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登川;王楠;方芳;张泓
目的:探讨非急诊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CAG或PCI)术前胱抑素C(CysC)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术后发生造影剂急性肾功能损害(CI-AKI)的相关性及其对CI-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4年10月在该院心内科就诊并行非急诊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患者85例,根据术前CysC水平将CysC<0.80 mg·L-1为C1组48例,CysC≥0.80 mg·L-1为C2组37例。结果(1)两组发病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ysC、NT-proBNP、术前肌酐(Scr)及术后Scr、肾小球滤过率(c-aGFR)的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ysC、NT-proBNP与术后Scr呈正相关(P<0.05);(3)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CysC 是发生 CI-AKI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T-proBNP不是发生C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ROC曲线显示,CysC曲线下面积为0.697,佳阈值为0.80 mg·L-1,敏感度为0.79,特异度为0.63,NT-proBNP曲线下面积为:0.539,佳阈值为50.0 ng·L-1时,敏感度为0.93,特异度为0.35。结论非急诊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前CysC水平与术后发生CI-AKI有相关性,并对术后发生CI-AKI有一定的预测价值。NT-proBNP水平与术后发生CI-AKI无相关性,对术后发生CI-AKI的预测价值不显著。
作者:张颖;徐晓东;方中;方洁;程军;朱永新;刘少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细胞肝癌(PCCCL)患者术后复发和生存状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该院接收治疗的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患者226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22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有113例患者,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观察组有113例患者,采用根治性手术+术后化疗进行治疗。患者在术后1年或者1年内复发为早期复发,在术后1年以上复发为晚期复发。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探究影响透明细胞型肝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226例患者中有45例术后复发,其中早期复发患者15例,晚期复发患者30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2、3年内的总生存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2、3年内的总复发率较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比较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复发因素,讨论得出年龄是PC-CCL患者术后晚期复发惟一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管侵犯、肿瘤>5 cm、血清谷丙转氨酶(ALT)>40 U·L-1和丙氨酯转氨酶水平是PCCCL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明确PCCCL患者晚期复发和早期复发的各种危险因素,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术后复发,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作者:张志勇;罗强;张洪涛;周晚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术式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组40例、传统开胸组44例。疗效观察及评价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第3天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 RS ),恢复正常活动时间,肺不张发生率,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个数和住院费用。结果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第3天疼痛N RS ,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切口长度,住院费用,胸腔镜组与常规开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肺不张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无显著差异。传统开胸切口出血多,术后引流量较多,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慢,术后并发症相对增多。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住院费用偏高,但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切口美观等优点。相比较常规开胸,其优势明显,易被广大患者接受,必将成为常规开展术式。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术者必须行严格的病例筛选及具备丰富的开胸经验。
作者:姚杰;臧国辉;陈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合并功能性肠病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10年1月—2014年6月该院消化科门诊收治具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254例,采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对其典型反流症状评分,RDQ 评分≥12分诊断GERD,并结合胃镜检查结果和对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反应将 GERD 患者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 )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按照罗马Ⅲ诊断标准筛选患者是否患有功能性肠道疾病(FBD)。结果诊断为GERD的患者162例,肠易激综合征(IBS)56例,功能性腹泻(FD)32例,功能型便秘(FC)22例,功能性腹胀(FB)5例,功能性肠病患者共115例。GERD与IBS、FD、FC、FB的重叠率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中与IBS重叠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FD、FC、FB的重叠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RE相比,NERD合并FBD的比例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RD患者的RQD评分与发生功能性肠道疾病的重叠有相关性(P<0.05)。结论 GERD与IBS、FD、FC、FB均有一定的重叠,其中IBS及FD的重叠率高。GERD患者的RQD评分越高,与功能性肠道疾病发生重叠的几率越大。
作者:何子彬;杨清强;周骥;何元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2010年6月—2013年10月在该院接受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行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手术患者117例,采用循环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术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随访(24.6±2.91)个月,根据术后房颤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并根据HCY水平不同分为正常组、升高组、极高组,观察不同HCY组患者术后6月、12月以及12月后复发率情况。结果术后共复发43例(36.75%),复发组的HCY极高组、升高组发生率高与未复发组,HCY水平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12个月以及12月后极高组房颤复发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12月后房颤复发率极高组高于正常组(P<0.05),升高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Y水平与阵发性房颤复发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HCY的水平与阵发性房颤复发率呈正相关(r=0.40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CY水平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术后复发独立相关(P=0.003;OR:1.212;95%CI:1.070~1.372)。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周良;唐戍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估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第三代瑞士气压弹道碎石联合超声碎石吸附设备(EMS)经尿道同期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1年4月—2014年7月37例良性前列腺合并尿路结石的患者资料,先采用输尿管镜配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肾镜下气压弹道及超声碎石清石术治疗膀胱结石,而后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BPH。结果效果良好,37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所有结石一次性被清除,无大出血,膀胱穿孔,水中毒,严重感染及尿失禁等并发症,但有1例尿道外口狭窄经行尿道扩张治愈。术后复查KU B显示尿路内无结石残留,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无结石复发。结论 TURP联合EMS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方式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BPH并尿路结石简单而有效方法。
作者:黄健;黄涛;蒋玖金;吕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皮质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急性皮质下缺血性卒中患者135例,根据NIHSS运动项目评分将患者分为PMD组(n=30)和非PMD组(n=105)。记录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入院运动项目评分、梗死的具体情况和进展和大脑动脉闭塞情况等。结果因素分析发现,无卒中史、放射冠梗死、梗死层数多、梗死复发、梗死变大、大脑中动脉闭塞、颈内动脉闭塞的皮质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发生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放射冠梗死(OR=10.433,95%CI=3.005~18.220)、梗死复发(OR=2.846,95%CI=1.499~5.043)、梗死变大(OR=3.235,95%CI =1.804~5.801)、大脑中动脉闭塞(OR=4.627,95%CI=1.673~9.797)是皮质下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危险因素。结论放射冠梗死、梗死复发、梗死变大、大脑中动脉闭塞是皮质下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危险因素,对预测PMD发生有预测价值。
作者:张燕;陆学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衰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或心脏再同步化并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围手术期护理重点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选取2011—2013年在该科行CRT/CRT-D术的心衰患者74例,回顾性总结其在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结果74例患者术后1、3、6个月及1年随访,55例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明显改善,12例轻度改善,7例无明显改善。结论 CRT/CRT-D可以改善心衰患者心衰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科学、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杜丽;赵韧;赵宇飞;陈刚;程自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患者的降脂疗效以及对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1,睡前一次口服,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cy和hs-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血脂、Hcy、hs-CR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的TC、TG、LDL-C、Hcy 、hs-CRP水平均下降,HDL-C水平均升高,其中治疗组患者血脂、Hcy 、hs-CRP的变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患者降脂作用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安全,且能有效降低血清Hcy、hs-CRP水平。
作者:宋洁;王文平;丁晓洁;邹永红;撒小军;王萍;汪珊珊;张永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单孔后腹腔镜在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单孔后腹腔镜下完成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40~71岁,平均52岁。左侧8例,右侧4例。囊肿直径4.5~11.5 cm,平均6.2 cm。术中先以气囊扩张建立后腹膜腔,然后置入自制单孔多通道装置,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完成手术。结果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或增加套管。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62 min。术后引流管1~3 d拔出;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5.5 d;术后随访1~14个月,经B超或CT复查,肾囊肿无复发。结论单孔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安全可靠,临床可行。熟练掌握标准腹腔镜技术,选择合适的病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自制单孔多通道装置简单实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桑士仿;葛庆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医源性疾病主要类型之一,被分为固有性和特异质性两种类型。前者指当给予高剂量药物时在人类和动物模型中引起的肝损伤,常见的药物是对乙酰氨基酚。特异质性药物性肝损伤是一种少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能够导致黄疸、肝衰竭,甚至死亡,仅影响易感人群,与剂量关系不大。DILI的临床表现多样,致病药物种类繁杂,缺少客观的诊断方法,为其诊断和治疗带来较大的困难。
作者:常彬霞;邹正升;李保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植入Bigbag及MI60两种人工晶体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该科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并植人工晶体83例(117眼)。其中植入Bigbag人工晶体44例(61眼)为A组,植入MI60人工晶体39例(56眼)为B组。记录两组围手术期相关评价指标:眼轴及前房深度、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屈光状态、晶体位置、并发症等。结果(1)术后6个月两组前房深度较术前增加,同时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与术前玻璃体腔前后径(视轴区后囊膜至视网膜的距离)的差值:B组(4.51±0.81)mm明显大于A组(2.92±0.79)mm,P<0.01。(2)两组术后6个月实际屈光度与术前预留屈光度差值:A组≤±1.0D有43眼(70.49%),B组≤±1.0D 有32眼(57.14%)。(3)两组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改善明显(P<0.01);两组术后6个月BCVA(佳矫正视力)及对比度视力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主观视觉问卷调查显示A组满意度高于B组。(4)并发症:A组后囊膜混浊4例、玻璃体后脱离2例;B组后囊膜混浊5例、人工晶体偏心1例、玻璃体后脱离5例。结论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植入特殊设计的Bigbag人工晶体使手术前后前房深度、玻璃体腔前后径的改变较小,预留晶体度数更准确,术后视力提高明显,主观满意度较高。
作者:郑婕;温跃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纤维化(CTD-ILD)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当今风湿病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CTD-ILD 的发生是由于多种炎性因子导致内皮和上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及成纤维细胞增殖等共同导致的病理过程,临床治疗困难。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被用于治疗大多数ILD患者,但仍有部分患者抗炎和免疫抑制的疗效欠佳。近年,细胞因子拮抗剂得到高度的关注。该文综述近年CTD-ILD 的相关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左婷;李向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及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9月该医院收治的65例局部进展期可切除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患者(实验组)完成新辅助化疗后接受开放手术治疗,32例患者(对照组)入院后直接行手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根治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及生存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R0切除32例、R1切除1例,对照组患者R0切除24例、R1切除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1,P<0.05);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分别为(4.55±1.48)枚和(6.38±2.27)枚(t=-3.838,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1.24±2.67)枚和(20.19±2.71)枚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数分别为3例和3例,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术中失血量(434.29±86.64)mL,对照组为(190.97±47.9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3.5个月,对照组为17.7个月(P=0.138)。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新辅助化疗化疗毒副作用可耐受,可提高进展期胃癌R0切除率,降低淋巴结转移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徐迅;张长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根据现有的临床研究资料,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相关感染的数据,系统地评价两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 Pubmed,Medline,ScienceDirect以及 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年限均从建库检索至2013年9月)以确定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MRSA相关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研究资料,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漏斗图分析发表性偏倚。结果评估包括临床治愈率,微生物清除率、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共有9项RCT符合纳入研究标准,共5657例受试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可评估患者中,治疗结束后(EOT)(RR=1.11;95%CI:1.05~1.18;P=0.0002)和随访期(TOC)结束后(RR=1.10;95%CI:1.04~1.17;P=0.0004),利奈唑胺组的临床治愈率优于万古霉素组。做亚组分析,在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s)组(P=0.02)和肺炎组(P=0.003)利奈唑胺临床治愈率亦优于万古霉素,菌血症组(P=0.97)临床治愈率相当。在微生物学可评估患者中EOT MRSA清除率(RR=1.36;95%CI:1.14~1.63;P=0.0006和TOC的MRSA清除率(RR=1.17;95%CI:1.04~1.31;P=0.008),利奈唑胺均优于万古霉素。病死率(RR=0.92;95%CI:0.87~1.19;P=0.82)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另外,尽管没有发现两组的总体药物相关不良反应(RR=1.07;95%CI:0.96~1.19;P=0.25)的显著差别,但万古霉素组肾功能异常(P=0.0001)、皮疹瘙痒(P<0.00001)高于利奈唑胺组;而利奈唑胺组的胃肠道反应(P<0.00001)多于万古霉素组;两组贫血发生率(P=0.37)相当;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利奈唑胺(2.89%)高于万古霉素(0.98%),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12)。结论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合并的数据的分析,在治疗MRSA所致的感染中利奈唑胺的疗效应该更优于万古霉素,但还需要更多精心设计的,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和支持。而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特定患者人群的特征,综合考虑加以选择。
作者:李娉;李庆林;刘丽萍;胡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发生白内障的相关因素。方法该院眼科门诊2009年11月—2013年11月进行眼科检查的人群3128例,其中300例确诊为白内障患者。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生活行为(户外活动时间、吸烟、饮酒)和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结果中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年龄≥70岁、职业为农民、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吸烟、饮酒、户外活动时间≥5 h·d-1、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腹泻发病率显著高于同因素其他水平(P<0.05),为中老年白内障的相关危险因素,与性别、经济收入和高血压无关(P>0.05)。结论发现年龄≥70岁、职业为农民、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吸烟、饮酒、户外活动时间≥5 h·d-1、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腹泻、青光眼史和近视史(P<0.05)是中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颜少彪;刘忠鑫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细叶鸢尾中一种具有抗老年痴呆症活性的二氢黄酮:5,2',3'-三羟基-6,7-亚甲二氧基二氢黄酮。方法采用Agilent 1260HC-C18(4.6 mm ×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 ·min-1,检测波长为295 nm,柱温为25℃。结果该二氢黄酮在37.6~188 mg·L -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4;回收率为101.26%(RSD=1.17%)。测得该活性化合物在细叶鸢尾中的含量非常高,6批药材中的含量为57.70~59.35 mg·g-1。结论该检测方法准确,适用于细叶鸢尾中5,2',3'-三羟基-6,7-亚甲二氧基二氢黄酮的测定。
作者:杨阳;刘少静;杜强;赵长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MMA)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12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MMA Ⅰ组、MMA Ⅱ组、MMA Ⅲ组。C组不给镇痛,Ⅰ组仅术前给予氟比洛芬酯(经静脉)和舒芬太尼(经硬膜外),Ⅱ组术后给药,Ⅲ组术前和术后均给药。记录术后6、12、24 h VAS评分和术前、术后24、72 h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外周血CD4+/CD8+、CD25+比例、NK细胞(CD3-CD16+CD56+)比例。结果 MMA Ⅰ组、MMA Ⅱ组、MMAⅢ组术后12、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MMA Ⅲ组术后24 h VAS评分显著低于MMA Ⅰ组、MMA Ⅱ组(P<0.05)。MMAⅠ组、MMAⅡ组、MMAⅢ组术后24、72 h IL-6和TNF-α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MMAⅠ组、MMA Ⅱ组显著高于MMA Ⅲ组(P<0.05);术后24、72 h MMAⅠ组、MMA Ⅱ组、MMA Ⅲ组IL-6和TNF-α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MMA Ⅰ组和MMA Ⅲ组CD4+/CD8+术后72 h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MMA Ⅲ组NK细胞术后72 h恢复到术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血清IL-6、TNF-α水平和外周血CD4+/CD8+、NK细胞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术后72 h血清炎性因子和外周免疫细胞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MMA有效改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减轻炎性反应。
作者:王言武;孙岸灵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静脉血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其变化率在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2例脓毒症患者,分别于入室即刻(PCT1)、入室后72 h(PCT2)检测静脉血中PCT含量,并计算PCT变化率。患者入室后24 h内利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进行评分。以患者入室后28 d生存状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2例)和死亡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静脉血中PCT含量、PCT变化率及APACHEⅡ评分对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入室即刻PCT含量分别为14.72μg·L-1(7.82~20.25μg·L-1)比18.25μg·L-1(13.43~21.83μg·L-1),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7);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72 h PCT含量分别为4.11μg·L-1(2.03~8.22μg·L-1)比12.33μg·L-1(8.21~15.76μg·L-1),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PCT变化率依次为0.718(0.589~0.827)比0.365(0.256~0.57),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PCT变化率预测患者预后价值同APACHEⅡ评分一致,但优于不同时点静脉血中PCT含量,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敏感度82.7%,特异度75%。结论患者静脉血中PCT变化率可作为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其预测能力优于入室即刻PCT和72 h PCT含量的预测能力。
作者:周登川;王楠;方芳;张泓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严重危害育龄女性身心健康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无统一定论。研究表明,PCOS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可分为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其中非遗传因素又包括肥胖、炎症、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而遗传因素又可以与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该文就PCOS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健康教育干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该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基础资料。
作者:罗桂英;王春艳;潘发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