大师.他内外妇儿兼通,对妇科颇有建树,通过对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妇人病通治方、月经病通治方、治闭经专方三类调治妇科闭经方剂的整理,发现孙氏调治月经病颇具功力.所述闭经方剂既有层次,又有交融,不乏特色,值得深入探究.上逮<金匮要略>、<小品方>,下启<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堪为中医妇科闭经治疗的要方.

    作者:李柳骥;侯中伟;张聪;邢建民;于晓通;陈安;王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补阳还五汤对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点大鼠皮质神经细胞谷氨酸受体2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抗全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和药物组(补阳还五汤预干预),模型组和药物组再分别设置2、12、24、48、72 h五个观察时间点.连续给药5 d后,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复制全脑缺血大鼠模型,再灌注后2、12、24、48、72 h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皮质神经细胞谷氨酸受体2(glutamate receptor 2,GluR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再灌注各时点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GluR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再灌注各时点药物组GluR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再灌注2 h比较,再灌注12、24、48、72 h药物组GluR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预防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GluR2表达减少,且在再灌注2 h后这种抑制作用更强.

    作者:关莉;刘微;闫福曼;朱丽娟;周乐全;李小英;徐进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镇眩汤对梅尼埃病大鼠血管加压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镇眩汤治疗梅尼埃病的机制.方法 采用阻塞前庭导水管的方法复制梅尼埃病模型,观察大鼠用药前后听觉诱发电位听阈的变化及大鼠血浆中血管加压素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听觉诱发电位听阈和血浆血管加压素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镇眩汤高、中剂量组大鼠听阈和血管加压管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镇眩汤治疗梅尼埃病的机制与其调节血浆血管加压素有关.

    作者:陈晓明;陈宝田;葛鑫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舒脉胶囊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

    目的 观察舒脉胶囊及其拆方药物血清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组织贴块法进行VSMC培养,AngⅡ 10-7 mol/L作为刺激因子,将药物血清分为舒脉胶囊全方组、活血化瘀拆方组和补脾益肾拆方组,测微尺测量细胞迁移的距离,免疫组织化学法测量基质金属蛋白酶-2(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AngⅡ组比较,舒脉胶囊全方组、活血化瘀拆方组细胞迁移距离显著减小(P<0.01),MMP-2表达减少(P<0.01),其中舒脉胶囊全方组细胞迁移距离显著小于活血化瘀拆方组(P<0.01).结论 舒脉胶囊通过抑制MMP-2的表达而抑制VSMC迁移,全方作用优于拆方.

    作者:余胜;董建勋;黄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茵陈的药理作用及其主要化学成分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或茵陈蒿(A.capillarie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黄疸性肝胆疾病[1].根据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根据采收季节的不同,茵陈可分为绵茵陈和花茵陈2种,前者为春季幼苗期采摘,后者为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摘.

    作者:王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养血化瘀止血合抗凝抗纤溶治疗恶性肿瘤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9例

    目的 观察养血化瘀止血合抗凝抗纤溶治疗肿瘤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肿瘤DIC患者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抗凝抗纤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止血中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两组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latelet count,PLT)计数、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D-二聚体.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LT、Fbg、APTT、PT、FDP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9.4%、42.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血化瘀止血合抗凝抗纤溶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恶性肿瘤DIC患者的凝血纤溶指标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向生霞;潘燕;丁晖;汤丽萍;滕昊岐;刘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芙蓉膏外敷治疗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32例

    目的 观察芙蓉膏外敷治疗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2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2例.研究组应用芙蓉膏外敷在隧道口周,对照组应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敷隧道口周,两组均每天换药1次,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隧道出口处感染情况,采用腹膜透析外出口处评分体系对患者进行评分;同时观察两组1周内感染控制例数和继发腹膜炎例数.结果 治疗后两组腹膜透析外出口处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1周内感染控制例数和继发腹膜炎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芙蓉膏能有效治疗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

    作者:吕勇;金华;王亿平;刘玲;任克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锁阳不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对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诱导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锁阳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hypoxanthine/xanthine oxidase,HPX/XO)诱导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XO/XTT氧自由基生成体系和XO致尿酸生成反应,以及HPX/XO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分别研究不同锁阳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对HPX活性的干预作用,和对氧化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100、10、1 μg/ml锁阳乙酸乙酯和甲醇提取物均能显著地清除自由基,而各浓度的锁阳二氯甲烷和水提物没有明显的清除自由基能力.锁阳乙酸乙酯和甲醇提取物对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显示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但不能明显抑制XO活性.结论 锁阳抗氧化有效部位主要富集在乙酸乙酯与甲醇提取相中,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清除氧自由基是其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鲁艺;程发峰;王雪茜;钟相根;王庆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五子衍宗丸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五子衍宗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对五子衍宗丸中的枸杞子、菟丝子和五味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五味子酯甲的含量.结果 枸杞子、菟丝子和五味子的TLC特征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无干扰;五味子酯甲在0.250~1.004 μg(r=0.999)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96%,相对标准偏差为0.51%(n=6).结论 所建立的标准可用于五子衍宗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韩勖;靳朝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朱雀汤阙疑

    <伤寒论>以四方神兽命名的方剂,惟缺朱雀汤之方名.关于此方的存废,历来医家多赞同确有其方,然其究竟何方则莫衷一是.有医家认为其为十枣汤,也有医家认为是黄连阿胶汤.根据文献及医理,朱雀汤是黄连阿胶汤更为妥切.

    作者:赵春江;蔡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10种中药水煎剂对念珠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目的 观察苦参、土槿皮、黄柏、百部、黄连、虎杖、黄芩、大黄、藿香、五倍子及其混合液体外抑制念珠菌的效果.方法 参照1997年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M27-A方案中的酵母菌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同一种中药水煎剂及不同的单味中药水煎剂对不同的念珠菌标准菌株的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各不相同,中药混合液对5种标准菌株的MIC低,均≤0.031 25 g/ml.结论 不同的中药对不同的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各不相同,复方对念珠菌的抑制作用优于单味中药.

    作者:刘涛峰;郑玉荣;刘小平;张虹亚;王建锋;孙洪波;吴敏;曹宇;何素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与患者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目的 观察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并分析患者满意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33例患者随机分为5组,终共125例符合研究方案,电针组、电针+铺棉灸组、电针+火针组、电针+叩刺拔罐组、西药组分别为27、23、24、20、31例,分别予电针、电针+铺棉灸、电针+火针、电针+叩刺拔罐及西药治疗,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结果 仅电针组的总体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4个电针组疱疹结痂较西药组显著缩短(P<0.01),除电针+铺棉灸组外,其他3个电针组脱痂时间显著少于西药组(P<0.05).各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与止疱、结痂时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分别为P=0.006、P=0.017).结论 电针或电针+火针治疗能更快地促使疱疹痂皮脱落,且患者满意度较高,是值得推荐的疗法.

    作者:陈楚云;孔美君;李丽霞;刘立群;刘悦;林国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益气活血健脾通里方防治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3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益气健脾活血通里方防治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只给予脾切除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除给予脾切除术后常规治疗外,还给予益气健脾活血通里中药辨证加减预防血栓形成.结果 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在术后7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治疗组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脾虚、腑实、血瘀是脾切除术后的主要病机,益气健脾活血通里方具有防治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作者:陈刚;刘举达;于庆生;张千一;王东明;袁以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试从《黄帝内经》五脏概念论睡眠障碍

    在<黄帝内经>五脏的精气神3个层次基础上,探讨睡眠障碍的3种类型,即神志不和之睡眠障碍、气扰神乱之睡眠障碍以及精衰神败之睡眠障碍,并从精气神3个病理层次对失眠、嗜睡以及梦寐不宁等睡眠障碍的基本类型进行分析.这些认识可为辨治睡眠障碍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禄颖;烟建华;张惠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菘蓝育种研究现状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药用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为十字花科菘蓝属二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及叶入药,分别称板蓝根和大青叶,为常用中药材[1],在防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方面疗效显著[2].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在中药领域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建立和完善了多种系统方法学[3],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向中药资源鉴定、道地药材保护、新品种培育、有效成分生产、作用机制研究等中药领域不断渗透.

    作者:程春松;彭代银;黄和平;郭友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