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中国药典2000年版>微生物限度标准及有关规则的讨论

单亚

关键词:微生物限度标准, 稀释级程序, 菌数报告规则
摘要:目的讨论微生物限度标准的特点以及不同剂型药品初次检验时,稀释级程序可以简化的情况.方法根据不同剂型的微生物限度标准,计算其在1∶10、1∶102、1∶103连续三个稀释级中合格的平均菌落数的限度值,结合有关菌数报告规则,选取适宜的稀释级.结果微生物限度标准较高的剂型,在符合有关菌数报告规则的前提下,初次检验时的稀释级程序可以简化.结论为寻找简便易行的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提供参考.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左旋炔诺孕酮近年临床应用

    左旋炔诺孕酮(LNG)改变子宫内膜功能.除用于人类节育外,其抗子宫内膜增殖活性还被用于在激素替代治疗期间雌激素引起的内膜增殖,可能使用于月经过多、痛经、子宫内膜异位,及预防三苯氧胺乳癌内分泌调节治疗中的内膜增殖.

    作者:虞明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附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3年经病理证实的46例小肠恶性肿瘤临床资料.结果肿瘤位于十二指肠33例,空肠6例,回肠5例,空回肠均受累2例.肿瘤以腺癌为多.常见临床表现为贫血、腹痛、黄疸、腹水、便血、腹块、纳差、乏力等.应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正确诊断27例,占58.70%.术前和术中共发现有转移者21例,占45.65%.结论小肠恶性肿瘤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适当应用各种影像学检查可提高术前确诊率.

    作者:洪汝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硝酸甘油、肝素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体会

    通过对42例肺心病心衰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肝素,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能有效地阻断引起肺心病、心力衰竭的多种病理生理变化,使肺心病心衰得以明显改善,收到较好的疗效.

    作者:洪军;柯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130例茶碱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目的对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月4年间茶碱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利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碱血药浓度,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5~20 mg*L-1.结果监测例数共130例,低于5 mg*L-1的11例,在5~20 mg*L-1的101例,高于20 mg*L-1的18例.结论影响茶碱血药浓度的因素是多样的、复杂的,为配合临床合理用药,对茶碱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钱小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克林霉素磷酸酯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的研究

    目的探讨用鲎试剂检查克林霉素磷酸酯氯化钠注射液(商品名:恒新,以下简称恒新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可行性.方法对家兔热原检查合格的恒新注射液作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干扰试验.结果恒新注射液对鲎试剂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结论鲎试剂可用于恒新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作者:鲁小娟;王光华;杨中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积极推行三阶梯治疗方案,努力满足癌症患者的镇痛需要

    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和难忍受的症状之一,常比癌症引起死亡更令人畏惧.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统计,全世界每年有30%~45%的患者有中度到重度疼痛,晚期癌症患者的2/3以上有疼痛[1].但大量调查资料表明,疼痛得不到充分治疗是个普遍现象,是个极其严重而被忽视的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

    作者:林绪芳;范鲁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草药处方的计算机输入的几点改进

    现行中草药处方的计算机输入很慢,不能满足业务量大的单位使用,但通过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在编码、键入方法、校对等环节上加以改进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作者:吴云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含抑菌剂药品致病菌的检验方法探讨

    对氯霉素眼药水检测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若采用一般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因其含有的防腐剂和抗生素(氯霉素)具有抑菌作用,在细菌检测时易产生假阴性的结果,为克服此缺陷,作者对薄膜过滤法和离心沉淀集菌法两种检验方法作了比较,发现前者比后者检出率要高.报道如下.

    作者:巫炳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注射乙脑灭活疫苗致过敏性皮疹1例

    本院卫防科在计划免疫过程中遇到1例因注射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灭活疫苗而出现全身过敏性皮疹,而注射乙脑活疫苗无类似症状的患儿,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改善细胞代谢的营养素辅酶Q10及其临床应用

    辅酶Q10(Co Q10)是生物氧化的递氢体,是能量产生、代谢和贮存的重要辅酶,故Co Q10被称为生物原动力[13],在欧美也称之为维生素Q10,它是人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之一.Co Q10源于机体是机体的活性成分,毒副作用低,故除以药物应用于心内科等疾病以外,尚应大力开发以辅酶Q10为主要成分的保健食品,长期服食,以食疗代替药疗能更有利于发挥其防病治病、防老抗衰的作用.

    作者:高源;高鹏;周亚林;李杰;安宁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胃肠内营养支持用于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寻找一种更适合于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内营养供给方法.方法采用传统注射器推注和微泵连续16 h泵入法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微泵连续16 h泵入法可减少或避免由传统推注法引起的腹泻、恶心、呕吐、胃潴留、误吸、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结论该法为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内供给营养的好方法,可拟推广应用.

    作者:陈秀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盐酸环丙沙星乳膏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目的建立适用于制剂质量快速测定方法.方法 HPLC法:Kromasil C18(250 mm×4.6 mm,5 μm),0.04 mol*L-1枸橼酸-甲醇-乙腈(9∶4∶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0 ml*min-1进样量20 μl.TLC-UV法:用硅胶G薄层板进行分离后,再用甲醇洗脱定容后,于280 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环丙沙星的含量.结果盐酸环丙沙星回收率为HPLC法:99.71% RSD为1.07%(n=5).TCL-UV法:99.29%RSD为1.01%(n=5).结论 TLC-UV法是快速简便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叶俊鸿;葛德洲;葛长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心静脉插管与直接动脉穿刺血透治疗比较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插管(CVC)和直接动脉穿刺(AP)的透析效率,可维持透析时间及并发症并进行比较.方法 82例血透病人,30例行CVC(双腔静脉导管)单针单泵透析,52例行AP透析;于透析前,透析后不同时间采血查肾功能、电解质、HCO-3浓度.结果 CVC及AP对BUN、血Ca2+浓度的影响相似(P>0.05),而首次透析2 h后血K+、HCO-3浓度的变化似与其相应透析前浓度测定值的水平有关,Scr浓度变化(降低),AP组大于CVC组(P<0.05),可能由于存在通路再循环的影响;CVC常见并发症为感染,细菌为表皮葡萄球菌,AP常见并发症仍为血肿或动脉瘤.结论 CVC与AP作为临时性血管通路的短期透析效率相似,但CVC有减少穿刺,保护血管的优点.

    作者:钱光荣;焦宝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谈如何减少乳腺增生病的复发

    乳腺增生是临床常见的乳腺疾病,病程长,易复发,并有癌变的危险性.我们近的临床监测资料表明:乳腺增生的患病率达20%,占乳腺疾病的第一位,治疗后复发率占1/7之多.因此如何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乳腺增生病的复发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

    作者:陈旭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肌肉注射胸腺肽的不良反应及护理体会

    胸腺肽为小分子多肽免疫调节药,可使骨髓产生的干细胞转变成T细胞,并连续诱导T细胞分化发育的各个阶段,能增强成熟T细胞对抗原或其它刺激的反应,因而具有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1].为抵抗SARS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我们在对1 571例官兵及家属子女的注射胸腺肽过程中,进行了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范崇新;郑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知识测量观的发展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现代知识测量观解决了教学与评价相分离的问题,使教学与评价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医学教育评价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并对医学教育的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作者:鲁超;张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87例早产儿呼吸困难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困难病因.方法回顾分析87例早产儿呼吸困难病因临床资料.结果 87例早产儿呼吸困难病因,其中产时产前感染肺炎41例(47.13%),原发性呼吸暂停16例(18.39%).转归:治愈51例(58.62%),好转15例(17.24%),放弃治疗13例(14.94%),死亡8例(9.20%).结论早产儿肺发育未成熟,易发生许多呼吸问题,提示要特别注意明确早产儿呼吸困难病因,及时治疗对于降低早产儿死亡率极为重要.

    作者:黄旭升;洪防;蒋建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林可霉素发酵培养基的改进

    目的优化培养基,提高林可霉素发酵水平.方法在培养基中加入营养液,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对林可霉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改进.结果筛选出佳培养基配比.结论营养液对发酵有影响作用,改进后的培养基,比原林可霉素发酵水平提高约8.7%.

    作者:周晓荣;姚曙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妊娠期心脏病心力衰竭17例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衰的临床处理原则、分娩方式及时机的选择.方法对妊娠合并急、慢性心衰的17例病例选用以血管扩张剂、强心剂和利尿剂的综合治疗方法,以观察其效果.结果 24 h妊娠合并心衰控制率达76.5%,11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其中1例在心衰不能达到有效控制时行紧急剖宫产抢救母婴生命,剖宫产母婴均获救,5例阴道分娩,其中2例新生儿死亡.结论对妊娠合并心衰的孕妇选用血管扩张剂、强心剂和利尿剂综合治疗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对心衰已控制或未控制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终止妊娠都是抢救母、婴生命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才智;席玉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76例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不同固定方法及其治疗比较.方法对76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采用几种固定后临床疗效的分析.并综合评价几种方法的可行性及积极性.结果经过随访6个月~3年,平均1年6个月,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结论不同的固定方法各有其特点,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手术时机,并有效控制感染,降低骨不连及骨折畸形愈合.

    作者:徐杰;马立志;陈建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