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褐藻多糖硫酸酯的抗凝和纤溶活性

彭波;许实波;许东晖;赵金华

关键词:褐藻多糖硫酸酯, 抗凝血, 促纤溶
摘要:目的研究褐藻多糖硫酸酯(FPS)抗凝血和纤溶激活作用.方法测定FPS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以及纤溶系统的影响.结果 FPS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够增强纤溶系统的活性.小鼠ip FPS 40,20,10 mg/kg后30 min与对照组相比,血凝时间分别延长1 267%,302%,83%.FPS 2.5,5,10 mg/mL使大鼠离体凝血酶原时间比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延长207%,1 627%,4 561%.大鼠10 mg/kg舌下iv30 min后取血,用试剂盒测得其能使血浆t-PA活性提高达107%.结论 FPS具有较强的抗凝血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肝素类似.
中草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细梗紫菊中的化学成分

    目的对细梗紫菊Notoseris gracilipe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抗菌活性测试.方法 以甲醇室温提取,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NMR等波谱数据鉴定结构,按常规方法进行抗菌活性的定性测定.结果从细梗紫菊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2个化合物,其中8个为倍半萜内酯:jacquilenin(Ⅰ),scorzoside(Ⅱ),ixerisoside D(Ⅲ),austricin(Ⅳ),notoserolide A(V),crepidiaside A(Ⅵ),crepidiaside B(Ⅶ)和lactuside B(Ⅷ).另外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7-二羟基香豆素(Ⅸ),野莴苣苷(X),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Ⅺ)和胡萝卜苷(XⅡ),倍半萜内酯的抗菌实验表明化合物Ⅰ和Ⅱ对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 cereus AS.1.1688)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叶晓霞;王明奎;黄可新;官家发;丁立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黄芪中一种新葡聚糖的分离纯化与化学结构研究

    目的从中药黄芪中提取免疫活性多糖并研究其化学结构.方法用乙醇分级沉淀、脱蛋白、CTAB选择性沉淀、离子交换及凝胶过滤柱层析的方法从黄芪水提物提取均一多糖;运用凝胶过滤法确定多糖的均一性和分子量;运用糖组成分析、甲基化分析、Smith降解、IR及13CNMR等方法研究多糖的结构.结果得到均一多糖A2Nb.其平均分子量为360 000,由D-葡萄糖组成,主要连接方式为α-D-(1→4)-Glc,在每25个葡萄糖中有一个6-O位上的分枝.结论从黄芪中首次分离到具有促脾细胞增殖作用的高分子量葡聚糖A2Nb.

    作者:王莹;赵毅民;张起凤;乔善义;齐春会;张永祥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地黄苷A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

    目的观察地黄苷A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症的影响.方法利用环磷酰胺ip造成小鼠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地黄苷A进行治疗,对模型小鼠体重、外周血象、网织红细胞数、脾脏指数、骨髓有核细胞数和DN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地黄苷A可明显升高模型小鼠的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小板数、网织红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数和DNA含量及体重.结论地黄苷A具有明显升白作用.

    作者:于震;王军;李更生;王玉升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江浙天然色素植物资源调查和研究

    江浙二省天然色素植物资源丰富,报道了102种,隶属44科,83属.并对其生境、分布和成分与用途作了一定介绍,同时对二省天然色素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作者:吕洪飞;方芳;沈宗根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黄连花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黄连花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经柱层析分离,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香豆酸(Ⅰ),间二羟基苯甲酸(Ⅱ),槲皮素(Ⅲ),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Ⅳ),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乙酯(V),氯原酸乙酯(Ⅵ),氯原酸正丁酯(Ⅶ),胡萝卜苷(Ⅷ),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Ⅸ),甲基-O-β-D-葡萄糖苷(X),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Ⅺ),芦丁(Ⅻ).结论Ⅰ、Ⅱ、V、Ⅸ、Ⅺ均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Ⅵ、Ⅶ为首次分得的天然化合物.

    作者:田景奎;邹忠梅;徐丽珍;杨世林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RP-HPLC法测定多烯紫杉醇及注射浓缩液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目的建立一种用RP-HPLC法测定多烯紫杉醇及注射浓缩液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采用ODs柱(250 mm×4.6 mm,5μm),乙腈-水(47:5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多烯紫杉醇的浓度在0.02~1.0 m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结论为多烯紫杉醇制剂的质量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方法.

    作者:李晓锋;石炳兴;元英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决明毛状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研究决明毛状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毛状根培养技术,在实验室摇瓶积累生产决明毛状根干重90 g.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为betulinic acid(桦木酸).结论此化合物为决明毛状根和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通过决明毛状根与其干燥种子、根、茎、叶的化学成分在薄层层析上比较,结果表明:决明毛状根培养可代谢产生桦木酸或大幅度提高桦木酸的含量.

    作者:周宇红;尤勇;赵毅民;袁珊琴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葡萄籽提取物的质量评价

    概述了葡萄籽提取物常规品质的各项指标,着重阐述了国内外对葡萄籽提取物中各成分指标的概念及其相应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邵云东;胡光祥;於洪建;方立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良种银杏幼苗叶质量分析(I)

    目的进行良种银杏幼苗叶质量分析.方法采用HPLC方法测定银杏叶总黄酮含量.结果实生苗6月份含量明显高于8月份与11月份,极显著地高于嫁接苗;2岁树龄实生苗总黄酮含量是50年树龄的2.5~3.8倍.嫁接苗6月份高于8月份,雌性高于雄性.结论活性成分含量与生长季节、树龄、培育方式、生长环境、基地条件等诸因素有关.

    作者:杨义芳;王晖;夏野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基因测序技术在中药质量研究中的应用(Ⅱ)——山药基原的DNA测序鉴别

    目的分析正品山药Dioscorea polystachya Turcz.与地方习用品广山药D.persimilis Prain et Burkill、土山药D.japaonica Thunb.和方山药D.alata L.的核基因组18S rRNA基因序列,为山药基原鉴别及品质评价提供分子依据.方法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测定山药及其地方习用品的18S 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并作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山药、广山药和土山药的18S rRNA序列长度均为1 810 bp,而方山药为1 807 bp.根据排序比较,广山药与正品山药的18S rRNA序列完全相同,而与土山药和方山药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89%和97.51%.结论 DNA测序技术可成为山药基原鉴定准确而有效的分子方法.

    作者:刘玉萍;何报作;曹晖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药用植物粉花绣线菊的组织培养的建立与快速繁殖研究

    目的建立了粉花绣线菊Spiraea japonica L.f.愈伤培养系统和快速繁殖方法.方法通过用MS、6,7-V、B5等3种不同的培养基对粉花绣线菊植株的茎尖、嫩叶、叶柄等不同部位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成苗诱导.结果 通过本研究,建立了愈伤培养系统,实现了快速繁殖.结论 MS培养基诱导愈伤效果好,在MS+2,4-D 2.0mg/L+KT 0.3 mg/L培养基中,幼叶、茎尖、叶柄等外植体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以茎尖外植体诱导的效果好;茎尖外植体在MS+2 mg/LBA+0.1 mg/LNAA能长出丛生苗,将丛生苗转入培养基1/2MS+0.25 mg/LBA+0.5 mg/L NAA可生根成小苗.

    作者:胡益明;甘烦远;彭丽萍;郝小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活血化瘀注射液对急性重型胰腺炎大鼠肺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急性重型胰腺炎(SAP)大鼠胰腺、肺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P-选择素、E-选择素的动态变化,并观察活血化瘀注射液(HHI-I)的作用.方法应用胆胰管内逆行注射牛磺酸钠的方法引起大鼠SAP,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AP模型组、SAP+HHI-I组、SAP+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SAP大鼠1,3,6,12,24 h胰腺、肺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P-选择素、E-选择素的表达情况.结果SAP后肺ICAM-1、P-选择素、E-选择素表达明显增多,HHI-I能够有效抑制粘附分子的过度表达.结论粘附分子在SAP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HI-I通过抑制粘附分子的过度表达,从而影响白细胞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减少白细胞在组织募集,发挥其对胰外脏器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艳军;赵连根;吴咸中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不同成熟度香蕉果肉抗胃溃疡作用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成熟度(5成熟、7成熟、8~9成熟、成熟)的香蕉果肉的抗溃疡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水浸应激性胃溃疡和乙酸烧灼型胃溃疡模型.结果 7成熟香蕉果肉能使溃疡指数降低,溃疡面积变小,溃疡容积减少,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5成熟虽有疗效,但不如7成熟香蕉果肉;8~9成熟疗效较差,成熟无效.结论 7成熟香蕉果肉疗效好,疗效与7成熟香蕉果肉(胃舒康)质量标准所控制含糖量2.0%~5.5%具有相关性.

    作者:朱惠;林建峰;郑幼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RP-HPLC法测定显齿蛇葡萄中杨梅素的含量

    目的测定显齿蛇葡萄中杨梅素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Nova-Pak C18不锈钢柱,检测波长为254 nm,用甲醇-水=40:60为流动相.结果方法的变异系数为2.763%,平均回收率为97.4%,低检测量为15 ng.湖南显齿蛇葡萄植物中不同部位的杨梅素含量为1.57%~2.17%.结论方法简单、快速、精确,可作为显齿蛇葡萄植物质量检测方法之一.

    作者:张友胜;杨伟丽;龚雨顺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山茱萸提取液抗心律失常有效部位的研究

    目的对山茱萸提取液抗心律失常有效部位进行研究.方法山茱萸提取液对氯仿诱发小鼠室颤模型的作用,对豚鼠离体乳头肌电生理效应.结果山茱萸提取液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延长心肌动作电位、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和降低窦房结自律性有关.其抗心律失常的有效部位为总有机酸和一种未知的微量成分.总苷类不具有抗心律失常活性.结论药效学及心肌电生理实验结果表明,山茱萸提取液中的总有机酸和一种未知的微量成分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作者:张兰桐;任雷鸣;温进坤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三七总皂苷对烫伤大鼠心肌Gsα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烫伤早期大鼠心肌Gsα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30%体表面积皮肤Ⅲ度烫伤大鼠模型,应用dot blotting杂交、心肌组织原位杂交、放射免疫分析等技术观察三七总皂苷对严重体表烫伤大鼠心肌Gsα mRNA表达水平、cAMP产生量、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cyclase,AC)活性的影响.结果大鼠心肌组织中Gsα mRNA表达量、cAMP含量、AC活性在烫伤后3 h均明显降低.100,200 mg/kg PNS明显增加烫伤大鼠心肌组织Gsα mRNA的表达,增加量与PNS剂量呈显著正相关(r=0.95,P<0.05).100,200 mg/kg使烫伤大鼠心肌组织cAMP含量分别增加21%,36%,AC活性分别增强40%,63%(P<0.01).结论 PNS可增加烫伤大鼠心肌GsαmRNA表达,增强AC活性,增加cAMP生成.

    作者:张海港;李晓辉;李淑惠;徐红梅;谭娅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在羊蹄类生药分类中的应用

    目的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部分羊蹄类生药进行鉴别,为生药鉴定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方法 采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可以有效地对部分羊蹄类生药进行鉴别,所得分类结果与传统植物分类学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本方法可用于羊蹄类生药的快速准确鉴别.

    作者:刘荔荔;原源;陈万生;张汉明;吴玉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龙血竭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近20年来龙血竭的植物基原、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文东旭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黄松油质量标准研究

    黄松油系由祖传验方根据中医药理论研制而成的中药保健药品,本方以国家一类新药龙血竭为君药,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佐以大黄、丁香等解毒泻火、散瘀止血等药味,经水杨酸甲酯、茶油提取加工制成搽剂,具有活血散瘀、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疮疖等症.经临床验证,本品治疗急性扭挫伤和疖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93.3%.本文对其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制订了龙血竭、大黄、虎杖、紫草、丁香、水杨酸甲酯的薄层色谱鉴别,并用HPLC法测定了龙血素B的含量,方法简便可行,准确可靠,能有效控制制剂质量.

    作者:赵庄;黄东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麝香保心pH依赖型梯度释药微丸的体外释放度研究

    目的考察麝香保心pH依赖型梯度释药微丸的体外释放度.方法分别以HPMC,Eudragit L-30D-55,Eudragit L100/S100为包衣材料制备pH依赖型梯度释药微丸,以冰片和人参总皂苷为检测指标,按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溶出度测定法,在模拟人体胃肠道pH变化条件下进行释放度实验.结果冰片和人参总皂苷释放度的f2值为79.6.结论脂溶性成分冰片和水溶性成分人参总皂苷在缓释的同时基本上达到了同步释放.

    作者:宋洪涛;郭涛;张汝华;马燕;李铣;毕开顺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杂志

主管:中国药学会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