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及 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邵从军;沈莉;卜文君;秦淑国

关键词:2型糖尿病, 糖尿肾病, 同型半胱氨酸, 胱抑素C, β2微球蛋白, 联合检测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及 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肾病病人(DN组)200例.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3组:单纯糖尿病(SDM)组5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70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DN)组74例,并设健康对照组50例.空腹检测血清HCY、Cys-C、β2-MG含量并对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DN组病人HCY、Cys-C、β2-MG、Urea和Cre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DN组HCY、Cys-C和 β2-MG水平均明显高于SDM组、EDN组和对照组(P<0.01),EDN组HCY、Cys-C和 β2-MG水平均明显高于SDM组和对照组(P<0.01),SDM组Cys-C和 β2-M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DM组HCY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HCY+Cys-C+β2-MG联合检测大、Cys-C和 β2-MG单独检测次之、HCY单独检测小.HCY+Cys-C+β2-MG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8.50、96.00、98.88、67.61、90.00和84.50,其值均高于HCY、Cys-C和 β2-MG单独检测.结论 血清HCY、Cys-C及 β2-MG联合检测可以用于评判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损伤及损伤程度,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经后外侧入路治疗单独性后外侧胫骨平台劈裂塌陷骨折11例

    目的 探讨经膝关节后外侧手术人路治疗单独性后外侧胫骨平台劈裂塌陷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采用后外侧入路对11例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劈裂塌陷骨折病人进行钢板固定治疗,男4例,女7例;年龄45.8岁,年龄范围18~7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5例,高处坠落伤3例,其它伤3例,合并伤:合并腓骨小头骨折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例.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获12~31个月的随访,平均17.2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无腓总神经损伤、无手术切口感染、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无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8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膝关节后外侧入路能够有效显露手术区域,内固定方便、创伤小、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单独胫骨后外侧平台劈裂塌陷骨折较理想的入路.

    作者:张逸飞;周业金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高龄产妇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高龄产妇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8月1日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住院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100例高龄产妇临床资料,分为3组,剖宫产组(ERCD)50例、阴道分娩组(VBAC)32例、阴道试产失败组(TOLAC)18例,同期选取无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产妇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分娩结局.结果 各组年龄、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D组、TOLAC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产后出血量均高于VBAC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在充分尊重产妇意见的前提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高龄产妇当身体条件和各项指标满足阴道分娩要求时可采取阴道试产,临床工作者在试产过程中严密监测产程进展及胎儿状况,及时妥善处理好各种突发异常情况,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高龄产妇选择阴道分娩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张媛媛;辛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不同人工破膜时机在宫颈扩张球囊引产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不同人工破膜时机在宫颈扩张球囊引产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在仪征市人民医院住院采用宫颈扩张球囊引产的17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取出球囊时宫颈评分均≥4分,均未破膜且临产后予人工破膜,根据不同破膜时机分为两组.A组90例,球囊取出后如无明显宫缩予缩宫素试产,试产2 h后即人工破膜;B组80例,球囊取出后即刻予人工破膜,破膜后0.5 h如宫缩乏力再予缩宫素试产,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影响和分娩结局.结果 A、B两组第一产程时间[(4.12±0.38)h比(12.12±1.27)h]、剖宫产率(14.4%比27.5%)、剖宫产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39.42±7.49)h比(70.42±5.31)h],A组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顺产产后低热度数低于B组、新生儿轻度窒息例数A组7例高于B组5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一例发生新生儿重度窒息、子宫破裂、宫颈裂伤、羊水栓塞、宫内感染以及产后大出血、产褥感染.结论 宫颈扩张球囊引产可有效促进足月妊娠晚期宫颈成熟,如取出水囊2 h后再予人工破膜可缩短第一产程时间,无需过早干涉产程进展.

    作者:朱红云;赵囡囡;周洪英;田桂锁;秦秀英;石银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不同部位损伤对颅脑外伤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部位损伤对颅脑外伤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以期为病人的早期诊治提供切实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 对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92例颅脑外伤病人,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对不同损伤部位病人的认知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92例病人中认知功能障碍总发生率为67.81%,其中不同部位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丘脑组发生率高90.63%,额叶组次之89.19%,而小脑组发生率低36.67%.不同组别之间MoCA总分、注意与集中、执行功能、语言、记忆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额叶组的执行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枕叶组、顶叶组、丘脑组和基底节组显著低于其他组的记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叶组注意与集中评分、语言评分均显著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部位颅脑损伤对认知功能的损害特点差异明显,MoCA认知功能评定对指导治疗和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琼冠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切断翼管神经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36例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切断翼管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6例变应性鼻炎的手术治疗,以蝶腭孔后缘为标记,使用电钻向后向内磨除腭骨蝶突,暴露翼管神经后给予精确切断.结果 36例病人均在鼻内镜下精确切断两侧翼管神经,治疗后症状大多数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1.7%;无明显的严重并发症,36例中16例病人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眼干、无泪、眼困等症状,给予人工泪液点滴,6月内症状缓解;1例病人出现软腭麻木,未处理,3月后症状消失.结论 鼻内镜下准确定位翼管神经并予切断,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可推广使用.

    作者:王建;席庆明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多元化肿瘤专业临床药师培训教学模式探讨

    针对肿瘤专业临床药师培训,将基于讲授的教学模式(LBL)、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PBL)和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CBL)结合,并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合理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增强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肿瘤专业临床药师的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方法.

    作者:唐慕菲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对SD大鼠表皮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对大鼠表皮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 分离获得饲养了1~3天的新生SD大鼠表皮基底层组织,利用10 min快速贴壁法消化、分离获得表皮干细胞,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表皮干细胞的形态.培养表皮干细胞的培养基为K-SFM,然后按照不同密度表皮干细胞进行分组处理(0.1×107/mL,0.3×107/mL,0.5×107/mL,0.1×106/mL),每组加入20 ng/mL的bFGF,利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标志物Nestin和NSE的变化,以及观察细胞形态发生的变化.结果 成功分离得到SD大鼠表皮干细胞;bFGF诱导后,0.3×107/mL组和0.1×107/mL组细胞第3天即可见细胞开始伸展生长,在约1周时细胞开始分化成神经细胞;且在细胞形态发生双极化改变的数目趋势上也具有一致性;Nestin和NSE检测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bFGF有助于诱导表皮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分化,而且该诱导作用具有一定的细胞密度依赖性.

    作者:许正伟;贺宝荣;刘团江;郭华;郝定均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与进展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液系统一种常见的获得性免疫性疾病,目前对ITP发病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机体内细胞免疫紊乱、体液免疫紊乱和氧化应激作用等方面,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机体免疫系统平衡状态的改变是疾病发生的前提.该文就近年来ITP发病机制研究中和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萍;唐吉斌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多项炎症因子联合监测对细菌性脓毒症的辅助诊断作用

    目的 研究多项炎症因子联合监测对细菌性脓毒症的辅助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细菌性脓毒症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感染情况不同分为革兰阳性菌脓毒组48例、革兰阴性菌脓毒症组32例.另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30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发光分析法、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7(IL-27)水平,同时计算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Ⅱ(APACHEⅡ)与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比较三组血清学指标水平以及APACHEⅡ、SOFA评分,并作相关性分析.另外,将细菌性脓毒症病人根据治疗后生存状况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病人血清PCT、CRP、IL-27水平及APACHEⅡ、SOFA评分.并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革兰阴性菌脓毒症组血清PCT、CRP、IL-27水平以及APACHEⅡ、SOFA评分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脓毒症组,而革兰阳性菌脓毒症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经Prea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脓毒症病人血清PCT、CRP、IL-27水平与APACHEⅡ、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死亡组血清PCT、IL-27、CRP水平与APACHEⅡ、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PCT、CRP、IL-27以及APACHEⅡ评分均为影响细菌性脓毒症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PCT、CRP、IL-27水平以及计算APACHEⅡ、SOFA评分可诊断细菌性脓毒症,并可有效评估病人预后.

    作者:明颖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3158人次离休老干部住院疾病谱分析及保健对策

    目的 了解离休老干部住院疾病谱的发生和发展动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保健和预防工作.方法 对老干部住院次数、不同年龄段住院构成比及不同年度病人疾病谱进行比较.结果 2015—2017年超过2次住院的超过了50%,多的达到10次,80~89岁住院构成比高;3年的前10位疾病基本相同,主要为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冠心病、椎基底动脉供应不足始终居前2位;平均住院天数呈逐年下降.结论 对老干部进行个体化、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提前干预危险因素,可以达到改善老干部身体素质、安度晚年的良好效果.

    作者:黄培;钱红英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主要致病菌及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细菌及其危险因素,为降低新生儿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濮阳市中医院小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080例新生儿病人临床资料,对发生各系统感染的128例患儿,综合分析感染发生部位、疾病种类、细菌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1080例病人中各种感染128例,感染发生率11.85%;感染部位:呼吸系统感染60例(46.87%),血流感染38例(29.68%),皮肤、软组织损伤感染17例(13.28%),其它部位感染13例(10.16%);新生儿感染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28株(21.8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9株(22.66%)、大肠埃希菌22株(17.19%)、B族链球菌(GBS)12株(9.38%);在可能导致感染的因素中,新生儿性别和分娩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低体质量、住院时间、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入住暖箱、羊水污染、胎膜早破、围产妇B族链球菌(GBS)筛查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感染细菌广、危险因素多,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及时发现可能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是降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和多重耐药菌在新生儿病房传播的重要措施.

    作者:谢爱香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进展

    回顾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机制,症状、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牛奶蛋白过敏的新进展.牛奶蛋白过敏主要是由IgE和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其症状可表现为消化、呼吸、皮肤等一个或多个系统受损,牛奶回避-双盲激发试验为诊断的金标准,牛奶蛋白回避是治疗牛奶蛋白过敏的主要方法.

    作者:徐正国;温晓红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P16蛋白检测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病人中的意义

    目的 评估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病人宫颈做活组织病理检查及P16蛋白检测的意义及价值.方法 收集在西安市中心医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二联筛查的病人资料,对其中226例HPV阳性病人随后进行宫颈活检及免疫组化P16蛋白联合检测.结果 226例HPV阳性病人中,宫颈活检诊断为炎症/萎缩、低级别上皮病变、高级别病变分别为73、98、55例,P16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35.6%(26/73),83.7%(82/98)和100%(55/55).P16蛋白表达在炎症/萎缩组、低级别病变组及高级别病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29,P<0.001);三组病变间P16蛋白表达的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HC2法检测高危型HPV可作为临床宫颈病变筛查的常规手段,高危型HPV阳性病人应及时行病理活检,其与P16检测的联合应用将大大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作者:王海玮;柴丽丽;杨国青;陈燕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呼出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临床转化医学中的应用

    人体呼出气中含有数千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反映着体内的代谢状况.近年来呼出气分析技术由于它的方便,安全,无创和无痛等优点,使它在临床诊断和监测领域中备受关注.多项研究表明,特异性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某些疾病存在相关性,可作为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该文总结了与癌症(如肺癌、乳腺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氧化应激(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以及神经系统性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帕金森病)相关的一些呼出气中重要的生物标志物以及产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同时简述了呼出气分析技术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者:白杨;郭雷;李恩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51例基底细胞癌初诊误诊分析

    目的 分析51例基底细胞癌初诊误诊情况,提高诊断水平,避免误诊、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基底细胞癌初步诊断误诊病人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结果 51例病人诊断为基底细胞癌待查3例,包块性质待查29例,皮肤溃疡5例,误诊色素痣4例,鳞状细胞癌3例,脂溢性角化症2例,血管瘤2例,恶性黑色素瘤2例,皮脂腺囊肿1例.临床分型:结节溃疡型37例,色素型11例,纤维上皮瘤型2例,浅表型1例.病理分型:实体型31例,色素型14例,浅表型1例,硬化型2例,囊样型2例,腺样型1例.结论 基底细胞癌皮损多样,易误诊.积累临床经验,仔细查体,结合皮肤镜检查可减少误诊的发生,确诊需要行组织病理检查.

    作者:孙振燕;秦晓明;章婧;郑建峰;周奥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可溶性血管黏附蛋白-1(sVAP-1)与动脉硬度指标(踝-臂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 对579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一般资料的采集,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尿酸等生化指标,sVAP-1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应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baPWV.结果 ①baPWV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肾小球滤过率、高血压、糖尿病存在相关性(r=0.561、0.539、0.29、0.186、0.201、0.114、0.155、0.111、0.202、-0.174、0.382、0.174,P<0.05);sVAP-1与年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糖尿病具有相关性(r=0.273、-0.176、0.179、-0.130、0.110、0.129、0.141,P<0.05),且sVAP-1与baPWV的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相关性(r=0.134,P<0.001).②sVAP-1与baPWV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无相关性(β=-0.002,P>0.05),但将年龄分为三组后,在55岁以上人群中,sVAP-1与平均baPWV及大baPWV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β=0.052、0.05,P<0.05),而且在控制了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尿病后仍具有明显的独立相关性(β=0.049、0.048,P<0.05).结论 sVAP-1与年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sVAP-1升高,在55岁以上的一般人群中sVAP-1与baPWV存在明显的独立相关性.

    作者:张艳迪;陈大伟;姜树强;龙丽娟;张婧;靳英;郭广晋;王建昌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外周血Th17细胞对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长期疗效的预测价值

    目的 评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病人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对大剂量地塞米松(DXM)长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2例初诊ITP病人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分析Th17细胞比例在持续反应组病人(15例)及复发组(18例)病人之间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法(ROC)分析Th17细胞比例对大剂量DXM长期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复发组病人治疗前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持续反应组病人(P<0.01).应用治疗前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预测大剂量DXM的长期疗效,其曲线下面积为0.857(95%CI:0.717~0.998,P<0.01),cut-off值为1.235%.结论 初诊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有助于预测大剂量DXM在ITP的长期疗效.

    作者:李颢;姜海华;王新伟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认知行为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照顾者应对方式和情绪状态的影响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AD)照顾者应对方式和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AD病人的主要照顾者8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名,对照组主要照顾者仅提供门诊或电话咨询,每月电话随访1次.观察组主要照顾者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入组时、居家6个月后采用Zung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调查主要照顾者情绪状态,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评价照顾者应对方式.结果 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SAS、SDS评分为(35.35±2.00)、(37.57±0.70)分,明显低于入组时的(51.24±2.73)、(47.43±1.16)分,且低于对照组6个月后的(51.68±1.98)、(47.12±1.41)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积极应对因子得分为(26.36±1.11)分,明显高于入组时的(20.44±0.83)分,且高于对照组6个月后的(20.87±0.89)分,消积应对因子得分(9.48±0.59)分,低于入组时的(15.34±0.73)分,且低于对照组6个月后的(15.67±0.50)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AD照顾者情绪状态,促进应对方式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使病人在一个良性循环的模式中有质量的生活.

    作者:黄滨;韦海楼;何剑华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血清骨代谢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意义

    查阅国内外近5年与骨代谢标志物和类风湿关节炎(RA)相关性文献,从中梳理骨代谢标志物与RA的诊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早期骨代谢标志物敏感性高于放射学检查及一般的生化检查,骨代谢标志物的检测可以发现早期X线尚不能检测出的骨质破坏,这对于RA病人早期诊断及减少致残率都有重要意义.此外,病程发展过程中骨代谢指标与炎症的发展呈正相关,与疾病活动密切相关,医生可以据此对RA病人的治疗方案及时进行调整,进而改善RA病人预后.

    作者:闫学朋;毛古燧;付俊;黄传兵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依达拉奉联合帕瑞昔布钠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单用或联合依达拉奉对于行腔镜手术的胃癌病人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京总医院麻醉科行择期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病人的资料.入组病人根据给药方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依达拉奉+帕瑞昔布钠组),B组(帕瑞昔布钠组)和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三组病人的基线资料,拔管时镇静、躁动情况、疼痛、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拔管时炎症及氧化损伤指标等.结果 共纳入125例病人,其中A组45例,B组39例,C组41例.A、B、C三组病人的镇静(轻度34比21比18例,深度10比5比2例)、躁动情况(中度4比5比13例,重度1比5比10例)、MAP[(91.3±8.8)比(101.2±9.7)比(117.5±12.2)mmHg]、HR[(81.4±7.8)比(89.1±8.9)比(100.4±10.3)次/分]及氧化损伤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病人镇静佳、躁动轻,MAP、HR、丙二醛(MDA)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而C组病人正好相反(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联合依达拉奉可有效抑制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可能机制与镇痛、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抑制有关.

    作者:赵玉;吕德珍;滕成玲 刊期: 2019年第03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