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阳还五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5例

倪劲松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补阳还五汤
摘要:1995年12月至1999年12月笔者以补阳还五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25例,并与西药对照组21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新正天丸治疗紧张性头痛46例

    目的:观察新正天丸和阿米替林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6例应用新正天丸治疗(6g/次,3次/d),另44例用阿米替林治疗(25~100mg/d).结果:新正天丸组基本恢复率为34.78%,显效率为26.09%,总有效率为93.48%;阿米替林组基本恢复率为15.91%,显效率为27.27%,总有效率为70.45%.两组基本恢复率和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15d、30d后两组头痛积分亦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新正天丸组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而阿米替林组则有8例出现嗜睡、乏力等症.结论:新正天丸对紧张性头痛有较好疗效.

    作者:谢炜;朱成全;陈宝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龟鹿二仙胶加味治疗绝经后妇女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采用龟鹿二仙胶加味治疗绝经后妇女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方法:观察患者用药前后心绞痛每天发作次数,心电图24h缺血总负荷、E2、NO、LDL-C等指标有无改善.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绞痛每天发作次数、心电图24h缺血总负荷、E2、NO、LDL-C等指标改善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中药组在停用或减服抗心绞痛药物的情况下与西药组比较,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改善心肌缺血仍无显著差异(P>0.05),提高患者E2、降低LDL-C方面与尼尔雌醇相类似(P>0.05),提高NO水平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龟鹿二仙胶加味治疗绝经后妇女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延缓患者衰老及抗心绞痛作用.

    作者:杨丁友;段学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结肠炎Ⅰ、Ⅱ号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5例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改变,以泄泻、腹痛症状为主,其病程缠绵难愈,治疗棘手.笔者1994年5月至1998年5月采用结肠炎Ⅰ、Ⅱ号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时国;林世春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肿瘤及其手术、放化疗并发症辨治体会

    手术、放化疗是治疗肿瘤有效手段,然而也常给患者带来近期或远期的一些并发症,或因某些因素使患者及家属难以接受手术或放化疗,要求采用中医治疗.笔者对一些肿瘤及手术、放化疗并发症,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伟;高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升降散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31例

    目的:观察升降散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效果.方法:41例糖尿病性胃轻瘫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10例.治疗组在用足量降糖药物的同时加用中药升降散治疗,疗程4W;对照组单用降糖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对上腹部饱胀、餐后不适、早饱、恶心呕吐、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总有效率为80.2%,对照组仅21.3%,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3h和5h钡条总排出率为83.33%和96.66%,对照组为58%和7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升降散对改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促进胃排空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孙维峰;孙桂华;李丽娜;徐伟;马群波;梁朝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清开灵配合放射性介入疗法治疗肝癌50例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该病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很困难,就诊时大多数已属中晚期,目前治疗上尚缺乏疗效高且副作用小的手段,平均生存期6个月.我院肿瘤科自1991年11月至1999年11月运用清开灵注射液配合放射性介入疗法治疗肝癌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平;郜启全;刘杨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银杏叶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对血液流变性影响

    冠心病心绞痛多有血液流变性异常,近年来对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研究旨在观察银杏叶片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及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作者:徐标;刘俊;周利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直序商陆炮制品毒性成分测定

    目的:探讨炮制对直序商陆毒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直序商陆不同炮制饮片中商陆毒素的含量.结果:清蒸品、醋煮品及醋炙品中商陆毒素的含量仅分别为原药材的16.73%、21.88%及45.85%.结论:清蒸法和醋煮法为直序商陆炮制的佳工艺.

    作者:查文清;王孝涛;原思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中医眼科学>若干内容的商榷

    高等医药院校<中医眼科学>教材(廖品正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版),一直作为我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必修课程,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在长期执教中,亦发现其中存在若干问题.兹不揣浅陋,敢呈管见,以就正于同道.

    作者:魏南珠;赵经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脾虚证大鼠甘草甜素药物动力学特征与胃肠动力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脾虚证大鼠甘草甜素(GL)的药物动力学(PK)特征,并从胃排空、脑-肠肽两方面探讨其机制.方法:利血平作用于大鼠14d,复制实验性脾虚模型(C组);用四君子汤(A组)和六味地黄汤(B组)治疗以反证;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鼠体内GL的血药浓度;用同位素检测其胃液体排空功能;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分析下丘脑和血浆中胃动素(MOT)、胆囊收缩素(CCK)及生长抑素(SS)的浓度.结果:GL在体内为二室房室PK模型.与正常对照组(D组)比较,C组大鼠药物动力学相关参数降低;胃排空率下降,MOT和SS在血浆及下丘脑的水平下降,而CCK则上升;A组上述各值恢复正常,与D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A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脾虚大鼠胃排空、脑-肠肽浓度的异常,与脾虚大鼠GL PK特征的异常密切相关.

    作者:任平;黄熙;张莉;王骊丽;封吉化;周齐娜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针刺阴阳跷脉治疗遗尿32例

    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的人在睡眠时不自觉的排尿而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病者经年累月不愈,可影响患者的精神和生活.笔者采用针刺阴阳跷脉治疗32例遗尿,并设针刺常用经穴对照组30例,现将疗效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惠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略论钱乙五脏辨证与五脏补泻

    钱乙,字仲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儿科学家,所著<小儿药证直诀>[1]是我国早的较有系统理论和实用价值的儿科专著,颇受后世医家推崇,直到现在仍对儿科临床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钱乙对儿科学的大贡献,在于其五脏辨证和五脏补泻,把中医的精髓--辨证论治贯彻到了儿科临床上,使儿科医生在临证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了辨证论治的可操作性.进一步研究它,对儿科临床至今仍有重大意义.笔者不揣浅陋,拟对此略陈管见.

    作者:余惠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热痹临证经验点滴

    痹有寒热之分,人所共知,不必赘述.自<内经·素问>以来,论风寒湿痹者为多,而论热痹者较少.由于时代的变迁,生态环境、生活节奏、居处条件、饮食结构等方面均有较大变化,因而笔者发觉近年热痹有增多趋势,故不揣冒昧,略陈管见.

    作者:梅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补肾活血汤合优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40例

    笔者1996年10月至1999年10月用补肾活血汤合优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40例,并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38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金匮要略>神志病证病机探析

    <金匮要略>论及神志病证,内容涉及厥证、百合病、梦交、梦失精、不得眠、烦躁、惊狂、惊悸、谵语、郁冒、炙脔、脏躁等,现对其病机探讨如下.

    作者:丁世幸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辨证分型治疗2型糖尿病150例

    笔者1995~1998年采用辨证分型治疗150例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严兆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血栓通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5例

    1997年以来,笔者采用血栓通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两组病例符合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经头颅CT检查确诊,于发病后2~3d入院.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55~72岁,平均68.7岁.对照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53~71岁,平均67.2岁.两组年龄、性别、病位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作者:郝文;张立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耳穴刺血与埋针治疗痤疮30例

    痤疮临床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不尽人意.笔者于1998年1月至1999年6月采用耳穴刺血、埋针治疗痤疮30例,并与口服西药治疗19例作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陶琳;秦黎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液不液化100例

    正常男性的精液射出时呈胶冻状,在室温下5~10min开始液化,变成稀薄的液体,如果精液射出30min以后仍呈胶冻状,则称为精液不液化.精液粘稠不液化或液化迟缓,降低了精子的活动力,减缓或抑制精子通过宫颈,妨碍受精.长时间不液化,陷入精液凝块中的精子则无法移动,女方难以受孕.该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言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老年糖耐量减退高胰岛素血症及血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老年糖耐量减退(IGT)血中胰岛素及血糖代谢的影响,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银杏叶提取物--金钠多静脉滴注28d,每日1次,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及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各点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结果:68例经治疗后,空腹、餐后60min、餐后120min各点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TG及VLDL亦明显下降(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TG及VLDL与OGTT各点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明显相关.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以通过调节血脂水平(尤其是TG、VLDL水平),改善老年IGT的血糖代谢及高胰岛素血症.通过降低血脂水平(尤其是游离脂肪酸)是改善老年IGT的途径之一.

    作者:严光;孙梦雯;刘美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