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其峰;赵寅生;邵璇璇;金玉亮
目的 研究熊果酸(UA)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VD3的方法建立早期AS大鼠模型,并分别灌胃给予UA(10、20、40 mg· kg-1· d-1)和辛伐他汀(SV, 1.8 mg· kg-1· d-1)进行干预,作为干预组,另设模型组和健康对照组(喂食正常饲料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活性氧簇(ROS)含量;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中炎性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苏木精-尹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形态结构改变并进行病变分级.结果 UA(20、40 mg· kg -1· d-1)同步干预组大鼠血清中 SOD、CAT 活性较模型组显著升高[(318.3 ±29.4)、(12.3 ±2.4)U· mL-1vs(249.3 ±25.1)、(9.3 ±1.7)U· mL-1],MDA、ROS含量显著降低[(31.2 ±5.1)vs(49.6 ±7.0) mmol· L-1和(291.3 ±31.8)vs(402.9 ±35.7)U· mL-1],且UA 40 mg· kg -1· d-1干预组GSH-Px活性显著升高[(809.3 ± 58.4)vs(676.1 ±48.5)U· mL-1];UA(20、40 mg· kg-1· d-1)同步干预组大鼠血浆中CRP、TNF-α、IL-1β、IL-6含量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且UA 40 mg· kg-1· d-1干预组IL-10含量显著升高[(37.6 ±4.9)vs(23.9 ±3.2)ng· L-1];UA同步干预组大鼠主动脉形态结构改变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病变评分显著降低,其中以UA 40 mg· kg-1· d-1干预组效果为显著.结论UA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和炎性反应而对AS大鼠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王金艳;孟祥茹;肖亚利;杨晓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40例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0例胆总管结石复发患者作为复发组,其余120例作为未复发组,对两组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胆总管结石的数量[(3.3 ±0.5)vs(1.3 ±0.4)例]、胆总管直径[(2.1 ±0.4)vs (1.5 ±0.3)cm]、高胆固醇血症[(8.6 ±2.1)vs(5.2 ±1.5)mmol· L-1]、乳头旁憩室(25.0% vs 5.8%)、合并胆管炎(60.0%vs 34.2%)、体质量指数[(28.5 ±3.6)vs(24.6 ±4.1)kg· m-2]、术后胆道积气(50.0%vs 21.7%)与胆总管结石直径[(1.5 ±0.3)vs(0.8 ±0.2)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总管结石的数量、胆总管直径、乳头旁憩室、合并胆管炎及术后胆道积气是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影响两镜治疗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干预,对防治胆总管结石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洪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卡维地洛对高血压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血压心脏病CHF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卡维地洛,起始剂量为6.25 mg· d-1,以后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剂量,大可加至25~50 mg· d-1,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毫克/次,3次/天,两组均治疗6个月后进行评价.两组治疗前后采用Lee氏评分进行心力衰竭症状评分,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LVEF,记录6 min步行距离(6 MWD);采集两组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NT-proBNP、cTnⅠ,ELISA法测定脂联素(APN),Clauss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G);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Lee氏评分为(2.03 ±0.35)分,对照组为(2.91 ±0.79)分,观察组治疗后Lee氏评分低于对照组(t=6.025,P<0.001);观察组治疗后LVEF、6 MWD分别为(54.27 ±6.55)%、(283.59 ±23.79)m,对照组分别为(44.17 ±7.43)%、(219.74 ±25.68)m,观察组治疗后LVEF、6 MWD高于对照组(t=6.034,P<0.001;t=10.791,P<0.001);观察组治疗后TC、LDL-C水平分别为(4.24 ±0.62)mmol· L-1、(1.87 ±0.71)mmol· L-1,对照组分别为(5.07 ±0.85)mmol· L-1、(2.65 ±0.72) mmol· L-1,观察组治疗后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t=4.667,P<0.001;t=4.564,P<0.001),观察组治疗后HDL-C水平为(1.67 ±0.28)mmol· L-1,对照组为(1.32 ±0.26)mmol· L-1,观察组治疗后HDL-C 水平高于对照组(t=,5.419,P<0.001);观察组治疗后NT-proBNP、cTnⅠ、APN、FG水平分别为(1.54 ±0.27)μg· L-1、(0.68 ±0.21)μg· L-1、(7.38 ±2.24) mg· L-1、(2.98 ±0.64)g· L-1,对照组分别为(2.56 ±0.38)μg· L-1、(1.25 ±0.14)μg· L-1、(11.76 ±3.19)mg· L-1、(3.75 ±0.51)g· L-1观察组治疗后NT-proBNP、cTnⅠ、APN、FG水平低于对照组(t=12.945,P<0.001;t=13.361,P<0.001;t=6.648,P<0.001;t=5.567,P<0.001).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卡维地洛可有效调节高血压心脏病CHF患者血脂水平,降低NT-proBNP、cTnⅠ、APN、FG水平,从而有效改善心功能.
作者:杨婷;赵茜茜;崔晓博;王珅;李可莉;吴宝全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西格列汀在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DI)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脆性糖尿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7例MDI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脆性糖尿病患者,在原方案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100 mg· d-1,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1,5-脱水葡萄糖醇(1,5-AG)、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体质量指数(BMI)和胰岛素剂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HbA1C从基线时的(8.4 ±1.2)%下降到12周时的(7.3 ±2.5)%(P<0.05),三餐前和三餐后2 h血糖均较基线下降,全天胰岛素剂量较基线减少(P<0.05).1,5-AG从基线时的(7.3 ±3.3)mg· L-1上升到12周时的(9.8 ±4.5)mg· L-1(P<0.05),SDBG和MAGE均较基线下降(P<0.05).BMI没有变化,低血糖事件减少.基线BMI与HbA1C变化值呈正相关.年龄与1,5-AG变化值呈正相关,与SDBG和MAGE变化值呈负相关.结论 西格列汀改善MDI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脆性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和血糖波动,减少低血糖事件,不增加体质量.
作者:刘丹;吴红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中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周口市妇幼保健院收集的术后或活检经病理学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标本67例,既往收集的3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两组HSF-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HSF-1蛋白阳性表达率71.64%(48/67),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SF-1蛋白阳性表达率31.43%(11/35),两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HSF-1蛋白在高分化组织中阳性表达率86.96%高于中低分化组织的63.64%,浸润深度≤1/2肌层的阳性表达率87.50%高于≥1/2肌层的62.79%,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49%高于阳性组织的57.69%,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F-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
作者:董丽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疗效及对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118例NAS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患者依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予非药物干预.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3次/天,2粒/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3次/天,2粒/次.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血脂水平、肝功能和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高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22%,对照组为79.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TNF-α和IL-6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SH疗效明显,且可抑制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
作者:王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3D腹腔镜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5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行3D腹腔镜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情况.结果 5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21.6 ±17.5)min,术中出血量(51.7 ±6.7)mL,术后住院时间(4.3 ± 1.6)d,无胃食管穿孔、气胸等并发症,术后3例出现吞咽困难(Nissen法2例,Toupet法1例),53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4个月,随访率100%,49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4例偶伴有反酸、烧心(Dor法2例,Toupet法2例),无复发病例.结论 3D腹腔镜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帅帅;孙作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脑血康片辅助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脑脊液中内皮素-1(ET-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取控制性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脑血康片治疗.比较两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疗效.检测两组脑脊液中ET-1和NSE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在疗后1周、疗后2周、疗后3周及疗后4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4.579,-5.534,-5.532,-6.632,均P<0.01).观察组良好率为55.10%,明显高于对照组26.53%(χ2=8.279,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73%,明显低于对照组75.51%(χ2=14.959,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脊液中ET-1和NS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5.646和8.695,P<0.01).结论 脑血康片辅助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确切,下调患者脑脊液中ET-1和NSE含量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作者:付伟;周赤忠;潘德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小儿腭裂修复术中应用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瓣移植的效果.方法 收集接受腭裂修复手术治疗腭裂患儿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术中应用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瓣移植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显效22例,治疗组显效13例,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z=3.859,P<0.05),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88,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较对照组的26.67%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发热消退时间(2.53 ±0.49)d较对照组(5.52 ±1.53)d明显缩短(P<0.05).结论 在小儿腭裂修复术中应用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瓣移植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多磺酸黏多糖乳膏与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联合应用治疗成人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0例成人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过用药后的临床效果及随访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各指标积分(4.81 ±1.0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0.61 ±2.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透明质酸酶合成的增长率(639.15 ± 1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48.98 ±1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皮肤水份情况(46.15 ± 14.32)%明显优于对照组(40.02 ±1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对成人慢性湿疹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有效改善自觉瘙痒程度、皮损厚度和皮肤软硬度及颜色恢复等方面的临床状况,患者皮肤水份得以维持,为受损皮肤的组织再生提供了保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吴爱明;邓雪琴;程宝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与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HBV-HCC)患者手术预后的关系及其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330例HBV-HCC患者、90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患者(HBV-LC)及9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GGT及甲胎蛋白(AFP)水平,比较不同组间相关指标差异,使用ROC曲线分析GGT对HCC诊断的价值,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GGT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HBV-HCC患者血清GGT(94.2 U· L-1)显著高于HBV-LC(78.3 U· L-1)和CHB对照组(34.7 U· L-1)(P<0.001).血清GGT联合AFP诊断肝癌阳性率高达76.2%;分别以HBV-LC及CHB为对照组,血清GGT诊断肝癌的AUC分别为0.579,0.764.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高GGT水平HBV-HCC患者组具有更高的肿瘤复发率(P<0.001).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肿瘤转移、肿瘤大小>3 cm、血管栓塞、GGT≥60 U· L-1、PLT<100×109L-1是HBV-HC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GGT检测可以提高HBV-HCC患者的检出率,高GGT是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应加强重视.
作者:黄其峰;赵寅生;邵璇璇;金玉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保留滑膜对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进一步明确其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2016 年1 月248 例行单膝TKA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TKA 治疗,对照组120 例术中切除滑膜,观察组128 例术中保留滑膜,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感染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感染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89.56 ±26.35) min、术中出血量(472.42 ±86.18) mL、术后24 h 引流量(685.25 ±92.68)mL 及术后输血率29.17%均明显高于观察组[(71.25 ±21.58) min、(198.56 ±48.52) mL、(354.26 ±75.28) mL、10.94%](均P <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 周关节活动范围、住院时间基本相近(均P >0.05);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术后1 d、术后7 d 均较术前明显增高,于术后14 d 降至正常水平.观察组患者WBC、CRP、血沉水平在术前、术后1、7、14 d、术后6、12 周、术后6月、术后1 年8 个不同时间段均稍高于对照组,但经组间t 检验均P >0.05;观察组术后12 周HSS 评分表中功能评分(19.65 ±2.46) 分和总评分(86.06 ±1.68) 分均高于对照组[(18.92 ±2.36)、(85.06 ±1.58) 分](均P <0.05),其他项评分两组评分基本相近(均P >0.05);术后1 年HSS 评分表中各项评分和总评分基本相近(均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0.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P <0.05).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留滑膜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输血量进而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且不影响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可在TKA 手术中广泛开展.
作者:孙相祥;马建兵;肖琳;姚舒馨;贺强;赵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哮喘是临床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肺癌是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病死率也较高.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及人口老龄化加剧,哮喘和肺癌的发病率快速增加.有研究认为哮喘与肺癌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具体机制尚未阐明.认识哮喘与肺癌内在联系,探讨与两者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完善其发病机制,对哮喘及肺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哮喘与肺癌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两者的早期防治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亮;吴昌归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TTP)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血流感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血培养结果为SAU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TTP值,用ROC曲线分析TTP在预测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且资料完整的SAU血流感染患者63例,低TTP组(TTP≤21 h)32例,高TTP组(TTP>21 h)31例.MRSA感染高TTP组24例,低TTP组10例,比较发现,MRSA感染更易发生于高TTP组(P<0.05),原发感染灶来源于呼吸道高TTP组10例,低TTP组3例,发生率多见于高TTP组(P<0.05),迁徙性感染灶及经验性敏感抗生素治疗例数分别为19、28例vs 10、16例,低TTP组大于高TTP组(均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的比较,高TTP组大于低TTP组(P<0.05).TTP>21 h、脓毒症及休克是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表明,TTP≥21.375 h是预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佳切点,曲线下面积(AUC)为0.713,TTP预测的准确度为中等.结论 高TTP增加了SAU血流感染患者的病死率,TTP预测的准确度为中等.
作者:苏冬梅;黄燕;刘一;刘颖;张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认知情绪调节与焦虑抑郁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接受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120例,采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问卷调查患者认知情绪调节,Beck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量表对患者焦虑和抑郁进行调查.结果 有抑郁患者85例(70.83%),有焦虑症患者66例(55.00%);≥40岁患者抑郁发生率为80.95%,明显高于<40岁(59.65%)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年均收入患者焦虑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沉思默想、积极调整、关注计划、积极重评、灾难化和责备他人的得分在不同抑郁状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责、积极调整、自我安慰、灾难化和责备他人的得分在不同焦虑状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认知情绪调节情况与焦虑抑郁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史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3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优缺点,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零五医院2011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1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大骨瓣及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神经导航辅助血肿抽吸术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神经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 根据病情采取三种手术方式均取得满意效果,其中导航组手术时间(61.85 ±14.62)min及住院时间(17.30 ±4.09)d短,术中失血量(89.78 ±14.37)mL少,肺部感染发生率(26.09%)低,预后好.结论 神经导航辅助血肿抽吸术及小骨瓣开颅术损伤小,恢复快,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不同手术方式各有适应证,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唐小虎;刘家传;张星;张永明;黄振山;温玉东;汤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2(IL-32)在哮喘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165例哮喘患者(包括急性发作期65例、慢性持续期42例及稳定期5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50例健康者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32.测定患者肺功能各指标,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和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并分析IL-32与各指标相关性.结果 IL-32在哮喘急性发作期组、慢性持续期组、稳定期组、健康对照组中的含量分别是(53.87 ±20.07)、(43.48 ±7.17)、(29.55 ±6.26)、(13.68 ±4.16)ng· L-1,随着病情从急渐缓,IL-32水平也逐渐下降.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和大呼气峰流速指数(PEF)随病情的缓解而升高;EOS和ECP随病情的缓解而下降;ACT评分随病情的缓解越来越高.血清中IL32的含量与FEV1/FVC、PEF、EOS、ECP和ACT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EOS和ECP相关性强;血清中IL32的含量与FEV1不具有相关性.结论 IL-32与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动态监测患者血清中IL-32的含量可为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张东伟;蓝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随着近几十年我国医疗费用的稳步增长,以及对未来国家卫生预算所带来的持续增长压力的预测,医疗费用尤其是药品费用的控制策略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成员国的控费改革效果的经验证据已经累计到一定程度,足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指导卫生政策的制定.因现行研究多集中在支付方式改革的层面,故该研究收集并总结了大量OECD成员国近年来所实施的支付方式改革之外的控制药品费用政策效果的经验证据进行评估,以期为我国的药品费用控制政策的制定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
作者:彭婧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参芪首乌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芪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何首乌进行定量测定,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为320 nm.结果在选定的薄层色谱条件下,黄芪的薄层图谱清晰,分离度好.制何首乌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67.5~675.0 mg· L-1(r=0.9998),样品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9.7%,RSD为1.47%.结论 该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参芪首乌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胡翔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符合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适应证患者行完全无管化(不留置肾造瘘管及双J管)与部分无管化(不留置肾造瘘管,仅留置双J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患者122例,排除术中严重出血需输血等不适应无管化PCNL治疗患者20例,共102例患者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完全无管化PCNL组51例和部分无管化PCNL组51例.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实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完全无管化PCNL组手术时间(47.93 ±9.44)min短于部分无管化PCNL组(52.93 ±6.01)min(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无管化PCNL组术后发热、膀胱刺激发生率均为0,均显著低于部分无管化PCNL组(P<0.05);两组术后肾周积液、肾绞痛、尿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管化PCNL具有有效、安全的特点,但要恰当掌握其适应证,有条件的实施完全无管化PCNL则更加简便.
作者:翟玉章;孙峰;孙新成;颉亮;许衍超;马凰斌;史庆路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