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冰玲;杨小梅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畸形(AV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对40例脑动静脉患者进行血管CT成像检查,然后对所的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等图像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下显示,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大小不等的畸形血管巢及引流动脉和供血动脉畸形,影像效果比较显著.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实现无创显示脑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和畸形血管巢,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术后随访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李新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掌握社区妇女妇科疾病的发病情况,开展有效的防治.方法:对辖区内2012年妇女病普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2年度妇女病普查率为60.35%.妇科多发病前三位依次是阴道炎患病率29.86%;宫颈炎患病率21.84%;盆腔炎患病率5.94%.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陈旧性会阴裂伤、宫颈癌等发病相对较低.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可见显著差异.结论:周期性开展妇女病普查可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妇女的自我保健能力和生活质量能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于宝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孕期康乐分娩教育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03月到2012年09月收治的30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孕期应用康乐分娩教育进行自然分娩,对照组在孕期给予常规教育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对自然分娩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在产程和体重增加上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孕期康乐分娩教育能够增加孕妇自然分娩的信心,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
作者:贾香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与异位妊娠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我站妇科病普查中收集的83969名女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在发生异位妊娠的女性中,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女性和未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女性在年龄、停经时间、妊娠次数和产次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不同的年龄段中,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女性与未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女性发生异位妊娠的几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放置TCu220型节育器和放置TCu380A型节育器女性发生异位妊娠的几率明显低于放置金属圆环和放置V型节育器女性发生异位妊娠的几率,且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置宫内节育器不但不会增加女性罹患异位妊娠的几率,而且选择合适类型的宫内节育器还可以预防异位妊娠的发生.
作者:王杨敏;杜景霞;赖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检测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2、白细胞介素-6水平,探讨MMP-12和IL-6在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表达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作为实验组,30例正常人的血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两组的血清MMP-12和IL-6水平.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MMP-12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IL-6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IL-6在早期升高,中期达高峰,晚期有所下降,组间两两比较(P<0.05);IL-6在早期升高,中期达高峰,晚期有所下降,组间两两比较(P<0.05).结论:MMP-12和IL-6均参与了骨性关节炎的疾病进程,在血清学联合监测MMP-12和IL-6水平方面,有望成为临床综合诊断和评估的新手段.
作者:王日光;徐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及陪伴分娩等干预措施在控制社会因素影响降低剖宫产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待产的560例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前护理,实验组在常规产前护理基础上加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结果:干预组自然分娩率达75.36%,剖宫产率只有24.64%,对照组剖宫产率高达45.71‰结论:实施有效的产前干预措施,可大幅度地降低社会因素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
作者:罗乐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精细化舒适护理对提高门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对开展便民服务、实行人性化舒适护理、做好护患沟通、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门诊患者就诊过程方便、快捷;排队、候诊时间缩短,门诊整体护理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调查从2012年上半年的93.2%上升到下半年的97.6%.结论:精细化舒适护理对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姚琼翡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门诊静脉输液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140例患儿分为70例干预组和70例对照组,分别给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疼痛率、家长满意率.结果:干预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率和家长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且患儿疼痛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小儿门诊静脉输液中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降低了患儿的痛苦,提升了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郭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皮肤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用药依从性的相关性以及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本院就诊的216例皮肤病患者发放用药依从性及心理状态调查问卷,对其用药医嘱及实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采用BMQ(The brief medication questionnaire)作为评估用药依从性水平的标准;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作焦虑抑郁水平调查.采取随机双盲对照法,将调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8例),两组均继续维持原有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心理状态、用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结果:皮肤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与心理状态相关(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肤病患者心理状态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积极的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用药依从性及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赵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医用物理学是物理学与医学相互结合的交叉学科.科学的发展对医学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而STS教育是科学、技术、社会乃至医学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教育.本文详细介绍了医用物理教学中STS教育的特点,即综合性、开放性、人本性、实用性、发展性.
作者:杨姿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改进妇科手术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将我院2010年7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00例病患分为比较组与试验组各100例.比较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试验组患者采取改进后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试验组与对比组相比,住院天数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二者之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改进后的妇科手术护理方法,有利于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问,缓解患者的病症,具有显著性的效果.
作者:钟夏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前,骨科内固定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医疗工作的重要问题,也是搞好医患关系,减少因不良事件引发医患纠纷的关键所在.提升对骨科内固定不良事件的认识,明确操作误区,提高骨科临床操作技巧,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等,都是预防骨科内固定不良事件的重要策略.
作者:李恩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方式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应用舒适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兰春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本文在《浅谈阴阳系统论(上)——中医理论之认识论》(以下简称《认识论》)[1]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系统论的一般分析方法.方法:由系统相似性现象追朔到系统的数学本质,从而揭示出任意系统数学描述的同一性;再从阴阳消长态势的数学意义出发,寻找有别于经典动力学之状态变量微分方程法的系统分析方法.结果:找到了一种表达阴阳消长态势的变量:象变量.由此提出了“象变描述法”.结论:“象变描述法”基于系统运动状态之“性质差异”而非“数量差异”,可以准确描述系统整体运动状态的性质,可以作为一种任意系统的一般分析方法,也是中医生理病理学及诊断学的基本思维方法.
作者:金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门诊老年患者口服用药情况,提高老年患者的口服用药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心血管专科门诊复诊的老年患者138例,通过电脑记录查询既往处方中口服药物的剂型,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口服用药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日常服药方式.结果:受访者中,7例(5.1%)有研碎药片服用的习惯;14例(10.1%)有分割药片服用的行为.整体被破坏的药物中含有控缓释制剂,严重影响药物的安全性.结论:对门诊老年患者及照顾者实施正确的服药知识指导,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霍莲枝;陈宙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随着科技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服务模式也由以往“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化护理模式.本文主要分析妇科患者的术前心理,针对其症状提出相关护理措施,从而提高妇科手术的成功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唐旭华;姜春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手术患者整体护理中融入人性化护理理念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到2012年8月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整体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融入人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手术护理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在常规整体护理中融入人性化护理,不仅可以缩短其治疗时间,而且能够提高其舒适度和满意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黄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锁定钢板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46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对所有进行锁定钢板治疗的患者进行10-17个月的随访,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肱骨头坏死,42例患者X线片表明在术后5-12个月骨折愈合,平均所需时间为7个月,内固定未出现断裂及松动的现象,无肩关节脱位现象.通过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其中26例为优,12例为良,4例为可以,4例为差,优良率达到了82.6%.结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运用锁定钢板能够有效将其固定,促进其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有效改善关节功能,是临床上实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瑞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发生的原因,促进LC更加安全、广泛的开展.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导致胆管损伤的病例资料.结果 本院同期LC总量3344例,发生13例(0.39%).其中,胆总管损伤8例(61.5%),肝总管损伤3例(23.1%),右肝管损伤2例(15.4%).本组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胆道的解剖变异、病理因素以及术者的临床经验和操作技能与胆道损伤密不可分.
作者:张超;赵经川;李昭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马凡氏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马凡氏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马凡氏综合征主要累及骨骼、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等.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及有关的辅助检查,是对马凡氏综合征作出诊断和治疗的前提.
作者:刘衍海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