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肝脏损害的临床分析

任恒亚;丁素珍

关键词:胆汁酸, 肝胆疾病, 常规检测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在各种常见肝病诊断上的应用.方法 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58例肝病患者血清中TBA水平.结果 肝病患者中TBA均有显著性变化.结论 TBA是一项高敏感性肝功能实验指标,尤其是在各种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的诊断应用上,能很好地反映肝损伤情况,应列为肝功能中的常规检测项目.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鬼针草总黄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鬼针草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中药,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鬼针草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Bidens bipinnata L.,TFB)是鬼针草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槲皮素、金丝桃苷、槲皮素-7-O-鼠李糖苷、6,7,3',4'-四羟基橙酮、2',3',4',3,4-五羟基查耳酮(奥卡宁)、木犀草素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鬼针草总黄酮的提取分离、含量测定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研究取得的进展.

    作者:王祺;张燕娜;陈飞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螺旋CT在闭合性腹外伤中的应用(附22例分析)

    目的 探讨CT在闭合性腹部外伤中的扫描价值.方法 抽查22例腹部外伤,均是外伤后30 min~24 h内行X线和CT检查,其中18例行CT复查,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多为复合伤,肝破裂出血1例,脾破裂9例,肾脏挫裂伤7例(其中1例肝脾复合伤,4例脾肾复合伤),肠腔内出血和外出血各1例,胰腺挫伤2例,创伤性膈疝2例.结论 不同脏器的出血及挫伤各异,实质性脏器挫伤、出血多表现为低等或稍高密度,需增强扫描更容易发现.

    作者:袁家长;李亮;任金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药物化学考试方法改革探索

    从改革应试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出发,分析了我校药物化学现行考试模式的不足及对教学的不利影响,结合教改实践,对药物化学考试方式、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改革实践,解决了传统考试中存在的一些消极因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端正其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作者:李荣;石静波;汤文建;陆维丽;程文明;李俊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112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对心肌的损害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196例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进行心电图、血气、电解质及心肌酶谱(CK、CK-MB)分析,观察心肌酶谱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 19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有112例合并心肌损害.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后不仅引起胃肠道症状,还可以引起心肌等其他胃肠道外损害.

    作者:陈斌;李晓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96例血栓通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回顾分析

    目的 分析血栓通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中国医院知识库检索1994~2008年12月国内医内医药文献,对有关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血栓通注射液所致不良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累及了呼吸系统、皮肤及附件损害等多个方面,过敏性休克占一定比例.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容易引起不良反应要引起我们重视和探讨,而且它主要作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在老年人患者应用比较多,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进行严密监测.

    作者:余海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我院9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该院9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涉及ADR药品47种.由抗感染药物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所占比例高;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中药制剂也占有一定比例.结论 应注意合理用药,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彭耀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新型镇咳药的研究进展

    优良的镇咳药应该具有镇咳作用强、无成瘾性、不干扰正常的咳嗽反射等特点,本文综述了新型镇咳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孔维清;江璇;徐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纳洛酮治疗50例急性脑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纳洛酮对急性脑出血疗效.方法 5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脱水等常规对症治疗,纳洛酮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1.2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2组均治疗15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15、30 d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的差别.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以及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纳洛酮治疗急性期脑出血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作者:陈东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肝脏损害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在各种常见肝病诊断上的应用.方法 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58例肝病患者血清中TBA水平.结果 肝病患者中TBA均有显著性变化.结论 TBA是一项高敏感性肝功能实验指标,尤其是在各种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的诊断应用上,能很好地反映肝损伤情况,应列为肝功能中的常规检测项目.

    作者:任恒亚;丁素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注射用替加环素含量及有关物质

    目的 建立注射用替加环素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法.方法 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柱,0.1 mol·L-1磷酸氢二铵溶液-三乙胺-甲醇(50∶ 1∶ 49)[用磷酸调节pH值至6.3]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48 nm.结果 替加环素在1.07 ~3.21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99.60%,RSD为0.9%.结论 方法可用于替加环素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肖华;李玮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四维他胶囊中4种维生素的含量测定

    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以上.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2%(RSD%=0.29%,n=9)、100.31%(RSD%=0.25%,n=9)、100.10%(RSD%=0.34%,n=9)、100.23%(RSD%=0.39%,n=9).结论 本法准确、简便、快捷,可以同时测定四维他胶囊中烟酰胺、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B2的含量.

    作者:李祥胜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77例麻疹患者免疫球蛋白的观察

    目的 了解免疫球蛋白在麻疹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变化,探讨其在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 检测该院近年来收治的77例麻疹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IgG、IgM、IgA,并进行比较.结果 IgM 恢复期较急性期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IgG、IgA恢复期较急性期有下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麻疹患者部分体液免疫IgM是增强的,IgG、IgA没有增加.丙种球蛋白治疗对于麻疹及麻疹并发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有效.

    作者:冯艳红;赵红;俞海英;姚文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腹水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均较低.结论 对肝病合并SBP患者,腹水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报告合理选用抗生素,从而达到有效抗菌目的 ,并抑制或延缓耐药菌株的出现.

    作者:马维娟;许建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益母草化瘀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

    目的 建立益母草化瘀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按中国药典方法进行试验,以回收率对方法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 采用常规法,5种试验菌的回收率均>70%.结论 益母草化瘀颗粒无抑菌活性,可用常规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可行性强,能达到检测目的 .

    作者:汤慧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茯苓总三萜的抗炎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茯苓总三萜对急、慢性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冰醋酸诱导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爪肿胀、棉球诱导的大鼠肉芽肿模型,观察茯苓总三萜的抗炎作用.结果 茯苓总三萜(50、150、450 mg·kg-1) 灌胃(ig)给药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和冰醋酸引起的腹腔毛细血管渗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减轻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爪肿胀、棉球诱导的大鼠肉芽肿.结论 茯苓总三萜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作者:汪电雷;陈卫东;徐先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黄山市2008年46例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对黄山市2008年上报病例中的46例严重的ADR报告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药品种类、ADR症状、给药途径、年龄等统计分析结构比.结果 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及静滴(输液)注射给药和中、老年龄用药引起严重的ADR病例数较高.结论 为临床治疗疾病和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提供参考.

    作者:汪民海;陈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36例分析

    目的 评价36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方法对36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一周内痊愈出院的30例,6例有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和反应迟钝.结论 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有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和反应迟钝,及时早期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乔冠浩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百蕊片治疗慢性咽喉炎102例体会

    目的 观察百蕊片治疗慢性咽喉炎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7年8月到本科就诊的慢性咽喉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对照组78例分别用百蕊片及喉疾灵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80.4%,对照组51.2%,χ2=64.116,P<0.01;症状与体征的治疗前后有效率均P<0.05;无1例毒副反应发生.结论 百蕊片是治疗慢性咽喉炎安全有效的纯中药制剂.

    作者:钱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过病理证实的35个乳腺良性肿块和17个恶性肿块的高频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恶性肿块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内有微小钙化,部分后方有衰减,7例(7/17,41.2%)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良性肿块的特点有:形态规则,边缘光整,内部回声均匀,后方无衰减.结论 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的检出率高,其声像图特征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金全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HPLC-ELSD测定起搏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目的 研究以HPLC-ELSD测定起搏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ELSD法.色谱柱:Phenomenex C18柱;流动相:乙腈-水(35∶ 6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 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105℃,载气流速2.8 L·min-1.结果 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0.064~1.066 g·L-1,回归方程为Y=2×106X-76246,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6.12%,RSD%=1.00%.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起搏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曹雪艳;魏伟;王举涛;洪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