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RNA分子可参与生物体细胞许多基本的生理活动,继发现核酶、肽核酸和反义RNA等之后,近来有关小干扰RNA及其所致的RNA干扰现象又成为研究热点.小干扰RNA是dsRNA被DICER降解后产生的长19~23核苷酸的小RNA片段,具有5'-磷酸、3'--羟基和2个核苷酸(dTdT或UU)的3'端;而RNA干扰则是由小干扰RNA引起的生物细胞内同源基因的特异性沉默现象,其本质是小干扰RNA与对应的mRNA特异结合,形成降解,从而阻止mRNA的翻译.RNA干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生物体对病毒基因等外源核酸侵入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当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时,病毒RNA可被降解成小干扰RNA,从而在细胞内产生的RNA干扰,通过RNA干扰的作用抑制病毒的增殖.
作者:戚中田;任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在数字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临床迫切要求微生物学专家建立一个高质量的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库,能随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并能将本医院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的数据与其他地区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分享.
作者:倪语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革兰阴性嗜盐性有鞭毛弧菌,具有两种类型不同的鞭毛系统:端鞭毛和侧鞭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本文就端鞭毛基因结构及其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志峰;聂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马红球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近来随着免疫缺陷人群的增多和认识的深入,对该菌感染的报道日益增多.本文就人类马红球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感染途径、致病机制、病理学变化、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作一综述.
作者:胡越凯;卢洪洲;翁心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哺乳动物的防御素是在体内形成的一种小分子抗菌性阳离子肽,是天然免疫中的一种类似抗生素的效应物质.防御素利用树突细胞和T细胞上的趋化因子受体,在微生物侵入后的获得性免疫调节上起重要作用.它也有一定的免疫佐剂活性.本文叙述了各种具有抗菌活性的防御素或抗菌肽的各项免疫活性.
作者:余传霖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近年来发展很快,借助基因测序技术已完成多种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原核细胞生物基因组与真核细胞基因组具有各自特点.许多由基因控制的细菌遗传性状与细菌毒力有关,选择合适的靶基因研究可用于发展疫苗和开发新的诊断工具.同时,加快基因组功能性研究迫在眉睫.
作者:张湘燕;郭晓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淋病奈瑟菌孔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相对缓慢的抗原变异性.近年来,淋病奈瑟菌孔蛋白结构、抗原性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推动了该菌疫苗的研究.
作者:季明春;周瑶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体,致病性主要与细菌合成毒素和荚膜形成能力有关.炭疽杆菌的毒力基因表达调控涉及细菌质粒和染色体成分,细菌生长环境对毒力基因表达也有影响.
作者:李华林;闻玉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已知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NS5B)具有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的功能,负责病毒基因组的复制.通过体外表达及晶体衍射分析,目前对NS5B的三维结构已有了清晰的描述,对NS5B催化该病毒基因组复制的分子机制也有了初步了解;对RNA聚合酶抑制物的研究将为人工设计特异性的抗该病毒药物奠定扎实基础.
作者:姜红;袁正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所有幽门螺杆菌菌株均有vacA基因,但部分菌株不表达VacA蛋白,不同的vacA等位基因组合后组成sla/ml、sla/m2、slb/m1、slb/m2、s2/m1和s2/m2等亚型.cag毒力岛是部分幽门螺杆菌具有的与致病力相关的基因组.CagA和VacA可能不是幽门螺杆菌不变或可靠的毒力标志,不能单纯以Ⅰ型菌株(CagA+/VacA+)和Ⅱ型菌株(CagA-/VacA-)来区分细菌致病性强弱.幽门螺杆菌的毒力具有宿主依赖性,其遗传多样性和毒力因子差异、基因型地理分布不同、宿主易感性及环境因素不同也可能导致感染后出现不同的临床结局.
作者:陈学军;严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细胞骨架参与细胞运动、细胞分裂、基因表达、细胞分化等生命活动,是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细菌蛋白毒素由于对靶位点具有高度选择性、高效性,目前广泛用于细胞生物学、药理学研究.本文概述了常用的细菌蛋白毒素及其在细胞骨架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王泽剑;陆阳;陈红专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创伤弧菌是一种致病性极强的细菌,可引起严重的伤口感染和败血症等疾患.其确切的致病因子和致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兹将近年来有关其主要致病因素,如溶细胞素、金属蛋白酶、儿荼酚亲铁物质、荚膜多糖及磷脂酶的研究动态作一综述.
作者:李永涛;陆淼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甲型流感病毒HA发生抗原性转换是流感世界性大流行产生的原因.20世纪人类共发生4次流感世界性大流行.自1968年香港流感及1977年俄国流感之后,距今已有二三十年人类没有暴发过流感世界性大流行.在香港禽H5N1及H9N2感染人之后,H9亚型流感病毒的研究已引起了流感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H9的研究进展以及H9可能与人类下次流感大流行的关系.
作者:徐克敏;李康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新生隐球菌是一种可以引起易感患者发生脑膜脑炎的真菌.近的体内研究认为,新生隐球菌是一兼性的细胞内致病病原菌,这与体外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对新生隐球菌在巨噬细胞内寄生机制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它的致病机制,包括对其休眠和持续感染机制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研究宿主有效防御反应和评价治疗药物的效果.
作者:郭秀军;廖万清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