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宽
目的:探讨胆囊摘除术后放置T 管引流管对伤口愈合的护理.方法:总结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 例胆囊摘除患者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经验.结果:120 例患者中,术后1~3 天拔出引流管的116 例(96.7%),2 例腹腔出血再次手术,2例胆漏进行有效引流,无1 例死亡,患者术后恢复较好.结论:加强术后T 管引流管的护理对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尚士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的技巧,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40 例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进针角度静脉穿刺,即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观察组行静脉穿刺时针头与皮肤呈45°~50°角,进针尖斜面后再改平行进针穿刺入血管.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改进静脉穿刺的进针角度与持针方式,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同时利用输液器内负压进行穿刺,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作者:佘小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脊柱术后硬膜外血肿的特点及危险性,探讨脊柱术后通过护理观察及时发现硬膜外血肿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我院2006 年1 月~2010 年6 月的4 例脊柱术后硬膜外血肿的发现与治疗过程.结果:4 例患者因发现及时,通过再次手术行血肿全清术,4 例患者均愈后良好.结论:脊柱术后硬膜外血肿早期发现并行血肿全清术效果理想,对脊柱术患者术后护理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燕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梗塞病人的护理要点及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 年8 月~2010 年8 月收治的35 例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有效护理干预,35 例脑梗塞患者在住院期间无1 例出现褥疮、口腔溃疡、心理障碍等问题,显效22例,有效10 例,无效3 例,有效率94.29%.结论: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脑梗塞病人治疗后的康复,并减少褥疮、口腔溃疡、心理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庆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讨论卵巢肿瘤蒂扭转的诊断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43 例卵巢肿瘤蒂扭转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经过.结果:发生蒂扭转的卵巢肿瘤类型以成熟性畸胎瘤多见,良性肿瘤41 例,恶性肿瘤2 例.结论:卵巢肿瘤蒂扭转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对于发热病人,短时间抗炎,尽快手术.恶性卵巢肿瘤病人术后进行化疗和随访.
作者:吴俊改;李彦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氟康唑对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制霉菌素含服,观察组口服氟康唑,治疗一个疗程后对两组临床疗效和发生药物副作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对念珠菌病治愈率高,疗效均比较明显,两种药物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高达到24.00%,观察组发生率低,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氟康唑与制霉菌素在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相对氟康唑药物副作用小,建议优先选用.
作者:穆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创伤性关节功能障碍是人体骨关节在受到各种损伤因素作用后,没能及时修复软组织损伤所造成关节活动不利、范围受限、肌肉僵硬、肌力柔弱、轻微疼痛等临床表现.临床上证明使用中药熏洗及配合功能锻炼的疗法有明显效果,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套中药内外合治及养生功能康复为主的治疗体系,但仍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使其实现临床疗效大化.
作者:欧阳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糖高脂条件下肾小球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间相互作用对细胞外基质(ECM)产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共培养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甘露醇组、高糖组、高脂组、高糖高脂组及阻断剂干预组,分别培养12,24,48h 后,ELISA 法测定细胞上清液IV 型胶原(Col IV)、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结果:(1)高糖高脂培养条件下,共培养组细胞上清液Col IV、Fn 的含量较单培养组明显增高(P<0.05);(2) 氯沙坦可抑制高糖高脂引起的Fn 和Col IV 升高(P<0.05);结论:(1)高糖高脂环境下,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间存在相互作用,这种作用能促进ECM-Col IV、Fn 的产生;(2)氯沙坦能通过抑制ECM 的产生影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作者:赵晋晋;雷闽湘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随着人民生活条件改善,医疗水平提高,我国已逐步进入老年社会,骨科卧床的老年病员也在增加.临床中因老年人的特殊生理年龄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类型的心理反应:恐惧、焦虑、抑郁、无用及被遗弃等心理状态和情绪,常影响病人的休息及食欲,胃肠功能紊乱,加重病情,影响医患合作和对治疗的依从性,延误治疗时机,给其预后带来不利影响.
作者:冉文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评估异位妊娠患者腹腔镜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收治的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106 例(腹腔镜组)和剖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89 例(剖腹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用药率、平均住院天数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剖腹组.结论:腹腔镜诊治异位妊娠疗效确切,痛苦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潘平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牙髓塑化治疗慢性牙髓炎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我科2001 年1 月~2009 年12 月在我院采用牙髓塑化治疗慢性牙髓炎的78 例患者,共192 颗患牙的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结果:治愈150 颗,治愈率78.13%;好转39 颗,好转率20.31%;无效3 颗,占1.56%;总有效率达98.44%;治疗效果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髓塑化治疗慢性牙髓炎方法简单且效果显著,是基层口腔医师治疗牙病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超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方法:将120 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 组,研究组60例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30 ml,每日一次,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每次40 m g,每日1 次.结果: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减少发病次数及用药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周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管型石膏结合小夹板治疗新鲜舟状骨腰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 年5 月~2010 年5 月,我院共收治新鲜舟状骨腰部骨折12 例,均为轻度移位.结果:治疗5 个月后随访,11 例患者骨性愈合,1 例骨不连,术后3 月见骨痂生长;骨愈合患者疗效评定:优7 例、良3 例.结论:管型石膏结合小夹板治疗新鲜、轻度移位舟状骨腰部骨折疗效满意,值得继续观察提高.
作者:邱辉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临床145 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应用钛板内固定治疗疗效的观察,总结经验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外科住院部于2010 年5 月至2011 年5 月期间的145 例下颌骨骨折病例,对这些患者行切开复位术,用钛板内固定,保留骨折线上的牙齿.结果:145 例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140 例恢复到术前咬合关系,仅5 例出现咬合关系不良.结论:应用钛板内固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缩短了颌间固定的时间,可以尽早恢复张口运动,保留骨折线上牙齿,这是一种很好的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
作者:尹佳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检验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说,越来越重要.本文简单论述了卫生检验在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中的作用,并对其加以分析,后又提出一些关于提高卫生检验质量的对策.
作者:于春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改良式脐带结扎方法在新生儿脐带结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 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 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结扎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式结扎法.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对第48 小时残脐干燥情况,第72 小时修剪残脐出血情况,第15-20 天脐带小窝完全愈合情况、残脐血肿以及脐带扎断的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两组新生儿第48 小时残脐干燥的例数,第72 小时残脐出血的例数,第15-20 天脐窝愈合以及残脐血肿例数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脐带结扎方法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谭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掌握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藏药的原因和方法,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杜绝患者藏药,保证治疗安全.方法:对本院30 例有藏药现象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观察及原因分析,并与无藏药现象的30 例进行对比,找出两组患者中有差异性的因素,并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健康教育和开展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藏药的原因有:受精神症状影响、药物副作用、经济因素等方面,在两组病例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患者藏药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或杜绝患者的藏药行为.
作者:童皓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近年来,弱精症是引起男性不育的主要病因,目前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我们采用已酮可可碱联合维参锌治疗弱精症72 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任洪胜;王世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麝香保心丸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5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常规治疗组、麝香保心丸组、常规治疗组+麝香保心丸组,观察各组患者心绞痛缓解程度.结果:麝香保心丸组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心绞痛疗效好,并无明显的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翟昌林;陆建洪;张松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临床观察间歇蓝光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效果,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09 年1 月1 日-2010 年12 月31 日2 年期间,选我科住院的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疾病患者,共100 例,随机平分为A、B 两组,A 组不给予治疗,B 组给予间歇蓝光联合思密达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胆红素下降到正常值所需要的时间,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 组胆红素下降到正常值所需要的时间为(7.35±1.67)天,B 组胆红素下降到正常值所需要的时间为(3.62±1.43)天.两组下降到正常值的时间相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蓝光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效果较好,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源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