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介导下光动力疗法治疗晚期腔道肿瘤的护理探讨

张咏;孟水平

关键词:内镜介导, 光动力学疗法, 晚期腔道肿瘤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光动力刀治疗晚期腔道肿瘤疗效及围手术期护理以观察其近期疗效.方法 对10例经化疗、放疗或其他疗法无法解除腔道梗阻或不完全梗阻的Ⅳ期肿瘤患者,行内镜下光动力刀治疗同时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 光动力刀治疗及护理干预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腔道梗阻的比率由90%下降到20%%,缓解率达到100%.结论 光动力刀治疗及围手术期护理晚期肿瘤能够有效地解除腔道梗阻,毒副反应轻,耐受性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晚期腔道肿瘤是一种较好的姑息治疗手段.
安徽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病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进行分析.结果 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与手术本身、患者营养状况、内环境状态、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手术术式有关,保守治疗的疗效可靠.结论 术前制定完善的手术计划,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调整好病人的营养状况及内环境,对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较关键.不可盲目再手术.

    作者:朱淼;王其玉;夏俊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泰索帝单周和三周方案二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采用化疗药物泰索帝单周和三周方案二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比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泰索帝75 mg/m2IVD,,每3周重复.B组:泰索帝30 mg/m2IVD.,D8,D15,每4周重复.化疗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A组有效率(RR)23.1%,B组有效率(RR)16.3%,两组有效率评价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毒副反应明显高于B组,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下降(P<0.005)及粒细胞减少性发热(P<0.01).结论 使用泰索帝每周方案作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化疗方案,与标准的三周方案相比,毒副反应降低,而临床疗效没有下降.

    作者:包迎红;李骏白;潘峰;周成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比较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和传统手术方法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及长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将1999~2003年采用TME技术的直肠癌患者43例与1994~1998年行传统切除方法的41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病理参数.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TME组2年局部复发率为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2%.在TME技术、肿瘤的Dukes分期、患者的年龄、肿瘤距肛门的距离等因素中,TME、肿瘤的Dukes分期是独立的影响局部复发的指标.结论 对于距离肛门12 cm范围内的直肠癌,采用TME技术能有效地降低局部复发率.

    作者:涂苍慨;陈本鑫;廖祥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1例

    女性患者,37岁,于1992年5月结婚,婚后4年不育,月经不规则,一般3-4个月1次.1995年发现面部发胖,1996年始出现溢乳,乳汁为乳白色;1996年4月求治于当地医院妇科,查泌乳素180 ng/ml,予溴隐亭2.5 mg早晚服用,服药2个月后复查泌乳素降至40 ng/ml,乳汁分泌明显减少,月经正常.

    作者:邓大同;王佑民;吴礼明;刘树琴;王长江;杨明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55例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腹腔镜手术与孕三烯酮联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方法 85例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腹腔镜手术组30例;联合治疗组55例,术后口服孕三烯酮每次2.5mg,每周两次,连续6个月.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结果 随访率为94.1%(80/8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63.9%,单纯手术组有效率43.3%,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服用孕三烯酮的患者转氨酶均正常.结论 腹腔镜术后联合孕三烯酮治疗有利于防治内膜异位囊肿复发,可以作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治疗选择方案.

    作者:方翠莲;孙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颅内肿瘤352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我科1990年7月以来开展颅内肿瘤的手术疗效.方法 以我科应用头颅核磁共振成像术(MR)与开展显微神经外科经技术前后所有颅内肿瘤手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比较.结果 头颅MR应用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开展后我科颅内肿瘤的手术例数明显增加,死亡率显著下降.结论 头颅MR的应用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开展使我科颅内肿瘤的手术疗效明显上升.

    作者:查正江;吴霞;方晖;陈新生;李志宏;施正生;毛以成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P物质对人增生性瘢痕肥大细胞中刺激性G蛋白α亚基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P物质(SP)与增生性瘢痕瘙痒发生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方法Ⅰ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消化分离肥大细胞,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G蛋白失活剂NEM对人增生性瘢痕、非增生性瘢痕以及皮肤中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RT-PCR法分析SP对刺激性G蛋白(Gs)α亚基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SP均明显增强三种组织中MCs分泌组胺的效应,而NEM对其效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对照组中,Gs α mRNA在上述三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SP作用后,Gs α mRNA在三种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强,增生性瘢痕组与正常皮肤组和非增生性瘢痕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SP通过上调GsαmRNA在肥大细胞中的表达促进组胺的释放,这可能是增生性瘢痕瘙痒发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李平;利天增;祁少海;徐盈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2008年第一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安徽省)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肠杆菌属细菌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表达状况研究

    目的 研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高产AmpC酶在肠杆菌属细菌的表达状况以及ESBLs的基因型,了解肠杆菌属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酶提取物三维及抑制试验检测121株肠杆菌属细菌高产AmpC酶和产ESBLs的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产ESBLs菌株的基因型.结果 在121株肠杆菌属细菌中,酶提取物三维及抑制试验共检出产ESBLs菌株29株(24.0%),高产AmpC酶并产ESBLs菌株14株(11.5%),高产AmpC酶并产ESBLs的菌株占总高产AmpC酶菌株的43.8%(14/32).在25株PCR扩增阳性菌株中,TEM型为7株,SHV型10株,CTX-M-1组6株,CTX-M-13组7株,OXA组为阴性,其中有5株同时检测出两种ESBLs基因型.结论 除高产AmpC酶外,产ESBLs也是肠杆菌属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因素之一.肠杆菌属细菌产ESBLs的基因型包括TEM、SHV、CTX-M型,以CTX-M型为主.

    作者:周强;王中新;徐元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内皮素、一氧化氮昼夜变化特点及与动脉血气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观察其昼夜变化及动脉血气的变化.方法 检测75例COPD患者血中清晨IAM、6AM的ET-1和NO水平,并结合临床分级另抽取6AM动脉血检测血气,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Ⅱ、Ⅲ级COPD患者ET-1水平明显高于Ⅰ级COPD患者和正常人(P<0.05),而NO水平明显降低.COPD患者血中ET-1分别与PaO2SaO2、pH呈负相关(P<0.05),而与PaCO,呈正相关(P<0.05);NO分别与pH、PaO2呈正相关(P<0.05).且随着COPD病情进展Ⅰ级~Ⅲ级,ET-1、PaCO2逐渐增高,而NO、PaO2、SaO2逐渐降低.结论 ET-1和NO是参与COPD急性期发病过程的重要因素.

    作者:钱朝霞;高忠和;胡恩赑;秦永明;胡亚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单纯输尿管结核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单纯输尿管结核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2年~2006年收治的5例单纯性输尿管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术前获确诊.1例术后病理确诊.其中4例经手术治疗后患肾功能均得到保存,1例采用双输尿管内置双J管结合抗痨治疗,目前患者双肾功能正常,仍在随访之中.结论 输尿管结核起病隐匿,易漏诊、误诊.尿常规异常和24 h尿沉渣找抗酸杆菌是诊断的主要线索,保留肾脏的输尿管狭窄段切除疗效确切,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作者:龚强;琚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采血量不足对全血细胞计数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真空定量采血管采血量不足时对全血细胞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 在2 ml真空定量采血管中分别采血0.5、1.0、1.5和2.0 ml全血,然后分别在血液分析仪上检测,观测负压去除前后其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V)和血小板计数(PLT)结果,比较去除负压前后的检测结果以及去除负压后的各组之间的结果.结果 与去除负压后的结果相比,0.5 ml和1.0 ml的负压管其WBC、RBC、HGB和PLT的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去除负压后0.5 ml管与2.0 ml管的MCV和PLT结果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真空定量采血管采血量不足时,负压和抗凝剂的浓度对全血细胞计数结果均有影响,采血时应足够重视.

    作者:章小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15例法乐四联症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目的 对15例法乐氏四联症(TOF)根治术患者的体外循环(CPB)术中管理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 15例中男10例,女5例,年龄5~28岁,体重16~57kg,11例采用中低温中高流量,4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10例用冷晶体停跳液灌注,5例用4:1冷氧合血停跳液灌注.转流前静脉放血4例,转流中超滤4例.结果 除1例因术后重度低心排综合征加上肺部感染死亡外,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针对TOF的特点,选用合适的体外循环方法,对手术成功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聂军;葛建军;任刚;江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IgA肾病68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目的 观察和分析青少年和成人IgA肾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总结我院68例肾活检病理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按不同年龄分为青少年组和成人组,按Lee分级标准将肾脏病理改变分级,Kat-afuchi半定量积分法判断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及血管的病变程度,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各项指标特点并相互比较.结果 青少年组(A组)患者要以镜下血尿、反复发作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的较少,病理表现以肾小球轻微病变、弥漫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主,小管间质病变相对较轻,Lee分级以Ⅰ-Ⅲ级为主;成人组(B组)以镜下血尿和(或)蛋白尿为主要表现,常伴有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病理表现以弥漫系膜增殖、局灶节段增生、硬化、新月体形成为主,小管间质病变较明显,Lee分级以Ⅲ-Ⅳ级为主,A组肾脏病理总积分、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及血管积分均显著低于B组.结论 IgA肾病在青少年和成人之间存在一些不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其病理和临床表现及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张香如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DA联合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DA3+7(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联合CAC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阿柔吡星+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经DA方案治疗结束后96小时,再给予CAG方案治疗;并检测血象、血生化指标、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 15例AML患者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2例,未缓解(NR)2例.CR率73%,总有效率(CR+PR)86%.结论 DA联合CAG方案治疗AML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汪福康;胡琛亮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可达龙预防心脏术后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可达龙在预防心脏术后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心脏外科术后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预防性用药组(可达龙组)和非预防性用药组(对照组),可达龙组病人自手术后当日按10 mg/(kg.d)剂量24小时持续泵入可达龙作为预防用药.对照组在没发生心律失常之前不给药.观察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律失常持续的时间,ICU逗留时间和出现心律失常后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 可达龙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持续时间,低血压的发生率及ICU逗留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5).结论 可达龙对心脏术后的快速心律失常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耿玉六;张保友;李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71例单一白细胞减少患者骨髓检查分析

    目的 了解单纯白细胞减少患者骨髓像情况.方法 对2000年1月~2007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71例单一白细胞减少患者进行骨髓像分析.结果 71例单纯白细胞减少患者,骨髓镜检无特殊改变9例(12.7%),有异常改变62例(87.3%).其中造血功能低下20例(28.2%),感染性骨髓像19例(26.8%),粒系成熟障碍17例(23.9%),粒细胞减少症3例(4.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粒细胞增多1例(1.4%),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2.8%).结论 单一白细胞减少患者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恶性血液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应引起重视.对于不明原因白细胞减少患者宜早行骨髓穿刺,明确病因.

    作者:李伶俐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家兔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以及血清学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清学指标HA、PⅢP、LN、Ⅳ-C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42只普通级家兔,建立家兔肝纤维化模型,然后进行肝纤维化血清学检查.同时取肝脏做病理学检查.数据处理应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病理学检查分别获得轻、中、重度组肝纤维化模型,肝纤维化血清学分析结果为HA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血清学检查中,以HA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较高,PⅢP、LN、Ⅳ-C的诊断价值在本试验中未得到证实.

    作者:胡晓峰;刘斌;刘功传;刘可夫;吕维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内镜下鼻腔结构重塑治疗鼻源性头痛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内镜下重塑鼻腔解剖异常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对28例鼻源性头痛患者术前行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发现鼻腔一个或多个解剖结构异常,内镜下实施矫正重塑.结果 28例患者手术均纠正了解剖结构异常,鼻腔通气恢复正常,头痛症状消失.结论 内镜下矫正重塑鼻腔解剖结构异常,治疗由其导致的鼻源性头痛,达到良好效果.

    作者:陈国庆;陈全收;杨峰;陈文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肌酶和肌钙蛋白Ⅰ变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电图、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I)三者间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3年1月~2006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且记录资料完整的患者89例.患者入院后仔细询问病史、查体、立即完成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人院时及入院后8小时各采静脉血测定血清CK-MB和CTnI.结果 ACS患者ST段抬高组中CK-MB和CTnl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T段抬高组中CTnI检测阳性率高于CK-MB检测阳性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非ST段抬高组中CTnl检测阳性率高于CK-MB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S患者中ST段抬高者心肌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大于非ST段抬高者,CTnI对于心肌轻微损伤的检测阳性率高于CK-MB.

    作者:孙桂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