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及时向广大读者介绍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抗感染免疫等在临床、基础及实验检验等方面的最新动向和研究进展,供从事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科研、教学、临床、检验工作者、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从事卫生事业人员参考。
1. 《微生物与感染》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及相关基础与临床工作者根据国内外微生物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和新进展,撰写与人类、动物和植物感染有关的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等方面的述评、论著、综述、讲座等。
2. 《微生物与感染》来稿应具有科学性、新颖性,未在其他杂志上发表。文章应论点明确,设计合理,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图表清晰。
3. 《微生物与感染》来稿请附题名页,具体要求见我刊相关“模板”。
4. 正文中,除作者姓名附汉语拼音外,须用中英文详细列出文章题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文题应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字数以20个汉字以内为准;摘要用第三人称以非结构式撰写,要求其能独立反映文章内容(中文为300~500字,英文以500实词左右为准);关键词需标引3~8个,请尽量使用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
5. 作者姓名、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以后不宜再作更动;通讯作者应对来稿的一切全权负责,其姓名和E-mail应列于同页的左下方。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在各作者姓名右上角编号,同时在各单位名称前加相应编号。
6. 各级标题均左顶格,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一级标题通常为“1”,二、三级标题编号为“1.1”、“1.1.1”……,一般不采用四级标题。标题末不用标点符号。
7. 文中的图(表)、数字用法、计量单位、统计学符号、医学名词、参考文献等著录规范,请参照我刊《稿约》的要求撰写。
8. 科技名词应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缩略语(除众所周知者外)在正文中第1次出现时,应先写出中文名称,然后加括号给出英文全称及缩写。量和单位一律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和单位》。蛋白质名称的英文缩写用正体,基因名称的英文缩写则用斜体。
9. 来稿应有“单位介绍信”,声明无泄密内容、无作者署名纠纷、无一稿两投现象,填写《版权转让协议》,如有“基金项目”支助,请在文中(正文首页左下方通信作者之上)注明。“单位介绍信”、《版权转让协议》和基金证书复印件均须邮寄给编辑部。
10. 请在本刊网站上的“在线投稿系统”中投稿。文稿格式采用Word文档、A4版式、小4号字符、1.5倍行距。表格采用三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数码照片图应为JPEG或TIF格式,精度 ≥ 300 DPI。文中各类图(表)应为原创,或取得原创者书面同意及无版权争议后方可使用。
11. 来稿须付稿件处理费100元/篇;稿件被录用后,将在我刊网站上公布并根据所占版面向作者收取发表费;稿件一经刊出,即按规定付予稿酬,并赠送第1作者和通信作者各1本当期杂志。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麻疹病毒(MV)可操纵宿主因素以促进病毒复制。鞘氨醇激酶(SK)能催化鞘氨醇‐1‐磷酸的形成和调节多种细胞过程,包括宿主防御系统。该研究确定了SK1在MV复制中的作用。过表达SK1增强MV复制。与此相反,抑制SK病毒蛋白表达受损,表达MV受体(SLAM或Nectin‐4)的细胞中感染性病毒生产减少。这种抑制现象在细胞感染了疫苗菌株或野生型或V/C基因缺损的MV后均被观察到。重要的是,抑制SK活性能抑制MV诱导的核因子κB(NF‐κB)活化。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可抑制MV蛋白合成,揭示NF‐κB活化对有效MV复制的重要性。因此,抑制SK能限制MV复制并调节NF‐κB信号通路,提示SK是MV复制的关键细胞因子。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近几年溶瘤病毒的研究有很大进展.病毒的感染和增殖导致癌细胞死亡,并诱发宿主抗肿瘤免疫反应而进一步清除癌细胞.对癌细胞特异性的靶分子或信号通路以及肿瘤微环境的研究,发现了很多溶瘤病毒.本文就溶瘤病毒的原理、历史、种类、安全性、杀伤效率以及疗效等进行综述.
作者:侯剑刚;丁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鉴于巴通体分离培养的困难及血清学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前人已经建立了其他的检测方法,包括多步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法、PCR-RFLP、PCR-序列分析等,但其操作步骤均较繁琐、复杂.本文作者建立了一步PCR法用于与医学相关的巴通体6个种的鉴定.
作者:康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是每年季节性流感的主要病原体,也是全球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毒性病原.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1)是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表达于被感染的细胞中,但不存在于病毒颗粒中.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NS1是IAV的重要毒力因素,通过NS1-RNA之间、NS1-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拮抗宿主抗病毒反应、抑制宿主细胞凋亡、调节宿主及自身基因表达等多方面发挥作用.深入研究NS1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不仅可加深对IAV致病机制的理解,还可为预防和控制IAV的传播甚至暴发奠定理论基础,在新型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瑞寒;朱汝南;钱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极易造成肝脏组织的慢性化改变,随着对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的深入研究,发现核心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调节蛋白,在病毒慢性感染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就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作者:刘念;李凡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基因免疫自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与发展以来,经历了早期基本系统的建立和不同靶抗原基因的广泛应用阶段.从90年代中后期,基因免疫的发展进入以优化系统、改善释放、增强摄取、提高呈递、定向诱导等为特征的后基因免疫时代,取得了十分喜人的进展.
作者:熊思东;徐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有了明显的进展.1998年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注册药物只有标准α干扰素;1998年之后,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相继用于临床;2005年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AGasys)批准上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这些研究的进展,一方面使临床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使临床医生在决定治疗方案时面临困难.
作者:林之莓;谢青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为评估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 )对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的可行性,分别采用多重PCR和荚膜肿胀试验对568株肺炎链球菌进行血清分型,并对分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568株肺炎链球菌中,213株通过荚膜肿胀试验分出16个血清群,主要有血清群19(23.1%,131/568)、6(5.3%,30/568)、23(1.6%,9/568)、14(1.4%,8/568)、9(1.1%,6/568)、15(1.1%,6/568)等,分型率为37.5%(213/568);356株通过多重PCR分出21个血清群,主要有血清群19(27.8%,158/568)、23(8.5%,48/568)、6(7.4%,42/568)、14(4.4%,25/568)、3(4.2%,24/568)、15(3.5%,20/568)等,分型率为62.7%(356/568)。荚膜肿胀试验鉴定出血清群4和18,但多重PCR未能鉴定;多重PCR鉴定出血清群5、12、35、16、17和22,但荚膜肿胀试验未能鉴定。多重PCR与荚膜肿胀试验对19F、19A血清型的鉴定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这2种方法对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结果有差别,多重PCR的分型率高于荚膜肿胀试验。对来源复杂的标本进行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2种方法可相互补充,以提高分型率。
作者:彭拓华;李柏生;曾洪辉;柯碧霞;杨彤;柯昌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微生物与感染杂志 这个刊物免审稿费,版面费正常,效率高
微生物与感染杂志审稿较快,14天左右就发回退修,退修之后10天左右再次退修,我吸取上一篇投稿的教训(退修了两次仍未达到要求,退稿了),仔细按照编辑发来的要求修改,顺便提一下,编辑人很好,修改之后很快录用,9个月之后见刊。
微生物与感染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
文章接收速度还可以,我投稿的时间有些尴尬,恰逢是在放假的时候,耽误了一段时间。微生物与感染杂志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地位,还是不错的。编辑老师也很不错,比较推荐大家投此杂志。
你好,请问微生物与感染杂志字数要求最高包括参考文献是多少字呢?是不加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还是加上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
求助各位学友,还有3天就投稿满一个月了,但是现在目前仍然是初稿待处理,请问这样是不是就没希望了呀。现在想撤稿了,官网也没有撤稿的选项,请问该如何撤稿呢?
审稿速度很快,我是2月10日投的稿件,一个月不到就返回了审稿意见,速度上还是很认可的,编辑老师很认真负责,专家也很专业,给出的意见都很可观,让我受益很多。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
9月中旬在投微生物与感染杂志的稿,10月就通知录用啦,速度杠杠的。需要说的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排版很严格,录用后会有多次排版校对,编排质量很高,编辑工作非常严谨认真,值得赞扬!
感觉还是挺难投的,不过编辑老师挺好的。去年八月份投了一篇文章,修改后录用了,今年投了篇,个人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好,却退稿了,可能这就是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