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前等同属植物来源的药材及混伪品紫外导数光谱鉴定

刘兰生

关键词:植物来源, 药材, 混伪品, 紫外, 导数, 柳叶白前, 根及根茎, 常用中药, 芫花叶, 萝摩科, 中国, 正品, 药典, 干燥
摘要:白前为常用中药,<中国药典>收载正品为萝摩科植物柳叶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Decne.)Schltr.ex Levl.或芫花叶白前C.glaucescens(Decne.)Hand.-Mazz.的干燥根及根茎.
中草药杂志相关文献
  • RP-HPLC法测定梅花点舌丸中脂蟾毒配基、华蟾毒配基的含量

    目的建立梅花点舌丸中脂蟾毒配基、华蟾毒配基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18柱,乙腈-0.5%KH2PO4溶液(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96 nm.结果此方法线性关系良好,脂蟾毒配基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0%,RSD为2.22%.华蟾毒配基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78%,RSD为2.63%.结论方法简便、可靠,分离度较好,结果稳定,可用于梅花点舌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亚芳;胡晓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天茄子生物碱的研究

    目的进行天茄子(丁香茄Calonyction muricatum的种子)中生物碱成分的分离及其结构研究.方法天茄子用80%乙醇提取得到浸膏,按照极性大小分为四个组分,组分I(石油醚)、组分Ⅱ(乙醚)、组分Ⅲ(甲醇)和Ⅳ(水).对组分Ⅱ和组分Ⅲ采用柱层析、薄层层析和HPLC等方法分离其中的生物碱.结果得到5个生物碱单体.经结构研究,确定为:ipalbidine(W1)、ipalbidinium(W2)、ipalbinium(W3)、isoipomine(W4)和ipomine(W5),这五种生物碱都是中氮茚类生物碱.结论W3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出,W1、W2和W4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出.

    作者:王英明;李小娟;王英武;顾景凯;周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生物技术在药用石斛研究中的应用

    石斛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在临床上及中药复方中被广泛应用.但是石斛药源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综述了组织培养、遗传转化、菌根技术等生物技术在药用石斛研究中的应用,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前景.

    作者:杨显志;邵华;周成;张玲琪;魏蓉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板蓝根化学成分的研究(Ⅲ)

    目的提取分离板蓝根化学成分.方法板蓝根用95%乙醇渗漉,不同极性溶剂分级萃取,再分别用硅胶和大孔树脂作柱层析分离,测定纯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板蓝根中分得2个化合物,分别命名为3-羟苯基喹唑酮[3-(2'-hydroxyphenyD-4(3H)-quinazo¨none],依靛蓝酮(isaindigodione).结论该2个化合物为首次从板蓝根中分得.

    作者:刘云海;秦国伟;丁水平;吴晓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心达康胶囊中槲皮素和异鼠李素的含量

    心达康胶囊具有化瘀通脉的功效,主要用于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原标准采用比色法,只能测定其中总黄酮的含量.本实验采用HPLC法测定心达康胶囊中槲皮素、异鼠李素两个组分,效果好,准确可靠.

    作者:翁水旺;赖京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当归补血汤中不同组分对正常及血虚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当归补血汤中的不同组分对正常及血虚小鼠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T、B淋巴细胞的增殖率;分光光度法检测脾细胞中抗体的生成;用乙酰苯肼和环磷酰胺制备小鼠血虚模型.结果黄芪中的4个不同组分对正常小鼠均具有增强T、B淋巴细胞增殖率及促进抗体生成作用,而当归中的3个不同组分则作用各异,但是对血虚模型小鼠均表现出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体外实验发现:在2.5~250 μg/mL浓度范围内,黄芪黄酮、黄芪皂苷以及黄芪和当归的挥发油部分均表现为良好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而黄芪和当归的多糖组分则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作用方式.结论当归补血汤中的组分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王燕平;李晓玉;宋纯清;陈长勋;胡之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不同产地的地黄中梓醇含量比较

    目的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不同产地的地黄中梓醇的含量.方法以氯仿-甲醇-水(7:4:0.5)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为显示剂,413 nm为扫描波长,反射法扫描.结果河南温县产地黄中梓醇含量较高,山东嘉祥产地黄中梓醇含量较低.结论怀地黄作为道地药材有其物质基础.

    作者:李更生;刘长河;王慧森;张留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肝得宁片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肝得宁片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的小鼠免疫模型,观察肝得宁片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溶血素抗体生成、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肝得宁片对BCG+LPS所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转氨酸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激活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增加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程度.结论肝得宁片具有一定的机体免疫能力增强作用.

    作者:赵艳玲;肖小河;袁海龙;张新全;贺承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前列腺炎冲剂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建立前列腺炎冲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黄柏、赤芍进行定性鉴别;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在TLC法中均能检出黄柏和赤芍.盐酸小檗碱在0.06~0.3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2.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可靠,可作为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标准.

    作者:王艳萍;赵文萃;孟庆彪;谢华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人参皂苷-Rg1对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粘附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大鼠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粘附及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Chrlton等方法评价人参皂苷-Rg1对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应用玫瑰花结试验观察对大鼠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粘附的影响.结果25 mg/kg人参皂苷-Rg1使血栓形成时间从对照组的(18.7±1.8)min延长到(36.4±2.1)min(P<0.05);显著降低凝血酶激活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间的粘附率,其IC50为81.2μmol/L.结论人参皂苷-Rg1具有较强的抗血栓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作者:沈志强;吴蓝鸥;雷伟亚;陈植和;刘吉开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药材DNA分子标记研究的技术问题Ⅱ.RAPD实验技术和方法学论述

    主要根据作者的经验,对RAPD实验技术中的扩增仪及扩增程度、DNA模板浓度及纯度、引物的种类与浓度、Taq酶、缓冲系统、Mg2+、dNTP的浓度、设立空白对照、扩增产物鉴定、条带统计和同源性认定、RAPD反应程序标准化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其中降解了的DNA模板在不同的浓度时会产生不同的扩增式样,国产Taq酶的不同批次间会产生较大的扩增差异为首次报道,并提供了获得清晰条带的电泳策略.概述了RAPD的主要特点和适用范围.

    作者:郭宝林;戴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补阳还五汤中苦杏仁苷的存在形式及其产生机制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中苦杏仁苷的存在形式及其产生机制.方法采用各种柱层析对桃仁及补阳还五汤中的苦杏仁苷进行分离,通过各种光谱和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补阳还五汤水煎液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苦杏仁苷,发现其为一对D、L差向异构体,含量之比约为1:1.桃仁单味药水煎结果与复方相同,95%乙醇回流仅得到D-苦杏仁苷,且D-苦杏仁苷在100℃水中回流未出现差向异构化.结论D-苦杏仁苷的异构化是高温水环境下桃仁中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补阳还五汤中其它单味药无明显相关性;L-苦杏仁苷是复方中桃仁

    作者:吴军;屠鹏飞;赵玉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菊三七组织培养的研究

    目的探讨菊三七诱导愈伤组织的过程,为快速繁殖幼苗奠定基础.方法以菊三七的根、茎、叶为外植体,采用MS培养基,附加不同的植物激素进行实验.结果以菊三七的叶片为外植体,在培养基MS+1.0 mg/LNAA+4.0 mg/L 6-BA上,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64%.愈伤组织在适宜的分化培养基上,成苗率可达86.7%.结论通过诱导愈伤组织的途径,可以达到快速繁殖菊三七的目的.

    作者:黄慧莲;刘贤旺;谢平;张寿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加味脑乐静合剂稳定性的跟踪分析

    目的对加味脑乐静合剂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探讨pH值的变化与微量沉淀形成的关系,确保本品安全有效使用.方法样品室温下存放,对其pH、沉淀形成及化学成分进行为期2年的跟踪检测.化学成分的定性用TLC和HPLC法,葛根素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外标法定量(mg/mL).结果获得了沉淀和液体部分各自的TLC和HPLC特征图谱.在薄层上可以清楚地检识出甘草和葛根的斑点,在HPLC谱中可以清楚地检识出葛根素的特征峰;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沉淀的量稍有增加,而pH值略有下降.结论该液体制剂在贮存期间基本稳定,所获实验数据可为本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赵绪元;李焕德;向大雄;王秀良;唐晓峦;陈卫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凤尾草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为蕨类植物.民间及临床用全草清热利湿、抗菌消炎,消肿止痛,凉血止血,治疗痢疾、扁桃体炎、肝炎,其根茎用于治疗糖尿病、抗肿瘤效佳.

    作者:刘清飞;秦明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蟾蜍灵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分化及相关基因表达

    目的研究中药蟾酥中蟾毒成分蟾蜍灵(bufalin)的抗癌机制.方法以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为靶细胞,应用电镜技术观察bufalin诱导的细胞分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1WAF1的表达.结果0.001 μ.mol/L bufalin作用HL-60细胞,细胞向粒细胞方向分化,p21WAF1表达显著升高,而PCNA表达显著下降,二者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bufalin诱导HL-60细胞分化,与其上调p21WAF1的表达、下调PCNA表达有关.

    作者:徐瑞成;陈小义;陈莉;呼文亮;钱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道地药材建泽泻的RAPD研究

    目的为了探讨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之间遗传变异的大小,并建立道地药材的品质鉴定方法.方法运用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福建、江西、四川产的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进行了研究.结果同种异地药材所形成的不同的居群,具有不同的遗传特征.结论RAPD技术可作为鉴别道地药材的参考方法.

    作者:胡珊梅;周涵韬;张启国;阮元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乌泡子根的三萜成分

    目的研究乌泡子Rubus parkeri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和MCI树脂柱层析进行分离,以EIMS和NMR谱进行了鉴定.结果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得齐墩果酸(I)、蔷薇酸(Ⅱ)、2α,3α,19α-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Ⅲ).结论以上均为该植物化学成分的首次报道,其中Ⅲ为新化合物.

    作者:陶正明;丁立生;彭树林;王明奎;张安将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比色法测定柳叶中邻苯二酚的含量

    垂柳Salix babylonica L.系垂柳科植物,具有清热、透疹、利尿解毒等功能,民间用于治疗疖肿、疮毒等炎性疾病.柳叶的水提液对肠病毒70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对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治疗也有明显的效果,作用优于无环鸟苷[2].

    作者:刘卫;刘景东;王志玲;勾凌燕;潘培森;陈渝;耿进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不同产地和采集季节叶下珠中鞣料云实精含量的比较

    目的对全国10个地区及同一地区不同采收期的叶下珠进行了鞣料云实精的含量测定比较.方法分光光度法测定,测定波长270 nm.结果海南和贵州的鞣料云实精含量低为0.58%,西安的含量高达1.78%.采收期以8,9月份含量高,为1.24%.结论不同产地的叶下珠中鞣料云实精的含量有较大差异,且同一产地不同的采收期的鞣料云实精含量相差也较大.

    作者:张岚;任丽娟;李克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杂志

主管:中国药学会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