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母草的化学、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

阮金兰;杜俊蓉;曾庆忠;钱忠明

关键词:益母草,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摘要:查阅近20年有关文献,对益母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益母草主要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二萜类、脂肪酸类、挥发油类等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证明其具有调经止血、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等作用;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流产后出血、冠心病、心肌缺血、高黏血症、痛经等疾病.益母草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对其药效学物质基础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将具有重要意义.
中草药杂志相关文献
  •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苦参素是从中药苦豆子中提取的氧化苦参碱水溶液(纯度98%),已在临床使用,在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中,取得一定疗效.本实验对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的疗效及苦参素单独用药3个月、4个月、苦参素+拉米夫丁联合治疗及中医辨证分型对其疗效的影响进行了观察.

    作者:贾建伟;杨积明;袁桂玉;马敏君;马莹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益母草的化学、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

    查阅近20年有关文献,对益母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益母草主要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二萜类、脂肪酸类、挥发油类等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证明其具有调经止血、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等作用;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流产后出血、冠心病、心肌缺血、高黏血症、痛经等疾病.益母草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对其药效学物质基础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阮金兰;杜俊蓉;曾庆忠;钱忠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海绵动物的生物活性产物及其药理作用

    概括来源于海洋海绵动物中新发现的36种生物活性次生代谢产物,阐述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其化学成分具有生物碱、甾醇、萜类、大环内酯、肽类等.经药效评价且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以及心血管活性等药理作用.这些具明显药理作用的生理活性化合物,作为新药先导化合物进行研究开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巫志峰;许东晖;梅雪婷;许实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赤芍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目的建立赤芍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与有效控制赤芍质量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了18个不同产地赤芍样品.色谱条件:Hypersil C18柱(200mm×4.6 mm 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25 mol/L H3PO4-四氢呋喃(9.5:90.5:1.25),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为室温.结果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有较好的重复性,不同产地赤芍药材色谱峰面积比值有一定的差异.结论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法能简便快速地区分不同来源的赤芍药材,为全面控制赤芍药材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作者:张克荣;毕开顺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加压膨化前后甘草中甘草酸铵的溶出度比较

    清音袋泡剂是由甘草、薄荷、桔梗等7味中药组成的一种茶剂,其中甘草为本方君药.由于甘草属根茎类药材,其原植物的组织结构致密,质地较为坚硬,故在制备清音袋泡剂时,对甘草进行了加压膨化处理,使其木质化结构变得疏松,有利于有效成分甘草酸铵在热水中迅速溶出.本实验通过定性鉴别、溶出度的比较,发现甘草进行加压膨化处理是可行的.

    作者:陈丹菲;王溶溶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HPLC法测定益尔力口服液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益尔力口服液为著名运动医学专家郑怀贤教授经验方经过系统的药物研究后制成的运动补剂.具有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畅血脉等功效,可用于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消除运动性疲劳.益尔力口服液以人参、黄芪、淫羊藿、三七、丹参、宁夏枸杞、红毛五加、佛手等10味药材为原料提取制得.为控制其质量,本实验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作者:涂禾;张世明;郑桅;闵本初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四季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四季青为冬青科植物冬青Ilex purpurea Has-sk.的干燥叶,味苦、梁,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收敛生肌、凉血消肿的功效,用于肺炎、急性咽喉炎症、痢疾、胆道感染、外治烧伤、下肢溃疡、皮炎、湿疹、手脚皲裂等[1].其主要含有机酚酸、三萜及其皂苷、鞣质、黄酮苷、糖类及挥发油等[2].

    作者:廖立平;毕志明;李萍;解军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灯盏花素缓释微丸制备工艺与处方优化的研究

    目的考察灯盏花素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和优处方,并对释药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利用挤出滚圆法制备骨架型微丸,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筛选优处方,通过方程拟合探讨释药机制.结果所得微丸的制备工艺简单,微丸大小均匀,载药量大且药物含量均匀,能达到缓释12 h的试验设计要求;释药机制以药物扩散为主,兼有骨架溶蚀.结论利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灯盏花素缓释微丸方法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陈大为;张彦青;邹艳霜;李淑斌;赵秀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新疆紫草无性繁殖体系的建立

    目的为了促进新疆紫草大面积人工栽培,缓解自然资源匮乏的现状,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建立了新疆紫草的无性繁殖体系.方法诱导新疆紫草多种外植体脱分化均已成功,胚状体扩增后萌发出大量的试管苗;愈伤组织扩增后诱导出大量的不定芽,不定芽经诱导生根后,得大量的试管苗,试管苗土栽成活.结果外植体脱分化期间,2,4-D不可缺少,KT的作用优于BA;嫩芽切段脱分化快,愈伤组织质量好;降低2,4-D浓度有利于愈伤组织扩增和再分化;一定浓度KT或BA都可诱导出不定芽,前者还有利于球形胚的形成;球形胚培养初期,培养基中加入适量激素能使球形胚大量增殖,并很快发育;适当的昼夜温差(10℃~28℃)和自然光照有利于壮苗的形成和移栽成活.在移栽的236株试管苗中,31株土培成活,成活率达13.2%.结论通过组织培养方法建立的新疆紫草无性繁殖体系稳定、可用.

    作者:计巧灵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中药复方在中医药物治疗中广泛应用,其各种复杂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及确切药理机制目前大多尚不完全清楚.中药复方制剂的成分和药效不是单味药物的简单组合,对其物质基础的研究对探讨中药复方配伍药理机制十分重要.现对有关中药复方的组合效应及量比关系、复方含药血清、复方化学成分研究、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常用技术方法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赵建荣;李晓玫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降糖宝胶囊主要药效学研究

    目的研究降糖宝胶囊对正常小鼠,高血糖大鼠、小鼠的预防治疗及抗疲劳、耐缺氧方面的主要药效作用.方法测定正常小鼠连续ig降糖宝胶囊后及ip肾上腺素后血糖值;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模型ig降糖宝胶囊测空腹血糖及进行糖耐量试验;小鼠给予甲状腺素与不同剂量降糖宝胶囊进行抗疲劳及耐缺氧试验.结果降糖宝胶囊显著降低正常小鼠空腹血糖,对小鼠肾上腺素所致高血糖有预防作用,并呈一定量效关系;对四氧嘧啶诱发高血糖大鼠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降糖作用,对葡萄糖引起的血糖升高有拮抗作用;对甲状腺素所致阴虚小鼠有显著的抗疲劳与耐缺氧作用.结论降糖宝胶囊可以降低正常小鼠血糖,预防小鼠高血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糖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并对糖尿病大鼠糖耐量有显著的拮抗作用;改善甲状腺素所致阴虚小鼠抗疲劳及耐缺氧能力.

    作者:晋桂金;武少馨;王凤茹;韩文华;刘莽;张站宁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湖北贝母镇咳、祛痰、平喘药效部位的筛选

    目的以镇咳、祛痰、平喘为药效学指标,跟踪湖北贝母活性部位.方法以不同溶剂提取湖北贝母浸膏,经药理筛选得到佳提取溶剂的组分.再分别以酸碱法和溶剂法对佳提取溶剂的组分浸膏进行分离,得到活性部位.结果50%乙醇是好的提取溶剂;综合分析不同部位的镇咳、祛痰、平喘活性实验结果,样品C即酸碱法的氯仿部位(主要含生物碱)效果较好.结论酸碱法的氯仿部位(即总生物碱)是其镇咳、祛痰、平喘综合活性较好的部位,实验结果与文献关于贝母呼吸系统活性在生物碱部位的报道相一致.

    作者:张勇慧;阮汉利;曾凡波;皮慧芳;赵薇;吴继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野生麻黄根际有益微生物的研究

    目的研究野生麻黄根际的有益微生物.方法利用土壤微生物研究法分离纯化微生物菌种,观察其个体形态和培养特征及主要生理特性.用菌液浸泡处理麻黄种子,进行室内发芽试验及田间育苗.结果野生麻黄根际土壤微生物以细菌为主,其次是放线菌,真菌少.从新疆野生中麻黄和膜果麻黄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出17株细菌,发芽试验及田间育苗结果表明,其中6株可以提高麻黄种子的发芽率并能在高盐碱的条件下生长.结论麻黄根际微生物可提高麻黄种子的发芽率.该类微生物具有很强的耐盐碱能力.

    作者:潘惠霞;程争鸣;齐晓玲;尹林克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百艾洗液中苦参碱的含量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1].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苦参碱(matrine)、槐定碱(sophoridine)[2]等.以苦参、百部、黄柏、艾叶等为主要成分的百艾洗液,具有良好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祛风止痒的疗效.为了更好地对该制剂进行质量控制,本实验建立了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百艾洗液中苦参碱的含量,样品预处理采用微量提取法.

    作者:顾洪安;贾晶莹;许丁成;魏祥符;季申;余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贯叶金丝桃不同器官的分泌细胞团分布密度与金丝桃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贯叶金丝桃不同器官的分泌细胞团分布密度和金丝桃素含量及其相关性,为选择药用成分高的品种和合理的采收部位提供依据.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装片,统计叶、花萼和花瓣中分泌细胞团的分布密度,用HPLC法分析各器官中金丝桃素含量.结果根、茎、果实和叶的中部不含金丝桃素类物质,叶缘部分含金丝桃素0.145 6%,花萼含0.065 3%,花瓣含1.268 2%.结论具有分泌细胞团的器官或部位含有金丝桃素类物质,且与其分布密度成正相关;而不具分泌细胞团的器官或部位,则不含有金丝桃素类物质.

    作者:吕洪飞;胡正海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银杏提取物对细胞毒素MPP+致小脑颗粒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银杏提取物(Ginkgo biloba L. extract,GBE)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ion,MPP+)所致大鼠小脑颗粒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GBE预先孵育大鼠小脑颗粒细胞,然后用MPP+处理细胞,分别用MTT法和神经丝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结果50μmol/L的MPP+使小脑颗粒细胞损伤,20μg/mL的GBE具有保护作用.结论GBE对神经毒素MPP+致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提示GBE可能具有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潜在功效.

    作者:翟所迪;姜大为;蒲小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长柄梭罗细胞毒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对长柄梭罗Reevesia longipetiolata树皮具细胞毒活性的醋酸乙酯部分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常压、加压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其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Ⅱ)、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Ⅲ)、羽扇豆醇(lupeol,Ⅳ)和(+)-儿茶素[(+)-catechin,Ⅴ].结论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并分别讨论了它们的细胞毒活性.

    作者:朱慧;屠鹏飞;陈琪;徐安龙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碱提山茱萸多糖的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碱提山茱萸多糖的单糖组成及抗氧化活性.方法经热水抽提后的山茱萸残渣用碱提取、盐酸中和、浓缩、透析、乙醇沉淀、DEAE-纤维素柱色谱分离,再通过Sephadex G-200柱色谱进一步纯化,得到白色粉末状多糖PFCC Ⅰ.结果该多糖经过完全酸水解、薄层色谱、红外光谱分析,证明PFCCⅠ由木糖和葡萄糖以18.8:81.2摩尔比组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57×104.以羟基自由基(·OH)清除剂苯甲酸和甘露醇为对照,用Fenton反应检测PFCC Ⅰ对·OH的清除作用,三者对·OH的清除率达50%所需浓度为18,330,80μg/mL.PFCC Ⅰ可以有效抑制猪油和芝麻油的氧化,对O-2的清除率达50%所需浓度为35.0μg/mL.结论该多糖为首次提取制得,具有良好的抗油脂氧化及清除自由基能力.

    作者:李平;王艳辉;马润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红豆杉细胞提取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红豆杉细胞提取物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运用台盼蓝拒染法测定肿瘤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和Giemsa染色分析肿瘤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红豆杉细胞二氯甲烷提取物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G2/M期肿瘤细胞数量增多,经Giemsa染色发现肿瘤细胞有凋亡发生.结论红豆杉细胞提取物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而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

    作者:鲁翠涛;赵应征;梅兴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HPLC法测定左金丸中小檗碱的含量

    左金丸由黄连与吴茱萸组成,用于泻火疏肝、和胃止痛,是常用的中成药之一,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原标准采用回流提取、柱色谱、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以盐酸小檗碱计),十分繁琐.本实验建立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含量,专属性好,方法简便、准确.

    作者:周晖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杂志

主管:中国药学会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