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肝“两对半”检测与乙肝DNA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张海燕

关键词:乙型肝炎, 两对半, HBV-DNA, 酶联免疫吸附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
摘要:目的 探讨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与乙肝DNA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就诊乙型肝炎患者共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血清两对半,并根据检测结果的阳性和阴性情况分为A、B、C、D、E五组;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乙肝DNA浓度,综合分析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与乙肝DNA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A、B、C、D、E五组患者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3.33%、50.79%、84.62%、40.00%、0.00%,而HBV-DNA的平均含量则分别为(8.67±1.25)、(5.67±1.04)、(7.89±1.12)、(4.82±0.98)、(0.00±0.00),可见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与乙肝DNA浓度密切相关.结论 乙肝“两对半”检测和HBV-DNA浓度检测均能有效反映乙肝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因此两者联合检测可为乙肝疾病的确诊提供可靠的判定依据.
工企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脑损伤婴儿早期智力训练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智力训练对脑损伤婴儿智能发育的疗效观察.方法 随机抽取0到6个月愿意接受早期智力训练的30名脑损伤婴儿为治疗组,随机抽取同龄的30名脑损伤婴儿为对照组,治疗六个月后对抽取婴儿进行Gesell智能测评.结果 治疗组的发育智商在适应性、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等方面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早期智力训练在脑损伤婴儿康复治疗过程中有促进作用.

    作者:杨孝霞;覃晓燕;倪莉茶;蒙丹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肠型白塞病反复肠瘘1例报告

    1937年土耳其皮肤科医生Hulusi Behcet将口腔溃疡、外阴溃疡及眼炎作为三联征进行描述并报道,并命名为Behcet,s disease,BD病(又称白塞病)[1].此后相继发现该病可累及关节、消化道、神经及血管等多个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也可累及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关节、肺、肾、附睾等器官,当累及消化系统时称为肠型白塞病(intestinal Behcet,sdisease,IBD).我院手术治疗1例阑尾炎术后反复肠瘘IBD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伟;江秋生;胡昇庠;张增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1例新生儿肠造瘘围手术期护理

    本文总结21例新生儿肠造瘘患儿围术期的护理实践,介绍了新生儿造瘘口护理要点、一件式肛袋的固定方法、腹部伤口的处理、患儿呼吸道、出入量的管理及营养支持等,顺利达到预期治疗目标.认为细致到位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群;许月春;赵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五分类全自动血球仪检测中的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静脉血与末梢血在五分类全自动血球仪检测中的结果差异性,为血常规标准化操作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同时采集我院门诊32例患者静脉血与末梢血,用抗凝剂为EDTA-K2的定量真空管采血抗凝,使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结果,进行对比实验,比较分析结果的差异.结果 血液分析仪检测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表明两组WBC、RBC、HCT、HGB之间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PLT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五分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应以静脉血为主,对引起末梢血结果的诸多因素予以重视.

    作者:沈国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尿常规检验中隐血阳性的临床意义

    尿隐血是通过尿常规检验出来的,尿常规中有一项红细胞.如果红细胞增多(正常是阴性的),以其数量来讲,少数就可以称为尿隐血,而尿隐血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指标,到底是阴性还是阳性,如为阳性,是几个加.一般出现尿隐血要考虑肾脏的问题或者是尿路感染引起的.

    作者:李青青;徐正琴;沈红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四季饮食调养

    食物作用于人体,需根据一定的原则而应用.饮食调养的“三因制宜”原则有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通过四季因时制宜的饮食调养,达到防病治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作者:林燕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模式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并分析综合护理模式对精神科患者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精神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A=32)和对照组(B=3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模式,并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焦虑和抑郁、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所出现的护患纠纷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后大多未出现焦虑或仅出现轻度焦虑,而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护理后大多均存在轻中度焦虑,少数患者甚至出现重度焦虑,且观察组患者心理抑郁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分别为6.25%和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能显著缓解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焦虑和抑郁状况,对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邵桂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儿童静脉血与手指血检测血红蛋白的比对分析

    目的 比较静脉采集血液标本与手指采集血液标本检测血红蛋白是否有差异,探讨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日常工作中呼吸道感染的儿童采集静脉血组和采集手指血组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在静脉组和手指组的比对后均值手指血小于静脉血,两组p <0.05,有显著差异.结论 静脉采集标本影响因素更少,更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真实结果.

    作者:徐勇;朱君琴;于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面神经责任血管减压手术中的护理问题与对策

    目的 探讨面神经责任血管减压手术中的护理问题及采取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对116例此类择期手术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包括:心理、手术体位、术中特殊物品、潜在风险、护理观察要点以及显微神经外科专科手术护士专业技能等,通过采取预见性提前干预措施.结果 经过术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本组116例患者手术中未发生意外及相关并发症,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通过术前评估发现有针对性实施预防性干预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刘美凤;左振芳;张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综合药房药品有效期管理

    目的 加强综合药房药品的有效期管理.方法 列举药房有效期管理的各个环节.结果 用药质量得到保障,达到安全用药目的.结论 通过有效地管理可以保证安全用药和减少损耗.

    作者:张雯;孟佳佳;居宇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婴幼儿血常规标本发生凝血的析因与对策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基本内容之一[1].临床上,在采集婴幼儿血常规标本时,常常发生不易察觉的血标本凝固或形成血凝块,致使检验结果不准,往往需要重新采血.这样既耽误了疾病诊断与治疗,又使患儿反复抽血带来一定的痛苦,甚至直接形成了医患纠纷的导火线.对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婴幼儿血常规标本发生凝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将其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毛素胜;陶华;吴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综合性护理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将于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5d后的黄疸指数、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生理性体质量下降、黄疸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每日奶量、排便次数、睡眠时间多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国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部手术后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腹部手术治疗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除了医生实施正确的手术方案和精细的手术操作外,患者自身的积极配合和精心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提高人性化护理水平,改变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对于患者的健康和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桂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终末肾衰竭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护理

    目的 通过对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肾内科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有效率和死亡率,对比分析全面临床护理对终末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血液透析治疗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心里接受度,并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延缓病情进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药偏方致铅中毒1例报告

    铅作为一种重金属广泛应用于工业及生活中,被人体吸收并蓄积在体内达到有害剂量后则会出现中毒症状.临床上职业性铅中毒较为常见,生活性铅中毒也时有发生,多因误服或过多服用含铅化合物的偏方所致.其临床特点为剧烈腹绞痛、贫血、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肾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我科于2014年3月31日收治1例因服用中药偏方致急性铅中毒的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婵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分型治疗女性尿道炎

    女性尿道炎用药要遵循采用合理的抗菌药物消灭致病菌的原则.对急性起病者,抗菌药物治疗为重要,一旦处理不当,不仅疗效不佳,且引起肾功能受损而影响预后.因此,为确保临床疗效,一定要针对病菌进行有的放矢的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

    作者:荣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PDCA循环法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评价PDCA循环法应用于产科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126例孕产妇,将2012年6月~2013年1月份未实施PDCA循环法之前的患者58例设为未使用PDCA对照组,将2013年1月份实施PDCA循环法以后的68例患者设为PDCA循环组;对比两组护理缺陷率、孕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PDCA循环组护理缺陷率4.4%明显低于对照组17.2%(P<0.05),PDCA循环组孕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97.0%明显高于对照组81.0%(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应用于产科优质护理效果良好,护理缺陷率显著下降,孕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具有较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李春娣;张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加味导痰汤治疗肝郁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加味导痰汤治疗肝郁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1月于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肝郁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1例给予达英-35口服治疗,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导痰汤口服,观察3个月经周期,然后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理化检查,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均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HL、FSH、E2、T均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两组症状疗效P <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加味导痰汤治疗肝郁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小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居家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居家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依从性影响.方法 将58例冠心病患者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护理、运动指导、便秘指导、防跌倒护理、睡眠指导、健康教育指导等方法.结果 通过干预患者的遵医行为和依从性提高.结论 居家护理干预既能有效遏制冠心病的再发,延缓病情,同时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曹文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预防产后出血及尿潴留的意义研究

    目的 为产妇护理的相关工作和实践提供依据参考.方法 对88例产妇随机进行分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研究对象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后的出血量和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 (1)产后2h的和24h出血量组间比较,观察组产妇的出血量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17.3468,p=0.0000;t=17.4394,p=0.0000);(2)在尿潴留发生率上,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 =4.9500,p=0.0261).结论 在临床针对产妇实施护理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与传统常规护理措施相比,可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及尿潴留.

    作者:张平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工企医刊杂志

工企医刊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局

主办:哈尔滨市工厂企业医院管理委员会