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干预PPARs及其通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杨凯伦;徐一兰;殷佳;周好波;高杉;于春泉

关键词:PPARs, 冠心病, 中医药
摘要: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作为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属于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控制细胞内多种代谢过程,具有广泛的生理和病理学功能.PPARs具有调节与脂代谢和葡萄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功能,可直接下调促炎基因转录或间接影响脂代谢的转录效应来调控炎症反应.PPARs具有多效性,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形成过程,例如肥胖、糖尿病、冠心病以及某些肿瘤疾病,因此是多种疾病的重要治疗靶点.文章就PPARs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关系以及中药的干预作用作一概述.
天津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炙甘草汤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及探讨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辨证多属阴血不足、气阳无力,临床运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多获良效.对炙甘草汤方解药效、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探讨了中医药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良好疗效与潜在优势.

    作者:毕颖斐;毛静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泰式按摩治疗腰肌劳损的初步探讨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腰肌劳损的患者明显增多,已成为中国和泰国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按摩手法是缓解和治疗腰肌劳损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总结了泰式按摩治疗腰肌劳损的规律和特色,以期为今后泰式按摩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也为其更好地走向世界创造条件.

    作者:Sutasinee Sayawadee;王卫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灯盏乙素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介质分泌的影响

    [目的]研究灯盏乙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用噻唑蓝(MTF)法检测灯盏乙素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用Griess法检测灯盏乙素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一氧化氮(N0)生成的影响;用荧光素酶报告质粒法检测灯盏乙素对LPS诱导的核转录因子(NF-kB)转录活性的影响;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灯盏乙素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F-KB靶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0.01~10 μmo]/L的灯盏乙素处理24 h后对RAW264.7活力无显著影响;1、10 μmol/L的灯盏乙素可以显著抑制LPS诱导的NO的生成及NF-kB转录活性;灯盏乙素可以不同程度的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F-kB靶基因TN F-α 、IL-1β、IL-6mRNA的上调作用.[结论]灯盏乙素可能通过抑制NF-KB的活化及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一定的抗炎作用.

    作者:魏静;陈景瑞;苗琳;王亚东;樊官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祁菊秸秆中奎宁酸酯类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目的]对祁菊非药用部位秸秆7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提高现有药用植物资源的再生能力和内在质量奠定化学基础.[方法]利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祁菊非药用部位秸秆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奎宁酸酯类单体化合物,分别为3-O-咖啡酰基奎宁酸(1),绿原酸甲酯(2),4-O-咖啡酰基奎宁酸(3),1,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1,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5),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6),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7),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8).[结论]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3、5、6、8为首次从秸秆中分离得到.

    作者:瞿璐;史文中;张静慧;陈开炎;王涛;张袆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为脑卒中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查阅近10年来临床研究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综述.表明中医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具有疗法多样性,包括传统针刺法、特殊针法、艾灸、康复训练、传统推拿手法等;且操作方法简便,无不良反应.不难看出在中医疗法的领域上着实具有一定的疗效,得到了相应的肯定.依据临床相关研究,为今后的研究发展上提出了问题并指明了方向.

    作者:白玮婧;张春红;孟丽娜;王珍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妇痛宁对子宫内膜异位症COX2-PGE2作用途径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化瘀散结中药妇痛宁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病灶中环氧化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作用途径中相关分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探讨妇痛宁对EMs中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方面的影响.[方法]收集EMs患者的异位病灶组织,原代消化培养子宫内膜细胞,将25×106/mL浓度混合培养的异位子宫内膜细胞注射到裸鼠腹部皮下,成功建立模型后,将成模裸鼠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予无菌生理盐水、低剂量中药、中剂量中药、高剂量中药和孕三烯酮灌胃,3周后处死裸鼠,取病灶,测量病灶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病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病灶中COX2、PGE2、VEGF、Snail和E-cadherin 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病灶中Snail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中剂量及高剂量妇痛宁治疗组裸鼠异位病灶体积减小、VEGF表达及MVD均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治疗组裸鼠异位病灶中COX2、PGE2、VEGF、Snail mRNA表达降低,E-cadherin mRNA表达升高,且Snail蛋白表达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痛宁可影响COX2-PGE2作用途径中与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相关分子的表达,通过抑制异位病灶的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能力而抑制病灶的生长.

    作者:苏晓华;宋殿荣;张崴;郭洁;王雅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张伯礼教授临床用对(队)药经验谈

    张伯礼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药物的配伍使用具有独到见解.主要介绍张伯礼教授临床用药心得,突出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药(两味中药固定的组合配伍)与队药(两味以上中药固定的组合配伍)的使用,同时论述相关病理病机,如对采用队药与对药治疗湿邪为病、痰瘀互结等病证的见解.张教授将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采用特定几昧中药,或相须、或相使,优势互补,终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

    作者:郑文科;柴山周乃;江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柴胡疏肝散为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柴胡疏肝散为主治疗反流性胃食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枪索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纳入柴胡疏肝散为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或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6月,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柴胡疏肝散为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在临床总有效率[OR=5.05,95%CI(4.04,6.32)]、胃镜下有效率[OR=3.67,95%CI(2.60,5.19)]及复发率[0R=0.50,95%CI(0.37,0.67)]方面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研究文献表明柴胡疏肝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在总有效率、内镜下有效率、复发率方面优于对照组.

    作者:郑敏;唐艳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肝肺同治祛风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模型大鼠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肝肺同治祛风法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大鼠模型的疗效.[方法]将72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激素吸入组、清肺祛风组、清肝熄风组、肝肺同治组,制备咳嗽变异性哮喘肝郁肺虚病证结合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肺支气管病理组织形态、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测定血清IgE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CVA大鼠支气管管腔狭窄,黏膜增厚,支气管壁及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BALF涂片EOS计数显著升高,血清中IgE的含量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激素治疗组及各中药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激素治疗组及肝肺同治组指标改善为显著.[结论]肝肺同治法可改善肝郁肺虚的中医证候,降低CVA模型大鼠慢性气道炎症反应,调整免疫异常.

    作者:王文丽;李冬梅;施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张洪义教授辨证运用活血化瘀药经验

    介绍张洪义教授运用活血化瘀药的经验.张教授在积累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将活血化瘀药按其效力归纳为几组药对,临证时根据患者气滞血瘀的程度、部位、性质等不同进行辨证加减,在治疗中获得良好效果.张教授临床常用卷柏、泽兰;川芎、赤芍;醋延胡索、炒五灵脂;桃仁、红花;京三棱、蓬莪术;水蛭、虻虫等几组活血药对.张教授对活血化瘀药物的灵活运用充分体现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色,在临床实践中可资借鉴和参考.

    作者:张磊;师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药浸洗结合AM1000A神经功能重建系统对160例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浸洗结合AM1000A神经功能重建系统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中药浸洗结合AM1000A神经功能重建系统治疗.以Fugl-Meyer、Barthel、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量表为评价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 [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均获得--定疗效,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中药浸洗结合AM1000A神经功能重建系统的综合方案,治疗脑卒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郭玉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消痞方对化疗后痞满证大鼠胃排空率及胃肌层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消痞方对化疗后痞满证大鼠胃排空率及Cajal间质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探讨化疗所致痞满证机制.[方法]以Wistar大鼠(60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消痞方高剂量组、消痞方中剂量组、消痞方低剂量组,每组10只大鼠.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采用尾静脉注射化疗药物建立大鼠脾虚证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消痞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浓度100%、150%、200%的煎剂灌胃,西药组给予西沙必利灌胃,共给药7d.观察各组大鼠日进食量改变,检测胃排空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胃起搏区Cajal间质细胞(ICC)的形态特征和数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日进食量及胃排空率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ICC数量减少,结构破坏,细胞器减少,与神经末梢及平滑肌细胞之间连接破坏.消痞方高剂量组大鼠进食量及胃排空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C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新生增多.西药组大鼠进食量及胃排空也可见增加,但部分ICC结构仍可见破坏.消痞方低剂量及中剂量组较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C结构的影响可能是消痞方治疗化疗后痞满证的机制之一.

    作者:黄敏娜;贾英杰;孙一予;陈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医药干预PPARs及其通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作为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属于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控制细胞内多种代谢过程,具有广泛的生理和病理学功能.PPARs具有调节与脂代谢和葡萄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功能,可直接下调促炎基因转录或间接影响脂代谢的转录效应来调控炎症反应.PPARs具有多效性,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形成过程,例如肥胖、糖尿病、冠心病以及某些肿瘤疾病,因此是多种疾病的重要治疗靶点.文章就PPARs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关系以及中药的干预作用作一概述.

    作者:杨凯伦;徐一兰;殷佳;周好波;高杉;于春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蕲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从临床角度来探讨蕲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ACR2009类风湿关节炎新诊断标准患者60例,随机分为来氟米特组30例,蕲蛇组30例,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分别详细检查记录风湿活动指标、免疫指标、凝血指标、症状指标,及DAS28评分,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蕲蛇组无论是类风湿活动指标、免疫指标、临床症状指标、凝血指标及DAS28评分在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在凝血指标、症状指标改善方面蕲蛇组还明显优于来氟米特组.[结论]蕲蛇是从免疫调节、抗凝活血方面来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

    作者:刘滨;刘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大学生“上火”症状特点的关联规则分析

    [目的]分析“上火”的症状特点,为探讨“上火”发生机制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上火”的相关症状.通过关联规则挖掘“上火”症状特点[结果]核心的单一“上火”症状为口干渴(11.7%)、眼干涩(10.1%)、咽干(8.7%)、口腔溃疡(8.5%)、面部丘疱疹(8.3%)核心的两症状组合为“咽干+口干渴”,占26.9%核心的三症状组合为“眼干涩+咽干+口干渴”,占与14.6%[结论]大学生发生“上火”时,往往伴随着多个症状的同时发生,且存存核心症状群.

    作者:翟静波;王晓辉;曹红波;王辉;刘春香;刘智;商洪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丹参多酚酸盐对过氧化氢所致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Salvianolate)对过氧化氢(H202)所致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于无菌环境下分离并培养乳鼠心肌细胞72 h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H2O2组、丹参多酚酸盐(50、100和200 mg/L)+H2O2组,每组设8个复孔;给药干预24 h后,检测培养液中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ILDH)含量,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通过流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检测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AKT mRNA和bcl-2 mRNA 、Bax mRNA表达并计算bcl-2/Bax表达比值,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核转录因子-kB(NF-kB)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测定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H202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盐(100、200 mg/L)+H2O2组培养液中AST、CPK、LDH含量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细胞中细胞中AKT mRNA 、bcl-2 mRNA表达显著上调,Bax mRNA表达显著下调,bcl-2/Bax表达比值显著升高,caspase-3、NF-kB表达显著下调,SOD 、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含量显著降低,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对H2O2所致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李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天津中医药杂志

天津中医药杂志

主管:天津市卫生局

主办:天津市中医药大学,天津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