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液净化护理措施

徐水华

关键词:百草枯, 中毒, 血液净化,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液净化护理措施.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50例,于血液净化后进行心理护理、氧疗护理、呼吸道护理、消化道粘膜护理、置管护理、预防感染的护理、病情观察和饮食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救治成功38例,其中29例经CT和胸片复查正常,2例CT显示肺部出现局部纤维化,肺功能正常;12例死于循环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血液净化后的精心护理,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有效手段.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胆囊切除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形成与防治

    本文分析总结了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出血、胆道损伤、黄疸等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张宝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舒利迭与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COPD疗效比较

    COPD病人一般较为重视急性加重期的治疗,而缓解期COPD肺功能仍持续下降,因此改善缓解期Ⅲ-Ⅳ级COPD病人的肺通气功能,有效减少急性发作,阻止或延缓其肺功能的下降,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命的关键.COPD治疗以缓解病情、减轻症状为主,目前一般将支气管扩张剂视为治疗COPD的一线用药,以快速、持久扩张支气管而达改善患者通气的治疗目的.舒利迭和噻托溴铵两种药物均作为支气管扩张的首选药物,可积极用于COPD稳定期的治疗.

    作者:向垣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浅谈传染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措施

    目的:通过对传染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传染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探讨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措施.方法:从传染病房的环境、设施、隔离管理制度、消毒方法等方面对传染病房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传染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并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制定出一套能够有效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措施,以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结果:通过对传染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进行总结分析,我院传染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明显提高.结论:明确传染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监督教育,制定对风险事件的预防措施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保障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王芳;李春琴;郝丽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重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重叠症的临床效果及所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等.方法:将我院88例患有胃食管反流病重叠症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西药吗丁啉片、法莫替丁、碳酸铝镁片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汤药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以8周为1个疗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胃镜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等.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胃镜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十分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食管反流病重叠症的诸多治疗方法中,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效果较好.该方法对胃食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子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福辛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我所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高血压患者54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福辛普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统计两组患者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谷峰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福辛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满意,其谷峰比优于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

    作者:张志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浅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素质的重要性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安全,且与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密切相关,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点科室.随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出台,消毒供应中心逐渐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因此,应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以确保工作质量.

    作者:梁彦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医学生学习动机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文在对1300名医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医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现状及其与专业承诺关系,结果显示,医学生学习动机的整体水平在不同背景中并没有显著的个别差异,规范承诺和继续承诺等因素是学习动机的有效预测变量.

    作者:韩小玲;周忠伟;苏汝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选择经阴道分娩方式的可行性,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孕产妇及胎儿的死亡率.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60例瘢痕产妇阴道试产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包括产时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情况、住院时间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随机抽取同期60例非瘢痕产妇子宫阴道试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采用阴道分娩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从而降低分娩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陈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在控制社会因素影响降低剖宫产率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及陪伴分娩等干预措施在控制社会因素影响降低剖宫产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待产的560例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前护理,实验组在常规产前护理基础上加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结果:干预组自然分娩率达75.36%,剖宫产率只有24.64%,对照组剖宫产率高达45.71‰结论:实施有效的产前干预措施,可大幅度地降低社会因素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

    作者:罗乐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用咪唑斯汀治疗湿疹和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及其免疫机制的探讨

    目的:研究咪唑斯汀和西替利嗪对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咪唑斯汀组和西替利嗪组,治疗20天后进行观察,然后比较分析三组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中白介素(IL)-4、IL-5、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分组前,患者的体征和病症无显著差异.而在接受治疗后,对照组和西替利嗪组的疗效明显次于咪唑斯汀组.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清中白介素和干扰素水平明显比健康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与健康人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咪唑斯汀组和西替利嗪组患者的干扰素和血清中白介素水平得到下降.结论:咪唑斯汀治疗血清中白介素的效果优于西替利嗪,且咪唑斯汀治疗湿疹和特应性皮炎安全可靠,疗效更佳.

    作者:冯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CT追踪观察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胰腺癌28例,胰腺炎9例,胰腺囊性肿瘤5例,均进行动脉期、胰腺期、门脉期多层螺旋CT扫描并比较分析其CT表现.采用容积重建技术对胰周血管的受累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胰腺癌、胰腺炎、胰腺囊性肿瘤在多层螺旋多期扫描中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多层螺旋CT能够显示胰腺癌的CT征象,容积重建技术能够显示胰周血管的受累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胰腺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美罗培南致过敏性休克1例

    美罗培南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抗菌谱广,对需氧和厌氧的革兰阴性菌、阳性菌的多数菌株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尤其对多重耐药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属于ICU常用抗生素.美罗培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美罗培南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以腹泻,皮疹,恶心呕吐、注射部位炎症反应血小板减少,肝酶升高,而过敏性休克少见.本例既往无有药物过敏史,曾使用多种抗生素,均未发生过敏反应.此次使用美罗培南后,短时间内出现全身大量皮疹,酱油色小便,血压下降,意识障碍,考虑过敏性休克,经及时抢救,患者脱离了危险.提示临床应加强药物使用期间的监护,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停药,积极抢救,避免贻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徐玫;高建中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医传统疗法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42例

    目的:观察中医传统疗法配合认知行为疗法(CBT)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失眠症患者42例,予以中医传统疗法中药浴足和足部按摩配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积分、中医症状积分疗效.结果:治疗组PSQI量表各项积分和总分均下降,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和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疗效总有效率为88.10%.结论:中医传统疗法配合认知行为疗法(CBT)治疗失眠症疗效优.

    作者:侯丽明;陈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期妊娠药物引产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期妊娠二种药物引产的疗效.方法:将临床中期妊娠100例分为2组,A组: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联合口服米非司酮片(50例);B组: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50例).观察孕妇引产成功率、从用药到腹痛开始时间、从腹痛到胎儿胎盘娩出时间.结果: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联合口服米非司酮片成功率高,引产时间短.结论: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羊膜腔内注射联合口服米非司酮片用于中期引产效果好安全性高.

    作者:黎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合理分娩方式的探讨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合理分娩方式的选择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132例,将其按照分娩指征分成甲组阴道试产组和乙组再次剖宫产组;另选择106例无剖宫产史的正常妊娠孕妇,将其分成丙组阴道试产组和丁组剖宫产组.对比分析各组的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结果:甲组与丙组比较,试产成功率、产程、新生儿窒息以及产后出血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和丁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若是条件允许可,应尽量选择阴道分娩,避免因再次行剖宫产而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提高分娩安全性.

    作者:杨嘉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老年患者的睡眠障碍与基础疾病、心理因素、综合用药、环境、抑郁、焦虑密切相关.住院后因环境改变、心理、疾病及其他多种因素导致老年住院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影响患者病情恢复.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对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肖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间接直接法在桩核蜡型制作中的应用

    核桩冠修复设计应用范围广,但目前国内通常采用直接法在患者口内完成,耗时耗力,效果不理想.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采用间接直接法制作桩核蜡型,先用嵌体蜡制作桩的蜡型,然后再用藻酸盐印模材料制取印模,在模型上制作蜡型,二者合一,效果满意.

    作者:鲁莉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浅谈安全输血的注意事项

    输血是将正常人的血液或血液中的某种成份通过静脉输入的方式输送到患者体内的一种特殊的急救和临床治疗方法.输血的安全、有效不仅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还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输血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血液来源、注射用具、操作方式、患者体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给治疗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必须把好血源质量关,严格掌握各项输血指征,正确实施各种输血操作,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王桂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坚持服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3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格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70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比较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并探究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脊柱骨科在201 0年1月~2012年7月期间收入的140例经CT扫描或MRI确诊为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A组)与保守治疗组(B组)两组,各70例.A组给予椎板切除减压术,B组给予中药内服、外敷及手法推拿等,然后比对两组疗效,以患者病情改善率及半年后复发率为指标.结果:A组完全改善37例,有效改善22例,改善不明显11例,病情改善率84.3%,半年后复发2例,半年后复发率2.9%;B组完全改善27例,有效改善1 7例,改善不明显26例,病情改善率62.9%,半年后复发11例,半年后复发率1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选择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张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求医问药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