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建春;黄先志;李军
目的:探讨佳的静脉输液拔针方法.方法:对258例病人1408次静脉输液分别采用传统按压拔针方法和不按压拔针方法.时间2分钟,观察皮下出血或皮下淤血的发生情况.结果:不按压法明显优干传统按压法,时间大于2分钟为宜.结论:静脉输液拨针采用不按压法能有效减少皮下出血或淤血的发生.
作者:罗慧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小儿喉乳头状瘤切除手术的佳麻醉方式.方法:使用复合麻醉药和小号气管导管为31例择期进行喉乳头状瘸切除手术的患儿实施麻醉.结果:31例患儿均顺利地接受了手术.且在手术后都能快速苏醒.结论:使用复合麻醉药和小号气管导管为小儿喉乳头状瘤切除手术实施麻醉,具有操作简单、对忠儿循环系统影响小、患儿术后易苏醒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的小儿麻醉方法.
作者:任政权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缓解儿童哮喘发作的影响.方法:将80例住院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及住院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出院后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和平均住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减少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次数和再住院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爱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灰树花多糖(GFP)对大鼠胃粘膜损伤的辅助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昆明种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GFP 低(15mg/kg)、(30mg/kg)、高(60mg/kg)剂量组,用灰树花多糖灌胃30d后,对大鼠实施解剖,测量大鼠胃粘膜损失程度指标.结果:显示灰树花多糖中、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胃粘膜的损失程度,对大鼠体重无明显影响,表明灰树花多糖对胃粘膜损伤有显著的辅助保护作用.
作者:贺长生;房克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HIV感染者随着机体免疫水平的降低,易感染结核病;结核病人如果存在高危行为,也容易感染上HIV.无论是先感染HIV、后得上TB,还是先得了TB、后感染上HIV,统称为TB/HIV双重感染患者.结核病是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同时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两病相互影响,互促恶化[1].
作者:李萍;曾祥丽;张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迟发性血胸的发生机制、诊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迟发性血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原因及诊治经过.结果:38例患者中,4例行胸腔穿刺抽血,31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剖胸手术2例;治愈37例,死亡1例,病死率为0.026%.结论:钝性闭合性胸部外伤及合并肋骨骨折的胸外伤易并发迟发性血胸,确诊后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必要时行剖胸探查术.;伤后3周内定期行胸片检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是减少误诊、漏诊的关键.
作者:席成玺;王景锋;赵霖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关系,提高超声显像对本病的诊断率.方法:采用超声显像对1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检查,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内部回声强度、均匀程度、结节声像图特点及不同类型的结节血流供应情况.结果:病变周围甲状腺组织回声增强、增粗.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结节性甲状腺肿血流供应特点随结节增大而血流信号减少,小结节和弥漫型血流供应轻度增多.结论:超声显像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曾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关于采用分期护理措施在脑出血病人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总结分析42例脑出血患者通过采用分期护理的恢复情况.结果:42例患者中,经治疗后治愈28例,好转6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2例.结论:通过采用分期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明显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
作者:李姝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瘢痕子宫再妊娠产妇的分娩方武选择和围生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瘢痕子宫再妊娠的产妇进行临床分析.其中15例行剖宫产,3例经阴道分娩.在其围生期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对瘢痕子宫再妊娠产妇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和加强围生期观察与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结论:瘢痕子宫再妊娠产妇通过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和加强围生期护理可提高瘢痕子宫再妊娠的母婴的安全.
作者:梁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意义.方法:我院重症监护室使用国产尿激酶、链激酶或进口艾通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自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0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工作.结果:本组107例患者,冠脉再通65例,冠脉再通率为60.75%;其中,行溶栓治疗的时间距发病时间越短,冠脉再通成功率越高.结论:在急性心梗发作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初丽霞;初丽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床静脉溶栓护理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175例行静脉溶栓护理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在175例行静脉溶拴护理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中,有121例患者冠脉再通,约为69.14%;有8例患者梗死复发,约为4.57%;有4例患者存在出血症状,约为2.29%;有1例患者发生死亡,临床死亡率约为0.57%.结论:及时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于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更好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交冠状动脉的再通率,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死亡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夏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复方桐叶烧伤油与紫草油、磺胺嘧啶银治疗烧伤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复方桐叶烧伤油与紫草油、磺胺嘧啶银粉纱条覆盖组织治疗烧伤创面进行比较.48例患者通过随机抽取分成3组,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组20例,紫草油对照组14例,磺胺嘧啶银对照组14例.结果: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12.55±5.5)天,紫草油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20.33±5.59)天,磺胺嘧啶银对照组愈合时间(19.58±8.2)天,治疗组比对照组至少提前7天,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桐叶烧伤油具有明显的改善局部疼痛及肿胀、渗液等症状功能,具有抗感染、避免Ⅱ度创面进一步加深、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的功效,加快可以在烧伤创面上推广使用,尤其是Ⅱ度烧伤创面.
作者:毛俊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伴随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80名冠心病伴随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过程和及后期康复情况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16人因医治无效死亡,60人治疗效果有所进展,104人治疗效果显著,治疗的有效率为91.1%.结论:合并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急性心肌梗死常常危及冠心病伴随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所以对于该病的预防与治疗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适当措施.
作者:童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86例白内障手术的护理方式.结果:186例白内障患者手术治愈,无伤口出血及感染.结论:加强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和术后宣教指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可促使患者早日恢复视力.
作者:黄康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微创引流术治疗硬脑膜外血肿的适应症及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颅脑CT扫描的结果为32例硬脑膜外血肿患者实施头颅部钻孔配合尿激酶引流的治疗.结果:32例患者均在术后3~7天拔管.其中,25例患者的血肿完全消失,6例患者尚有少量血肿残留但无明显占位效应.1例患者的血肿量增加.结论:微创引流术治疗硬脑膜外血肿具有安全可靠、治疗时间短、损伤较轻、效果明王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的硬脑膜外血肿治疗方法.
作者:孙跃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引发慢性咳嗽病因及诊疗现状.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50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慢性咳嗽病因中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及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多.由呼吸系统以外的疾病引发的咳嗽占61.2%.误诊现象严重,确诊后治疗,92.5%的患者1-2周内咳嗽症状消失.结论:慢性咳嗽病因复杂,误诊率高,应重视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缪建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现代医学需要医院护士能充分了解并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表达关爱情感、协调好相互的关系.神经外科所收治的患者多伴有精神意识障碍,预后差,导致社会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偏低.所以当前各院的神经外科成为了医疗投诉和医疗纠纷多的科室之一,从而看出病房护士的工作压力是相当的大,对自身护理工作满意度也是很低.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通过电话回访,对出院患者给予人文上关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提升了我们在患者心中的地位及形象,使医院的服务进一步得到提高.为此本文对电话回访在神经外科出院患者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范兴爱;高翠玲;马海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建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保健品中大豆异黄酮四种组分的方法.方法:首先采用超声提取的方法进行处理样品,对提取溶剂进行了选择.色谱柱采用迪马C18柱,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nm.结果:HpLC方法的回收率为88.8%~101.2%,相对标准偏差(TSD)为2.1%~4.5%,检出限(以信噪比为3计)为0.5~0.8mg/L.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简单,重现性好,能有效提取和分离大豆异黄酮中4种组分,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作者:董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医学中将痤疮定义成多个不同的名称,如:肺风粉刺、酒刺、粉刺等.近几年临床显示,我国的总发病率达20%-24%,而青春期男女则是该病的多发群体.痤疮常见于皮脂腺较多的位置,如:面部、胸口、后背等,而局部疹痒的患者,病程持续时间可达数年,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这一点,本文重点分析中医法治疗痤疮的相关问题.
作者:申素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的治疗,临床上一般清创换药,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后,做皮瓣或皮肤移植手术.本病例因感染严重,又有骨质肌腱内固定物外露,一直流脓较多,故未行手术,仅通过清创换药治愈.
作者:刘恒平;孙鲁;王明喜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