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载体制剂的研究进展

贾献慧;刘汉清;郑颖

关键词:中药载体制剂, 脂质体, 毫微粒, 乳剂
摘要:总结近年来中药载体制剂的研究工作和文献报道,综述了有关脂质体、微粒、毫微粒、乳剂等作为载体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中草药杂志相关文献
  • 决明子与混淆品茳芒决明的比较鉴别

    决明子为常用中药,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来源于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或小决明C.tora L-的干燥成熟种子[1].

    作者:朱山寅;徐洪杰;徐木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红花中黄酮醇类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红花为一活血化瘀代表性药,其提取物具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激活因子、抗炎等多方面的心血管药理活性.多年来,国内外对红花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红花中含有黄酮类、脂肪酸等多种成分[1,2],我研究室试验结果表明,多种黄酮醇为红花的抗血小板激活因子有效成分[3],其中本文报道的杨梅素为我室首次从红花中分离鉴定的成分.

    作者:金鸣;王玉芹;李家实;王秀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鬼臼毒素的提取及其溶剂加合物的表征

    鬼臼毒素,俗名鬼臼素、足叶草素、鬼臼脂素,是小檗科植物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emodi Ying、窝儿七Diphylleia sinensis Li中的主要药用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以鬼臼毒素为原料进行修饰改性,还可以合成数十种新的抗肿瘤新药[1~2],所以,大量而有效的提取鬼臼毒素,对新的抗肿瘤药物的开发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晓玲;杨伯伦;刘谦光;张尊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苦马豆素研究进展

    苦马豆素是疯草的主要毒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主要对苦马豆素的研究简史、生化特性、来源、毒性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

    作者:吴达;师彦平;梁冰;王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乌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乌药为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Sims)Kosterm.的块根,具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作用,是临床常用中药之一.

    作者:杜志谦;夏华玲;江海肖;张彬锋;孟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天南星化学成分研究(Ⅰ)

    天南星味苦、辛,性温,有毒.是临床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的常用药,用于顽痰咳嗽,胸膈胀闷,眩晕,中风,口眼歪斜,癫痫及破伤风等,外用治疗痈肿及蛇虫咬伤.

    作者:杜树山;徐艳春;魏璐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桃仁蛋白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研究

    电泳作为一种分离蛋白质的手段已是含蛋白中药材鉴定的常用方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是利用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聚合形成的立体网状物作为载体对不同的带电物质进行分离的电泳方法.

    作者:张波;谭峰;唐金强;黄开颜;张克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蛤蚧定喘胶囊药效学及毒理学研究

    目的探讨蛤蚧定喘胶囊的药理作用.方法观察平喘、祛痰、止咳、抗炎、免疫、抑菌、抗过敏、急性及长期毒性作用.结果蛤蚧定喘胶囊可对抗豚鼠离体气管的痉挛,延长豚鼠哮喘潜伏期,增加大鼠气管痰液分泌量,促进家鸽气管纤毛运动,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抑制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肉芽肿增生,促进小鼠溶血素生成和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豚鼠过敏反应指数和休克死亡率,具有抑菌作用.大耐受量为临床日用量的500倍,长期毒性试验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结论蛤蚧定喘胶囊具有平喘、祛痰、止咳、抗炎、免疫、抑菌和抗过敏等作用,无毒副作用.

    作者:邹节明;潘佐静;李美珠;李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药载体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结近年来中药载体制剂的研究工作和文献报道,综述了有关脂质体、微粒、毫微粒、乳剂等作为载体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作者:贾献慧;刘汉清;郑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烈香杜鹃挥发性成分的分析研究

    烈香杜鹃Rhodoendron anthopogonoides Max-im.,别称黄花杜鹃、香材、小枇杷、小叶枇杷、大勒(藏名),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主要分布于甘肃、陕西、青海、山西、四川等地,且资源丰富.

    作者:张继;马君义;杨永利;姚健;黄爱仑;高黎明;赵文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灯盏花素片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灯盏花素片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5%乙酸溶液(22:78),检测波长:335 nm,柱温:30 C,流速:1.2 mL/min.结果灯盏花乙素线性范围为0~6.0μg,加样回收率为100.43%,RSD为0.58%.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灯盏花素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戚爱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染料木素原料药的致突变性研究

    目的染料木素原料药致突变性研究.方法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染料木素原料药各剂量组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株TA97,TA98,TA1100,TA102无诱变性;也无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和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加的作用(与溶剂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染料木素原料药无致突变作用.

    作者:许建宁;王全凯;王四旺;孙纪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比较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青蒿琥酯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利用SRB法测定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FCM法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亚G1期含量测定和DAPI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10μmol/L青蒿素和1μmol/L青蒿琥酯能明显改变MCF-7细胞的细胞周期,使S期细胞显著减少,G0+G1期细胞明显增加.青蒿素对MCF-7细胞增殖仅有微弱抑制作用,但其衍生物青蒿琥酯却有显著的抑制作用,IC50为0.31μmol/I.同样,1 μmol/L青蒿琥酯引起MCF-7细胞的凋亡和直接的细胞毒作用明显强于10μmol/L青蒿素的作用.结论体外研究表明,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青蒿琥酯比青蒿素作用强.

    作者:林芳;钱之玉;薛红卫;丁健;林莉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刺五加提取物对实验性急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刺五加提取物对急性脑缺血大鼠和沙鼠脑毛细血管通透性、脑指数及脑含水量的影响.方法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动物急性脑缺血模型,股静脉iv伊文思蓝和测脑组织干重的方法观察刺五加提取物对急性脑缺血大鼠和沙鼠脑毛细血管通透性、脑指数及脑含水量的影响.结果刺五加提取物对急性脑缺血大鼠和沙鼠脑毛细血管通透性、脑指数及脑含水量都有非常明显的降低作用.结论刺五加提取物对实验性脑缺血有保护作用,且明显优于刺五加注射液.

    作者:程嘉艺;李降薇;柳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痛经平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痛经平胶囊由当归、赤芍、元胡等8味中药经提取加工而制成,具有止痛化瘀之功效,主治痛经、月经不调等症.为了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本实验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当归、赤芍、元胡进行了定性鉴别,并采用HPLC法对该制剂中的主要成分阿魏酸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作者:李彤;赵志军;丁里玉;杨彩琴;王静;姚子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刺糖中氨基酸成分的研究

    刺糖为豆科植物骆驼刺Alhagi pseudalhagiDesv.叶中分泌液凝结而成的糖粒,为一味传统维吾尔医药,在<维吾尔医常用药材>中早有记载[1-3],至今临床仍在使用.

    作者:阿布来提·阿布都热西提;库尔班江·吾斯曼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褐藻中高相对分子质量褐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评价鼠尾藻和海黍子两种褐藻中高相对分子质量褐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分别利用3种体系,通过对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和1,1-二苯基-2-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清除效率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两种褐藻中高相对分子质量褐藻多酚对@OH、O-2和DPPH@均有很高的清除效率,且效果相近.结论鼠尾藻和海黍子两种褐藻中高相对分子质量褐藻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类潜在的海洋生物天然抗氧化剂.

    作者:魏玉西;徐祖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石韦的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鉴定研究

    目的建立中药材石韦的新鉴定分析方法.方法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鉴定法.结果通过对3个石韦对照品和17个石韦中药材进行实验、计算分析,获得了石韦的标准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及特征标记峰值.结论表明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鉴定法可用于中药材石韦的鉴定.

    作者:张莉莉;马林;郑启泰;宋万志;吕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天然产物中的HIV-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综述了天然产物中对HIV-1逆转录酶具有抑制活性的化合物的来源和分类.重点介绍了几种HIV-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的性质、特点、抗HIV-1活性及其构效关系.从天然资源和传统中草药发现具有新结构、新作用机制的天然NNRTIs是开发研制抗HIV-1药物的一条极有希望的途径.

    作者:王茜;杨柳萌;郑永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基因芯片分析显示昆明山海棠有机萃取液经NF-κB及线粒体信号传导途径诱导HL-60细胞凋亡

    目的研究中草药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THH)有机萃取液诱导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过程的信号传导通道及分子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研究了THH有机萃取液诱导HL-60细胞的凋亡过程,并应用包含3 000人类基因与EST的基因芯片进行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结果基因芯片杂交结果显示有16个基因表达发生大于2倍的显著变化,这些基因同细胞生长,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分化,以及压力反应有关.部分基因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如Caspase 3和Caspase 8.结论THH有机萃取液诱导HL-60细胞凋亡,该过程与NF-κB和线粒体信号传导途径有关.

    作者:方志俊;曹佳;敖琳;庄为笕;方宏勋;肖培根;杨梦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杂志

主管:中国药学会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