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会
目的:探讨应用可调节式牵引固定架在踝关节矫形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的踝关节畸形手术患者共计46例为研究样本,将患者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应用可调节式的踝关节牵引及外固定架进行辅助性固定,对照组应用常规的石膏固定法进行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达到95.65%,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3.91%,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可调节式的踝关节牵引外固定架能够准确的控制踝关节位置,有助于踝关节的融合及后期功能恢复.
作者:何国强;张亚军;王宝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仪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自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3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先后对这些患者进行经腹彩色超声检查和经阴道彩色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于子宫肌瘤的诊断结果.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各种子宫肌瘤的总诊断符合率为97.59%(81/83),显著高于经腹超声检查的83.13%(69/83),P<0.05;83例患者中倾向于经腹超声检查的患者有30例,占比36.14%,小于经阴道超声检查的41例、37.35%.结论: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仪对子宫肌瘤的诊断准确性更高,且同样操作简单,可重复、价格低廉,具有和经腹彩色超声诊断的各种优点,可在临床上广泛推荐应用.
作者:陈艳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究膀胱微造瘘低压灌注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效果,并观察给患者手术安全性带来的影响.方法:择取2011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两组并采取不同术中操作,分别为:在术中采取膀胱微造瘘低压灌注的40例研究组患者、在术中经镜鞘自循环水通道以引流灌注液为患者进行灌注的40例对照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在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上小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微造瘘低压灌注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不会引发心率、血氧等体征的明显波动,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也相对较低,安全性较高.
作者:金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并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治疗胆结石患者56例为探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方式,予以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1.22±5.41)min,术中出血量为(45.24±1.25)mL,下床活动时间为(6.11±2.10)h,住院时间为(4.10±1.52)min;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4.22±5.21)min,术中出血量为(152.24±1.31)mL,下床活动时间为(27.32±3.21)h,住院时间为(8.08±2.74)min.对比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71%,存在明显差异,使其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对胆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治疗成效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符合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理念,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寇吉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PICC置管患者应用水胶体敷料进行皮肤保护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200例采用PICC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水胶体敷料应用于PICC置管患者的皮肤保护,对照组应用透明胶贴进行PICC置管后的皮肤保护.按照INS学会判定静脉炎分级标准,对两组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例数及静脉炎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比例为:观察组发生率为7.0%,对照组为19.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ICC置管患者应用水胶体敷料局部固定并保护皮肤,对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使PICC置管导管的使用时间延长,进而提高了患者置管期间的舒适度,保障了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张凤蕊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脑功能康复仪配合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8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43例,仅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44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脑功能康复仪配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较治疗前都有显著的提高,但较对照组而言,治疗组提高的更为显著,且治疗组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为明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功能康复仪配合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具有很大的效用,可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储新娟;陈阳;侯双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血液透析机对于治疗急性、以及肾功能衰竭等病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血液透析机是治疗尿毒症重要仪器,为了保障治疗质量需要加强对血液透析机的维修以及保养,本文主要是关于血液透析机的维修与保养研究.
作者:王银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移动护士工作站是PDA(手持设备)硬件平台的手持终端执行系统,主要是将医院各级的信息通过病房进行扩展和延伸,对护士在床边的操作进行安排.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优化,使得临床工作效率以及质量都得到改善,而且采用PDA和移动护士工作站能够对医疗事故的发生进行预防,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促进了护理管理思想与模式的创新.
作者:冯贺强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究经皮黄疸仪应用于小儿黄疸患者诊疗中的效果.方法:对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疑似黄疸患儿56例通过经皮黄疸仪的检测方式对其总胆红素进行测定,并将其结果与静脉血测胆红素所得结果做对比.结果:经皮黄疸仪进行胆红素检测的灵敏度为92.0%、准确性为92.9%;经皮黄疸仪对胆红素的诊断值(160.8±15.1)μmol/L和静脉血测得胆红素诊断值(170.6±16.2)μmol/L相比,差异未见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黄疸仪应用于小儿黄疸患者诊疗中的效果极佳,具有操作安全、有效、无创、患儿易接受、可重复使用的应用优点,适用于对患儿总胆红素水平的长期动态监测.
作者:刘欣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肠镜活检诊断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36例经肠镜活检诊断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分组,采用根治性切除治疗18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全瘤切除活检18例患者为参照组,分析2组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肿瘤位于直肠所占百分比、肿瘤为有蒂所占百分比、肿瘤大径数值、浸润性癌所占百分比对比参照组患者数值,P<0.05,数据之间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肠镜活检诊断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需接受全瘤切除相关活检进行确诊,若不存在全瘤切除标准,对不需保留肛门的高度怀疑存在癌变的患者可对其开展根治术治疗.
作者:张丹;林士珊;刘磊;信嘉轩 刊期: 2018年第08期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先进的医疗设备大量的应用到临床,尤其对基层医院来说,现代化先进医疗设备的使用,对医疗设备的维修和维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对基层医院医疗设备进行更高效、更加合理的管理及使用,大限度的发挥其使用效率和完好率,预防性维护与状态维修显得越来越重要.
作者:王强;左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思考分析TRITURUS变色龙与雅培12000两种仪器检测乙肝特殊模式.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乙肝患者100例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所有患者均采用TRITURUS变色龙与雅培12000两种仪器检测,其中TRITURUS变色龙,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代表;而雅培12000仪器则采用MEIA代表,对两种仪器检查乙肝特殊模式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于乙肝患者特殊模式,其使用ELISA仪器、检测方法的检出率为98.00%,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MEIA仪器以及检测方法对乙肝患者特殊模式的检出率为72.00%,相较于ELISA检测结果更低,且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存在较大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雅培12000仪器用于检测乙肝特殊模式效果相较于TRITURUS变色龙仪器更佳,在临床中,应将HBV-DNA含量的检测结果应用于乙肝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中.
作者:李伦斌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综合分析提高大型医院CT设备使用效率的方法.方法:选取在本院2016年2月~2016年10月纳入的CT设备(一台64层CT设备、一台128层CT设备),使用精细化的CT管理方法(作为实验组),以国内常规CT设备的检查人数和单个球管曝光时间等为随机对照组.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院精细管理后的CT设备与国内常规CT设备的总检查量、开机率和球管使用率等参数指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CT设备总检查量和平均每周检查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开机率和球管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建立CT设备的维修保护制度以及通过转变CT设备的使用方式等能够显著提高大型医院CT设备的使用效率.
作者:卢志高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对5500例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进行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等项目检测,比较分析影响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结果:在5500例受检患者中4个项目共检出阳性136例(2.47%).其中HBsAg检出25例(0.45%);抗-HCV检出52例(0.95%);抗-HIV检出1例(0.00018%);抗-TP检出58例(1.05%).抗-TP的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项目(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献血者的检出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次数献血者的检出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ELISA法在献血前检测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能够有效预防血源性感染,提高供血安全性.
作者:郭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T影像解剖基础及分型诊断.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接收的53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依据CT表现分组:甲组(18例单纯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乙组(25例腰椎退变相关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丙组(10例其他原因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同时选同期52例健康人(参照组),比对4组诊断效果.结果:乙组CT征象当中:12例椎体前缘骨赘,9例椎间盘前凸,4例下腰椎脱落;4组CT征象对照,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各种类型的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展开临床诊断时,予以CT诊断的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王明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对胰岛素泵治疗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平均每组3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法,研究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之后,在空腹血糖达标率和餐后2h血糖达标率方面,对照组是51.28%和61.53%,研究组是97.17%和92.31%,研究组要比对照组高出许多;在住院时间和胰岛素用量方面,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项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将胰岛素泵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之中,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状况,同时也能改善患者病情,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刘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为了比较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对直肠癌患者的应激反应.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2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术后对其应激反应因子进行比较,应激反应因子包括IL-6(白细胞介素)、TNF-α(肿瘤坏死因子)、T淋巴细胞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5+和CPR(C反应蛋白).结果:采用腹腔镜治疗的患者的应激反应因子IL-6、TNF-α和CPR显著低于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而采用腹腔镜治疗患者的应激反应因子淋巴细胞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5+明显高于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结论:腹腔镜治疗直肠癌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患者的应激反应较小,效果较优.
作者:安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检验过程中,快速血糖仪和常规生化仪的采用情况和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17年7月之间,在本院内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63例.先后采用快速血糖仪和常规生化仪对患者进行血糖检验,并统计、分析和比较两种仪器的临床检验情况和结果.结果:临床统计显示,在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方面,63例患者快速血糖仪的检验结果同常规生化仪的检验结果大体相仿,数据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检验中,快速血糖仪和常规生化仪的检验结果均较为准确,都可作为临床检验的有效方法.
作者:朱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下肢动脉闭塞硬化患者使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进行诊断的具体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46例下肢动脉闭塞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作为CT组,以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结果作为超声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CT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100%,超声组的诊断符合率为69.66%,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检查方法具有方便性和安全性,对下肢动脉闭塞硬化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以作为检查此病的首选方法.
作者:高炳;黄碧娟;杨朝红;游斌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究鼻内镜治疗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90例,(收取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选择随机的方式对本院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治疗,每组患者各45例,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56%,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将鼻内镜应用于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中,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研究.
作者:张雨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