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向阳;施有为;周跟东;王建飞;时义宝;李磊;汪永生
目的:探讨自拟疏肝理气汤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胆囊术后综合征患者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常规对症治疗,并口服消炎利胆片(一次6粒,一日3次);治疗组患者给予自拟疏肝理气汤治疗,按如下进行组方:柴胡20 g,香附12 g,川芎15 g,枳壳10 g,桔梗10 g,香橼12 g,陈皮15 g,山药15 g,生甘草5 g。若恶寒发热明显,可加用黄芪益气扶正,荆芥解表散寒,若嗳腐冒酸,加用神曲、山楂健脾消食,若口干苦明显,则加用黄连、黄芩清热燥湿,若腹痛腹胀明显,则加用大黄、芒硝通腑泄热。水煎服,1付煎三剂,1日3次,一次服600 mL。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42%,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5.35%(P<0.05);同时,在肝功能比较方面,对照组谷丙转氨酶增高发生率为13.95%,胆红素增高发生率为9.30%,均明显高于治疗组的发生率(P<0.05)。此外,负面情绪评分方面,对照组25.58%患者情绪恶劣,治疗组4.65%患者情绪恶劣,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疏肝理气汤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效果由于常规对症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标准剂量或减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初诊或复发、难治MM患者,其中22例使用标准剂量硼替佐米(1.3 mg·m-2)第1、4、8、11天快速静脉注射,第1~2、4~5、8~9、11~12天使用地塞米松20 mg静脉滴注。18例使用1.75 mg硼替佐米(平均0.8~1.0 mg·m-2)第1、4、8、11天快速静脉注射,第1~2、4~5、8~9、11~12天使用地塞米松20mg静脉滴注。两组均为每4周重复给药。所有患者均化疗1~6个疗程。结果比较两组完成4个疗程的MM患者疗效与不良反应,标准剂量组与减低剂量组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分别为81.2%与86.7%(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系统毒性、周围神经病变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其中标准剂量组与减低剂量组比较,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9% vs 33.3%,P=0.747;54.3% vs 50.0%,P=1.000)、Ⅲ~Ⅳ级周围神经病(36.4%vs 5.6%,P=0.027)、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50.0%vs 16.7%,P=0.046)前者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减低剂量硼替佐米治疗初治、复发难治性MM疗效反应与标准剂量组相似,但不良反应较标准剂量组减低。
作者:张颖颖;夏瑞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该院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性,为其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3年8—12月份该院所有使用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住院患者的病历,采集相关信息,根据相关标准进行专项点评。结果调查的331例患者中,外科所占比例大,57.70%;其次为结核科17.82%、呼吸科10.57%、肿瘤科9.67%、急诊科3.63%、内科0.60%。不合理病例比例为34.44%。无适应证用药17.52%,遴选药品不适宜5.74%,用法用量不正确0.00,有配伍禁忌的为3.63%,未监测脂肪廓清能力13.60%。结论从调查结果中发现,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临床应用不合理现象较为普遍,医院需进一步强化药物规范使用。
作者:张云玲;贺思勋;朱学应;方丽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现有的研究已阐明激活PPARγ具有抑制炎症反应、抗血管生成等作用,而炎症反应和血管生成均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并且PPARγ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均有表达。PPAR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就PPAR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庄瑞春;向安玲;肖召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木香中木香烃内酯含量测定的HPLC法。方法以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65∶5∶30),检测波长225 nm,流速1.0 mL·min-1。结果木香烃内酯在12~12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2.16×104X+92064.7(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0%,RSD为1.53%。结论 HPLC法简单易行、准确度高,可用于木香的质量控制,不同产地的木香中木香烃内酯含量差别较大。
作者:王日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120例急性心肌梗死符合急诊PCI适应证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B和C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单纯的血栓抽吸;B组在A组基础上合并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C组在A组基础上合并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和硝普钠。对比三组患者的相关基线资料、手术前后冠状动脉的造影结果、住院和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三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史、血压、心率、血肌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置入支架个数、支架长度和直径、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5.2±3.8)h。C组患者术后IRA血流<TIMI 2级、术后TMP分级<3级、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例数明显低于A组,C组患者肌钙蛋白Ⅰ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A组(P<0.05);C组患者术后TMP分级<3级明显低于B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B组(P<0.05)。三组出血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血栓抽吸合并替罗非班与硝普钠经冠状动脉导管注射和单纯的进行血栓抽吸比较,心肌水平再灌注效果更好,并且不会增加出血和其他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曹占伟;朱洁;于维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纤维化(CTD-ILD)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当今风湿病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CTD-ILD 的发生是由于多种炎性因子导致内皮和上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及成纤维细胞增殖等共同导致的病理过程,临床治疗困难。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被用于治疗大多数ILD患者,但仍有部分患者抗炎和免疫抑制的疗效欠佳。近年,细胞因子拮抗剂得到高度的关注。该文综述近年CTD-ILD 的相关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左婷;李向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或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Ⅲ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多西紫杉醇组与紫杉醇组,多西紫杉醇组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紫杉醇组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多西紫杉醇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紫杉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5.0% vs 77.5%,P<0.05),两组临床获益率无显著差异(100.0% vs 95.0%,P>0.05);多西紫杉醇组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90.0%、75.0%、57.5%,紫杉醇组分别为85.0%、65.0%和5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脱发是两组常见的毒副反应,多西紫杉醇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紫杉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紫杉醇相比,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更为理想,且安全性好。
作者:刘美琴;王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湿迪胶囊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通过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迟发型变态反应模型检测耳肿胀度,碳粒廓清法测定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溶血素,噻唑蓝(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湿迪胶囊高、中剂量对二硝基氟苯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中测得的耳肿胀度均有明显抑制效果;湿迪胶囊高剂量能显著提高吞噬指数K,湿迪胶囊高、中剂量能校正吞噬指数α;湿迪胶囊高、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溶血素的含量明显降低;湿迪胶囊各剂量可以抑制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论湿迪胶囊可能对小鼠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可能与抑制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与抑制体液免疫功能有关,同时具有提高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作者:魏仙妮;吴玉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伴有坏疽、穿孔及阑尾周围脓肿的复杂性阑尾炎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伴有坏疽、穿孔及阑尾周围脓肿的复杂性阑尾炎,其中45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列为观察组,55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镇痛药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24 h镇痛药使用率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975,t2=7.408,t3=10.215,χ2=4.628,均P<0.05);(2)观察组二次手术、切口感染、盆腔脓肿及肠梗阻分别发生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89%;对照组二次手术、肠梗阻分别各1例,切口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27%,两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s=0.088,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伴有坏疽、穿孔及阑尾周围脓肿的复杂性阑尾炎安全性可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作者:万里鹏;万鸿;吴安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比观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术后用地佐辛和曲马多静脉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诊断为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的先心病患儿40例,年龄1~3岁,体重5~15 kg,ASAⅡ~Ⅲ级。患儿随机分为曲马多组(Q组)和地佐辛组(D组),每组20例。Q组镇痛泵配方为曲马多10 mg·kg-1+托烷司琼0.1 mg·kg-1加生理盐水至100 mL,D组镇痛泵配方为地佐辛0.6 mg·kg-1+托烷司琼0.1 mg·kg-1加生理盐水至100 mL。各泵均以2 mL·h-1的速度匀速静脉输注。记录术后气管导管拔出时间、48 h内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术前(T0)、术后4 h(T1)、12 h(T2)、24 h(T3)、36 h(T4)、48 h(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及FLACC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术后镇痛、镇静评分无显著差异。T1时D组的平均动脉压低于Q组(P<0.05);D组的呼吸频率在T1和T2时较术前以及Q组轻度降低,但仍在正常生理范围内(P<0.05);两组患儿术后的心率均高于术前水平,且在T1时D组患儿的心率低于Q组(P<0.05)。结论地佐辛和曲马多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术后静脉镇痛都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赵龙德;王建设;赵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宣教路径卡在青光眼患者正确使用眼药水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初次使用眼药水的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宣教路径卡以强化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两组均于出院当天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在获得青光眼相关知识、如何规范使用眼药水以及使用眼药水的依从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采用宣教路径卡,为青光眼患者正确使用眼药水提供了一个有效可行的教育模式,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意识,还增强了青光眼患者使用眼药水的依从性。
作者:何红;王锋;董静;陈美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衰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或心脏再同步化并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围手术期护理重点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选取2011—2013年在该科行CRT/CRT-D术的心衰患者74例,回顾性总结其在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结果74例患者术后1、3、6个月及1年随访,55例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明显改善,12例轻度改善,7例无明显改善。结论 CRT/CRT-D可以改善心衰患者心衰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科学、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杜丽;赵韧;赵宇飞;陈刚;程自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患者的降脂疗效以及对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1,睡前一次口服,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cy和hs-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血脂、Hcy、hs-CR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的TC、TG、LDL-C、Hcy 、hs-CRP水平均下降,HDL-C水平均升高,其中治疗组患者血脂、Hcy 、hs-CRP的变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的患者降脂作用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安全,且能有效降低血清Hcy、hs-CRP水平。
作者:宋洁;王文平;丁晓洁;邹永红;撒小军;王萍;汪珊珊;张永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不开腹状态下经尿道直接膀胱内注射大肠杆菌制备急性肾盂肾炎大鼠模型。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3 d组及感染7 d组。大鼠禁水24 h,10%水合氯醛麻醉后,经尿道注入108 cfu·mL-1活性大肠杆菌(E.co-li)约0.5 mL,同时细线结扎尿道口2 h后松开。测量大鼠处死前体重及双侧肾重,计算肾重指数。膀胱内尿液及肾脏匀浆行细菌培养,肾脏HE染色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感染各组大鼠肾脏均较对照组增大,肾重系数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感染3 d组与7 d组间无明显差异。感染3 d组及7 d组大鼠膀胱尿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00%和62.5%,肾脏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00%和75%,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光镜可见感染3 d组肾盂黏膜下及间质区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感染7d组可见肾盂黏膜下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两组肾小球及肾小管结构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不开腹状态下经尿道直接膀胱内注射大肠杆菌可成功制备急性肾盂肾炎大鼠模型。
作者:李敏;那宇;韦加美;高月花;李爽;柳慧敏;高建军;黄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病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05例怀疑侵袭性真菌病的住院患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和真菌培养结果,分别计算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及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率和真菌培养阳性率分别是为80.00%和6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者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62.0±21.34)ng·L-1,阴性者为(5.1±2.03)ng·L-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聚糖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0.0%和91.7%,葡聚糖检测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8%和85.9%,均较真菌培养高。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方法快速、阳性率高、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可用于侵袭性真菌病的早期诊断。
作者:唐红梅;周吕蒙;赵兰兰;李艳;罗俊;王婷婷;徐煜;蔡礼欢;郑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学龄前肥胖儿童体质指数(BMI)与血清瘦素、胰岛素及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学龄前(3~6岁)肥胖儿童作为观察组,60例健康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儿童身高和体重,计算其BMI,测定其血清瘦素、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并分析BMI与血清瘦素、胰岛素及性激素水平的相互关系。结果观察组BMI、血清瘦素、胰岛素、IGF-I、IGF-BP3和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BMI与血清瘦素、胰岛素、HOMA-IR、IGF-I、IGF-BP3和E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血清T呈显著负相关(P<0.05),但对照组儿童BMI与各血清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BMI与血清瘦素、胰岛素和雌二醇水平存在正相关,与睾酮水平存在负相关,对学龄前儿童肥胖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乐;汪艳;张群威;孙捷;曾耀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盐酸普拉格雷的含量测定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GraceSmart C18(5μm,4.6 mm ×250 mm)色谱柱;以0.1 mmol·L-1磷酸二氢钾(用磷酸调节至pH3.5)—乙腈(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30 nm;进样量20μL。结果盐酸普拉格雷在30.64~153.20 mg·L-1浓度范围间,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精密度良好,RDS大值为1.43%(n=5);重复性好,RSD为0.30%(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盐酸普拉格雷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令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比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在不同糖代谢人群的差异,研究血清MMP-9水平对糖耐量异常(IGT)人群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作用。方法(1)大组比较:分别检测A组(47例正常人)、B组(62例糖耐量异常IGT患者)、C组(5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腰臀比、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上臂皮下脂肪厚度、小腿后区皮下脂肪厚度、血压、血清MMP-9、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各组上述指标水平;(2)亚组比较:在每组中随机抽取35名受检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进一步分为A1(正常亚组)、B1组(单纯糖耐量异常IGT亚组)、B2组(糖耐量异常合并动脉粥样硬化IGT并AS亚组)、C1组(单纯2型糖尿病亚组)、C2组(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T2DM并AS亚组),对比各亚组血清MMP-9、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结果(1)大组比较:B组(IGT)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A组(正常组),低于C组(2型糖尿病组),差异显著;(2)亚组比较:B2组(IGT并AS亚组)MMP-9较A1组(正常对照亚组)、B1组(单纯IGT亚组),C1组(单纯2型糖尿病亚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MP-9可能作为IGT人群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循环标志物,发挥早期预警作用。
作者:吴筠;蔡德鸿;陈宏;张桦;柯涓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