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种不同梅毒检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结果准确率比较

谢昭宁

关键词:梅毒,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
摘要:目的 对比三种不同梅毒检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结果准确率.方法 选取该院确诊各期梅毒的39例患者,同期就诊的30例乙型肝炎患者与体检的30例健康受试者.采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及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进行检测并比较其结果.结论 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的假阳性率为2.02%,另外两种检验方法的假阳性率均为0%.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的总阳性率为87.18%,假阴性率为12.82%;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总阳性率为97.43%,假阴性率为2.56%;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总阳性率为100.00%,假阴性率为0%.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以及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敏感度(P<0.05).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的敏感度(P<0.05).结论根据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不同需要,采用适宜的梅毒检测方法,以满足临床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某二级医院常用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某二级医院常用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门诊处方500张,住院病历80份,对其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论 500张门诊处方中有269例使用抗菌药物,占53.80%;使用抗病毒药物182例,占36.40%;不合理用药处方共77张,占调查处方的15.40%.80例出院病例中,67例使用抗菌药物,占83.75%;使用抗病毒药35例,占43.75%;住院病例不合理用药21例,占调查病例的26.25%.结论 该二级医院用药合理性基本符合要求,但不合理用药现象仍然存在,应引起临床医师和药师重视,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医师、药师的理论水平,不断积累临床经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王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三氧化二砷对兔卵蛋白诱导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对日本大耳白兔卵蛋白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外周血中抑炎因子(IL-10)、促炎因子(TNF-α)、CD4+、CD8+T细胞含量及CD4+/CD8+比值的影响.方法 将4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对照组、三氧化二砷低剂量组(1.0 mg·kg-1·d-1)、三氧化二砷中剂量组(2.0 mg·kg-1·d-1)、三氧化二砷高剂量组(4.0 mg·kg-1·d-1)、激素组醋酸泼尼松龙(10 mg·d-1),每组8只.成功建立卵蛋白诱导关节炎兔模型后,分别给药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兔外周血中的IL-10、TNF-α,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的含量.结论 卵蛋白诱导法可以成功诱导兔的关节炎,模型组外周血中的IL-10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模型组TNF-α较正常对照组上升(P<0.05),三氧化二砷各剂量组兔的关节炎症状不同程度改善,IL-10含量较模型组升高(P<0.05),而TNF-α较模型组降低(P<0.05);模型组外周血CD4+及CD4+/ 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三氧化二砷治疗组比值均比正常组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三氧化二砷可能通过抑制CD4+T细胞的异常增生,减轻细胞免疫应答、调节卵蛋白关节炎兔外周血T细胞各亚群的紊乱缓解RA的病程发展,该作用可能是三氧化二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机理之一.

    作者:胡宾;沈敬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穿心莲内酯滴丸溶出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目的 建立穿心莲内酯滴丸的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 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溶出度测定法第1法(转篮法),以0.1 mol·L-1盐酸-乙醇(3:2)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 r·min-1.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穿心莲内酯含量为指标,在225 nm条件下测定穿心莲内酯滴丸在不同时间的累积溶出百分率.结论 穿心莲内酯在浓度范围5.6~28.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6.67%,RSD为1.30%.穿心莲内酯滴丸在15 min时平均累积溶出百分率为94.96%,30 min左右可完全溶出.结论该文所建立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穿心莲内酯滴丸的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作者:孟戎茜;郝芳芳;董婧婧;王文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干预在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误吸、反流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患者误吸反流的原因并给予循证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1例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误吸、反流的发生原因,并通过循证分析探讨合理的护理方法.结论 反流原因以腹胀、胃潴留,鼻饲方式,体位,药物不良反应等为主,参考相关文献,根据其诱因给予护理干预,有效避免了反流、误吸的再次发生.结论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应采取合适体位,每日评估其胃、肠道功能后调节鼻饲速度及流质量,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等措施,可有效降低误吸、反流.

    作者:胡敏芝;石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某三甲医院2012年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该三甲医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和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该三甲医院2012年门诊处方6 152张,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论 6 152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1 188张,占19.31%,其中抗菌药物联用处方154张,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12.96%;3种给药方法中,注射用抗菌药物处方382张,占应用抗菌药物处方的32.15%;口服抗菌药物处方754张,占应用抗菌药物处方的63.47%.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涉及11大类,主要有6种不合理使用情况.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占34.82%.结论该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仍需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徐学君;徐德琴;程幼苗;丁曼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黄连解毒汤中总生物碱的含量

    目的 建立黄连解毒汤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黄连解毒汤中总生物碱含量,并利用正交试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优选.结论 酸性染料比色法显色的佳条件为pH=3.2的柠檬酸-柠檬酸纳缓冲溶液10.0 mL,溴甲酚紫溶液1.0 mL,三氯甲烷萃取2次,每次5 mL,检测波长405 nm.盐酸小檗碱在0.022 ~0.111 g·L-1内,吸光度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17%,RSD=1.91%.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灵敏度高,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和准确度.

    作者:汪怡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症探讨

    目的 探讨经皮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 265例共327条肢体腔内激光联合多种其他术式个体化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其并发症.结论 皮下淤斑180例(55%)、皮下可及条索状硬结58例(17.7%)、皮肤烧灼伤31例(9.5%)、曲张静脉残留23例(7.0%)、足踝部痛感19例(5.8%)、隐神经损伤16例(4.9%)、腹股沟切口淋巴漏1例(0.3%),经过相应处理后均得到缓解.结论腔内激光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术式,并发症少、轻,注意规范化操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华刚;张雨;马卉;易维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布地奈德与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喉炎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布地奈德与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喉炎临床效果.方法 将62例急性喉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给予地塞米松氧驱雾化吸入,B组32例给予布地奈德空气压缩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论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低于B组的96.88%(P<0.05);A组呼吸困难、喉鸣、咳嗽、声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B组的;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高于B组的6.25%(P<0.01).结论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疗效优于地塞米松,可促进临床症状消除,患儿耐受性好,可作为急性喉炎的有效治疗药物.

    作者:胡文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的行为管理及失衡综合征预防探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长期透析治疗的患者发生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科长期透析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期间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论 (1)经比较发现,观察组行为管理中饮食及液体摄入、身体活动、心理-社会行为、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次数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下有利于改善医疗可控因素,提高患者的主观因素,对于预防透析失衡综合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其玉;徐红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耐药率.方法 治疗组23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对照组21例患者单用拉米夫定,观察96周.结论 治疗组在血生化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HBV DNA阴转率48周时(82.61%、66.67%)、96周时(95.65%、61.90%),HBeAg阴转率48周时(30.43%、4.76%)、96周时(43.48%、14.29%),HBeAg转换率48周时(8.70%,0%)、96周时(13.04%、4.76%),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96周耐药率为0%,而对照组48周和96周耐药率分别为4.76%和33.33%.结论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活动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可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延缓耐药发生.

    作者:白连伟;高有方;王兴民;李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重组蛋白HSP65-6×(IA2-P2)-His的构建、表达及分离纯化

    目的 构建HSP65-6×(IA2-P2)-His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分离纯化.方法 通过酶切酶连的方法将6×(IA2-P2)-His替换pET-28a-HSP65-6×P277中的6×P277,构建好的载体经DNA测序分析构建成功.乳糖诱导表达的蛋白经Ni+柱分离纯化.后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结论 HSP65-6×(IA2-P2)-His高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65%,超声破碎后蛋白以可溶性的形式存在于裂解上清中.Ni+柱纯化后蛋白纯度可达80%电泳纯以上.后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具有抗原性和His标签.结论 重组载体pET-28a-HSP65-6×(IA2-P2)-His成功转入BL21中,以可溶性的形式高效表达,该工作为进一步验证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李泰明;韩萌萌;林旋;刘俊;吴洁;金亮;刘景晶;徐茂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剂对2型糖尿病血糖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剂对2型糖尿病血糖的影响.方法 对该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期间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剂(观察组,n=35)和诺和灵30R(对照组,n=35)治疗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体重指数(BMI)和低血糖事件发生都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疗效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片剂能较好地控制2型糖尿患者的血糖,并且低血糖发生率低,疗效好,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血清hs-CPR浓度和冠脉病变复杂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复杂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40例冠脉造影患者,按照冠脉造影下冠脉病变复杂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n=36)、双支病变组(n=41)、多支病变组(n=28)及对照组(n=35)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患者血清的hs-CPR水平,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行Gensini评分.结论 血清hs-CRP和Gensini积分在不同冠脉病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且随着病变血管支数增加而增高(P<0.01).血脂、hsCRP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314,P<0.001),hsCRP是Gensini积分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血清hs-CRP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及危险因素有相关性,对冠心病患者的病变预测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罗春苗;高潮;陈振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分组实践教学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中的应用

    为培养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学生的药学实践能力,结合<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特点,围绕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实践教学方法,融合课堂知识与药学实践,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养,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杨冬梅;刘丽;邾枝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收集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和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9年1月-2012年9月共收治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论 37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都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24例为单发病灶,13例为多发病灶,病灶大小不等,约为1~4 cm之间.其中3例病灶直径大于4 cm.术中见病灶多位于皮下脂肪深层与腹直肌前鞘之间,1例因病灶穿透腹膜并伴有盆腔内异症和右侧卵巢内膜异位囊肿而同时进行开腹手术.所有患者均全部切净病灶,切口Ⅰ期愈合,随诊1~3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相对容易,手术切除病灶是佳治疗手段.剖宫产术中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是减少该病发生的关键.

    作者:孙阳春;王宏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我院2012年1-10月份临床检出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细菌感染菌株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临床医师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该院2012年1-10月份各临床科室送检标本细菌培养菌株分析.对临床表现和细菌培养符合细菌感染患者,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菌药治疗后的观察.结论 共分离出病原菌80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4株(14.2%),革兰阴性菌 553株(68.7%).其他病原菌138株(17.1%).分离的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一、二代耐药率高,含酶抑剂的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革兰阴性杆菌平均敏感率达82.3%,亚安培南西司他丁依次对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敏感.按照或参考药敏结果用药患者病情好转的有653例,占81.1%.结论 对可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或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杆菌感染应选择敏感性较高的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等.该院大部分医师都能按照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或更换抗菌药物,药敏结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

    作者:武德廉;范秀英;刘洪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番茄红素对CCl4诱导的正常肝细胞株HL-7702损伤的影响

    目的 体外观察番茄红素对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细胞活力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建立CCl4肝损伤模型,终浓度为2、5、10 μmol·L-1的番茄红素干预处理,MTT法测定细胞活性、Horchest33342染色及TUNEL检测观察细胞凋亡.结论 番茄红素在2~10 μmol·L-1浓度范围内的对肝细胞无毒性,可抑制CCl4所致肝细胞活性下降,减少CCl4所致的肝细胞凋亡,一定剂量范围内与番茄红素浓度相关.结论番茄红素对正常肝细胞HL-7702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赵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胎儿纤维连结蛋白和宫颈长度联合测量预测早产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胎儿纤维连结蛋白(fFN)和宫颈长度联合测量预测早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妇产科2010年10月-2012年6月收治的先兆早产的孕妇124例,根据其结局分为早产组(n=44)和足月组(n=8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宫颈长度,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法检测fFN的表达.结论 早产组和足月组中fFN 的阳性率分别为72.7%和22.5%,早产组显著高于足月组(P<0.05).fFN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72.7%(32/44),特异性为77.5%(62/80),漏诊率为27.3%(12/44),误诊率为22.5%(18/80),阳性预测值为64.0%(32/50),阴性预测值为83.8%(62/74).早产组和足月组中宫颈平均长度分别为(21.34±5.08)mm和(29.59±5.46)mm,早产组显著短于足月组(P<0.05).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68.2%(30/44),特异性为76.2%(61/80),漏诊率为31.8%(14/44),误诊率为23.8%(19/80),阳性预测值为61.2%(30/49),阴性预测值为81.3%(61/75).fFN联合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90.9%(40/44),特异性为88.8%(71/80),漏诊率为9.1%(4/44),误诊率为11.2%(9/80),阳性预测值为81.6%(40/49),阴性预测值为94.7%(71/75).联合检测预测早产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显著优于fFN 或宫颈长度的单独预测(P<0.05).结论 fFN联合宫颈长度测量预测早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羽扇豆醇对肝细胞肝癌的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 体外探讨羽扇豆醇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MTT法检测羽扇豆醇对SMMC7721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羽扇豆醇作用SMMC7721细胞后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论 羽扇豆醇抑制SMMC7721的增殖,其能显著阻滞细胞在S期的聚集,促进细胞的凋亡.结论羽扇豆醇能抑制肝细胞肝癌(HCC)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对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和对细胞的S期阻滞相关.

    作者:梁勇;胡命宝;刘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司坦唑醇自微乳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目的 制备司坦唑醇自微乳给药体系并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以乳化剂OP-10、异丙醇和吐温-80制备司坦唑醇自微乳给药系统,考察其粒径分布、电动电势和稳定性.采用HPLC法测定司坦唑醇的含量.结论 所得自微乳稳定性良好,平均粒径为33.32 nm,电动电势为4.35 mV.司坦唑醇HPLC分析的线性范围为0.639~3.195 μg(R2=1);平均回收率为99.91%(RSD=0.05%).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稳定可控.

    作者:肖士梅;李沛;袁红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