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厂家盐酸曲马多片溶出度比较

王志强;朱加银;吴继禹;黄学荪

关键词:盐酸曲马多, 含量测定, 溶出度, 紫外分光光度法
摘要:目的 建立盐酸曲马多片的溶出度试验方法,对5个厂家生产的盐酸曲马多片的含量和溶出度进行测定.方法 以0.01 ml·L-1的盐酸溶液(500 ml)作为溶出介质,采用转篮法测定溶出度,转速为100 r·min-1,温度为(37.0±0.5)℃;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测定波长为270 nm,并对溶出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 各厂家盐酸曲马多片的溶出参数(T50、Td、m)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结论 不同厂家生产的盐酸曲马多片的溶出度明显不一致,进行溶出度检查有助于控制质量.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服药时间干预对心绞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服药时间干预对心绞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科135例心绞痛患者进行服药时间干预,干预前按传统给药时间,干预后根据药物半衰期和各型心绞痛的发作规律决定给药时间.结果 临床观察2周,干预后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安排服药时间,能够提高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对预防和延缓心绞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铝碳酸镁联合Hp根治法治疗胃溃疡疗效与复发探讨

    目的 探讨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Hp根治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疗效及1年复发情况.方法 观察171例经胃镜证实的Hp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铝碳酸镁组93例,对照组78例,二组:笫1周均给克拉霉素500 mg+奥美拉唑20 mg,Bid,阿莫西林500 mg+丽珠得乐1 000 mg,Tid,笫2~4周均给奥美拉唑20 mg,Bid,第5~8周给奥美拉唑20 mg,qd,均口服,治疗组:1~8周同时给铝碳酸镁1 000 mg,Tid,口服.结果 治疗组治疗一天后腹痛等症状缓解优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二组内镜下观察溃疡愈合的无统计学差异,溃疡痊愈(Sc期)例数治疗组65例,对照组40例(P<0.05),显效例数治疗组18例中Sb期11例,对照组16例中Sb期5例,1年复查内镜治疗组内镜随访89例,复发2例,复发率2.24%,对照组随访76例,复发6例,复发率7.89%(P<0.05).结论 铝碳酸镁能保护胃粘膜,提高溃疡愈合质量,降低胃溃疡复发率.

    作者:李家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探讨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97例正常人进行24小时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ndex、 RMSS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存在一定程度损害.

    作者:吴克明;陈义林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溶出度试验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论述溶出度试验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发展概况、试验方法、溶出介质的选择、溶出量的测定及溶出度试验在片剂、胶囊剂、栓剂、微丸等固体制剂中的应用.溶出度试验是在体外对体内生物利用度进行研究与评价的有效替代方法,是衡量制剂工艺是否合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它的研究和应用不断促进了药物研制水平,强化了药品质量控制手段,在药物的研制、生产和指导临床用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丙硫氧嘧啶胃内滞溜片的含量及释放度测定

    目的 建立丙硫氧嘧啶胃内滞溜片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制定释放度标准.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色谱柱为日本岛津公司ODS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醋酸-水-乙腈(1: 84: 15),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75 nm,进样量为20 μl;采用转篮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释放度.结果 丙硫氧嘧啶浓度在0.48~1.92 mg·L-1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2 %.1、4 和8 h的平均释放度分别为19.2 %、64.6%和91.2 %.结论 本文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丙硫氧嘧啶胃内滞溜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卫修来;吴正红;范文源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膀胱异物患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引起膀胱异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取出异物的种类也很多,因该病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又讳病忌医,易被误诊、误治、漏诊.现将我院自1996年10月至2003年10月共收治36例的膀胱异物患者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吴如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非那根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非那根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免疫层析快速法检测2005年11月至2006年1月门诊就诊的急性水样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确诊轮状病毒感染的120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n=60)和联合非那根治疗组(n=60).结果 联合非那根治疗组止泻时间为43.37±12.32 h,退热时间34.10±11.92 h;对照组止泻时间为52.63±16.44 h,退热时间为42.23±12.53 h,二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效果明显,而且未见任何毒副作用.治疗72 h后,联合非那根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 %,对照组则为83.33 %,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228).结论 非那根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可显著缩短发热和腹泻时间.该方法简单易行,经济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宏;张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RP-HPLC法测定抗感胶囊中绿原酸的含量

    目的 RP-HPLC法测定抗感胶囊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流动相:甲醇-0.4%磷酸 (20: 80),检测波长为327 nm;流速为1.0 ml·min-1.结果 抗感胶囊中绿原酸的回归曲线A=3×106 C -7180,r=0.9998,线性范围为0.08112~0.97344 mg·L-1,平均回收率为99.8%,RSD=1.2%(n=5).结论 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作者:杨燕飞;曹云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

    目的 阐述护理人员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进行系统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方法 对该院近3年来124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和对其心理特征的分析.结果 通过心理护理措施,115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改善患者术后心理状况,有目的地进行心理护理,成为乳腺癌术后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吕静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经尿道电切加气化切割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50例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50例高危BPH患者.结果 切除组织平均35 g,平均手术时间65 min,术后IPSS平均下降17.9分,QOL平均下降2.5分,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明显提高,全部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 经尿道电切加气化切割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出血少、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仝墨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胞必佳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联合胞必佳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选择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4例,均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胸水,随机分为两组给药,A组25例,每次用胞必佳800 μg注入胸膜腔中;B组29例,每次用顺铂80~100 mg注入.多3次.结果 A组总有效率88.0%,B组总有效率68.9%,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胞必佳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一种有效药物,而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更利于治疗的进行.

    作者:王瑾;胡斌;丁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市级药检所经济现状及发展对策

    药品检验所是履行药品质量技术监督职能的法定性专业机构,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解决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中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修订后的<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质量抽查检验不收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这两条规定无疑对纠正不正之风、减轻企业负担、遏制腐败滋生会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对于主要靠药检收费维持生存与发展的市级药检所来说,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市场意识,发挥技术优势,深挖创收潜力,打好经济基础,促进市级药检事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成为新形势下市级药检所面临的新课题.

    作者:宏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保留腮腺主导管的区域性切除在腮腺良性肿瘤中的应用

    腮腺良性肿瘤的传统手术方式是浅叶或全叶加肿块摘除,面神经逐支解剖,该术式需常规结扎腮腺导管.结扎主导管会使剩余腮腺组织萎缩、功能丧失.而保留主导管对术后剩余腮腺组织形态和功能的恢复有主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功能性治疗思想的提高,使我们在保证腮腺手术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地考虑功能修复方面的问题.为此,我们对45例腮腺良性肿瘤病采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区域性切除术,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金辉;王立新;杜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时辰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

    目的 介绍时辰药理学对临床用药决策的指导作用,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参考有关文献,结合临床用药实际,从人体生物节律及药理学角度,分析和阐述给药时辰的重要性.结果 同一药物在1天中不同的时间给药,其疗效和毒性不同.结论 根据人体生理活动的昼夜节律与药物作用的时间节律来指导临床制定佳用药方案,可以更有效地提高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充分体现时辰用药的优越性.

    作者:沈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浅谈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剂技术;中药炮制与中药饮片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并直接影响中药临床用药疗效;本文就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予以介绍和讨论.

    作者:李宏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木犀草素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目的 观察中药木犀草素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木犀草素组,鸡卵蛋白致敏反复雾化吸入共8周,建立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并分别使用地塞米松(2 mg·kg-1)及木犀草素(1 mg·kg-1)进行干预.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5(IL-5)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对肺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借助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单位气道基底膜周径(Pbm,μm)、平滑肌面积(WAm,μm2)、管壁面积(WAt,μm2),计算出支气管管壁厚度(WAt/Pbm,μm2/μm)和平滑肌厚度(WAm/Pbm,μm2/μm).结果 经过反复抗原激发,哮喘组BALF中IL-5水平(50.7±2.9)μg·L-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6.1±1.2)μg·L-1、地塞米松组(26.8±1.5)μg·L-1和木犀草素组(25.9±2.6) μg·L-1(P均<0.05),IFN-γ水平(38.1±3.3) μg·L-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4.2±3.5) μg·L-1、地塞米松组(58.2±4.2) μg·L-1和木犀草素组(54.3±2.4) μg·L-1(P均<0.05),哮喘组支气管管壁厚度(WAt/Pbm)(17.1±1.6)μm2/μm和平滑肌厚度(WAm/Pbm)(6.0±0.5)μm2/μ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7±1.1)μm2/μm,(4.5±0.4)μm2/μm]、地塞米松组[(14.3±1.1)μm2/μm,(5.0±0.5)μm2/μm]和木犀草素组[(14.0±1.2)μm2/μm,(5.2±0.6)μm2/μm](P均<0.05),结果表明:木犀草素有显著的抗气道重塑作用.结论 木犀草素可抑制气道壁的增厚和平滑肌增殖,减轻气道重塑,其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IL-5的分泌,增加IFN-γ的分泌来实现.

    作者:范文辉;黄茂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碘量法测定药物含量的不确定度

    目的 通过碘液滴定维生素C片含量分析的不确定度评价,建立普遍适用于碘量法测定药物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 分析标准溶液标定中引入的标准溶液浓度的不确定度,供试品测定时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估.结果 建立了碘量法测定药物含量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并计算各分量的不确定度,后计算出合成不确定度.结论 建立的不确定度计算方法适用于碘量法定量测定药物含量的不确定度的评价.

    作者:季宁;李秀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布洛芬片的含量

    目的 建立布洛芬片中布洛芬含量的HPLC测定法.方法 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流动相:醋酸钠缓冲液(取醋酸钠6.13 g,加水750 ml,振摇使溶解,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2.5)-乙腈(40: 60),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3 nm.结果 线性范围:10.22~102.2 mg·L-1(r=0.99999).精密度:RSD为0.18%(n=5)平均回收率为99.5%.结论 试验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

    作者:吴静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我院2004~2005年115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回顾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发生的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4年8月~2005年9月收集到的115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综合评价.结果 ADR共涉及药品75种,ADR发生频率高的2种药品是头孢曲松钠和氟尿嘧啶;ADR表现以变态反应为常见;从构成比上看发生比例高的是抗微生物药,占总例数的30.34%,其次为抗肿瘤药和中药制剂.结论 应继续开展全方位的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潘美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1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7例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7例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患儿,以发热、呕吐、腹痛、腮腺肿大、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及胰腺CT异常表现为主,血清淀粉酶大于或等于正常值的3倍以上,胰腺CT异常率为53.1%,均为轻型急性胰腺炎,15例全部治愈,2例好转出院.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如出现呕吐、腹痛、发热、应尽早行血尿淀粉酶、胰腺CT检查,以早期诊断并发急性胰腺炎,并及时进行综合治疗.

    作者:叶玉兰;郭玉怀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