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力农治疗难治性心衰疗效观察

邱五一

关键词:米力农, 难治性心衰, 心功能,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米力农注射液治疗难治性心衰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单盲对照法分为治疗组11例及对照组10例.治疗组用米力农注射液2支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静滴,每天1次,7 d为一疗程,原用药不变.对照组除未用米力农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7 d后LVEF,6 min步行距离均有所增加,LVDd有所减小,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LVEF、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LVDd明显缩小,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工艺研究

    目的 对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的处方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正交设计法,通过测定不同时间酒石酸美托洛尔的释放率,来判断其缓释效果从而对缓释骨架材料、填充剂、粘合剂、润滑剂的种类、规格、用量及工艺等进行考察,并对确定的处方及工艺制备的3批样品测定其释放度.结果 用HPMC作为骨架材料,微晶纤维素作为填充剂,硬脂酸镁作为润滑剂,3%EC乙醇溶液作为粘合剂制成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结论 本制剂工艺简单,所用各种辅料均为国产化,成本低.制得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释放度符合规定.

    作者:杨春杰;马凯;张卡;杨景生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环瓜氨酸肽对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环瓜氨酸多肽(CCP)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激活作用.方法 用CCK-8法检测CCP对24例RA患者外周血T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与16名健康志愿者和2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做对照.分9个组别观察,分别是RA空白对照组、RA植物血凝素(PHA)对照组、RA CCP组、健康空白对照组、健康PHA对照组、健康 CCP组、SLE 空白对照组、SLE PHA对照组及SLE CCP组.结果 体外培养72 h后,RA PHA对照组、RA CCP组与RA空白对照组相比,淋巴细胞增殖水平(0.618±0.068、0.699±0.077)均较(0.494±0.057)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SLE PHA对照组、SLECCP组与SLE空白对照组相比,淋巴细胞增殖水平(0.496±0.079、0.451±0.073)均较(0.364±0.061)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RA CCP组增殖幅度(0.205±0.037)较SLE CCP组增殖幅度(0.087±0.018)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CP可特异性刺激RA患者T细胞增殖,瓜氨酸化抗原是诱导RA发病并参与RA致病过程的重要抗原成分,进一步干预此过程将有助于更好的治疗RA.

    作者:姚茹冰;高佩芳;虞伟;郭郡浩;蔡辉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的临床特点、孕产期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 对3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孕期SLE病情活动者13例(活动组),非活动者22例(非活动组).活动组患者子痫前期发生率38.46%,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69.23%,非活动组发生子痫前期0例,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13.64%,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活动组患者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早产的发生率及胎儿丢失率均高于非活动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妊娠期SLE患者易出现产科并发症,加强孕期母婴监护,正确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多数患者能获得良好的结局.

    作者:吕文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经腹壁及经阴道超声联合诊断宫外孕的价值

    目的 探讨有机结合经腹壁超声(TAS)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S)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提高早期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该院2006年1月~2009年11月异位妊娠的住院手术确诊病例49例,分析其TAS及TVS检查结果.结果 TAS误诊2例,漏诊5例,声像图显示不满意的28例;后结合TVS检查诊断为EP47例,TVS检查漏诊2例.结论 两种方法结合可极大提高异位妊娠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童燕燕;雷声鸣;林继平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奥美拉唑与莫沙比利联用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9例:奥美拉唑20 mg,1次/d口服;对照组:莫沙必利5 mg,3次/d口服.两组均治疗6周后观察内镜下愈合情况以及症状改善有效率.结果 治疗6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80%和76.09%,内镜下有效率分别为91.84%和63.04%,治疗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较单独用药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作者:何晓汉;汪春林;江陈生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足踝周深度创面的皮瓣修复

    目的 探讨足踝部深度创面的皮瓣修复方法.方法 根据足踝部不同部位的创面,选择不同的岛状皮瓣,本组23例病人28个创面,选择足背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足底内侧皮瓣,趾背皮瓣,小腿前侧皮瓣,通过顺行转移、逆行转移,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的方法来修复创面.结果 28个皮瓣完全成活25例,2例部分坏死,1例完全坏死,坏死部分经换药植皮后愈合,成活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 足踝部不同位置的创面,要根据受区情况来选择不同的皮瓣来修复,才能达到好的疗效和功能.

    作者:李方奇;袁振奋;章祥洲;卓丹;武朱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该院1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治疗组54例和加服缬沙坦58例.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SBP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缬沙坦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安全的、有效的,是比较理想的老年性高血压降压药物.

    作者:王自银;胡兵;王刚;葛静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心肺脑复苏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心跳呼吸骤停的救治经验,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病例中29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多因素分析. 结果 29例心跳呼吸骤停者中,初步复苏成功25例,心肺脑复苏成功7例,康复出院5例,仍在康复中2例.结论 心肺脑复苏成功与CPR的及时正确,尽早的电除颤和气管插管,脑复苏的措施及患者原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徐非凡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新农合即时结报信息系统VPN网络的构建

    VPN即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是一种基于公共数据网、给用户一种直接链接到私人局域网的服务. VPN通过一个公用网络(通常是因特网)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链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通常,VPN是对企业内部网的扩展,通过它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同公司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链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本文重点讨论以大、中型医院与新农合、社区之间VPN网络构建.

    作者:颜雨春;洪建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治进展

    肺炎支原体是常见的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除引起呼吸道疾病外,全身各系统均可受累,包括神经、血液、泌尿、消化、循环、皮肤及关节肌肉等.发病机制主要是黏附、炎症和免疫损伤,炎症和免疫损伤机制在肺外损害中作用突出.诊断需要联合血清特异性抗体及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治疗需要考虑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春芳;李晓红;潘家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血清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A) 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线性免疫法(LIA)检测了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2例干燥综合征(SS)患者,67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谱,同时检测了30例健康体检人员ANA谱作为对照组,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LE患者血清中的ARP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对诊断SLE的敏感性为32.5%,特异性100%.SLE患者血清中ARPA、抗dsDNA、抗Histone、抗U1-snRNP 、ANuA和抗Sm抗体中一项阳性的有31例,阳性率为77.5%.结论 ARPA与SLE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ARPA、抗dsDNA、抗Histone、抗U1-snRNP、ANuA和抗Sm抗体对SLE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细宏;朱书奇;胡义忠;吴芬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供体或/和受体存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肾移植的临床应用

    肾移植已经成为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佳疗法.而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人数达10%左右.一方面,肾移植患者由于在移植前经历相当长时间的血透、腹透等治疗,感染率可能更高.

    作者:吴培;于德新;廖贵益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自噬与癌症的治疗

    自噬是溶酶体降解途径之一,细胞利用自噬维持着胞内大分子和细胞器的循环利用.自噬的功能主要是在营养缺乏状态下维持着细胞代谢的平衡以及在环境压力下清除损伤的细胞器以利于细胞的存活.如今,自噬又显示出其抑制肿瘤的作用.自噬的缺失经常伴随着肿瘤的发生,比如在乳腺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中出现自噬调节基因beclin 1 的缺失,而beclin1基因敲除的小鼠更表现出癌变倾向.自噬是怎样抑制肿瘤发生的是当前生命科学界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发现细胞自发机制(涉及染色体完整性和稳定性的保护)和非细胞自发机制(涉及坏死和炎症的抑制)参与其中.在治疗过程中,自噬的作用也非常复杂,一方面,由于肿瘤细胞能够依赖自噬功能来缓解由药物和射线诱导的压力而利于自身存活,所以,在化疗和放疗的同时应用自噬的抑制剂被视为当今癌症治疗的一个新手段,另一方面,诱导自噬可以维持细胞内蛋白质和细胞器的更新、抑制DNA的损伤和染色体的突变并且能限制由坏死引起的炎症而实现细胞的适应性,因而,诱导自噬可能在癌症的预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者:王梅;李庆林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经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30例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微创保胆取石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30例采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手术成功,无出血、胆漏等并发症,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对胆囊功能良好且有保胆意愿的患者可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安全可行,且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蒋徐维;朱锋;孙礼侠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抬高穿刺部位对缓解静脉滴注氯化钾疼痛效果的观察

    目的 探讨缓解静脉滴注氯化钾所致局部疼痛的更好方法.方法 将62例静脉滴注氯化钾疼痛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输液53例次,对照组31例,输液49例次.实验组采用抬高静脉穿刺部位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输液法,记录病人主诉对局部疼痛的程度,并进行评分.结果 抬高静脉穿刺部位的方法对缓解静脉补钾时的疼痛显著优于传统输液组.结论 抬高穿刺部位的静脉滴注氯化钾方法优于传统方法.

    作者:于珍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脑中线结构出血临床预后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脑中线结构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326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按出血部位分为两组:脑中线结构出血组(Ⅰ组)和非中线结构出血组(Ⅱ组).对两组患者病死率、严重脑损害情况及相关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脑中线结构出血患者病死率、脑损害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远高于非中线结构出血患者(P<0.01).结论 对脑中线结构出血患者应密切观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夏明武;群森;刘祖欣;胡光民;许浩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血吸虫性肝硬化门脉高压征的手术治疗

    目的 讨论手术治疗血吸虫性肝硬化门脉高压征的方法及与相关的问题.方法 分析总结手术治疗53例血吸虫性肝硬化门脉高压征的结果.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血吸虫性肝硬化;均存在程度不等的血细胞减少和脾肿大,其中脾大Ⅲ级达36例,占67.9%;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1例,占39.6%,其中有消化道出血史8例.全部病例术前无明显腹水.肝功能Child A级42例,Child B级11例,单纯性脾切除45例;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手术8例;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仅1例切口裂开,1例切口感染,部分病例有一过性血小板过多,经过对症治疗均治愈.42例病人随访6月~2年效果良好.结论 血吸虫性肝硬化门脉高压征的主要问题是巨脾,继发性脾亢,单纯性脾切除即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有消化道出血史者加门奇断流术是阻止再出血的简便有效方法.

    作者:陈厚良;姚伟;常家聪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43例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通过总结小儿阑尾炎的临床诊治经验,及时做出诊断与手术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该院5余年来外科手术治疗的43例小儿急性化脓穿孔性阑尾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本组4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化脓性阑尾炎18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20例,阑尾周围脓肿5例,首发症状以腹泻为主要的有6例,以感冒发热为主要的有6例,以肠梗阻为主要的有4例,术前诊断与术后诊断均为阑尾炎者32例,符合率为74.4%.术前诊断与术后诊断不相符11例,误诊率25.6%.并发症有切口感染6例,肺部感染5例,腹腔残余感染6例,肠梗阻3例,粪瘘1例,腹膜裂开1例.结论 通过详细了解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合理运用辅助诊断、综合分析可能避免延误诊断及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宁长青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1 167例胸外伤及合并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分析胸外伤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167例胸外伤患者临床资料,闭合性胸外伤1019例,开放性胸外伤148例;其中合并肋骨骨折819例,合并血气胸312例,合并其他部位复合损伤692例.结果 本组治疗采用非手术治疗1112例,开胸手术治疗57例,住院期间死亡22例.结论 胸外伤患者大多数经非手术治疗或是做简单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均可治愈,对较重胸外伤应准确掌握有无开胸指征,充分估计胸外伤患者的伤情,尽早手术,保护各脏器功能,机械通气等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洪瑞;杨彬;李锐凯;方伟群;吴华祥;黄宏辉;朱景安;方瑶纯;吴建兵;黄维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处理

    目的 总结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时子宫下段大量出血的止血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分析69例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时子宫下段大量出血患者的资料,了解不同方法的止血效果.结果 67例均术中有效止血,2例中转行子宫切除术,其中1例失血量过多致产妇死亡,其他无1例发生晚期产后出血,术后恢复良好,3~8个月月经复潮.结论 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量多的患者,结合应用综合措施止血,才能有效止血.

    作者:唐小英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