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葛根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朱勤;肖华

关键词:葛根素注射液, 内毒素检查, 鲎试剂
摘要:目的 建立葛根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法.方法 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的要求进行实验.结果 葛根素注射液稀释到2.083 g·L-1浓度1→24后可消除对鲎试剂的干扰,用灵敏度为0.25 EU·ml - 1的鲎试剂检测内毒素是有效的,并与家兔法的结果一致.结论 对葛根素注射液可用内毒素检查法替代家兔法的热原检查.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检验中遇到的标准问题

    国家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保证药品质量,进行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及监督检验的法定依据.药品检验所作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设置的法定机构,依照法定程序,依照药品标准进行检验是其必须遵循的原则.近两年,我所在检验中,常遇到标准问题和如何掌握标准问题的困惑,现列举几点与同行探讨.

    作者:吴雷;李永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制备优化研究

    目的 优化甲壳素盐酸水解制备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制备工艺.方法 通过阶梯升温法,减少焦化,提高氨基葡萄糖的产率.结果 在盐酸的浓度为8 mol·L-1,水解6 h,阶梯升温(从60~90℃)的条件下,效果较为理想,产率接近67%.结论 阶梯升温法可有效的提高氨基葡萄糖的产率.

    作者:李金林;周易;张明;张海宝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RP-HPLC法测定盐酸萘甲唑啉鼻用剂型凝胶中盐酸萘甲唑啉的含量

    目的 用可行的方法对盐酸萘甲唑啉鼻用剂型凝胶进行前处理,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盐酸萘甲唑啉的含量.方法 本品是凝胶剂,辅料中含有大分子物质,我们选用合理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分离出高分子物质,提取主药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盐酸萘甲唑啉的含量.结果 盐酸萘甲唑啉在10~200 mg·L-1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 9),回收率为99.97 % ,RSD为0.61 %(n=9).结论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合理可行,用HPLC法测定结果准确、灵敏、重现性好.

    作者:梁艳艳;许向阳;李小敏;郭仁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氯芬黄敏片人工牛黄中胆红素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

    目的 用HPLC法代替吸收系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氯芬黄敏片人工牛黄中胆红素的含量.方法 比较HPLC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优劣.结果 HPLC法使杂质和胆红素有效分离,定量更准确.结论 对于大吸收波长发生位移的样品,有必要采用HPLC法测定胆红素含量.

    作者:陆小芬;茅海琼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膜技术在中药提取分离、制备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ipue,MST)是一项新兴的高效分离技术,已被国际公认为是20世纪末到21世纪中期有发展前途的一项重大高新生产技术,是利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体系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的技术.

    作者:钟宁;王佩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泮托拉唑治疗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 分别使用泮托拉唑和法莫替丁治疗观察患者的呕血、黑便、潜血试验的变化情况.结果 泮托拉唑组较法莫替丁组的治疗有效率高,止血天数短.结论 泮托拉唑对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比较满意.

    作者:张险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

    加替沙星(gatifloxacin)为8-甲氧氟喹诺酮类新型广谱抗菌药,于1999年12月首先在美国上市,对革兰阳性细菌、衣原体、支原体、分枝杆菌和厌氧菌等都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上述病原体引起的各种感染均有效[1].随着临床广泛应用,有关其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多,现综述分析如下,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汤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CTCAE血糖异常评价标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TCAE中血糖异常评价标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观察常用化疗方案引发血糖异常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 根据CTCAE 3.0评价化疗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单独糖皮质激素治疗者的血糖异常.结果 化疗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病人220例,20例(9.09%)发生空腹血糖升高.34例仅使用糖皮质激素者,4例(11.76%)出现空腹血糖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62).影响化疗组病人空腹血糖升高的因素有化疗方案和年龄.经过1年(3~12个月,中位时间5.7个月)随访,证实化疗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组2例、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组1例发生糖尿病.结论 CTCAE 3.0版可方便地应用于化疗中的血糖评价.

    作者:雍成升;鲍健;李继如;刘美琴;陈振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重型肝炎50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为其防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对50例慢性重型肝炎和92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 白蛋白、前白蛋白、TB、PTA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慢性重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组合并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40%、12.0%(P<0.01),以自发性腹膜炎为常见;慢性重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组的治疗好转率分别为40%(20/50)、96.7%(89/92).结论 慢性重型肝炎肝功能损伤严重、并发感染率高、预后差.自发性腹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止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作者:熊自忠;曹鸿霞;魏艳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常规R显带和FISH技术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染色体异常的价值

    目的 研究FISH技术检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染色体异常的价值.方法 用3、12、18号标记有不同荧光素的染色体着丝粒探针,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25例CLL,并和常规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 cytogenetics,CC)检测方法即R显带法进行比较,以明确何种方法对CLL染色体异常检出更敏感可靠.结果 25例CLL患者中,常规细胞遗传学检出+3,+12,+18 5例,检出率为20%;其中:+12 3例,+3、+12 1例,+3、+12、+18 1例; FISH方法检出8例异常(32%),+3 4例;+12 6例;+18 1例.CC可检出不确定异常:t(5;15) 1例;3q-,18p+1例;4q+ 13q-1例;+19,-22 1例.结论 FISH方法是检测CLL患者染色体异常的有效技术,可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明显优于常规显带法.

    作者:李倩;杜兵;刘国钧;杨军军;陈慧;王慧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前置血管破裂6例临床分析

    胎膜上的血管通过子宫下段或跨越宫颈内口,位于胎先露的前方,称为前置血管.前置血管破裂,胎儿失血,引起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亡的机会较多.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月住院分娩的产妇38 295例,发生前置血管破裂者有6例,发病率为0.016%,因发病率低,临床易被忽视.本文对6例前置血管进行了临床分析.

    作者:司建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GC法测定栀子提取物中的正己烷等残留物

    目的 建立测定栀子提取物中大孔吸附树脂残留正己烷、环己烷、正庚烷的方法.方法 使用气相色谱法,采用DB-624毛细管柱,以氮气为载气,FID检测器,测定残留物含量.结果 栀子提取物样品中未检出正己烷、环己烷、正庚烷;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98.4%~103.1%,检测限0.24~0.58 ng.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栀子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作者:洪军;孙凌云;童成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根据前瞻性、随机化原则,80例不稳定心绞痛合并轻中度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辛伐他汀组每晚睡前服用辛伐他汀20 mg,而对照组不服用任何降脂药物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血脂变化,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 两组比较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辛伐他汀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血脂变化: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甘油三酯水平轻度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轻度升高,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调脂作用,对不稳定心绞痛治疗有显著疗效,可改善预后.

    作者:吴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杞菊地黄软胶囊中丹皮酚的含量

    目的 建立杞菊地黄软胶囊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药中丹皮酚的含量,色谱条件:汉邦科技有限公司,Kromasil C18(5 μm,4.6 mm×250 mm),No.03012801为色谱柱,甲醇:0.1%三氟乙酸水溶液(60:4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3 nm.结果 丹皮酚浓度在7.75~248 mg·L-1之间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99.89%,RSD=0.91%.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杞菊地黄软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先文;蒋小云;黄险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成药中添加地西泮的鉴别方法探讨

    百花定喘丸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定喘的功效,主要用于痰热咳喘,呼吸困难,胸满不畅,咽干口渴.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不法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利用化学药显效快、作用迅速的特点,在纯中药制剂中擅自添加化学成分,并随意夸大疗效,高价销售牟取暴利,而我国的现行标准又不能对此现象进行有效的控制,本文针对当前药品制假、售假的现象,对哮喘类中成药违法添加化学药进行了研究.我们采用TLC法和HPLC法对哮喘类中成药进行检测,在百花定喘丸中检出化学药地西泮,从而为纯中药制剂提供了一个检测方法.

    作者:邓祖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茵陈大孔树脂提取物对CCl4所致肝损伤的影响

    目的 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考察AB-8大孔树脂制备的茵陈提取物对CCl4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AB-8大孔树脂制备30%醇提取物,作用于0.1% CCl4诱导肝损伤模型,观察不同浓度茵陈提取物对肝损伤小鼠ALT、AST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液ALT、AST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中高、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LT、AST含量降低,低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B-8大孔树脂制备的茵陈提取物对CCl4诱导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仲雨;秦明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安徽医药》2001~2005年文献计量学分析

    目的 分析《安徽医药》2001~2005年的刊文及引文情况,以了解该刊的发展状况,为期刊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数据.方法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安徽医药》2001~2005年刊载文章的刊容特征、栏目设置、作者、引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安徽医药》2001至2005年共发表了1795篇论文,刊载于40个栏目;论文发表时滞6.4~7.1个月;论文作者广泛分布于全国24个省市;5年总引文量为8787条,单篇引文数高达44条,篇均引文量为4.90条.结论 《安徽医药》栏目丰富、信息量大、论文发表时滞短,学术水平逐年提高,是我省医药研究领域的核心杂志.

    作者:居靖;段贤春;汪永忠;夏伦祝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鸦胆子油乳致肝损害9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静脉滴注鸦胆子油乳导致肝损害特点的分析,提高认识,注意临床观察,采用相应治疗措施,尽量避免肝损害的发生.方法 对9例肿瘤患者在静脉滴注鸦胆子油乳注射剂后致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例患者静脉滴注鸦胆子油乳后出现乏力纳差,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并且血清学检查ALT、AST、总胆红素等均有升高,经停药并给予保肝解毒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静脉滴注鸦胆子油乳引起肝损害比较严重,临床医师应重视中草药物所致的肝损害,避免盲目使用.

    作者:梁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复方甲硝唑栓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 建立复方甲硝唑栓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栓剂中的醋酸泼尼松进行鉴别,采用化学法对栓剂中的甲硝唑和硼酸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醋酸泼尼松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硝唑含量,采用滴定法测定硼酸含量.结果 醋酸泼尼松在50~250 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Y=-754782X+5×106,r2=0.999 7.三组分含量测定互不干扰.结论 该质量标准可控制复方甲硝唑栓的质量.

    作者:欧阳露;肖雨清;李宏亮;于慧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青蒿素抗肿瘤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单体青蒿素(Artimisinine, ART)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动物移植性肿瘤实验方法.结果 50 mg·kg-1 ART对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的抑瘤率为37.88%;100 mg·kg-1 ART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eps实体瘤的抑瘤率为35.23%;ART对艾氏腹水癌EAC小鼠生命延长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RT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路景涛;魏伟;陈敏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