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红散对实验性肾小球肾炎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作用机制的研究

张翠;刘琳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 红细胞免疫功能, 消红散
摘要:目的研究具有益气健脾摄血功效的消红散对肾小球肾炎(GN)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复制免疫性GN小鼠模型,检测小鼠血中C3b受体花环率及免疫复合物(CIC)、红细胞免疫黏附促进因子(RFER)、红细胞免疫黏附抑制因子(RFIR)的变化.结果消红散能增加GN小鼠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使C3b受体的数目增加,促使红细胞清除免疫复合物,减少CIC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缓解炎症或CIC介导的病理过程,且能使RFER活性升高,RFIR活性下降.结论消红散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中草药杂志相关文献
  •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石明止血合剂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石明止血合剂是由石榴皮、五倍子、明矾等制成的中药制剂,具有止血、固涩、收敛之功效,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上、下消化道出血,如消化道溃疡,出血性胃炎等病症.方中石榴皮、五倍子的主要有效成分都是没食子酸[1].本品原质量标准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没食子酸的含量[2].

    作者:丁华;曹红;水彩虹;邢俊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交泰丸方药4种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优选交泰丸方药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小檗碱、肉桂酸、总生物碱、挥发油、干浸膏为指标,在药材粒度、溶剂量、煎提温度、滤过、浓缩等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对半仿生提取法(SBE法)、水提取法(WE法)、半仿生提取醇沉法(SBAE法)、水提取醇沉法(WAE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5个指标综合评价y值为:SBE法>WE法>SBAE法>WAE法.结论交泰丸方药的提取法以SBE法为佳.

    作者:张学兰;李正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HPLC法测定泽兰中熊果酸、齐墩果酸的含量

    泽兰为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Lycopus lucidus Turcz.var.hirtus Regel.的茎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记载:泽兰,苦、辛,微温,归脾、肝经,有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的功能.[1]临床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杨学猛;徐风梅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HPLC法测定甘草附子汤中甘草酸和桂皮酸的含量

    甘草附子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由甘草4 g,附子4 g,白术4 g,桂枝8 g组成.主要用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甘草为方中君药,具有抗炎、镇咳等作用[1],甘草酸为甘草的代表性成分之一.桂枝为方中使药,具有镇痛、镇静等作用[2],桂皮酸是桂枝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作者:高秋涛;毕开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北京平原地区金莲花引种栽培研究

    目的研究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野转家栽培技术以推广应用.方法在北京平原地区田间实地引种栽培,通过对其生长发育特性的观察,特别是开花特性的调查,以及花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其人工栽培的可行性.结果金莲花在北京平原地区引种4年基本上是成功的,其花的产量和总黄酮含量都较野生金莲花高,至少可进行4年以上的连续栽培而不减产,产量可达450kg/hm2,雾灵山的金莲花引种到北京平原地区,可一年开花、结籽两次,第2次抽茎率达40%以上,如加强田间管理特别是增施肥料和及时防治病虫害,可望大幅度提高产量.结论总结一套较为完整并切实可行的人工栽培技术,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作者:丁万隆;陈震;陈君;丁建宝;魏建和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药物的能量理论和中药有效组份的能量协同作用机制

    提出了药物的能量理论和中药有效组份的能量协同作用机制,疾病相关能量,人造中药复方的概念和中药现代化的第3种思路:简单→复杂.用有效组份的能量协同作用机制阐述了中药复方的科学性,指出有些疾病的治愈有赖于中药复方.以有效组份的能量协同作用机制为指导,借助于计算化学、分子模式、生物信息学、药动学,有望确定不同疾病的相关能量和中药复方的活性因子组合,由化学合成药实现人造中药复方,从而解决中药材产地不同,品种混乱,质量不稳定等一系列难题.

    作者:张亚刚;吾满江·艾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麸炒北苍术挥发油成分的分析和镇痛活性的研究

    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DC.)Koidz.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的苍术项下2种基源植物之一.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lancea(Thunb.)DC.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1].性味辛、苦、温,专人脾、胃,具有燥湿健脾、辟秽化浊、祛风湿、解表、明目等诸功效.

    作者:李霞;杨静玉;孟大利;李铣;王金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SPE-HPLC法测定冠心Ⅱ号中芍药苷的含量

    冠心Ⅱ号方由丹参、红花、赤芍、川芎、降香组成,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用于气滞血瘀的胸痹、心痛等症[1].芍药苷为其主要有效成分.以芍药苷作为中成药的质控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已有许多报道[2,3],供试品处理大都采用超声提取、离心进样的方法,但一般供试品的成分较复杂,检测基线提高,很难达到基线分离要求.

    作者:叶冠;韩澎;郭洪祝;果德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秦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在前报[1]中,作者从苦枥白蜡树树皮中分离到2个化合物,秦皮乙素(I)和秦皮素(Ⅱ),现又从该树皮中分到3个化合物,6,7-二甲氧基-8-羟基香豆素(Ⅲ),秦皮苷(Ⅳ)和秦皮甲素(V).

    作者:刘丽梅;王瑞海;陈琳;吴萍;王丽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复脉汤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优选复脉汤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法,通过HPLC法测定提取液中甘草酸和人参皂苷Rb1的含量.结果加醇量、提取温度影响具有显著性.复脉汤的佳提取工艺为:用10倍药材量的50%乙醇于60℃温浸4 h.结论按此工艺提取,复脉汤中有效成分甘草酸、人参皂苷Rb1含量高.

    作者:李文宏;余日跃;陈奇;汪亮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苦皮藤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苦皮藤组织培养技术,为工厂化育苗及工业化获取苦皮藤次生代谢产物提供行之有效的途径.方法以苦皮藤子叶和胚轴为外植体,采用MS培养基,附加不同的植物激素进行实验.结果MS+2,4-D 2 mg/L培养基适合愈伤组织诱导;MS+6-BA 2 mg/L+NAA 0.2 mg/L培养基适合芽的分化;MS+6-BA 1mg/L+NAA 0.2 mg/L培养基适合芽的增殖;将芽转至MS+MET 0.7 mg/L+IBA 0.5 mg/L培养基暗培养10 d后,转入1/2MS培养基光下培养形成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85%.结论通过诱导愈伤组织途径可以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较高浓度的2,4-D对苦皮藤愈伤组织的诱导有利;6-BA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多效唑、暗培养对根的分化是必需的.

    作者:马艳;肖娅萍;胡雅琴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蜂毒素对小鼠肝癌H22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蜂毒素对小鼠肝癌H22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的可能作用环节.方法以MTT法测定蜂毒素体外对小鼠肝癌H22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观察iv蜂毒素对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结果蜂毒素对H22细胞的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蜂毒素作用于H22细胞后,细胞PCNA平均荧光强度低于对照组;iv蜂毒素对小鼠皮下H22肝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结论蜂毒素在体内外对小鼠肝癌H22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下调细胞PCNA表达可能是其作用环节之一.

    作者:凌昌全;彭永海;张晨;黄雪强;李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金银花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概况

    概述了金银花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领域取得的新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本草考证、物种资源、种植技术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并建议今后应进一步加强金银花药材种植基础理论、优良品种选育、药材质量控制标准及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SOP)等方面的研究.

    作者:耿世磊;徐鸿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桉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目的调查我国桉属药用植物资源,为合理开发、利用和鉴别该属植物奠定科学基础.方法深入广东、广西、云南等地进行实地采集和鉴定,并查阅当地主要标本馆的珍藏标本.结果桉属植物资源丰富,种类较多.结论各种之间生态学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桉属资源.

    作者:刘玉明;李素芳;吴玉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罂粟籽油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析

    罂粟Papaver somniferum L.属罂科罂粟属的栽培种,古名罂子粟、阿芙蓉.幼株、果实的乳汁和果壳供药用.罂粟果实的乳汁(即鸦片)中含30余种生物碱,其中主要含吗啡(morphine),含量为10%~15%,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罂粟碱(约1%)、可待因(约1%)、蒂巴因(约0.2%)及那可汀(约3%)等.罂粟油是新鲜罂粟果实的种籽经压榨后形成的油,不含吗啡.但是,有关罂粟籽油的文献报道极少.

    作者:陈永宽;李雪梅;孔宁川;杨伟祖;李聪;汪汉卿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苦地丁中生物碱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苦地丁又名地丁、苦丁、小鸡菜,系罂粟科植物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的带根全草,用于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疗感冒、咳嗽、肝炎及多种炎症,尤其对风湿病、心肌炎有较好疗效[1]本实验对苦地丁中的生物碱进行系统分离和鉴定,利用柱色谱及制备薄层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得到6种生物碱,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UV,1H-NMR,13C-NMR,MS)鉴定了其中5种,(+)-丙酮基紫堇灵为首次在此植物中发现.

    作者:黄阁;李发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HPLC法测定紫菀中紫菀酮的含量

    目的建立紫菀中紫菀酮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方法外标法,Zorbax C8色谱柱为固定相,100%乙腈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0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紫菀酮线性范围为49.8~498μg/mL(r=0.999 9,n=7),平均回收率为98.10%,RSD=1.44%(n=3).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紫菀酮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高文远;张蓉;贾伟;潘力佳;卢宾;郑宗玉;段宏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一种在多糖分离纯化过程中新的脱蛋白方法

    目的寻找一种在多糖(香菇多糖)分离纯化过程中适宜的脱蛋白方法.方法以正交试验法为主.结果通过正交试验法找到了一种在多糖(香菇多糖)分离纯化过程中新的脱蛋白方法.5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的结果表明,影响脱蛋白率(DPR)的主要因素是B(正丁醇)、次主要因素是D(乙醇),而因素C(甲醇)和E(氯化钠)的影响则较小;影响DPR的主次顺序为B>D>A(氯仿)>E>C.DPR随着正丁醇浓度的增加而变化很大,开始缓慢上升,然后迅速降低;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大,DPR逐渐降低;而当氯仿浓度增大时,DPR则开始上升,然后下降;当甲醇浓度增大时,DPR则变化很小.脱蛋白的佳条件是A2B2C1D1Ez,即在氯仿40%、正丁醇10%、甲醇2%、乙醇40%、氯化钠0.01%的条件下,杂蛋白的去除率高.验证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杂蛋白的去除率达99.98%.通过反复试验,还找到了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包括香菇原料的蒸煮、煮沸样品的浓缩、粗多糖的沉淀和脱色、粗多糖的干燥等在内的原料预处理的佳工艺.结论这种新的脱蛋白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无需贵重设备、加工成本低、容易放大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多糖类产品的精制或其他需要去除杂蛋白的单元操作.

    作者:王卫国;赵永亮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紫菀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研究紫菀Astertataricu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紫菀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菀酮(shionone,I)、木栓酮(friedelin,Ⅱ)、表木栓醇(epi-friedelanol,Ⅲ)、蒲公英萜醇(taraxerol,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V)、豆甾醇(stigmastero1,Ⅵ)、胡萝卜苷(daucosterin,Ⅶ).结论化合物Ⅳ,V,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作者:王国艳;吴弢;林平川;侴桂新;王峥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HPLC法测定风湿关节炎片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

    风湿关节炎片主要由马钱子、麻黄、当归、苍术、续断、桃仁等17味中药组成,用于风湿痹痛、腰腿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的治疗,具有良好疗效.马钱子为本处方中的君药.

    作者:李晓妮;胡爽;葛新;丁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杂志

主管:中国药学会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