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笑笑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胰岛素泵(CSII)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血糖控制的效果和低血糖的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缩短患者血糖达标所用的时间、降低患者发生胰岛素副反应的几率,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的胰岛素使用方式.
作者:张志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羟氯喹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甲氨蝶呤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沉 (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淑银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治疗方法和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诊治的59例脑卒中后继发性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9例患者经治疗后完全控制癫痫50例(84.7%),9例(15.3%)患者因自主停药或药量减少后出现癫痫复发.结论:对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进行药物控制效果显著,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于明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内外合治法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方法,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内外合治法.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85.4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内外合治法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优于单用西医基础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黎生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用针刺、艾灸法结合治疗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例呃逆患者联合进行针刺、艾灸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该患者在接受2个疗程的针刺、艾灸治疗后病情痊愈.结论:用针刺、艾灸法联合治疗呃逆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月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26例急诊骨创伤患者发生漏诊的原因,为医务工作者诊治骨创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8例急诊骨创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中发生漏诊的26例患者的就诊情况、临床资料、病情发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造成漏诊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导致本组急诊骨创伤患者漏诊的原因为:因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及业务知识不足而导致漏诊的有10例,占38.46%;因患者自身原因或因利益关系隐瞒损伤史而导致漏诊的有6例,占23.08%;因患者存在其他损伤而掩盖症状导致漏诊的有4例,占15.38%;因早期症状不明确而导致漏诊的有6例,占23.08%.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医疗设施、诊疗手段、医务人员的工作经验水平及患者自身原因等因素均可导致骨创伤漏诊,造成不良后果.因此,临床医生应增强责任心,加强医患沟通和业务学习,以减少骨创伤漏诊的发生.
作者:刘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会阴护理在产科病房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护理操作,它既可以保持患者会阴部位的清洁,预防各种感染,又能更加清晰地观察患者切口、插管以及流血情况,对产妇的身心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产科通过树立人文关怀理念,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创造温馨的环境,满足产妇要求、细致周到的服务,实施人性化的操作、宣传科学知识,加强健康教育四个方面的人性化护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黄春玲;周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赖诺普利和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赖诺普利及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的血压下降情况,并评价其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压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显效27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1.1%,两者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诺普利与左旋氨氯地平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的疗效相当.
作者:曹佳桃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对重症支气管哮喘发作合并呼吸骤停患者进行抢救的有效措施.方法:为我院收治的一例重症支气管哮喘发作并呼吸骤停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并进行用药治疗和长时间的积极抢救.结果:该患者经过12个小时的积极抢救后,意识恢复,呼吸和生命体征平稳,成功脱机.为该患者使用气囊、面罩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其哮喘病情得到缓解,在2个小时后拔出气管插管.此后经3天的常规治疗,该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发现其合并呼吸骤停应积极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为其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进行个体化治疗.
作者:夏云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术前排尿训练在促进妇科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患者排尿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妇科术后留置硬膜外镇痛泵的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标准排尿训练,对照组患者行普通排尿训练.进行术前术后医嘱;对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的排尿等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拔除尿管后排尿时间、B超下残余尿量都优于对照组,术后排尿状况无异常.结论:术前排尿训练对促进PCEA患者排尿功能康复有明显效果,能提高妇科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广泛推广.
作者:朱书洪;谭萍;龙正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5月收治的40例需进行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20例.对照组患者仅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尿激酶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再梗死发生率和再灌注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再梗死发生率和再灌注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单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的治疗心肌梗死的方法.
作者:韦定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甘露醇在临床运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012年期间临床治疗中出现的40例甘露醇使用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临床使用甘露醇的时间为1-11d,平均为5.5d,静脉注射和口服分别为37例和3例,出现不良反应类型为急性肾功能损害、肺及心血管系统损害、过敏反应、静脉血管损害、局部组织坏死、中枢系统损害、体液失衡、心律失常,分别有11例、10例、8例、3例、3例、2例、2例、1例.经对症治疗,全部康复出院.结论:甘露醇在临床使用中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医护人员以及药师要加以重视,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置,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加快康复进程.
作者:史光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脑梗塞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2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2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1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护理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护理的效果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护理结束后,在观察组的11例患者中,接受护理后为显效者有7例,接受护理后为有效者有3例,接受护理后为无效者有1例,接受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0.91%.在对照组的11例患者中,接受护理后为显效者有5例,接受护理后为有效者有2例,接受护理后为无效者有4例,接受护理的总有效率为63.63%.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此外,在接受护理期间,观察组患者中没有人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有2人出现了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有效地降低其发生心理障碍、口腔溃疡和褥疮等并发症的几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谭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囊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91.5ml,手术时间77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8.5h,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49.5h,住院时间8.5d,无术后并发症,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应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的显著特点,在基层医院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葛有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适合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0例艾滋病患者,对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及合并症,针对性采取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对症护理、自我防护隔离消毒、健康宣教以及对家属和家庭护理指导等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结果:8例患者能正视自己的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其性伴侣愿意接受HIV抗体筛查,HIV5例阳性.结论:认为科学、优质的护理措施可缓解患者的病痛,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黄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建立静脉输液护理技术分层次准入管理体系的内容和方法.方法:选择现场调查法、文献调研法以及专家咨询法确定静脉护理技术指标,定下静脉护理技术的难度系数.结果:遴选专家积极性系数为92.3%,平均权威系数为0.81.建立的涵盖5类20个项目的静脉输液护理技术指标,其平均难度为5.13.结论: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护理技术准入管理体系,能够提高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作者:史冬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10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0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有80例患者.我们给对照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给联合治疗组患者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的尿激酶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在联合治疗组的8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20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34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20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在对照组的8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8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17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31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2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前,联合治疗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分别为23.9±6.2分和24.2±6.4分.在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分别为9.3±2.7分和16.6±3.4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其中联合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联合治疗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6.3%,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为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而且引起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栾淑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及对策,旨在为制定一套科学的门诊护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合文献资料探讨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并根据我院门诊工作实际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结果:目前,在我院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门诊患者数量多、人群复杂、疾病种类较多、工作人员少、岗位多、工作内容繁琐、诊疗时间短、诊疗环节多、不确定因素多、医护人员流动性较大、门诊护士年龄普遍偏大等特点.结论:细化门诊岗位、优化门诊服务态度和接诊流程、开展门诊优质护理、加强护理工作的管理水平是提高门诊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刘晓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西药房合并在改善药学服务质量中的意义.方法:通过总结历年文献资料及临床工作经验,分析目前药学服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中西药房合并有利于整合医院的药学资源,便于管理,节约人力成本;还可以腾出中药房占用的面积,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同时,患者取药方便,不用中西药房分开排队、两头跑,简化了取药流程,节省了时间,也解决了午间中药取药问题.结论:中西药房合并为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患者取药提供了便利,药学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作者:陈荣庆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农村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在实施对农村常见疾病进行防控干预前,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体检的80名农村居民为对照组,并对对照组成员的饮食习惯依从度、运动习惯依从度、生活习惯依从度进行调查.之后,对对照组成员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并在随访期间记录其发生糖尿病、高血压和过敏性疾病的情况.在实施对农村常见疾病进行防控干预后,随机选取来我院进行体检的80名农村居民为观察组,并对观察组成员进行与对照组成员相同的实验步骤.后,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相关数据.结果:对照组居民的饮食习惯依从度、运动习惯依从度和生活习惯依从度分别为40.00%、35.00%和55.00%,随访期间发生糖尿病、高血压和过敏性疾病的比例为13.75%、16.25%和11.25%.观察组居民的饮食习惯依从度、运动习惯依从度和生活习惯依从度分别为88.75%、85.00%和96.25%,随访期间发生糖尿病、高血压和过敏性疾病的比例为0.00%、2.50%和0.00%.观察组居民的疾病防控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居民,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开展健康宣传教育、积极建立疾病防治体系是帮助农村居民提高疾病防控意识、改善农村常见疾病防控效果的关键所在.
作者:谭步伐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