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微炎症状态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王俊丽

关键词:血液透析, 微炎症状态, 营养状况, 左卡尼汀
摘要: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微炎症状态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血液透析中心接受MHD的终末期肾脏疾病病人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均接受单纯透析治疗,并常规应用叶酸、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骨化三醇等药物,观察组于透析结束时以左卡尼汀1.0 g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20 mL从透析通路静脉端注入,对照组以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从透析通路静脉端注入.2组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后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离心提取血清,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及肾功能相关指标尿素氮(BUN)、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hs-CRP、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IL-6、IL-8、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Hb、ALB、P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6个月后,2组Hb、PA、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β2-M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和P<0.01);治疗6个月后,2组β2-MG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卡尼汀可有效缓解MHD病人微炎症状态,改善营养不良状况.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肺癌病人出院后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肺癌病人出院后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4例肺癌病人,根据抽签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保护动机干预模式实施护理,干预时间从病人出院至出院后6个月,对比分析2组病人出院后康复锻炼依从性、疾病知晓情况、肺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后康复锻炼依从性、疾病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第1 s呼气容积和呼气峰值流速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总体健康、心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健康精神、情感职能等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肺癌病人疾病知晓率及出院后康复锻炼依从性,有助于改善病人肺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李晓青;巨亚丽;王秀娟;曹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超声刀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再次手术中超声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均于病人首次手术时均按良性肿物行局部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所有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超声刀组(25例)术中全程采用超声刀手术,传统组(27例)术中采用传统结扎方法手术.2组均由同一手术组医生进行操作.分别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通过规律性随访和复查观察受试者术后半年内的残癌复发率,通过Karnofsky评分评定手术半年后病人的生存质量.结果:超声刀组再次手术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均小于传统组(P<0.01),术后半年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传统组(P<0.01);2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暂时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并发症的发生率、甲状腺残癌半年内复发率以及手术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局部切除术后再次手术中应用超声刀要优于传统丝线结扎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丁勇;吴海涛;夏存林;王加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10-23型脱氧核酶对HBV S、C基因体外切割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10-23脱氧核酶(10-23 DRz)对HBV S基因及C基因体外转录产物的特异性切割作用.方法:分别构建含有HBV S基因或C基因的重组质粒,以线性化的重组质粒为模板,体外转录获得相应HBV S基因RNA及C基因RNA.设计并合成针对HBV S基因的DRz-hbvs-1和针对C基因的DRz-hbvc-1,观察其对靶RNA的体外切割作用.结果:DRz-hbvs-1及DRz-hbvc-1能对各自相应的靶RNA进行有效的特异性切割;无DRz对照组及反义寡核苷酸对照组均未见特异性切割.结论:10-23 DRz能特异性切割HBV S基因及C基因体外转录产物.

    作者:江京娣;张晓洁;张爱霞;位春芳;徐茹;葛建顺;钱中清;吕静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罗哌卡因对HeLa细胞自噬及自噬溶酶体的影响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对HeLa细胞自噬及自噬溶酶体的影响方法:采用HeLa、HeLa-GFP-LC3、HeLa-RFP-LAMP1等细胞系进行研究,并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饥饿组(饥饿处理0、4、12 h)和罗哌卡因组(10 mg/mL罗哌卡因,处理0、4、12 h),使用显微成像技术联合多种生化手段检测罗哌卡因处理的细胞中自噬的诱导、自噬溶酶体形态及溶酶体数目.结果:罗哌卡因组与空白对照组细胞相比产生大量LC3点状聚集,并且LC3Ⅱ蛋白水平明显提高(P<0.05);相比于空白对照组细胞,罗哌卡因组和饥饿组细胞经4h处理后产生大量自噬溶酶体,罗哌卡因组细胞自噬溶酶体体积大于饥饿处理组;饥饿组细胞溶酶体数目在4 h减少,而在12 h有所恢复,但是罗哌卡因组细胞溶酶体数目持续减少无法恢复.结论:罗哌卡因可引发HeLa细胞自噬并破坏自噬溶酶体.

    作者:张继千;刘学胜;王纯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首次不同剂量猪肺磷脂注射液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胎龄小于37周、诊断为NRDS的81例早产儿,按猪肺磷脂注射液应用剂量分为大剂量组(29例)、中剂量组(25例)和小剂量组(27例),分别给予200、150、100 mg/kg治疗及适当的对症支持治疗.结果:大剂量组胸片显著改善率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明显高于中剂量组及小剂量组(P<0.01),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均低于中等剂量组及小剂量组(P<0.05~P<0.01).3组动脉导管未闭、重症感染、颅内出血、死亡及放弃治疗的总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剂量组发生率低,其次是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结论:对于确诊为NRDS的早产儿,首次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剂量200 mg/kg可显著改善患儿胸片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缩短早产儿机械通气时间及氧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桑旭;武玉猛;彭万胜;陈信;王素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黄山地区居民地方特色食品摄入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

    目的:调查黄山地区地方特色食品及特色茶的摄入情况,探讨地方特色食品摄入对超重/肥胖患病率的影响,为地方特色食品的合理摄入,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黄山市境内三区四县518户常住居民,每户选取一名40岁以上的家庭成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食物频率问卷法记录调查对象一年的特色食品摄入频率和摄入量,再折算成标准人日摄入量.结果:518人中,超重/肥胖率为26.6%(38/518),腹型肥胖率为28.76%(149/518).其中,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超重/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运动、劳动情况人群的超重/肥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运动、劳动情况居民的腹型肥胖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黄山烧饼摄入频率和不同饮茶情况居民的超重/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地方特色食品对居民超重/肥胖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黄山烧饼摄入频率增加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1.432,P<0.05).结论:黄山烧饼和茶叶的摄入频率可能对当地居民的超重/肥胖有着一定的影响.

    作者:章艳珍;方勤;李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贫血的临床特征与院内结局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贫血病人的临床特征,观察其与院内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诊断为ACS病人,根据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贫血组与非贫血组,入院后检测血常规、生化功能、血清铁蛋白、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观察输血与发生心脏衰竭事件、院内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贫血组男性略高于非贫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平均年龄高于非贫血组(P<0.01).既往疾病史中,贫血组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病人高于非贫血组(P<0.05).贫血组UA比例高于非贫血组(P<0.05),但STEMI则低于非贫血组(P<0.05).贫血组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病人明显高于非贫血组(P<0.01).贫血组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贫血组(P<0.01),而贫血组血清肌酐明显高于非贫血组(P<0.01).72例贫血病人中,49例为单一病因,11例为多种病因,12例病因不明.93例行CAG,非贫血组单支血管病变(SVD)多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病人行PCI术,单支重建18例,双支重建19例,三支重建6例.贫血组发生心衰明显高于非贫血组(P<0.05).贫血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非贫血组(P<0.01);2组输血及血管重建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贫血与ACS、心衰及PCI术后密切相关.

    作者:邱珺;徐时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4的表达

    目的:观察糖尿病(DM)大鼠不同病程阶段是否出现心肌纤维化,并检测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表达,分析DM引起心肌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糖高脂组(HC组)和DM 4周、8周、12周组,各6只.对照组正常饮食,HC组和DM各组给予高糖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DM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模,对照组及HC组腹腔注射等剂量柠檬酸钠缓冲液;持续喂养至12周.比较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和血浆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及体质量(BW)、左心室质量指数(LVWI)、心脏指数(H/B);采用HE和Masson染色,比较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和纤维化情况;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含量,并计算colⅠ/colⅢ比值;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colⅠ和MMP-14蛋白表达量.结果:DM各组大鼠FBG均显著高于HC组和对照组(P<0.01);且随病程延长,DM大鼠FBG逐渐升高(P<0.01).DM组和HC组大鼠TG、T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DM 8周组和12周组TG、TC水平亦均明显高于HC组(P<0.01);随病程延长,DM大鼠TG、TC水平均逐渐升高(P<0.05~P<0.01).各组大鼠BW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 8周和12周组大鼠H/B和LVW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C组和DM 4周组(P<0.01),DM 12周组大鼠H/B亦明显高于DM 8周组(P<0.01).HE染色结果显示,DM组大鼠心肌细胞增生肥大,纤维排列紊乱、断裂不连续;且随病程延长,病理改变更加明显.Masson染色显示,DM组胶原纤维粗大,排布不均,可见明显断裂,大量胶原沉积;且随时间延长,胶原沉积更加明显,以DM 12周组变化为显著.ELISA结果显示,HC组和对照组大鼠colⅠ、colⅢ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大鼠心肌组织colⅠ、colⅢ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HC组(P<0.01);且随病程延长,DM组大鼠colⅠ、colⅢ含量均逐渐升高(P<0.01);DM 8周和12周组大鼠colⅠ/colⅢ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C组和DM 4周组(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M 8周、12周组大鼠colⅠ、MMP-14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C组和DM 4周组(P<0.01),其中DM 12周组colⅠ、MMP-14表达亦均高于DM 8周组(P<0.01);而DM 4周组大鼠colⅠ、MMP-14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和H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可引起大鼠心肌纤维化,并随病程延长逐渐加重,其机制可能与心肌MMP-14表达量持续升高有关.

    作者:刘星宇;张冠军;刘启航;宋书雯;曹瑞平;叶红伟;高琴;胡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进展期脑卒中病人颈动脉斑块性质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进展期脑卒中病人颈动脉斑块积分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以提高颈动脉斑块综合干预的临床认识.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102例符合进展期脑卒中病人颈动脉斑块积分及易损性进行评估,分析颈动脉斑块积分、易损性与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浆葡萄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结果:102例进展期脑卒中病人共检出301个斑块,其中易损斑块257个(85.4%);颈动脉斑块平均积分为(11.24±4.56)mm;颈动脉斑块积分和空腹血浆葡萄糖、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和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关系(P<0.05).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及C反应蛋白是斑块易损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进展期脑卒中病人颈动脉斑块与生化指标密切相关,其中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及C反应蛋白是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

    作者:何爽;江海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疗效观察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病毒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病人共79例,予以ETV口服0.5 mg/d,每3个月随访病人肝功能、HBV-DNA、乙肝两对半.结果:HBV感染病人在治疗12周、24周、48周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分别为45.6%、60.8%、81.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分别为67.24%、86.20%、96.55%,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0.01).治疗史、肝硬化、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状态和HBV-DNA基线水平与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有关(P<0.05~P<0.01).在治疗12周时,初治组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为52.3%,高于经治组的14.3%(P<0.01),24周和48周时,2组间检测下限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硬化和HBV-DNA基线水平≤7.00log10 copies/mL组在治疗12周、24周、48周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均高于有肝硬化组和HBV-DNA基线水平≤7.00log10copies/mL组(P<0.05~P<0.01);HBeAg(-)组在治疗12周和24周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均高于HBeAg(+)组(P<0.05和P<0.01),48周时2组低于检测下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9例病人在随访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无病毒突破及反弹病例出现.结论:ETV治疗HBV感染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见,初治及HBeAg状态对ETV治疗HBV感染者早期疗效有影响,但对远期疗效无明显影响;无肝硬化、HBV-DNA≤7.00log10 copies/mL对ETV治疗HBV感染者远期疗效有影响,可为病人使用本药物提供预判依据.

    作者:吴取梅;赵久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NEWS评分在急诊抢救室病人分流及结局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对急诊抢救室危重病人分流及该次入院期间短期预后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诊抢救室收治病人80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抢救室第一次采集的生命体征进行NEWS评分.根据病人去向分为门诊留观组、普通病房组和重症病房组;其中入院病人根据该次入院治疗的转归情况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比较各组病人NEWS评分,并分析年龄、NEWS评分与病人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803例病人中,门诊留观组145例、普通病房组481例、重症病房组177例,其中普通病房组、重症病房组病人的NEWS评分均明显高于门诊留观组(P<0.01),重症病房组亦高于普通病房组(P<0.01).803例病人中658例入院进一步治疗,以病人此次入院后出院转归为观察终点,658例中好转组585例,死亡组73例,2组病人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病人的NEWS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EWS评分与病人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年龄与病人死亡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NEWS评分在急诊抢救室病人分流及结局预测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魏小敏;韩永生;范西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连续腰丛神经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连续腰丛神经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人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连续股神经阻滞组和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各37例.记录术后4、8、16、32 h静息时及术后16、32 h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应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法对术前、术后2周以及术后10周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记录2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术后4、8、16、32 h静息时VAS评分及术后16、32 h活动时VAS评分均低于连续股神经阻滞组(P<0.05~P<0.01);2组术后2周与术后12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连续股神经阻滞组不良反应率37.84%,高于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的16.22%(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明显优于连续股神经阻滞组,且不良反应较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华;刘海生;缪叶;黄敏;罗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病人9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5例.2组病人均于入院后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尿素氮、肌酐、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变化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61%)明显高于对照组(62.22%)(P<0.01);2组尿蛋白、尿素氮、肌酐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吗替麦考酚酯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明显降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病人尿蛋白、尿素氮、肌酐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改善病人肾功能,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梁师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新生儿多器官损害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多器官损害(MOD)与出生时体质量(BW)、胎龄(GA)及1 min、5 min Apgar评分相关性.方法:对269例伴有MOD新生儿按BW<1500 g、1500~<2500 g、2500~4000 g分为3组,按GA<32周、32~<37周、37~42周分为3组,按Apgar评分1 min≤7分及8~10分、5 min≤7分及8~10分各分为2组,分别统计各组MOD发生率;比较不同BW及GA各组器官损害个数(2个、3个、3个以上).结果:随着BW和GA的增加,MOD发生率降低(P<0.01);3组3个及3个以上脏器损害发生率随BW下降、GA减小而增加(P<0.01).1 min、5 min Apgar评分≤7分组MOD发生率均>8~10分组(P<0.01).结论:低BW、早产儿、低Apgar评分尤其是5 min Apgar评分是新生儿MOD的危险因素,MOD发生率、脏器损害个数均与BW及GA呈负相关.

    作者:叶晓琴;韩旻;郑利华;邵波;孙曼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术治疗乳房纤维瘤对乳房损伤及术后乳房外观满意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术治疗乳房纤维瘤对病人乳房损伤及术后哺乳率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乳腺纤维瘤病人,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选择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选择以乳头为中心的常规手术方式做放射状切口治疗,观察2组病人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拆线时间、瘢痕大小、血肿面积大小、病人对术后乳房外观的满意度、生育情况以及生育病人的哺乳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但观察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拆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瘢痕长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乳房外形美观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再生育的哺乳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术治疗乳房纤维瘤病人可有效降低病人的术中损伤,提高病人对乳房外形美观满意率.

    作者:吴江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在医养结合老年病人护理分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医养结合老年病人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护理分级的效果.方法:选取医养结合老年病人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划分护理级别后,按照护理级别进行护理.比较2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安全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跌倒、坠床、压疮、烫伤、误吸、走失等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00%(P<0.01).结论: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医养结合老年病人进行护理分级,能够满足分级护理的需求,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顾建丽;王耀曼;王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压力传感器的位置及动脉端肢体位置对小儿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影响

    目的:探讨压力传感器的位置及动脉端肢体位置对有创动脉血压持续监测的影响.方法:观察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住院患儿压力传感器与右心房(静脉静力学轴)的相对位置、穿刺侧动脉端肢体高度对血压值的影响.结果:压力传感器高于、低于患儿右心房水平时,不同距离组间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压力传感器与患儿右心房在同一水平,桡动脉端降低时,不同角度组间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压力传感器与右心房(静脉静力学轴)相对位置、动脉端肢体低于静脉静力学轴时对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产生影响.

    作者:刘培培;戴明红;李莉;李冬梅;夏艳;赵得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人系统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人系统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系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系统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微信平台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对药物认识程度、按时服药率、服药方法正确率、不良反应监测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的血压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值得在高血压病人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茜;王影;黄敏;阚新梅;李娟;宋亚楠;刘韫;吴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肌内效贴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符合标准的卒中足内翻病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肌内效贴布加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测量足内翻角度、临床痉挛指数量表.结果:观察组病人足内翻角度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肌痉挛改善程度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70.00%(P<0.01).结论:肌内效贴布可以有效改善足内翻,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作者:陈增;陈晓庆;车伟军;曹洪铭;欧丽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季德胜蛇药片外敷剂量对毒蛇咬伤后局部肿胀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季德胜蛇药片外敷剂量对蛇咬伤后局部肿胀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90例毒蛇咬伤的病人,随机分为低、中和高剂量组,3组病人均给予合适的抗蛇毒血清治疗,并进行破伤风预防、抗感染、抗纤溶、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3组病人分别给予低、中和高剂量季德胜蛇药片外敷,同时均给予良好的临床护理.比较3组病人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经治疗后,高剂量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6.7%,均高于中、低剂量组(P<0.05和P<0.01),中剂量组次之为80.0%,亦高于低剂量组的63.3%(P<0.05);病人局部红肿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为高剂量组少于中、低剂量组(P<0.05~P<0.01),中剂量组亦少于低剂量组(P<0.05~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不同剂量季德胜蛇药片外敷均可有效缓解毒蛇咬伤后局部肿胀,且高剂量蛇药片临床效果更好.

    作者:曹阳;刘红升;李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