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A联合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汪福康;胡琛亮

关键词:白血病, 急性髓系, DA, CAG, 化疗方案
摘要:目的 观察DA3+7(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联合CAC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阿柔吡星+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经DA方案治疗结束后96小时,再给予CAG方案治疗;并检测血象、血生化指标、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 15例AML患者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2例,未缓解(NR)2例.CR率73%,总有效率(CR+PR)86%.结论 DA联合CAG方案治疗AML是有效和安全的.
安徽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髋关节疾患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双髋骨关节病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奂术,对双侧骨病的患者,分Ⅰ期或短期内Ⅱ期手术,术后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估.结果 本组患者均有临床资料,平均随访16个月(6~36个月),无假体松动,脱位及感染发生,其中1例出现假体周围透亮区,1例出现伤口周围肿痛,经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后全愈,1例出现异位骨化,1例出现大腿疼痛,1例出现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积极处理.无肺动脉栓塞发生,系用Harris评分,结合患者有无大腿疼痛及病人满意度三方面测评,手术优良率87.6%.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髋关节疾患中应用广泛,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并合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作者:徐文联;从庆武;李华杰;王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1例

    女性患者,37岁,于1992年5月结婚,婚后4年不育,月经不规则,一般3-4个月1次.1995年发现面部发胖,1996年始出现溢乳,乳汁为乳白色;1996年4月求治于当地医院妇科,查泌乳素180 ng/ml,予溴隐亭2.5 mg早晚服用,服药2个月后复查泌乳素降至40 ng/ml,乳汁分泌明显减少,月经正常.

    作者:邓大同;王佑民;吴礼明;刘树琴;王长江;杨明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公布2008年安徽省第一批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DA联合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DA3+7(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联合CAC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阿柔吡星+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经DA方案治疗结束后96小时,再给予CAG方案治疗;并检测血象、血生化指标、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 15例AML患者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2例,未缓解(NR)2例.CR率73%,总有效率(CR+PR)86%.结论 DA联合CAG方案治疗AML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汪福康;胡琛亮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2008年第一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安徽省)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脏黏液瘤的临床诊断探讨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合并心脏黏液瘤的诊断特点.方法 对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脏黏液瘤以风湿病史为特点常伴有突发晕厥,间歇性特异性心脏瓣膜杂音与栓塞等综合征.且血浆ASO、ESR及粘蛋白在二者并存时常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表现,心电图(EKG)、心脏二维超声(2-DE)及磁共振(MRI)等检查均有助于诊断.结论 根据仔细的病史询问并结合血生化检查及相关物理检查如EKG、2-DE、MRI等有助于提高风心病合并心脏黏液瘤的诊断.

    作者:朱正武;殷晓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医疗纠纷知识讲座第五讲医疗纠纷的种类

    一分类的标准引起医疗纠纷原因复杂,致使医疗纠纷种类,由于各国文化、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及社会制度不同,对医疗纠纷分类标准有一定差异.

    作者:张大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食管金属内支架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食管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和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镍钛合金(带膜)支架治疗食管狭窄21例,包括6例食管气管瘘.2例贲门失弛缓症.结果 23例病人均一次置入成功.所有支架定位准确,支架置入成功后,患者即可进食,6例食管气管瘘者未再出现呛咳现象.本组病人都有程度不同的胸骨后不适或疼痛,2例支架移位,1例在支架上端因肉芽组织增生引起再梗阻.经止痛和内镜下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结论 食管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狭窄,具有适应症广,近期疗效肯定,安全性高等特点.

    作者:梅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麻痹性痴呆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麻痹性痴呆(GPI)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有助于临床医生熟悉神经梅毒.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1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 麻痹性痴呆早期以认知及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影像上主要为脑萎缩,血及脑脊液TRUST和TPPA阳性,脑脊液常规检查示WBC 20×106/L,蛋白1.0 g/L.经大剂量青霉素治疗2个月后患者症状渐渐消失.结论 本例患者诊治经过提示对痴呆综合征患者进行梅毒检查的必要性.对早期神经梅毒,大剂量青霉素治疗能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王文静;余锋;吴元波;任明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经腹贲门癌根治术55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贲门癌手术治疗的佳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至2007年55例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及经验.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瘘及狭窄,食道切缘阳性1例,返流性食管炎4例,胃排空障碍2例,术后平均住院12 d,1年生存率78.1%,3年生存率47.3%.结论 经腹贲门癌根治术可避免开胸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恢复快,可提高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

    作者:童创;王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影响肝硬化腹水利尿剂疗效的因素分析及其护理方法

    目的 探讨影响肝硬化腹水利尿剂疗效的因素和合理的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93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住院病史及其有关检查结果,分析各项临床指标与利尿剂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的关系,总结和分析护理经验.结果 在利尿剂治疗肝硬化腹水有效和无效组中,肝功能分级、血电解质水平、尿量、肾功能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通过采用加强肾功能监测和卧床休息,低钠饮食、限水和控制补液量,监测平均动脉压和尿量等具体护理措施,可望提高肝硬化腹水利尿剂疗效.结论 针对影响肝硬化腹水利尿剂疗效的重要因素,加强腹水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肝硬化腹水利尿剂疗效.

    作者:谷静;梅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IgA肾病68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目的 观察和分析青少年和成人IgA肾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总结我院68例肾活检病理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按不同年龄分为青少年组和成人组,按Lee分级标准将肾脏病理改变分级,Kat-afuchi半定量积分法判断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及血管的病变程度,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各项指标特点并相互比较.结果 青少年组(A组)患者要以镜下血尿、反复发作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的较少,病理表现以肾小球轻微病变、弥漫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主,小管间质病变相对较轻,Lee分级以Ⅰ-Ⅲ级为主;成人组(B组)以镜下血尿和(或)蛋白尿为主要表现,常伴有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病理表现以弥漫系膜增殖、局灶节段增生、硬化、新月体形成为主,小管间质病变较明显,Lee分级以Ⅲ-Ⅳ级为主,A组肾脏病理总积分、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及血管积分均显著低于B组.结论 IgA肾病在青少年和成人之间存在一些不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其病理和临床表现及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张香如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腺苷对结核感染患儿细胞免疫的影响

    目的 了解腺苷在结核患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74例体检健康小儿及28例结核病患儿血清ADA活性;比较28例结核患儿口服腺苷(DM)治疗5天前、后血ADA活性;观察81例小儿体外淋巴细胞与MTB、ADO共育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培养上清液ADA活性.结果 结核感染者AD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小儿,口服DM治疗5天前、后,两组ADA活性无明显差异.健康小儿及结核病患儿淋巴细胞在ADO、MTB刺激下,其ADA活性轻度减少,但两组间ADA水平无明显差异.T细胞亚群两组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短期内DM对结核患儿血清ADA活性、T细胞亚群无明显影响.

    作者:周玲;楼皖玲;潘家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HCMV感染介导的椎间盘组织退变模型的病理学观察

    目的 探讨HCMV感染Balb/c小鼠对椎间盘退变及病理学改变的模型研究,活体Balb/c小鼠模型导入组织学、基因表达、免疫学的研究,确定人巨细胞病毒注射到腹腔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及不同剂量的对照性研究.方法 (1)随机选取6-8周SPF级Balb/c小鼠84只,建立五个不同感染量HCMV AD169株感染Balbt/c小鼠模型雌雄各6只为感染组(A组),同时设立病毒灭活组(B组)和细胞对照组(C组)雌雄各6只;(2)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IgG、IgM抗体水平,取各组小鼠椎问盘组织进行病毒分离,采用PCR和RT-PCR分别检测HCMV UL83基因和UL54基因转录产物;(3)取各组小鼠椎间盘组织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A组和B组小鼠IgG抗体均为阳性,C组为阴性,小鼠IgM抗体仅A组中2×106PFU/ml和2×105 PFU/ml感染组雌性小鼠为阳性;上述两感染组小鼠病毒分离、PCR及RT-PCR均为阳性,病理学可见椎间盘组织髓核细胞数目减少,排列不均匀,纤维环结构紊乱;雄性小鼠、其余A组、B组和C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HCMV注射后似乎能逐渐诱导椎问盘退变,出现病理学改变;该模型对椎间盘退变的分子水平研究有显著的优势;进一步研究将会阐述HCMV介导椎问盘退变相关的分子学等机制和过程.

    作者:汪国宏;吴建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比较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和传统手术方法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及长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将1999~2003年采用TME技术的直肠癌患者43例与1994~1998年行传统切除方法的41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病理参数.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TME组2年局部复发率为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2%.在TME技术、肿瘤的Dukes分期、患者的年龄、肿瘤距肛门的距离等因素中,TME、肿瘤的Dukes分期是独立的影响局部复发的指标.结论 对于距离肛门12 cm范围内的直肠癌,采用TME技术能有效地降低局部复发率.

    作者:涂苍慨;陈本鑫;廖祥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肝豆状核变性药物治疗现状及进展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过多的铜沉积于肝脏、基底神经节、肾脏等处,临床表现为肝脏、脑、肾脏等脏器的损害.WD作为少数几种可治疗的遗传性疾病之一,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晰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术中显露喉返神经(recurrentl aryngealnerve,RLN)对预防和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95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43例术中常规解剖喉返神经,52例按传统方法对喉返神经行径区进行保护,未解剖喉返神经.结果 解剖喉返神经组神经暂时性损伤1例,无永久性损伤病例,总损伤率为2.3%;未解剖喉返神经组暂时性损伤2例,永久性损伤1例,总损伤率为5.8%(P<0.05).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正确辨认并安全地解剖喉返神经可以预防喉返神经损伤,降低喉返神经的损伤率.

    作者:曹玉根;王克俭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采血量不足对全血细胞计数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真空定量采血管采血量不足时对全血细胞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 在2 ml真空定量采血管中分别采血0.5、1.0、1.5和2.0 ml全血,然后分别在血液分析仪上检测,观测负压去除前后其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V)和血小板计数(PLT)结果,比较去除负压前后的检测结果以及去除负压后的各组之间的结果.结果 与去除负压后的结果相比,0.5 ml和1.0 ml的负压管其WBC、RBC、HGB和PLT的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去除负压后0.5 ml管与2.0 ml管的MCV和PLT结果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真空定量采血管采血量不足时,负压和抗凝剂的浓度对全血细胞计数结果均有影响,采血时应足够重视.

    作者:章小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32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2例发病3~18 h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尿激酶(平均85×104u)溶栓,再通TIM10的患者,辅以球囊扩张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于1 d、7 d、14 d、21 d、30 d行ESS评分.结果 溶栓联合成形术后,12例血管再通TIMI 3(37.5%),13例TIMI 2(40.6%),6例TIMI 1(18.8%),1例TIMI 0(3.1%),总再通率96.9%.4例行球囊扩张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3例TIMI 3,1例,TIMI 2.1例MCA和1例BA闭塞溶栓后4h内死于症状性颅内出血和循环呼吸衰竭,1例ICA并发分支栓塞,1例MCA并发ICA夹层.TIMI 3、3、1三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TIMI 3、2两组较TIMI 1组疗效显著差异(P<0.05),TIMI 3、2两组间无意义(P>0.05),仅1例BA闭塞再通TIMI0.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方法,可使大部分患者闭塞动脉迅速再通,提高临床疗效.但不宜过度强调理想再通,且须注意治疗个体化及并发症.

    作者:吕达平;韩咏竹;孙石磊;李慎茂;吉训明;缪中荣;凌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尿道狭窄(附7例报告)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并发尿道狭窄常见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7例TURP术后并发尿道狭窄患者定期进行尿道扩张术,尿道内切开电切术等方法治疗.结果 本组7例均治愈.结论 尿道狭窄为TURP术后常见的晚期并发症,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可预防尿道狭窄的发生,术后应定期随访,以利早期诊断.

    作者:江敦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