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曼地亚红豆杉的引种栽培和速生刺激剂的研究

谢志远;方起程;钟晶

关键词:曼地亚红豆杉, 引种栽培, 速生, 转移性卵巢癌, 乳腺癌, 药治疗, 紫杉醇, 抗癌药, 应用, 上市, 美国, 疗效, 国家, 肺癌, 癌症
摘要:紫杉醇(taxol)是用于治疗转移性卵巢癌、乳腺癌的新型抗癌药,自从1992年12月美国批准该药上市以来,许多国家已广泛应用此药治疗卵巢癌、乳腺癌及肺癌等癌症,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中草药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酸枣仁糖浆澄清度的因素

    酸枣仁糖浆源于<金匮要略>中的经典方酸枣仁汤,为卫生部药品标准(1992)中药成方制剂所收载,由酸枣仁、茯苓等中药组成,为治疗神经衰弱、虚烦不眠之要药.本品按部颁标准所载的方法制备,其澄清度达不到标准要求.我们在不改变工艺,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影响酸枣仁糖浆澄清度的因进行了实验研究.

    作者:张春凤;王继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RAPD技术在药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概述了RAPD技术在药用植物学中应用的理论意义及依据,并综述了该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情况、注意的问题及技术方法上的改进,展望了RAPD技术在药用植物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应用前景.

    作者:舒艳群;白守梅;陈毓亨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外用正红花油致接触性皮炎3例

    正红花油系由桂皮油、香茅醛、松节油等多种成分组成,主治扭伤、肌肉酸痛、跌打、烫伤等多种病症,其临床效果良好,但应注意不良反应.

    作者:王雷;宋红;张玉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红花干物质和化学成分含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红花干物质和黄色素动态积累规律符合Y=a+bX+cX2的一元二次方程,而腺苷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在前3 d内符合Y=aebx的指数方程,3d后则呈直线下降.根据干物质和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得知:红花在开花后第3天的早晨6:06~8:30的时间内采收佳,其时间的两个端点分别是黄色素和腺苷量高的时间.

    作者:郭美丽;张芝玉;张汉明;苏中武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曼地亚红豆杉的引种栽培和速生刺激剂的研究

    紫杉醇(taxol)是用于治疗转移性卵巢癌、乳腺癌的新型抗癌药,自从1992年12月美国批准该药上市以来,许多国家已广泛应用此药治疗卵巢癌、乳腺癌及肺癌等癌症,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谢志远;方起程;钟晶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中医药在欧洲和中东地区的应用情况比较

    中医药学是以朴素哲学思想为基础,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包括针灸、中药在内系统的诊疗方法和理论,它是一种整体医学.由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化学合成药物的毒副作用、研究代价及防治疾病的局限性,从而使得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新药成为世界药学界的研究热点,中医药的优势和特点正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现在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

    作者:陈金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糙苏化学成分的研究

    从云南产糙苏Phlomis umbrosa地上全草中分得9个化合物,鉴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是: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熊果酸(ursolic acid,Ⅱ)、黄花香茶菜甲素(sculponeatin A,Ⅲ)、黄花香茶菜丙素(sculponeatin C,Ⅳ)、2α-羟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V)、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Ⅵ)、ent-7α,16β,17-三羟基贝壳杉烷(ent-7α,16β,17-trihydroxykaurane,Ⅶ)、β-谷甾醇葡萄糖苷(β-sitosteryl-glucoside,Ⅷ)和葡萄糖(glucose,Ⅸ).这些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并对黄花香茶菜丙素的晶体结构进行了X-衍射分析.

    作者:赵静;杨秀伟;付宏征;李荣芷;楼之岑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天然产物在抗癌药物发现和开发中的作用

    主要从抗癌、防癌两方面对近年来天然产物在药物发现和开发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陈聪颖;陆阳;陈泽乃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狭苞橐吾化学成分的研究

    从狭苞橐吾根及根茎中分得5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无羁萜(Ⅰ)、泽兰素(Ⅱ)、羽扇醇(Ⅲ)、β-谷甾醇(Ⅳ)和胡萝卜苷(Ⅴ).除化合物Ⅱ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作者:张勉;王峥涛;赵显国;徐国钧;李建新;难波恒雄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HPLC法对不同来源红曲中洛伐他汀的定量分析

    采用硅胶柱预处理-HPLC对自制红曲H-18及市售红曲中的洛伐他汀进行了定量分析,线性范围0.65~57.2 μg/mL,r=0.9999,加样回收率为96.4%,RSD=3.68%.结果表明,各地产红曲商品药材中有7种洛伐他汀未测出或只有痕量,5种含量甚微(0.088~0.551 μg/g生药),而自制红曲H-18的洛伐他汀含量高,达5 μg/g生药.

    作者:宋洪涛;宓鹤鸣;郭涛;吴伟;储文功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HPLC法比较不同工艺制备的黄连解毒汤及日本汉方黄连解毒汤中黄芩苷含量

    用HPLC方法测定4种不同工艺制备的黄连解毒汤提取物粉末及2种日本汉方制剂黄连解毒汤中的黄芩苷含量.结果表明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及回收率好,适合于制剂生产中多批量产品的质量控制.采用此法比较了不同工艺制备的黄连解毒汤及日本汉方制剂东洋黄连解毒汤、津村黄连解毒汤的黄芩苷的含量.

    作者:沈嘉;吴秋媚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茵陈蒿汤的抗炎镇痛作用

    用3.0和1.0 g浸膏/kg 2个剂量进行试验,探讨了茵陈蒿汤的抗炎镇痛效果.结果表明,茵陈蒿汤可显著抑制醋酸诱发血管通透性增加,高、低剂量的抑制率分别为41.2%和22.0%;显著抑制角叉菜所致大鼠足肿胀作用,高抑制率分别为47.0%和45.5%;显著抑制棉球肉芽组织增生,抑制率分别为50.1%和13.7%;显著抑制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反应,抑制率分别为59.8%和37.5%.提示茵陈蒿汤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朱江;宋光明;苗得田;万宗明;蔡德海;丁全福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茶芎多糖的提取及其免疫活性研究

    伞形科植物茶芎Ligusticum sinense Oliv cv.Chaxiong是江西特产中药之一,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之功效.我们先后从中分离了21个化学成分[1~3],并进行了心血管、抗惊厥等方面的系统药理研究[4,5].民间将茶芎与茶叶一起泡水饮用,有防病、健身、强壮作用,我们又对茶芎中含量较高的水溶性成分茶芎多糖进行了提取分离和免疫活性的研究.

    作者:罗永明;余日跃;朱英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刺梨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蔷薇科植物刺梨Rosa roxburghii f.normalis Rehd et Wils.产于云贵山区及江渐丘陵地带,民间有生食、熬糖等习惯.我所生产刺梨制剂对于Ⅰ、Ⅱ期高血压有较好降压作用,为控制其质量,我们以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总黄酮含量.

    作者:秦孟根;舒伟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芦荟大黄素对幽门螺杆菌的芳胺乙酰转移酶的影响/瓜木的中枢神经系统活性成分

    作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离体透皮接受液中丹参酮ⅡA的浓度

    建立了测定离体透皮接受液中丹参酮ⅡA的HPLC测定法.流动相:甲醇-水(85:15);紫外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 mL/min.实验表明在230~2 300 ng/mL浓度范围内,丹参酮ⅡA的浓度与峰高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84.皮肤渗透液中的丹参酮ⅡA的平均回收率为101.62%,日内、日间RSD分别为4.45%及4.23%.该法简便,分离完全,结果可靠,适用于丹参酮ⅡA的离体透皮液浓度的测定.

    作者:钟伟;王鹏;邹恒琴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半夏的毒性及临床应用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根,呈类球形,性温,味辛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效.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黑尿酸及天门冬氨酸、精氨酸、β-氨基酸;另含胆碱、微量挥发油、原儿茶醛等.

    作者:李国亮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蒙药白益母草的生药研究

    报道蒙药白益母草的药材性状、横切面组织构造及粉末特征,并与中药益母草作了薄层色谱比较,为药材鉴别提供了依据.

    作者:阿古拉;林燕;额尔登;徐嫦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叶绿素铜钠盐制备工艺的改进

    叶绿素衍生物制备成盐,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和独特的功能[1],耐光性好,色泽绿亮,食品、化工等行业用作着色剂;临床上治疗传染性肝炎等[2].

    作者:尹莲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芦荟的化学成分及其研究

    对近年来开展的有关芦荟的药用成分组成的专题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万金志;乔悦昕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杂志

主管:中国药学会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