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诊治分析

宿丽新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资料, 功能性胃肠病, 现报道如下, 疾病诊断, 腹部疼痛, 反复发作, 症候群, 消化科, 诊治, 烧灼
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它是一种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感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而不是一个特定的疾病诊断.本文回顾分析我院消化科2010年以来诊治的178例FD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工企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急性阑尾炎110例临床分析

    我院2008年1月~ 2013年7月住院的老年性急性阑尾炎患者110例,其中95例经手术或(和)病理检查证实,15例阑尾周围脓肿行保守治疗治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2007 ~2012的住院病人.本组男73例,女37例.年龄61-70岁者56例,71~80岁者39例,81-90岁者15例,平均年龄72岁.

    作者:廖君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讨宫腹腔镜在子宫畸形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研究子宫畸形患者应用宫腹腔镜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初诊为子宫畸形的50例患者进行分析,并应用宫腹腔镜技术进行再次诊断和辅助治疗,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宫腹腔镜技术介入以后,50例患者均确诊为子宫畸形并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效果较好,术后恢复程度也较好.结论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宫腹腔镜介入治疗子宫畸形效果更好,优势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早期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结合针刺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作用.方法 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针刺组和结合组,每组40例.所有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采用康复训练,针刺组加用针刺治疗,结合组给予康复组和针刺组的治疗.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和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ADL能力.结果 治疗后结合组的NDS和BI评分是(4.90±3.52)、(74.20±10.50),与康复组(10.50±3.20)、(47.50±15.80)和针刺组(8.30±3.65)、(62.70±12.60)比较,差异有统计数意义(p<0.05).结论 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早期干预,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高ADL能力.

    作者:赵先伟;陈训武;魏超峰;田庆涛;亓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气压弹道碎石处理输尿管结石33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2010年4月至2013年12月,对输尿管结石患者,其中33例采用气压弹道碎石处理,一次碎石成功28例,成功率84.85%,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15 ~78岁平均40岁.病程1d~3.5年,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33例,中段29例,下段4例.左侧17例,右侧15例,双侧1例,结石横径3mm~10mm,纵径5.5mm ~ 15mm.

    作者:闻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加强临床合理用药以预防药物性肝损害

    目的 探讨合理用药以预防药物性肝损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8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经停用损害肝脏药物,护肝治疗等综合措施.结果 本组80例患者,经半月至两个月的治疗,其中77例治愈好转出院,治愈好转率达96.25%.结论 药物性肝损害在临床上屡有所见,重在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为患者争取更有利的治疗时机.

    作者:王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工作的探索与体会

    护理人员要想干好护理工作,首先要热爱护理工作,要理解病人、尊重病人、关心病人;全体护理人员真正认清查岗制度的重要性,并把制度当作工作准绳自觉落实,大力提倡微笑服务,因微笑服务是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利于和患者沟通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用精湛的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去医护每一个受肉体和心理创伤的生命.

    作者:甘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为防止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减低VAP对新生儿的伤害,通过阅读近几年相关文献报道,从AVAP致病菌及高危因素,护理措施及护理改进等方面进行总结综述,以期通过加强护理,降低VAP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吴伟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周期疗法治疗功能性月经失调的方法研究

    功能性月经失调的中医周期疗法,是根据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对月经产生及月经失调机制的一些共同认识,以祖国医学辨证论治为基点,在月经周期的各个不同阶段,针对其不同的病理变化特点,选用不同的调节冲任治法与方药,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动态平衡,以期恢复“肾、肝、脾、心、冲任、胞宫”的功能,从而治疗功能性月经失调.

    作者:马秀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临床分析处方中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目的 临床分析处方中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抽取我院自2012年5月-2013年9月以来的840张处方,统计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用法用量、药品名称.结果 84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有417例,占39.76%;单一用药73.95%,二联用药24.25%,三联用药1.79%;口服45.21%;静脉给药49.40%,静脉注射+口服3.59%,其他1.79%;结论 医院临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临床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保证其合理性,从而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李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手舟状骨骨折直接数字化X线与传统X线摄影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irect digitized radiography,DR)在手舟状骨(蝶位片)摄影中较传统X线摄影的优势.方法 对100例行舟状骨蝶位DR检查,同时对其中30例进行普通X线摄影,对手舟状骨骨折的显示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DR摄影组30例手舟状骨影像确诊骨折18例,X线平片发现骨折11例,疑似2例,漏诊5例.DR摄影组的图像质量显示率及骨折检出率高.结论 DR摄影比普通X线影像更能提高手舟状骨骨折的检出率.

    作者:艾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术后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96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分成干预组48例,对照组48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则只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结果 观察组48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后,白内障视力在0.7以上的有45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而对照组48例患者术后视力在0.7以上的只有3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2%.结论 护理干预对提升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术后疗效有显著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罗开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疝气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切口大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患儿发生切口感染和阴囊肿胀的人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宏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7例小儿原发性肺结核X线征象不典型诊断分析

    原发性肺结核为初次感染所发生的结核,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本文通过对2010年3月至2013年11月小儿胸片中27例原发性肺结核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根据我院27例小儿原发性肺结核的统计,其中男14例,女13例,初次X线检查时年龄为13个月~6岁.原发性肺结核初由X线提出诊断以后由临床及实验室证实,以胸部正位片为主,可取立位、仰卧位或坐立位.胸片随访复查时间是3~6个月1次,总随访平均18个月,长者4年.

    作者:罗庆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差错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 探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差错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差错事故的详细情况,包括发生时间,分类,产生不良后果,及处理等.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护士技术水平及责任心、护理人员各种压力以及人员不足导致差错事故发生.结论 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无家属陪同以及护理人员缺乏等,易发生差错事故,应针对新生儿的特点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

    作者:孟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品管圈在ICU减少与保护性约束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次数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ICU减少与保护性约束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次数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减少与保护性约束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次数.结果 运用QCC的管理方法,对比2012.01.01-2012.06.30与2013.01.01-2013.06.30我科与保护性约束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同比下降了73.02%.结论 经过QC手法的运用,提高了ICU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减少了患者应用保护性约束后心理、生理等方面问题的出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廖亚霞;王丽娜;卢红;牛文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147例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147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并给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主要是咳嗽、发热、干咳及气喘等,肺部听诊,部分患儿可有干湿性啰音;均经X线检查,肺部可呈肺纹理增粗紊乱、肺门阴影增浓、间质性肺炎改变、斑片状阴影.治疗有效率达97.28%,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症状往往不太典型,诊断时应注意此病症;应及早行X线检查和血清MP-IgM检测.治疗以阿奇霉素为主;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帮助患儿早日康复,尽可能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时应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以帮助患儿接受治疗.

    作者:郑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剖宫产产妇手术的心理特点分析

    手术是一类刺激源,可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又可影响手术效果.为此,我们采用有关量表对手术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及个性进行量化评估,为做好病人心理护理提供参考依据.当前,选择剖宫产的产妇越来越多,因此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日渐体现出来.手术室护士这一角色越发显得与产妇密不可分.护士只有掌握每位剖宫产产妇的心理特点,才能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心理护理,为手术做好准备,为术后恢复打好良好基础.

    作者:王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引起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结果 切口感染率16.7%.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手术切口类别(是否属污染或可能污染术口)、急诊手术、手术时间、是否放置置入材料、抗生素应用是否合理等,以及术口局部处理等因素.结论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通过以下措施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术中注意保护术口;皮下组织厚者,提高手术技巧,皮下放置引流管;缩短手术时间;合理应用抗生素;尽量实施择期手术,并给予术前肠道准备.

    作者:宋振湘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药物治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多发于老年人.本病的特征性病变是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主要原因是小气道病变(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和肺实质破坏(肺气肿),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1 用药治疗包括早期干预、稳定期治疗、急性加重期治疗.

    作者:黄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论患者隐私权保护

    隐私权已从传统消极防御方面,向发展到兼具积极支配方面,主要包括四项权能:隐私隐瞒权、隐私利用权、隐私维护权和隐私支配权.《侵权责任法》第62条、第61条、第55条和第56条对应以上四种权能并共同构筑了患者隐私权范畴.

    作者:李佳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工企医刊杂志

工企医刊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局

主办:哈尔滨市工厂企业医院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