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才锋;褚晓玲
目的 探讨大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4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和典型哮喘儿童50例(典型哮喘组),同期选择慢性肺炎儿童50例(肺炎组)和健康儿童50例(对照组),比较发病1个月内环境中平均PM2.5浓度,检测血清淋巴细胞比率、CD+4/CD+8、IgE、肺通气指标水平.结果 ①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和典型哮喘组的平均PM2.5浓度高于肺炎组和对照组[(85.6±10.3)、(76.4±11.4) μg/m3 vs(41.3±12.5)、(25.9±10.5) μ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和典型哮喘组的淋巴细胞比率和IgE水平高于其他两组,CD+4/CD+8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咳嗽变异性哮喘组的FEV1%Pred、FEV1/FVC和MMEF%Pred分别为(88.7±13.5)%、(80.2±7.8)%、(78.6±15.4)%,典型哮喘组分别为(85.4±14.6)%、(76.3±7.6)%、(72.5±16.3)%,均分别低于其他两组(P<0.05),而咳嗽变异性哮喘组相关数据与典型哮喘组则基本一致(P>0.05).结论 PM2.5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有关,免疫调节和通气功能降低与典型哮喘改变可能一致.
作者:潘成林;蒯文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术中血糖波动与术后高血糖的关系.方法 选择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8年1~8月择期行OPCAB患者189例,年龄18~70岁,ASA分级Ⅰ~Ⅲ级,左室射血分数≥30%.于麻醉诱导后10分钟时至关胸骨后10分钟时,每隔1 h取动脉血样,测定血糖,计算术中血糖波动水平.患者进入监护室的血糖值≥10 mmol/L为术后高血糖.结果 术后高血糖发生率为13.8%(26/189).术中血糖波动水平≥2.22 mmol/L的患者术后高血糖的发生率(27.9%,12/43)高于血糖波动水平<2.22 mmol/L患者术后高血糖的发生率(9.6%,14/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血糖波动(每增加1.11 mmol/)、术前血糖水平、糖尿病史、心肌梗死病史和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EuroSCORE)评分是术后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高血糖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9%,高于术后血糖未升高者的10.4%,ICU滞留时间(43.5 h)和术后住院时间(9 d)长于术后血糖未升高者(22.3 h和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血糖波动是OPCAB术后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重症监护室内滞留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王天怡;敖虎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比较,评估超声在腮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05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75例腮腺病变患者共82个病灶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根据病灶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情况及血流特征做出经验性诊断,将超声诊断结果和终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超声诊断腮腺恶性占位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0.6%、96.9%和85.7%,诊断腮腺占位的准确性91.5%.病灶的外形和边界在腮腺良、恶性病变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内部回声、病灶后方回声情况及血流特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在腮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病变的外形和边界是评判良恶性的可靠指标.
作者:高源;连娟;吕永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采用中文版女性性功能调查问卷(CVFSFI)比较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前后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5年1~12月因妇科非恶性肿瘤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CVFSFI问卷调查,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共7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完成了术前和术后CVFSFI问卷调查.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后6个月的性生活质量总评分为(75.06±11.41)分,低于术前的性生活质量总评分(83.44±3.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在性欲、性唤起、阴道润滑、性高潮、性交痛项目的评分亦低于术前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婚龄、子女数、户口类型、学历及月收入水平等因素与患者手术前后CVFSFI问卷评分的变化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6个月的性生活质量较术前降低.
作者:朱明东;王文艳;卫兵;刘浏;詹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心脏外伤的快速诊断和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7年1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例心脏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锐器伤11例、钝性伤3例,分析急诊至手术室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预后等情况.结果 患者由急诊至手术室时间5~35 min,平均术前时间(15.7±7.6)min;手术时间35~225 min,平均(141.8±21.4)min,住院时间5~30 d,平均(14.4±6.3)d.其中死亡2例,余12例顺利出院,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各项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对于心脏损伤明确后迅速手术治疗,是提高心脏外伤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朱青松;章焱周;吕剑剑;陈业庭;葛孝忠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125I粒子治疗癌性疼痛临床应用的观察,来评价125I粒子治疗癌性疼痛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2~2014年海军安庆医院采用125I粒子治疗癌性疼痛的肿瘤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分别对其做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观察治疗前后不同程度疼痛患者的构成比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原来占50%的重度疼痛患者下降至4.8%,中度疼痛患者从原来42.9%下降到16.7%,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I粒子治疗癌性疼痛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支海明;查清;程小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在解放军第105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3例,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2.33%(1/43),低于对照组的16.28%(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3.29±1.67)d,短于对照组的(18.25±3.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7%,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丁宏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安徽省某三甲医院200例脑梗死新农合患者的住院费用进行分析,评价该医院新农合按病种付费政策的实施效果.方法 从某三甲医院医务统计系统中筛选出新农合按病种付费政策实施前(2014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和政策实施后(2015年7月1日至12月31日)符合付费条件的脑梗死患者各100例,对该200例患者住院费用及其影响住院总费用的主要因素(住院天数、药品费、检查费、治疗费)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性分析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新农合按病种付费政策实施后,人均住院天数、检查费、可报费用、实际报销费用分别是(8.54±0.46)d、(402.85±27.71)元、(5 700.87±750.20)元、(3 032.76±577.29)元,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品费和检查费占比有所下降,治疗费占比有所上升,但药品费、治疗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政策的实施对遏制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的增长有一定的作用,医院应加强对科室的监督管理,合理制定限额支付金额,将人均费用、平均住院日、检查费用等指标纳入新农合按病种付费控制范围.
作者:沈琼;谢秋娟;甘露;绳慧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安庆市纳入全球基金项目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MDR-TB)和广泛耐药肺结核(XDR-TB)46例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特点.方法 纳入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46例耐药患者,在全球基金MDR/XDR-TB的标准化治疗方案基础上,参考既往结核药物服用史、二线药敏结果、全身脏器功能及营养情况适当调整治疗方案.结果 46例患者中,完成全部疗程患者35例;未完成疗程者11例,5例死亡,3例因严重不良反应中断治疗导致治疗失败,3例因持续痰菌阳性提前终止治疗.XDR-TB患者的不良反应率约100.0%,明显高于MDR-TB患者的81.0%.结论 MDR-TB及XDR-TB患者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多,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保证患者完成治疗,提高治疗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潘青;刘静;凌华毓;李长东;孙泽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彩超检查对椎动脉病变、异常走行及血流动力学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经MRA或CT等影像学确诊为椎动脉走行扭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30例正常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观察对象的椎动脉系统进行探查,采用二维声像图对其双侧椎动脉走行和管腔结构进行探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血流方向和血流充填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观察椎动脉的走行扭曲情况及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结果 对观察组扭曲前、扭曲处、扭曲后以及对照组对象的管径、高流速(PSV)、阻力指数(RI)及离散指数(V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扭曲前,管径、RI及V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扭曲处,管径宽于对照组,PSV、RI及VI高于对照组(P<0.05);扭曲后,管径和PSV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I和V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扭曲血管的扭曲前与扭曲后的PSV和V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扭曲组患者的血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量多普勒超声、二维超声及脉冲多普勒等技术联合应用,对于椎动脉的扭曲检测有一定诊断价值.
作者:刘浏;葛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含量变化及其与肿瘤组织中凋亡分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38例,根据病理分期将其分为早期子宫内膜癌组(Ⅰ期)30例、中晚期子宫内膜癌组(Ⅱ~Ⅳ期)8例;另取同期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接受诊刮治疗的良性疾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HE4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促凋亡基因、抗凋亡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 早期子宫内膜癌组和中晚期子宫内膜癌组患者血清HE4含量分别为(125.64±15.82)pmol/L、(243.25±46.83)p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57.38±6.91)pmol/L(P<0.05).早期子宫内膜癌组、中晚期子宫内膜癌组患者肿瘤组织中促凋亡基因XAF1、ITLN-1 mRNA表达量及Caspase-3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中晚期子宫内膜癌组患者以上分子mRNA表达量低于早期子宫内膜癌组(P<0.05);早期子宫内膜癌组、中晚期子宫内膜癌组患者肿瘤组织抗凋亡基因Survivin、c-myb、Bax、RLIP76、PTP1B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患者,中晚期子宫内膜癌组患者以上分子的 mRNA表达量高于早期子宫内膜癌组患者(P<0.05).经Pearson检验,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含量与肿瘤组织促凋亡基因及Caspase-3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与肿瘤组织抗凋亡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存在异常高表达的HE4,且其表达量与肿瘤恶性程度直接相关.
作者:姚玮;卫兵;付娟娟;苏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干预对产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 连续选择2015年6~12月在宣城市中心医院进行分娩的153例初产产妇,按数字表法随机分入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产妇75例接受产科常规监护治疗,观察组产妇78例接受产科常规监护治疗及早期盆底功能锻炼+产后康复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情况及产妇首次排尿时间.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231.70±60.14)min vs (298.20±66.10)min, P<0.05)];对照组8例出现尿潴留,发生率为10.67%,观察组2例出现尿潴留,发生率为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干预,可有效缩短产妇产后排尿时间和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张晓红;周明;吴珊;万琴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术中行椎管重建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行椎管内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重建组40例,非重建组(全椎板切除)65例,比较2种手术方式对术后神经功能、脊柱稳定性、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重建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分别为(11.0±2.8)d、(8.2±3.8)d,非重建组分别是(14.8±3.6)d、(12.0±4.8)d;重建组与非重建组术后脑脊液漏分别为1例(2.5%)和10例(15.4%);重建组与非重建组术后脊柱不稳分别为3例(7.5%)和15例(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重建可减少术后脊柱不稳的发生率,缩短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降低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杨露露;冯春国;李志范;程宏伟;高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PET/CT不同阈值勾画方法及MRI/CT融合图像勾画方法示鼻咽癌肿瘤体积的差异,探讨PET/CT勾画鼻咽癌肿瘤靶区(GTV)佳方法.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0例病理组织学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入组.在MRI/CT融合图像上勾画获得GTVMRI/CT,在PET/CT融合图像上以SUV值为2.5自动勾画得到GTVPET2.5,以40%大标准摄取值自动勾画得到GTVPET40%,以50%大标准摄取值自动勾画得到GTVPET50%.线性回归分析各体积之间相关性.结果 GTVMRI/CT,GTVPET2.5,GTVPET40%,GTVPET50%分别为(23.50±15.44)cm3,(30.72±17.72)cm3,(23.41±15.08)cm3,(19.12±13.26)cm3.GTVPET2.5大于GTVPET40%和GTVMRI/CT(P<0.05),GTVPET40%大于GTVPET50%(P<0.05),GTVPET50%小于GTVMRI/CT(P<0.05),GTVPET40%与GTVMRI/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TVMRI/CT与GTVPET2.5、GTVPET40%、GTVPET50%密切相关(r=0.978、0.991、0.990,P<0.05).结论 采用40%大标准摄取值自动勾画肿瘤靶区是临床较佳选择.
作者:周育夫;张亚军;孙谦;汪庚明;徐洪波;周燕;李多杰;刘静景;沈学明;江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肩痛及季肋下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皖北矿务局煤电集团总医院妇科2014年11月到2016年7月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1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肩痛及季肋下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肩痛及季肋下痛占14.55%,明显疼痛占3.64%;对照组出现疼痛23.63%,明显疼痛占16.36%,观察组出现疼痛患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肩痛及季肋下痛,提高患者舒适度,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术后恢复.
作者:朱晓云;贾芳;张春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与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52例鼻前庭囊肿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采用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对照组26例采用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比较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术后抗菌药物使用、切口愈合、术后复发、患者满意度等方面2种手术方式差异.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是(15.0±5.3)min、(30.0±4.2)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是(4.0±0.6)d、(8.0±0.8)d,术中出血分别是(5.0±5.6)mL、(35.0±4.4)mL,术后并发症分别是3例、26例,患者满意度分别是96.2%、78.7%,术后复发分别是0例、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抗菌药物术后使用分别是口服5 d、静脉输液7 d,观察组和对照组切口均Ⅱ/甲愈合.结论 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及降低抗菌药物用量等优势.
作者:周汝环;徐明安;张雁冰;曹峰;李坤军;邵成奇 刊期: 2017年第07期
1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56岁,5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心前区疼痛,为火烧样疼痛,就诊当地县医院诊断为冠心病,但未予以治疗,5年间胸痛反复发作,近1周胸痛发作较前频繁,夜间患者再发心前区疼痛,位于胸骨后,持续不能缓解,伴大汗及呕吐,就诊县医院,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建议介入治疗,拜阿司匹林负荷量后转入省级三甲医院心内科(具备介入治疗资质).入院后查体:血压132/70 mmHg,神清,精神差,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粗,左肺底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率78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不肿.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V1~V4导联ST段抬高,II、III、AVF导联ST段压低;急诊冠脉造影提示左前降支急性完全闭塞,左主干、回旋支、右冠轻度狭窄;肌钙蛋白 0.45 μg/mL,谷草转氨酶 391.7 U/L,肌酸激酶同工酶 178 U/L,肌酸激酶 2 757 U/L,乳酸脱氢酶 2 319.9 U/L,血钾 3.67 mmol/L,凝血正常,免疫组合正常.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告知患者家属病情,家属签字同意后行左前降支支架植入术,术后胸痛缓解,转入病房继续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重塑、营养心肌、改善循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处理.
作者:王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74例超早产儿(EPI)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ELBWI)的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存活率、并发症、住院费用差异.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ICU收住的36例EPI 和52例ELBWI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存活率、并发症和住院费用等.结果 EPI平均胎龄(26.65±1.03)周,ELBWI平均出生体质量(884.6±88.35)g.EPI和ELBWI总体存活率56.76%(42/74),自动出院后死亡率37.8%(28/74).其中36例EPI存活率50%(18/36),52例ELBWI存活率53.85%(28/52),同时符合EPI和ELBWI诊断的患儿存活率22.22%(4/18).按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高低顺序,依次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74.3%)、高胆红素血症(67.6%)、早产儿贫血(60.8%)、喂养不耐受(44.6%)、新生儿肺炎(36.5%).存活的42例患儿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中位数分别为63.5天、63 673.9元.结论 EPI和ELBWI存活率低,EPI和ELBWI并发症种类多,以呼吸系统并发症多见,住院费用高昂.
作者:崔丽;高利华;王杨;许马利;霍洁;丁斐;赵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无痛胃镜下套扎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于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胃镜下套扎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56例,在围手术期进行全面护理(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56例患者均术后静脉曲张减轻,出血停止;术中有7例(12.5%)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术后共有10例(17.8%)患者出现胸骨后疼痛不适,2例(3.5%)患者在术后2周内再次出现少量呕血及黑便,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术后无感染、栓塞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胃镜下套扎术围手术期良好的护理配合有利于手术的实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艳;高国昀;汪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患者再程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中心食管癌再程放疗患者11例.靶区剂量:95%PTV处方剂量40~60 Gy/2 Gy/20~30 f;正常组织限量:脊髓<16 Gy,两肺V20<28%,心脏V40<20%.统计分析再程放疗患者治疗疗效,随访1年,评价患者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例患者放疗8次后放弃治疗,10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治疗结束1个月评价,完全缓解 2例(20%),部分缓解 5例(50%),稳定2例(20%),进展 1例(10%),总有效率为70%.1年生存率为60%,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食管癌再程放疗客观缓解率较高,且副反应小,是根治性放疗后复发患者选择之一.
作者:李超;杨倩;吴翠娥;陈振东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