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香如
目的 观察和分析青少年和成人IgA肾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总结我院68例肾活检病理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按不同年龄分为青少年组和成人组,按Lee分级标准将肾脏病理改变分级,Kat-afuchi半定量积分法判断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及血管的病变程度,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各项指标特点并相互比较.结果 青少年组(A组)患者要以镜下血尿、反复发作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的较少,病理表现以肾小球轻微病变、弥漫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主,小管间质病变相对较轻,Lee分级以Ⅰ-Ⅲ级为主;成人组(B组)以镜下血尿和(或)蛋白尿为主要表现,常伴有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病理表现以弥漫系膜增殖、局灶节段增生、硬化、新月体形成为主,小管间质病变较明显,Lee分级以Ⅲ-Ⅳ级为主,A组肾脏病理总积分、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及血管积分均显著低于B组.结论 IgA肾病在青少年和成人之间存在一些不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其病理和临床表现及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张香如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合并心脏黏液瘤的诊断特点.方法 对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脏黏液瘤以风湿病史为特点常伴有突发晕厥,间歇性特异性心脏瓣膜杂音与栓塞等综合征.且血浆ASO、ESR及粘蛋白在二者并存时常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表现,心电图(EKG)、心脏二维超声(2-DE)及磁共振(MRI)等检查均有助于诊断.结论 根据仔细的病史询问并结合血生化检查及相关物理检查如EKG、2-DE、MRI等有助于提高风心病合并心脏黏液瘤的诊断.
作者:朱正武;殷晓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一、临床资羆`舷2001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7例.其中男16例,年龄39~73岁,平均61.2岁;女1例,年龄83岁.
作者:张曙;吴雪生;陈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一分类的标准引起医疗纠纷原因复杂,致使医疗纠纷种类,由于各国文化、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及社会制度不同,对医疗纠纷分类标准有一定差异.
作者:张大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清学指标HA、PⅢP、LN、Ⅳ-C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42只普通级家兔,建立家兔肝纤维化模型,然后进行肝纤维化血清学检查.同时取肝脏做病理学检查.数据处理应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病理学检查分别获得轻、中、重度组肝纤维化模型,肝纤维化血清学分析结果为HA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血清学检查中,以HA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较高,PⅢP、LN、Ⅳ-C的诊断价值在本试验中未得到证实.
作者:胡晓峰;刘斌;刘功传;刘可夫;吕维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顽固性鼻出血的常见出血部位与治疗效果.方法 106例患者中,93例鼻内镜下微波、双极电凝点灼治疗,13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其中12例DSA后超选择颌内动脉或面动脉明胶海绵栓塞,8例鼻出血停止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结果 后鼻孔外侧、下鼻道、蝶腭动脉孔区、鼻中隔后上部、筛泡附近是鼻出血好发部位,通过使用微波、双极电凝控制出血占87.7%(93/106).结论 鼻内镜下的微波、双极电凝治疗能作为首选,不成功患者选用DSA及动脉栓塞可获得治愈.
作者:谢金;殷世武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病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进行分析.结果 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与手术本身、患者营养状况、内环境状态、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手术术式有关,保守治疗的疗效可靠.结论 术前制定完善的手术计划,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调整好病人的营养状况及内环境,对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较关键.不可盲目再手术.
作者:朱淼;王其玉;夏俊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双髋骨关节病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奂术,对双侧骨病的患者,分Ⅰ期或短期内Ⅱ期手术,术后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估.结果 本组患者均有临床资料,平均随访16个月(6~36个月),无假体松动,脱位及感染发生,其中1例出现假体周围透亮区,1例出现伤口周围肿痛,经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后全愈,1例出现异位骨化,1例出现大腿疼痛,1例出现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积极处理.无肺动脉栓塞发生,系用Harris评分,结合患者有无大腿疼痛及病人满意度三方面测评,手术优良率87.6%.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髋关节疾患中应用广泛,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并合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作者:徐文联;从庆武;李华杰;王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对15例法乐氏四联症(TOF)根治术患者的体外循环(CPB)术中管理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 15例中男10例,女5例,年龄5~28岁,体重16~57kg,11例采用中低温中高流量,4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10例用冷晶体停跳液灌注,5例用4:1冷氧合血停跳液灌注.转流前静脉放血4例,转流中超滤4例.结果 除1例因术后重度低心排综合征加上肺部感染死亡外,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针对TOF的特点,选用合适的体外循环方法,对手术成功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聂军;葛建军;任刚;江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我省首例自然妊娠五胞胎围生期临床特点及早期生长发育指标.方法 回顾分析五胞胎临床资料,总结五胎儿救治经过及早期生长发育随访情况.结果 本组五胞胎2男3女为低体重或极低体重儿,生活能力低下,二婴并发重症肺炎、呼吸衰竭,五婴并发胎粪性便秘、高胆红素血症,住院33天,全部健康成活,跟踪随访6个月,生长发育指标完全正常.结论 加强围生期保健,成立救治小组,制定预案,严格实施<早产儿管理指南>专人全程喂养指导及跟踪随访是本例五胞胎救治成功及生长发育正常的关键.
作者:李晓春;孔少云;桂宝风;何宏勋;王幼明;张爱勤;朱慧芬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ECG)异常变化的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2月~2006年9月住院98例急性脑出血ECG.结果 9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76例出现ECG异常,其中脑深部和出血量较大患者ECG异常较浅部出血和小量出血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出现ECG异常,提示预后差,病死率高.积极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涂修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我院自2005年9月~2006年12月接受国家对晚期血吸虫病救助项目以来,已开展脾切除术113例,其中有5例加做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现介绍如下:
作者:胡珍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高产AmpC酶在肠杆菌属细菌的表达状况以及ESBLs的基因型,了解肠杆菌属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酶提取物三维及抑制试验检测121株肠杆菌属细菌高产AmpC酶和产ESBLs的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产ESBLs菌株的基因型.结果 在121株肠杆菌属细菌中,酶提取物三维及抑制试验共检出产ESBLs菌株29株(24.0%),高产AmpC酶并产ESBLs菌株14株(11.5%),高产AmpC酶并产ESBLs的菌株占总高产AmpC酶菌株的43.8%(14/32).在25株PCR扩增阳性菌株中,TEM型为7株,SHV型10株,CTX-M-1组6株,CTX-M-13组7株,OXA组为阴性,其中有5株同时检测出两种ESBLs基因型.结论 除高产AmpC酶外,产ESBLs也是肠杆菌属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因素之一.肠杆菌属细菌产ESBLs的基因型包括TEM、SHV、CTX-M型,以CTX-M型为主.
作者:周强;王中新;徐元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腹腔镜手术与孕三烯酮联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方法 85例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腹腔镜手术组30例;联合治疗组55例,术后口服孕三烯酮每次2.5mg,每周两次,连续6个月.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结果 随访率为94.1%(80/8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63.9%,单纯手术组有效率43.3%,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服用孕三烯酮的患者转氨酶均正常.结论 腹腔镜术后联合孕三烯酮治疗有利于防治内膜异位囊肿复发,可以作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治疗选择方案.
作者:方翠莲;孙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P物质(SP)与增生性瘢痕瘙痒发生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方法Ⅰ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消化分离肥大细胞,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G蛋白失活剂NEM对人增生性瘢痕、非增生性瘢痕以及皮肤中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RT-PCR法分析SP对刺激性G蛋白(Gs)α亚基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SP均明显增强三种组织中MCs分泌组胺的效应,而NEM对其效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对照组中,Gs α mRNA在上述三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SP作用后,Gs α mRNA在三种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强,增生性瘢痕组与正常皮肤组和非增生性瘢痕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SP通过上调GsαmRNA在肥大细胞中的表达促进组胺的释放,这可能是增生性瘢痕瘙痒发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李平;利天增;祁少海;徐盈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光动力刀治疗晚期腔道肿瘤疗效及围手术期护理以观察其近期疗效.方法 对10例经化疗、放疗或其他疗法无法解除腔道梗阻或不完全梗阻的Ⅳ期肿瘤患者,行内镜下光动力刀治疗同时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 光动力刀治疗及护理干预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腔道梗阻的比率由90%下降到20%%,缓解率达到100%.结论 光动力刀治疗及围手术期护理晚期肿瘤能够有效地解除腔道梗阻,毒副反应轻,耐受性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晚期腔道肿瘤是一种较好的姑息治疗手段.
作者:张咏;孟水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术中显露喉返神经(recurrentl aryngealnerve,RLN)对预防和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95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43例术中常规解剖喉返神经,52例按传统方法对喉返神经行径区进行保护,未解剖喉返神经.结果 解剖喉返神经组神经暂时性损伤1例,无永久性损伤病例,总损伤率为2.3%;未解剖喉返神经组暂时性损伤2例,永久性损伤1例,总损伤率为5.8%(P<0.05).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正确辨认并安全地解剖喉返神经可以预防喉返神经损伤,降低喉返神经的损伤率.
作者:曹玉根;王克俭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动脉造影CT(CTA)、经动脉门脉血管造影CT(CTAP)及碘油CT联合应用对肝占位定性诊断及指导治疗的意义.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2例患者,联合运用CTA、CTAP及碘油CT 3种技术进行检查.并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以及临床意义.结果 经CTA、CTAP及碘油CT检查,明确诊断了8例以往诊断不明者;12例中,指导了4例外科及介入治疗.结论 联合运用CTA、CTAP及碘油CT有助肝占位定性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黄杰;张万高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麻痹性痴呆(GPI)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有助于临床医生熟悉神经梅毒.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1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 麻痹性痴呆早期以认知及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影像上主要为脑萎缩,血及脑脊液TRUST和TPPA阳性,脑脊液常规检查示WBC 20×106/L,蛋白1.0 g/L.经大剂量青霉素治疗2个月后患者症状渐渐消失.结论 本例患者诊治经过提示对痴呆综合征患者进行梅毒检查的必要性.对早期神经梅毒,大剂量青霉素治疗能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王文静;余锋;吴元波;任明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是引起小儿肾积水的常见原因,肾盂离断成形术是治疗UPJO的佳手术方式.术中输尿管内需放置双J管,起到内引流和内支架的双重功效.防止术后漏尿和吻合口狭窄.
作者:张素娟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