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军;葛建军;任刚;江芹
目的 探讨食管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和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镍钛合金(带膜)支架治疗食管狭窄21例,包括6例食管气管瘘.2例贲门失弛缓症.结果 23例病人均一次置入成功.所有支架定位准确,支架置入成功后,患者即可进食,6例食管气管瘘者未再出现呛咳现象.本组病人都有程度不同的胸骨后不适或疼痛,2例支架移位,1例在支架上端因肉芽组织增生引起再梗阻.经止痛和内镜下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结论 食管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狭窄,具有适应症广,近期疗效肯定,安全性高等特点.
作者:梅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贲门癌手术治疗的佳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至2007年55例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及经验.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瘘及狭窄,食道切缘阳性1例,返流性食管炎4例,胃排空障碍2例,术后平均住院12 d,1年生存率78.1%,3年生存率47.3%.结论 经腹贲门癌根治术可避免开胸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恢复快,可提高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
作者:童创;王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宫口开全后针对先露抬头双顶径已达坐骨棘水平,出现异常情况时低中位产钳助产和剖宫产术两种分娩方式的利弊.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底宫口开全后抬头位置相似的孕妇应用上述两种分娩方式的情况及结局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产妇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住院日及住院医疗费用.结果 产钳助产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剖宫产组,产妇产后出血及产褥病率也低于剖宫产组(P<0.05),且住院日、住院医疗费用较剖宫产组明显降低.动态观察6年来产钳助产有下降趋势.结论 低中位产钳助产是解决第二产程难产的重要手段.
作者:翟敬芳;丛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以免去上皮浅层角膜为载体体外培养兔角膜缘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法,观察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含5%胎牛血清的DMEM/F12(1:1)培养液对兔角膜缘上皮细胞进行体外组织块法原代培养,待细胞形成单层后,传代种植于去上皮浅层角膜载体上.每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及生长情况,电镜观察培育细胞的超微结构并采用HE染色和抗增殖细胞核抗原(anti-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生长于去上皮浅层角膜载体上的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原代培养时,48小时后可见组织块边缘有细胞生长游出,10天左右,细胞汇合成单层.传代种植于载体上,细胞24小时贴壁伸展,第5天可见部分区域细胞逐渐融合成片,11天左右细胞形成良好单层.细胞呈卵圆形或多边形,类似角膜上皮细胞;电镜下,可见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细胞间有桥粒连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部分细胞PCNA单克隆抗体呈阳性反应.结论 含5%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适合角膜缘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并能成功地在去上皮角膜浅层载体上培养出类似生理状态下的角膜上皮细胞.
作者:沈培清;廖荣丰;王明丽;朱美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观察其昼夜变化及动脉血气的变化.方法 检测75例COPD患者血中清晨IAM、6AM的ET-1和NO水平,并结合临床分级另抽取6AM动脉血检测血气,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Ⅱ、Ⅲ级COPD患者ET-1水平明显高于Ⅰ级COPD患者和正常人(P<0.05),而NO水平明显降低.COPD患者血中ET-1分别与PaO2SaO2、pH呈负相关(P<0.05),而与PaCO,呈正相关(P<0.05);NO分别与pH、PaO2呈正相关(P<0.05).且随着COPD病情进展Ⅰ级~Ⅲ级,ET-1、PaCO2逐渐增高,而NO、PaO2、SaO2逐渐降低.结论 ET-1和NO是参与COPD急性期发病过程的重要因素.
作者:钱朝霞;高忠和;胡恩赑;秦永明;胡亚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肺癌结节与结核球、炎性假瘤的螺旋CT对比增强表现特点与诊断价值.方法 16例肺结节均行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20 s开始,再于1 min、2 min、3 min及4分钟各扫描1次,测得多期CT值,绘制出时间-CT增加值曲线.结果 肺癌结节增强峰值出现较晚呈慢升慢降型,炎性假瘤增强峰值出现早,增强更显著呈快升慢降型或快升快降型,结核球无增强峰值类似直线型.结论 分析时间-CT增加值曲线,可以基本做出结核球的诊断,肺癌结节与炎性假瘤的时间-CT增加值曲线有交叉,需详细分析其增强峰值m现的时间、大小、延迟后所持续的时间,再结合平扫结节的CT征象,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黄继成;毛峰;张传军;汪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双髋骨关节病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奂术,对双侧骨病的患者,分Ⅰ期或短期内Ⅱ期手术,术后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估.结果 本组患者均有临床资料,平均随访16个月(6~36个月),无假体松动,脱位及感染发生,其中1例出现假体周围透亮区,1例出现伤口周围肿痛,经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后全愈,1例出现异位骨化,1例出现大腿疼痛,1例出现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积极处理.无肺动脉栓塞发生,系用Harris评分,结合患者有无大腿疼痛及病人满意度三方面测评,手术优良率87.6%.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髋关节疾患中应用广泛,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并合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作者:徐文联;从庆武;李华杰;王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1996年11月~2005年12月,霍邱一院外科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1 525例,其中有并发症者21例,现就胆囊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胆囊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魏忠;刘万荣;刘广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我省首例自然妊娠五胞胎围生期临床特点及早期生长发育指标.方法 回顾分析五胞胎临床资料,总结五胎儿救治经过及早期生长发育随访情况.结果 本组五胞胎2男3女为低体重或极低体重儿,生活能力低下,二婴并发重症肺炎、呼吸衰竭,五婴并发胎粪性便秘、高胆红素血症,住院33天,全部健康成活,跟踪随访6个月,生长发育指标完全正常.结论 加强围生期保健,成立救治小组,制定预案,严格实施<早产儿管理指南>专人全程喂养指导及跟踪随访是本例五胞胎救治成功及生长发育正常的关键.
作者:李晓春;孔少云;桂宝风;何宏勋;王幼明;张爱勤;朱慧芬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经验及体会.方法 从2005年5月至2007年1月有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为Ⅲ至Ⅳ期,吉非替尼剂量为25 0 ms/次,口服,每天1次.结果 30例患者均可评价,获得PR 7例(23.3%),sD 12例(40.0%),PD 11例(36.7%),总的疾病控制率63.3%.未出现3至4级的毒性反应.结论 吉非替尼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新型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可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作者:周道平;聂国庆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真空定量采血管采血量不足时对全血细胞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 在2 ml真空定量采血管中分别采血0.5、1.0、1.5和2.0 ml全血,然后分别在血液分析仪上检测,观测负压去除前后其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V)和血小板计数(PLT)结果,比较去除负压前后的检测结果以及去除负压后的各组之间的结果.结果 与去除负压后的结果相比,0.5 ml和1.0 ml的负压管其WBC、RBC、HGB和PLT的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去除负压后0.5 ml管与2.0 ml管的MCV和PLT结果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真空定量采血管采血量不足时,负压和抗凝剂的浓度对全血细胞计数结果均有影响,采血时应足够重视.
作者:章小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心电图(ECG)异常变化的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2月~2006年9月住院98例急性脑出血ECG.结果 9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76例出现ECG异常,其中脑深部和出血量较大患者ECG异常较浅部出血和小量出血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出现ECG异常,提示预后差,病死率高.积极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涂修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过多的铜沉积于肝脏、基底神经节、肾脏等处,临床表现为肝脏、脑、肾脏等脏器的损害.WD作为少数几种可治疗的遗传性疾病之一,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晰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腺苷在结核患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74例体检健康小儿及28例结核病患儿血清ADA活性;比较28例结核患儿口服腺苷(DM)治疗5天前、后血ADA活性;观察81例小儿体外淋巴细胞与MTB、ADO共育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培养上清液ADA活性.结果 结核感染者AD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小儿,口服DM治疗5天前、后,两组ADA活性无明显差异.健康小儿及结核病患儿淋巴细胞在ADO、MTB刺激下,其ADA活性轻度减少,但两组间ADA水平无明显差异.T细胞亚群两组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短期内DM对结核患儿血清ADA活性、T细胞亚群无明显影响.
作者:周玲;楼皖玲;潘家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和传统手术方法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及长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将1999~2003年采用TME技术的直肠癌患者43例与1994~1998年行传统切除方法的41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病理参数.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TME组2年局部复发率为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2%.在TME技术、肿瘤的Dukes分期、患者的年龄、肿瘤距肛门的距离等因素中,TME、肿瘤的Dukes分期是独立的影响局部复发的指标.结论 对于距离肛门12 cm范围内的直肠癌,采用TME技术能有效地降低局部复发率.
作者:涂苍慨;陈本鑫;廖祥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单纯输尿管结核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2年~2006年收治的5例单纯性输尿管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术前获确诊.1例术后病理确诊.其中4例经手术治疗后患肾功能均得到保存,1例采用双输尿管内置双J管结合抗痨治疗,目前患者双肾功能正常,仍在随访之中.结论 输尿管结核起病隐匿,易漏诊、误诊.尿常规异常和24 h尿沉渣找抗酸杆菌是诊断的主要线索,保留肾脏的输尿管狭窄段切除疗效确切,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作者:龚强;琚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是引起小儿肾积水的常见原因,肾盂离断成形术是治疗UPJO的佳手术方式.术中输尿管内需放置双J管,起到内引流和内支架的双重功效.防止术后漏尿和吻合口狭窄.
作者:张素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术中显露喉返神经(recurrentl aryngealnerve,RLN)对预防和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95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43例术中常规解剖喉返神经,52例按传统方法对喉返神经行径区进行保护,未解剖喉返神经.结果 解剖喉返神经组神经暂时性损伤1例,无永久性损伤病例,总损伤率为2.3%;未解剖喉返神经组暂时性损伤2例,永久性损伤1例,总损伤率为5.8%(P<0.05).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正确辨认并安全地解剖喉返神经可以预防喉返神经损伤,降低喉返神经的损伤率.
作者:曹玉根;王克俭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HCMV感染Balb/c小鼠对椎间盘退变及病理学改变的模型研究,活体Balb/c小鼠模型导入组织学、基因表达、免疫学的研究,确定人巨细胞病毒注射到腹腔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及不同剂量的对照性研究.方法 (1)随机选取6-8周SPF级Balb/c小鼠84只,建立五个不同感染量HCMV AD169株感染Balbt/c小鼠模型雌雄各6只为感染组(A组),同时设立病毒灭活组(B组)和细胞对照组(C组)雌雄各6只;(2)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IgG、IgM抗体水平,取各组小鼠椎问盘组织进行病毒分离,采用PCR和RT-PCR分别检测HCMV UL83基因和UL54基因转录产物;(3)取各组小鼠椎间盘组织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A组和B组小鼠IgG抗体均为阳性,C组为阴性,小鼠IgM抗体仅A组中2×106PFU/ml和2×105 PFU/ml感染组雌性小鼠为阳性;上述两感染组小鼠病毒分离、PCR及RT-PCR均为阳性,病理学可见椎间盘组织髓核细胞数目减少,排列不均匀,纤维环结构紊乱;雄性小鼠、其余A组、B组和C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HCMV注射后似乎能逐渐诱导椎问盘退变,出现病理学改变;该模型对椎间盘退变的分子水平研究有显著的优势;进一步研究将会阐述HCMV介导椎问盘退变相关的分子学等机制和过程.
作者:汪国宏;吴建贤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