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左宏
目的:观察和分析不同损伤程度的面神经炎患者使用针灸疗法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113例不同损伤程度的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不完全性面神经炎患者56例,将其分为A组和B组,其中对A组患者仅单独给予药物治疗,对B组患者给予针灸治疗;完全性面神经炎患者57例,将其分为C组和D组,其中C组患者仅单独给予药物治疗,对D组患者给予针灸治疗.观察四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不完全性面神经炎组患者中,A组和B组比较,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63%,与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43%)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全性面神经炎组患者中,C组和D组比较,C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46.43%,明显低于D组(82.76%),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面神经损伤成都较重的患者,使用针灸疗法更有奇效,而对于面神经损伤程度较轻的患者则没有明显效果.故此,在治疗面神经炎患者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面神经损伤程度而采取适宜的方法,以提高其疗效.
作者:陈阳;储新娟;侯双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新鲜全血用于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比对试验中的评价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作为研究阶段,选择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XS-500i-1血细胞分析仪、XS-500i-2血细胞分析仪作为研究对象,取新鲜全血进行检测,并分析血细胞参数检测结果.结果:两个不同浓度血液样本在不同血细胞分析仪分别各检测3次,检测结果对比偏差均在分析质量要求内.结论: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XS-500i-1血细胞分析仪、XS-500i-2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WBC、RBC、HGB等血细胞参数结果的可比性是可接受的.
作者:张建会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综合分析提高大型医院CT设备使用效率的方法.方法:选取在本院2016年2月~2016年10月纳入的CT设备(一台64层CT设备、一台128层CT设备),使用精细化的CT管理方法(作为实验组),以国内常规CT设备的检查人数和单个球管曝光时间等为随机对照组.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院精细管理后的CT设备与国内常规CT设备的总检查量、开机率和球管使用率等参数指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CT设备总检查量和平均每周检查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开机率和球管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建立CT设备的维修保护制度以及通过转变CT设备的使用方式等能够显著提高大型医院CT设备的使用效率.
作者:卢志高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PICC置管患者应用水胶体敷料进行皮肤保护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200例采用PICC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水胶体敷料应用于PICC置管患者的皮肤保护,对照组应用透明胶贴进行PICC置管后的皮肤保护.按照INS学会判定静脉炎分级标准,对两组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例数及静脉炎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比例为:观察组发生率为7.0%,对照组为19.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ICC置管患者应用水胶体敷料局部固定并保护皮肤,对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使PICC置管导管的使用时间延长,进而提高了患者置管期间的舒适度,保障了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张凤蕊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用于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本院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100例,选择随机的方式对本院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实施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每组患者各50例,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用于消化性溃疡并出血中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研究.
作者:孙洪海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应用可调节式牵引固定架在踝关节矫形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的踝关节畸形手术患者共计46例为研究样本,将患者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应用可调节式的踝关节牵引及外固定架进行辅助性固定,对照组应用常规的石膏固定法进行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达到95.65%,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3.91%,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可调节式的踝关节牵引外固定架能够准确的控制踝关节位置,有助于踝关节的融合及后期功能恢复.
作者:何国强;张亚军;王宝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原因及防护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月之间的20例神经内科留置气囊导尿管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20例患者总置管例次为200次(含置管期限已到后换管重新置入及置入失败置管脱落等需要重新置入的例数),依据患者发生漏尿的例数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护策略.结果:总置管200例次中发生漏尿的例数为50例次,占总置入例次的25%.分析漏尿原因为:膀胱痉挛、生理因素、气囊内注水过多或过少、导尿管插入过深或过浅、尿管引流不畅等,依据漏尿原因制定防护策略.结论: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的过程中引起漏尿的原因很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及解决漏尿的问题,保证患者的舒适,进而有效的预防由于漏尿而导致的压疮及泌尿系统感染,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度.
作者:吕鑫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下肢动脉闭塞硬化患者使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进行诊断的具体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46例下肢动脉闭塞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作为CT组,以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结果作为超声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CT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100%,超声组的诊断符合率为69.66%,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检查方法具有方便性和安全性,对下肢动脉闭塞硬化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以作为检查此病的首选方法.
作者:高炳;黄碧娟;杨朝红;游斌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思考分析TRITURUS变色龙与雅培12000两种仪器检测乙肝特殊模式.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乙肝患者100例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所有患者均采用TRITURUS变色龙与雅培12000两种仪器检测,其中TRITURUS变色龙,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代表;而雅培12000仪器则采用MEIA代表,对两种仪器检查乙肝特殊模式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于乙肝患者特殊模式,其使用ELISA仪器、检测方法的检出率为98.00%,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MEIA仪器以及检测方法对乙肝患者特殊模式的检出率为72.00%,相较于ELISA检测结果更低,且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存在较大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雅培12000仪器用于检测乙肝特殊模式效果相较于TRITURUS变色龙仪器更佳,在临床中,应将HBV-DNA含量的检测结果应用于乙肝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中.
作者:李伦斌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脑功能康复仪配合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8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43例,仅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44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脑功能康复仪配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较治疗前都有显著的提高,但较对照组而言,治疗组提高的更为显著,且治疗组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为明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功能康复仪配合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液流变学具有很大的效用,可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储新娟;陈阳;侯双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究膀胱微造瘘低压灌注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效果,并观察给患者手术安全性带来的影响.方法:择取2011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两组并采取不同术中操作,分别为:在术中采取膀胱微造瘘低压灌注的40例研究组患者、在术中经镜鞘自循环水通道以引流灌注液为患者进行灌注的40例对照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在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上小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微造瘘低压灌注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不会引发心率、血氧等体征的明显波动,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也相对较低,安全性较高.
作者:金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鉴别诊断中CT联合MRI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胰腺疾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CT、MRI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诊断结果,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①关于胰腺病影像学特征,甲组主要表现为病变内及周围组织囊肿、动脉期强化、胰胆管扩张、病变钙化,乙组主要表现为胰腺组织增大、周围淋巴结肿大、周围组织及大血管侵犯;②CT、MRI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在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诊断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单纯CT增强扫描、单纯MRI增强扫描(P<0.05).结论:在慢性胰腺炎、胰腺癌鉴别诊断中,CT、MRI增强扫描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联合使用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值得借鉴.
作者:卢旺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对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予以评价,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将其依据手术方案分为TAPP组和传统修复组,各30例,并将其接受相应治疗方案干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腹股沟疝患者经治疗的手术时间为(32.36±10.63)min,住院时间为(5.66±6.97)d,少于传统修复组,其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传统修复组,P<0.05.结论: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此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刘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规范医院信息系统投产流程,避免投产失败或投产后出现影响用户使用的问题,并做到投产过程有案可查.方法:根据信息系统变更内容及系统所属的系统分类确定该次变更应使用的流程,并检查流程中各阶段的产出物是否符合流程规范的要求.结果:在投产过程中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检查.结论:提高了信息系统投产成功率及用户满意度.
作者:刘洁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后康复效果.方法:将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吸氧2h,6h翻身,且勤翻身、早下床,促进胃肠蠕动,给予精神支持,拔除尿管后嘱患者适量饮水,尽早排尿.治疗组:经上述处理,另外给予神经肌肉治疗仪实施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对照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平均排气时间、肩胛及膈肌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后应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进行康复治疗,减轻疼痛,促进肠蠕动,效果显著.
作者:刘侠;金凤斌;刘桃;何英慧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评价无抽搐电休克与帕罗西汀联合应用方案治疗伴自杀倾向的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于2014年10月~2016年5月本院接收的66例伴自杀倾向的抑郁障碍患者,根据掷骰子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4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帕罗西汀治疗,实验组在此用药基础上应用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治疗.对比与分析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与帕罗西汀联合应用对治疗伴自杀倾向的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有助于降低患者抑郁评分,安全性高.
作者:徐中利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对胰岛素泵治疗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平均每组3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法,研究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之后,在空腹血糖达标率和餐后2h血糖达标率方面,对照组是51.28%和61.53%,研究组是97.17%和92.31%,研究组要比对照组高出许多;在住院时间和胰岛素用量方面,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项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将胰岛素泵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之中,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状况,同时也能改善患者病情,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刘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临床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呼吸科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单双号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无创呼吸机进行干预,并对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干预的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临床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可避免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出现的并发症,保留气道的防御功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无创呼吸机又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方便的特点.
作者:彭青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SimMan3G综合系统在高职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法:以本校2015及2016级护理高职246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级125人作为观察组;2015级121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观察组在本校临床教学实验中心使用虚拟仿真技术软件SimMan 3G综合系统教学,一年后对两组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创造性能力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考核比较,观察组患者各项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情境化急救训练SimMan 3G综合系统充分调动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急救护理学的兴趣,提升其综合素质,从而培养护生成为基础牢、知识新、能力强、素质高的实用型高级护理人才.
作者:吴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究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对帕金森病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入选2016年9月~2017年11月间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PD组)和门诊体检健康者(NC组)分别30例,对所有PD组患者及NC组正常者给予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诊断,对两组给予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UPDRS)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观察rsfMRI影像学特征,计算ReHo值.结果:PD组UPDRS评分显著高于N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MOCA各个维度评分均较NC组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D组患者存在REHO值明显增加和减低的脑区,其ReHo值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能够对帕金森病给予早期诊断,帮助了解患者病情情况及认知功能,评估治疗效果,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严婷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